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分析極繁主義服裝的圖案設計與視覺注意力之間的關系,探討最能引起消費者注意力與正向反饋的設計方法。選取了決定服裝繁復要素中的圖案因素作為研究對象,制作一系列同一元素圖案構成循環(huán)的服裝作為實驗選取的樣本進行眼動儀實驗測得感性客觀反映數據,與此同時,進行主觀問卷調查,將感性數據以及理性數據進行交叉對比分析。得到既能引起消費者注意力又能激發(fā)消費者購買欲望的極繁主義服裝圖案設計方法。幫助設計師明確極繁主義應用在服裝上的實際效果,為極繁主義的發(fā)展以及在服裝上的設計思路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和數據支撐。
關鍵詞:極繁主義;服裝設計;極繁服裝圖案;眼動儀;感性評價;視覺注意力
中圖分類號:J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4)04-0030-04
Abstract:By analy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ttern design and visual attention in maximalist clothing,we explore the design methods that best elicit consumer attention and positive feedback. A series of garments with the same pattern was made as the experimental samples,and an eye-tracking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measure the perceptual and objective data. A method of designing minimalist clothing patterns that both attract the interest of consumers and stimulate their desire to buy. It helps designers to clarify the practical effect of maximalism on clothing and provides some theoretical basis and data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ximalism and design ideas on clothing.
Keywords:Maximalism;Clothing design;Maximalism clothing patterns;Eye tracking technology;Emotional evaluation;Visual concentration
極簡主義與極繁主義始終是設計時尚界兩大主題,緊密聯系、密不可分,極繁主義風格作為當代服裝設計的主流趨勢之一,在服裝廓形、色彩、面料、工藝上都影響著當今服裝設計風格與理念趨勢。[1]
最早將“極繁主義”這一概念引入藝術范疇的是美國當代著名藝術評論家羅伯特·皮卡斯·維頓(Robert Pincus-Witten),但是由于極繁主義這一概念是在1987年才被引入藝術范疇的,相較于其他主義的引入屬于比較晚的,且在這一時代,后現代主義的藝術發(fā)展正處在蓬勃發(fā)展的浪潮中,所以“極繁”這一概念并未引起人們的重視,同時,由于“極簡主義”風格的出現,也隱藏了“極繁主義”的鋒芒。[2]
眼動儀是基礎心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工具,被用來記錄人類在處理視覺信息時的眼球運動數據,并被廣泛用于視覺注意力、視覺感知和閱讀等領域的研究。
早在19世紀就有學者將人眼運動與人的心理感受掛鉤并進行科學的研究,他們通過分析觀測到的客觀眼動數據,深入探討眼動以及人們對應的心理感受的聯系。眼動儀的出現對于心理學領域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驚喜,心理學家們利用科學儀器得到受試者在不同條件下的客觀反映數據,探討研究眼動與心理感受之間玄妙的聯系。
20世紀60年代,國內外心理學家就得出結論:人眼瞳孔的大小和運動不僅與瞳孔對光線的反應有關(瞳孔對亮度的反應——收縮,瞳孔對黑暗的反應——擴張),而且還與人的主觀心理感受、情緒有一定的關聯,學者們認為通過在特定場景下人類眼球運動的微妙變化來評估人類心理感受變化的可信度是較高的:
