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太陽坡
本文主人公(右)
他們相互打氣,在對抗疾病的永夜之中,為彼此點亮一盞燈。
幾年前,林曙穎的母親忽然患上阿爾茨海默病,老人因經常出現幻覺,陷入猜忌妄想、易躁易怒的狀態(tài),林曙穎幾乎要崩潰了。在意識到平穩(wěn)控制病情不能只關注藥物治療,陪伴和呵護才是最好的良藥后,林曙穎鼓勵母親積極與疾病抗爭。
2024 年春節(jié)期間,林曙穎還和89 歲的母親進行了一次快樂旅行。林曙穎成立了國內首個由病患家屬組成的互助會,大家抱團取暖,彼此治愈。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項目組,為林曙穎頒發(fā)特別獎,向這個公益領域的“燃燈者”致敬!
林曙穎出生在上海一個高知家庭,父母都是上海高校的教授,她還有一個哥哥。26 歲那年,林曙穎到美國留學。
林曙穎的媽媽從上海交通大學退休后又被返聘,直到64 歲才正式退休。沒想到忙了大半輩子的林媽媽,突然閑下來開始郁郁寡歡。林曙穎因工作需要經?;貒M量多去看望爸媽。父母日漸老去,林曙穎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2015 年5 月,林曙穎回國工作一段時間后要返回美國,臨別前,她陪爸媽吃飯。媽媽突然說:“把Wifi 斷了吧?!绷质锓f不以為然地說:“家里都是24小時開的??!”林媽媽一下就火了:“你有錢,24 小時開著!”
林曙穎問媽媽:“您這話什么意思?”不料,媽媽竟渾身發(fā)抖,癱倒在地,血壓高至200,服了降壓藥血壓才穩(wěn)住。第二天一早5 點多,林曙穎趕飛機前再次和媽媽道歉,可老人撇過臉,就是不肯理她。林曙穎帶著無盡的擔心去美國后不久,林媽媽因血壓居高不下,引發(fā)腎積水住院了。她暴躁地斥責林曙穎:“是你惹我生氣,害我壞了一個腎……”林曙穎意識到,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媽媽越來越不可理喻了。
林曙穎總感覺媽媽不對勁兒,經?;嫉没际В偸菓岩勺约旱昧烁黝惣膊?。直到2016 年6 月的一天,家里的保姆忽然打來電話說:“老太太無端懷疑你父親和別的女人有不正當關系,各種無中生有的指責,還動起手來……”林曙穎驚呆了,媽媽怎么了?她趕忙乘飛機回到上海。
這一次,林曙穎發(fā)現媽媽性情大變,動不動就給爸爸找碴兒,說他有作風問題。爸爸滿臉委屈,可他的解釋,媽媽不僅聽不進去,情緒反而更激烈,她甚至忘了患心臟病的老伴還在病中,竟不顧一切地撲上去捶打。林曙穎覺得爸爸太可憐了,可她面對媽媽的無理取鬧束手無策,只好一邊安撫父親,一邊勸導母親。
這種狀況令林曙穎擔憂不已,帶著媽媽到醫(yī)院檢查,結果顯示,媽媽的大腦已明顯萎縮。醫(yī)生神色凝重地說:“老太太患上了中度阿爾茨海默病,這是一種認知障礙疾病,情況會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嚴重?!?/p>
醫(yī)生提醒林曙穎:“老太太經常會出現幻覺妄想和認知混亂,常因分不清現實和想象而陷入猜忌妄想,易躁易怒。這種行為,很容易導致家庭成員陷入崩潰,成為第二個病人。”最后,醫(yī)生叮囑她:“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最喜歡針對身邊最親的人,所以你父親是直接受害者,要想辦法安排好他的生活?!?/p>
回家后,林曙穎立刻動員父親住進養(yǎng)老院??砂职謭詻Q反對,因為他不想離開自己住了一輩子的家。那段時間,林曙穎很是崩潰,尤其聽到父親說“活著真沒意思”的話時,更是不知所措。
