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云曉
有時候,即使孩子似乎吃虧了,甚至被拒絕或者被搶走了玩具,對他來說都是一種真實而難得的體驗。關鍵是要以寬容心態(tài)對待孩子的得失,因為失也是得。
兒童之間有自然引力,其實是一種幼年社交的需要。在上海期間,我喜歡帶小外孫去公園玩,發(fā)現(xiàn)他一進入公園就像出籠的小鳥,立刻自由飛翔起來。最吸引他的是小朋友,哪里小伙伴多他就往哪里跑。
小外孫最喜歡玩別人的玩具,有時拿了別人的玩具,跑到遠處去玩,或者藏在身后。不過,他自己的玩具也讓別的小朋友玩,壞了或丟了并不在意。有時候,為了爭搶一個玩具,他和小伙伴也會發(fā)生爭執(zhí),但往往是比比力氣而已。
嬰幼兒學習社交的過程就是這樣的,既有歡樂也有淚水,但他們依然樂此不疲。某個下午,我陪小外孫在家附近的小公園玩耍,他自然又被小伙伴們吸引過去,尤其喜歡一位5 歲小哥哥的玩具公交車,那是他沒有玩過的一種大型玩具車。小外孫幾次伸手,都被置之不理或被拒絕。他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玩具車說:“讓我玩玩可以嗎?”小哥哥的爺爺也勸孫子讓給小弟弟玩一玩。但小哥哥邊玩邊回答:“讓我想一想?!边^了一會兒,小哥哥說:“我還是不同意。”小外孫的眼淚眼看就要流下來了,我只好安慰他并將他抱開了。
小孩子的情緒容易轉(zhuǎn)移。不一會兒,小外孫發(fā)現(xiàn)路邊有一輛紅色的二輪車,沒有人玩,他一下子來了興趣,跑過去就試著騎起來,而此前他經(jīng)常騎的是三輪車。當小外孫越來越熟練地騎車時,一個小哥哥過來要車,說這是他的車,他要回家了。小外孫不干了,緊緊抓住車子,可他奪不過小哥哥,倒在地上哭喊著仍不忘用雙腳夾住車的后輪。我還是對小外孫講道理,讓他把車還給小哥哥,再次將他抱走。
小外孫的哭聲引起我許多沉思。我雖然心疼他如此失望,更明白經(jīng)受這樣的挫折是有益于他成長的,讓他明白這個世界是大家的,不是他一個人的,所以需要溝通協(xié)商和相互尊重。
雖然嬰幼兒的物權(quán)意識模糊不清,但是,我的玩具大家玩,可能是嬰幼兒學習社交的有效方式。我們陪小外孫去公園,總是讓他帶上自己的幾個玩具,主動與小朋友交換。我發(fā)現(xiàn)孩子之間都喜歡交換,甚至可以一換再換,玩的玩具也就更多。
在孩子練習交往的過程中,父母自然會心疼自己的孩子吃虧,但明智者卻會一直鼓勵孩子分享,因為知道學習交往是一件重要的事。實際上,即使孩子似乎吃虧了,甚至被拒絕或者被搶走了玩具,對他來說都是一種真實而難得的體驗。關鍵是要以寬容心態(tài)對待孩子的得失,因為失也是得。更重要的是,引導孩子逐漸明白你我他之間的關系,學會關心,學會溝通,學會合作,這才能養(yǎng)成受益終身的優(yōu)良品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