張楠, 田永京
(南陽市腫瘤醫(yī)院 1 西藥部, 2 胸外科, 河南 南陽 473000)
肝癌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 該病的發(fā)病率及死亡率均較高[1]。 肝癌早期癥狀隱匿, 一般難以確診, 患者喪失最佳的治療時機[2]。 目前手術(shù)仍為治療肝癌的主要手段。 我國肝癌患者的發(fā)病多由肝炎、 肝硬化等發(fā)展而來, 并且肝臟免疫系統(tǒng)在此過程發(fā)揮重要作用, 因此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多較差, 在接受手術(shù)治療后易發(fā)生多種并發(fā)癥[3]。 艾迪注射液具有清熱解毒的效果, 可直接殺傷腫瘤細胞, 誘導(dǎo)腫瘤細胞的死亡, 并可調(diào)節(jié)患者的免疫功能[4]。 因此, 本研究將艾迪注射液用于接受手術(shù)治療的肝癌患者, 觀察對患者免疫功能及肝功能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1 年4 月至2023 年3 月我院收治的90例肝癌患者為對象。 納入標準: ①確診為肝癌; ②接受肝癌部分切除手術(shù)治療; ③術(shù)前未接受放化療、 免疫治療; ④患者心、 肺、 腎功能良好; ⑤入組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 ①發(fā)生遠處轉(zhuǎn)移; ②預(yù)計生存時間短于3 個月; ③影像學檢查顯示病灶占全肝總體積的70%以上; 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 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對照組45 例, 年齡36 ~75 歲, 年齡 (54.17 ± 8.73) 歲; 男性28 例, 女性17 例; 病灶直徑 (6.95 ± 1.78) cm; TNM 分期Ⅰ期14 例, Ⅱ期18 例,Ⅲa 期13 例; 肝功能分級B 級30 例, C 級15 例。 觀察組45例, 年齡35 ~77 歲, 年齡 (55.08 ± 8.81) 歲; 男性26 例,女性19 例; 病灶直徑 (7.01 ± 1.82) cm; TNM 分期Ⅰ期12例, Ⅱ期19 例, Ⅲa 期14 例; 肝功能分級B 級28 例, C 級17 例。 兩組的年齡 (t =0.492, P =0.624)、 性別 (χ2=0.185,P =0.667)、 病灶直徑 (t =0.158, P =0.875)、 TNM 分期 (χ2=0.218, P =0.897)、 肝功能分級 (χ2=0.194, P =0.660) 比較,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 >0.05)。
1.2 治療方法入組患者均接受肝癌部分切除手術(shù)。 術(shù)后, 對照組給予還原型谷胱甘肽 (1 200 mg) 靜脈滴注, 1 次/d;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給予艾迪注射液, 50 mL 艾迪注射液與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混合, 靜脈滴注, 1 d/次; 共治療7 d。
1.3 觀察指標采用流式細胞儀檢測T 淋巴細胞亞群 (CD3+、CD4+、 CD8+、 CD4+/CD8+,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總膽紅素(TBIL)、 天冬氨酸轉(zhuǎn)氨酶 (AST)、 谷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 (ALT),電化學發(fā)光法檢測甲胎蛋白 (AFP)、 癌胚抗原 (CEA)。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 處理數(shù)據(jù)。 計數(shù)資料以n (%)表示, 采用χ2檢驗; 計量資料以表示, 采用t 檢驗。 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的免疫指標水平比較治療后, 觀察組的CD3+、CD4+、 CD4+/CD8+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CD8+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 (P <0.05)。 見表1。
表1 兩組的免疫指標水平比較 ()
表1 兩組的免疫指標水平比較 ()
?
2.2 兩組的肝功能指標水平比較治療后, 觀察組的TBIL、AST、 ALT 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P <0.05)。 見表2。
表2 兩組的肝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
表2 兩組的肝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
?
2.3 兩組的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治療后, 觀察組的AFP、CEA 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P <0.05)。 見表3。
表3 兩組的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
表3 兩組的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
?
肝癌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 該病的病理進程與肝臟自身的免疫機能密切相關(guān)[5]。 肝癌患者T 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明顯低于正常人群, 提示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受到抑制[6]。 既往研究[6]顯示, 肝癌患者接受手術(shù)治療后其體內(nèi)CD4+/CD8+及NK 細胞水平均明顯降低, 表明接受手術(shù)治療的肝癌患者出現(xiàn)免疫極度抑制, 其原因可能為手術(shù)創(chuàng)傷應(yīng)激反應(yīng)導(dǎo)致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還原型谷胱甘肽是常用的護肝藥物, 具有抗炎、解毒、 抗氧化、 保護肝細胞膜的作用, 可促進肝細胞再生、 增強肝臟的解毒功能。 艾迪注射液可有效抑制腫瘤血管的生成,阻斷腫瘤細胞DNA 的復(fù)制及修復(fù), 降低致癌活性物基因編碼蛋白的表達, 促進腫瘤細胞的凋亡, 并且可提升腫瘤細胞對藥物的敏感性; 此外, 研究[7]表明, 艾迪注射液可發(fā)揮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
本研究將還原型谷胱甘肽與艾迪注射液用于肝癌手術(shù)患者, 結(jié)果顯示, 治療后觀察組的CD3+、 CD4+、 CD4+/CD8+水平均高于對照組, CD8+水平低于對照組 (P <0.05), 并且治療后觀察組的TBIL、 AST、 ALT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 (P <0.05), 提示聯(lián)用艾迪注射液可有效保護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肝功能。 艾迪注射液是一種中藥組方提取物, 方中黃芪多糖具有提高白介素-2、 NK 細胞及T 細胞活性的作用; 刺五加可增強機體的抗腫瘤能力、 免疫力、 抗氧化作用; 人參皂苷可增強抗原提呈能力, 促進DC-T 的形成, 進而發(fā)揮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 有效保護患者的肝功能[8]。 AFP 主要由肝臟合成, 其水平與腫瘤體積關(guān)系密切, 檢測AFP 表達情況可用于評估肝癌的病情及治療效果。 CEA 是常見的腫瘤標志物, 在消化道腫瘤的診斷中具有較高的價值, 其水平高低與肝癌病情相關(guān)。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的AFP、 CEA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 (P <0.05), 提示聯(lián)用艾迪注射液可降低腫瘤標志物水平, 提升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 艾迪注射液用于肝癌部分切除術(shù)后患者, 可有效改善其免疫功能及肝功能, 降低腫瘤標志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