難挨的日子里,林曙穎時常陷入恐懼:媽媽都這樣了,如果爸爸再想不開,日子怎么過呀!可如今,林曙穎是家里的“主心骨”,她意識到自己不能再這樣焦慮下去了。
林曙穎開始深入了解阿爾茨海默病,通過查詢相關資料,了解到患者到了后期會毫無認知能力,甚至連親人站在對面都不認識。她不由陷入深深的自責和懺悔中,“阿爾茨海默病是一場‘記得’與‘遺忘’的角逐,作為家人,最痛的莫過于他們還在,卻忘記你了?!?/p>
為了更好地照顧父母,林曙穎和丈夫回到國內。丈夫做企業(yè)培訓工作,林曙穎主要在家陪護媽媽,她每天面對的都是煎熬。林媽媽最常見的癥狀就是猜忌妄想、易躁易怒、認知混亂,尤其入夜后,媽媽情感脆弱,需要有人陪著。林曙穎要一直安慰媽媽,直到她情緒穩(wěn)定。從此,林曙穎成了“媽媽的媽媽”,要付出全部的耐心和包容。
一天,林曙穎一大早就買來豆?jié){和小籠包,陪爸媽一起吃早餐。媽媽非常滿足地吸一口豆?jié){,高興地說:“過去我在北大食堂,最愛喝豆?jié){,便宜又容易飽肚子!”心情大好的林媽媽,聊起了讀書時的事。她說,那時候她和同學們每天早早地喝碗熱乎乎的豆?jié){,然后吃個包子,就去未名湖邊大聲朗讀,后來系里只要有對接外賓的活動,都喊她去當翻譯。林曙穎有些詫異,因為媽媽很少提及過去的故事。
此后,林曙穎經常給媽媽買一些老北京的小吃,不僅味道好,還能喚起老人的許多回憶。媽媽滔滔不絕地講故事,林曙穎聽得津津有味,母女倆的交流也越來越順暢、愉快。
林曙穎和家人一起,不斷探索哄媽媽開心的辦法,盡量順從老人的要求做事,經常給她講各類趣事,以及社會上新近發(fā)生的熱門事件。更多的陪伴,讓媽媽的妄想癥發(fā)作頻率降低了。半年后,林媽媽的精神狀態(tài)明顯有了好轉。她不僅不再忌恨老伴,有時還會主動跟林父聊聊天。
2017 年,林曙穎和媽媽一起,看了一部關于阿爾茨海默病家庭遭遇的紀錄片——《我只認識你》。林曙穎因感同身受,淚流滿面。媽媽竟然也非常激動,從此對老伴關心起來。
那段時間,媽媽頻繁提及北大,還有和同學相處的美好時光。林曙穎忽然想到,如果帶媽媽回一趟北大,是不是對她的病情有幫助呢?林曙穎提前定了酒店,聯系了媽媽在北京的老同學。
那一天,北大相見,林媽媽看到幾位同學后激動不已:“呀,你還是那樣精神!”眾人聊得熱火朝天。媽媽的情況,林曙穎已提前告知她的同學們,一位李阿姨偷偷地對林曙穎說:“你媽挺好的,沒啥毛病呀,誰都認得出來!”
林曙穎欣喜不已,她聽說,如果和喜歡的人在一起,被好好陪伴,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癥狀會得到改善,看來這是真的!這次聚會中,林媽媽仿佛煥發(fā)著光彩,整個人都意氣風發(fā)。
林曙穎還發(fā)現,媽媽在住院的時候情緒并不低落,反而很不錯,說起話來經常直言不諱得像個孩子。媽媽不僅喜歡和病友的家屬聊天,還喜歡和護士開玩笑,有時把醫(yī)護人員逗得哈哈大笑。林曙穎好像重新認識了媽媽,也許是當教師多年的原因,媽媽以前是很嚴肅的。
對于這樣的狀況,林曙穎仔細分析后覺得,可能是過去媽媽在家里感到很孤獨,長期缺少陪伴和交流,日積月累就導致了認知障礙。在醫(yī)院里有地方走動,能和許多病人及家屬拉家常,不知不覺中,老人的心情也好了起來。
不少患者家屬見林媽媽的精神狀態(tài)如此好,紛紛向林曙穎請教:“你是怎么做到的?”林曙穎一一向他們分享自己的陪伴經驗。
林曙穎深知,病患家屬是脆弱而孤獨的,如果能相依取暖,彼此汲取經驗,一定能有所幫助。2018年6 月,在公益機構相關人員鼓勵下,林曙穎在上海成立了全國首家認知癥家屬互助會——愛·米粒互助會。大家一起參加活動,交流護理認知癥病人的經驗,有了同頻人,悲傷也被沖淡不少,甚至能彼此治愈。