Hess和Polt是兩位專注于探究眼動與心理之間聯系的認知心理學家,他們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至20世紀60年代,對瞳孔大小重要性的理解或始于這兩位學者在1960年發(fā)表的“看裸體”實驗。Hess教授發(fā)現,當被試者在感到愉快或者受到刺激時瞳孔直徑會增大,反之則減小。[3]
Kahneman與Beatty(1966)復制了Hess和Polt關于數學計算的實驗,還得出在學業(yè)能力傾向測試中得分低的被試比得到高分的被試在應對復雜問題時表現出更為強烈的瞳孔擴張。[4]
Hess和Polt與Kahneman Beatty的實驗給后來的其他實驗奠定了基礎,此后進行的許多其他研究都表明,瞳孔的直徑大小反映了腦力勞動、認知負荷或者認知強度,并且任何激活心跳的事物都會導致瞳孔直徑的增大。
可見,瞳孔指數與人類心理感受是有一定聯系并且能通過觀察、測量瞳孔數據研究得到人類心理感受,但是,極繁主義服裝圖案對視覺注意力、瞳孔數據以及主觀心理感受等造成的影響尚未有具體的實驗證實。
極繁主義(Maximalism)在中文中有許多翻譯方式,“極多主義”“新唯美設計”“新裝飾主義”等譯法都是可在文獻中查閱到的,而“極繁主義”這一翻譯方式是當前藝術領域使用最多、范圍最廣的。
在服裝美學領域,極繁主義風格以加法設計為基礎,將不同的材料和主題元素大量堆砌組合在一起,創(chuàng)造出具有視覺裝飾性和繁復華麗的服裝風格。 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為極繁主義服裝的發(fā)展提供了許多可借鑒的藍本。極繁主義的基本構成是基于裝飾藝術為主體、加法設計為基礎加之以多元元素符號化的羅列手段。[5]
首位將“極繁主義”引入藝術學領域的是美國當代著名藝術評論家羅伯特?皮卡斯·維頓(Robert Pincus-Witten),在1987年,羅伯特寫了一本名為《Postminimalism into Maximalism :American Art 1966-1986》(從后極少主義到極繁主義:美國藝術1966-1986 )的書,首次采用了“極繁主義”這一詞匯囊括活躍于美國19世紀70年代后期的一群新表現藝術主義的藝術家,這無疑為了極繁主義在藝術領域的扎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自此,極繁主義這一概念進入了大眾的視野,被接納并且迸進了藝術領域。[6]
極繁主義是一種新的、復雜的美學運動,是由一部分設計師們重新創(chuàng)造的藝術,它的影響毫無例外地擴展到了不同流派和風格的服裝和服飾。
(一)前期準備
1.提取變量:提取出實驗用服裝圖片變量為圖案大小與圖案數量,得出究竟是圖案大小的變化還是圖案數量的變化,更加影響人眼注意力的結論。
2.極繁主義品牌圖案使用情況調研:調研了極繁主義兩大代表性大牌Gucci與Dolce Gabbana于2019~2022年發(fā)布的Ready-towear服裝共1473套,其中繁復服裝一共1398套,繁復服裝數量占調研服裝的95%。
其中使用重復同一圖案元素構成循環(huán)的繁復服裝一共386套,使用重復同一元素構成循環(huán)的繁復服裝占其他圖案表現形式的72%。
其中幾何紋路占比(41%)>花卉植物占比(22%)>趣味圖案占比(21%)>動物紋路占比(16%)。因此,本研究實驗樣本選取幾何紋路作為樣衣圖案。
3 制作實驗用樣衣:首先,控制圓的占比面積相同,改變圓形圖案大小,分別制作了當圓占比為20%、40%、60%以及80%時的20張樣衣圖片。其次,控制圓的直徑相同,分別制作了當圓直徑為3.39cm、4.79cm、5.86cm以及6.77cm時,圓的個數分別為1、2、3、4、5、6、7、8、9、10時的24張樣衣圖片。
以圓形圖案占比20%的樣衣為例,圖案尺寸表如表1所示:
再使用拉丁方設計方法分別排列生成了9張圖片,(圖1,分別命名為樣本1-樣本9)進行眼動儀實驗。
(二)實驗設計
1.測試對象:為31位北京服裝學院在校大學生,矯正視力狀況良好,無色盲色弱,年齡在18~30周歲;藝術類專業(yè)的有10人,非藝術類專業(yè)的有21人。
2.實驗設備:實驗使用桌面式眼動儀(eyelab pro)——RED眼動儀進行實驗,本實驗采樣頻率為500Hz。
3.實驗步驟:將按照拉丁方設計排列的9張圖片輸入計算機中,受試者端坐于眼動儀以及計算機正前方50cm。若受試者觀看圖片的時間太短,則無法充分感知圖片,如若時間太長則會造成人眼的疲勞,因此,每張圖片的注視時間設計為8秒。
(三)分析方法
1 .眼動儀實驗:志愿者使用眼動跟蹤儀器進行實驗,在隨機播放樣本1-4的圖片時,記錄被試者注視時間以及注視點個數,獲取客觀反應數據。
2 .主觀問卷調查:對實驗對象進行問卷調查,通過語義差異法對繁復服裝進行感性工學研究,得出人們在觀看極繁主義服裝時產生的主觀感受數據。
3 .分析結論:通過眼動儀自帶的BeGaze分析軟件以及Excel進行客觀反映及主觀感受數據的整理,交叉對比分析,最終得出最終結論。