一次活動是帶上家中的患病者,制作手工烘焙。林曙穎的媽媽童心大發(fā),不停地玩著面團,患者家屬李女士逗她說:“阿姨,待會你做的面包給我吃吧,一定很好吃?!绷謰寢寘s護著面團說:“不行,這是給我女兒吃的,要不然下次她不帶我來玩了?!痹捯粑绰?,大家都被逗笑了。
李女士羨慕地對林曙穎說:“我媽和你媽媽同期確診的,你媽狀態(tài)挺好,我媽媽思維已經不清晰了……”林曙穎心疼不已,她分享起自己陪護媽媽的心得?;颊呒覍賯兌悸牭梅浅UJ真,林曙穎的講話剛結束,臺下就爆發(fā)出熱烈的掌聲。
林曙穎定期組織活動,邀請家屬帶著老人一起聚會,做活動,并邀請醫(yī)護人員、專業(yè)人士和有經驗的家屬分享經驗。
一人患病,全家崩潰,這是很多阿爾茨海默病家庭的現狀。家屬就像被戴上了一道無形的枷鎖,擔心患者出意外,不敢離開半步,精心照護卻換不來感激,而這些苦惱無人訴說。照顧認知癥患者的人以子女為多,其中也有伴侶。林曙穎非常理解這些家屬的困擾,她多次邀請照顧妻子很有一套的汪叔,請他將自己日夜呵護愛人的“一線經驗”講給大家聽。
汪叔的老伴林阿姨患病已有10 年之久。汪叔退休前一直從事醫(yī)藥營銷和企業(yè)管理工作,自從愛人患病,他便將原本儲備的專業(yè)知識,應用到阿爾茨海默病的相關領域。
汪叔說:“千萬不能和阿爾茨海默病人對著干,不要和她爭辯什么,不僅沒用,還會增加她的焦慮和不安,得順著她,捧著她。我對妻子說‘我現在就是你的部下,你要什么只管吩咐’,像哄小孩一樣?!蓖羰搴迤拮又鴮嵱幸惶?,林阿姨的精神殘疾證,在汪叔口中變成了“上頭發(fā)給你的‘優(yōu)待證’”“如果不好好吃飯,‘優(yōu)待證’就會被收回去的!”汪叔哄林阿姨的話顯得順理成章,且行之有效。很多人聽了頗受啟發(fā),獲益匪淺。
“您還可以寫情書來和愛人交流,我父母就是這樣做的……”林曙穎也忍不住分享自家的方法,這些都是她從自己和父親陪伴母親的過程中,一點一點總結的經驗。
2024 年,“愛·米?;ブ鷷背闪? 年了,已有500 個家庭加入。他們相互打氣,在對抗疾病的永夜之中,為彼此點亮一盞燈。
林曙穎鼓勵患者家屬們經常交流,互相鼓勵,遇到什么過不去的坎兒,大家就互相幫助。作為互助會負責人,平時林曙穎不僅僅照顧媽媽,還要經常前往其他家屬住處進行探訪,交流照護知識。林曙穎忙得不可開交,她讓患者家屬看到了希望,大家對她都很敬重。
2024 年春節(jié)期間,林曙穎帶著媽媽進行了一次旅行,89 歲的老太太非常開心,狀態(tài)變得越來越好。家人聚餐時,當被問到“兒媳好還是女兒好”的問題時,林媽媽甚至會“圓滑”地回答“兒媳才是自家人”。這讓林曙穎很是欣慰,由于母親的癥狀得到極大緩解,98 歲的父親受到的影響減小,生活品質也有了改善。
如今,林曙穎的母親情緒平穩(wěn),反應也很快,金句頻出。一次,林曙穎看到母親把餛飩里的肉挑出來,說道:“您怎么還不吃葷的?您又不是和尚。”母親立馬接了句:“我是尼姑?!?/p>
目前全球至少有5500 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平穩(wěn)控制病情不能只關注藥物治療,更重要的是對患者的照護,尤其是精神層面的溫暖。林曙穎的互助會對患者產生了積極有效的影響,得到了家屬們交口稱贊。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項目組,為林曙穎頒發(fā)了特別獎,向這個公益領域的“燃燈者”致敬。
林曙穎和家屬及志愿者會做更多的工作,以便越來越多的認知癥患者得到更好的照顧!對未來,林曙穎篤定從容,如今的她不再是一座孤島,這世界充滿了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