(一)客觀反映
1.基本信息提取與分析:對進行實驗的9張用圖進行興趣區(qū)域的編輯,使用矩形選區(qū)將同一款樣衣進行顏色的劃分。
(1)注視數據相關性分析
如表2所示是樣本1-9的注視時間與注視點個數與各變量(圖案數量、半徑及面積)之間的相關性系數,
樣本1-4的注視數據與圖案數量之間的相關性系數r的絕對值均處于0.6以上,證明樣本1-4的注視數據與圖案半徑之間具有較強相關性,且互呈正相關;樣本1-4的注視數據與圖案半徑之間的相關性系數r的絕對值均處于0.8以上,證明樣本1-4的注視數據與圖案半徑之間具有極強的相關性,且互呈正相關;
樣本5、6、8及9的注視數據與圖案數量、圖案總面積之間的相關性系數r的絕對值均小于0.3,證明樣本5、6、8及9的注視數據與圖案數量及圖案總面積之間沒有相關性;只有樣本7的注視數據與圖案數量、圖案總面積之間的相關性系數r的絕對值處于0.3~0.8之間,呈弱相關性。
綜合以上,說明樣本1-4之間數據存在較高的相關性,樣本5-9之間的數據相關性較低,這表明了在對于控制圓形圖案大小相同,改變圖案數量及總面積的設計方法并不能顯著地改變人眼注意力,樣本5-9并不能夠直接分析出注視時間、注視點個數與樣本單位面積之間的規(guī)律。
于是,為了更深入地了解因變量與自變量之間的規(guī)律,選取樣本1-4控制圓形圖案的占比面積相同,改變圓形圖案大小的設計方法通過回歸模型進行規(guī)律分析的進一步研究;通過回歸方程公式算法,得到眼動儀測得數據和圖案數量、圖案占比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回歸公式:
E(Y)(眼動儀注視數據)= β0 +β1X1(圓形圖案總面積)+β2X2(圓形圖案數量)+β3X3(圖案半徑)+e
(2)樣本1-4注視時間及注視點個數回歸方程分析
將眼動儀測得的注視時間數據代入回歸方程可得:
Y(注視時間)=180.34-961.90(圖案面積)+37.14(圖案數量)+327.50(半徑)
這表明了當控制圓形圖案數量及圓形圖案半徑都不變時,圓形圖案占比面積每增加10%,注視時間會隨之減少96.2ms;當控制圓形圖案占比面積及圓形圖案半徑都不變時,圓形圖案數量每增加1個,注視時間會隨之增加37.14ms;當控制圓形圖案占比面積及圓形圖案數量都不變時,圓形圖案半徑每增加1cm,注視時間會隨之增加327.5ms;
將眼動儀測得的注視點個數數據代入回歸方程可得:
Y(注視點)=1.12-4.73(圖案面積)+0.16(圖案數量)+1.53(半徑)
這表明了當控制圓形圖案數量及圓形圖案半徑都不變時,圓形圖案占比面積每增加10%,注視點個數會隨之減少0.473個;當控制圓形圖案占比面積及圓形圖案半徑都不變時,圓形圖案數量每增加1個,注視點個數會隨之增加0.16個;當控制圓形圖案占比面積及圓形圖案數量都不變時,圓形圖案半徑每增加1cm,注視點個數會隨之增加1.53個。
綜合注視時間及注視點個數數據可得出一致的結論:當圓形圖案數量及圓形圖案半徑相同時,受試者對圓形圖案占比面積較少的樣衣關注度更高;當圖案占比面積及圓形圖案半徑相同時,受試者對圓形圖案數量更多的樣衣關注度更高;當圓形圖案占比面積及圓形圖案數量相同時,受試者對圓形圖案半徑較大的樣衣關注度更高。若設計師希望所設計的服裝能夠吸引人眼注意力,可以使用以上方法進行設計。
(二)主觀感受
1.問卷設計:設計適用于本文的正性負性情緒量表,該問卷效仿POMS簡明心境量表,結合耶魯大學情商教育中心創(chuàng)建的研究型項目——情緒標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員確定的27類情感、Shaver等人于1987年描述的樹結構的情緒列表等中提取與本研究相關的情緒詞匯,結合訪談法選取適用于本研究的10個形容詞,制作適用于本研究的官能評價量表,用于評估被測者觀看極繁主義服裝的心理感受,將人們對極繁主義圖案服裝的主觀評價具體化。該量表由5組對立的形容詞組成,包括厭惡——喜歡、難受——舒適、眼花——清晰、排斥——吸引、困惑——理解。其程度用從“-2”到 “2”的五個等級量化(以厭惡——喜歡為例,“-2”表示非常厭惡;“-1”表示有點厭惡;“0”表示既不厭惡也不喜歡;“1”表示有點喜歡;“2”表示非常喜歡)。因子統計分析分為兩部分:正面情緒分和負面情緒分。正面情緒高分表示精力充沛、開朗和快樂的情緒狀態(tài),而低分則表示冷漠、鎮(zhèn)定。負面情緒的高分表示個體主觀混亂和不安的情緒狀態(tài),而低分表示平靜。
2.問卷信度分析
(Lee J .Cronbach,1916-2001)是一位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他創(chuàng)造了 “克隆巴赫系數 ”(Cronbach’s coefficient alpha),這是一套測量心理學可靠性或測試可靠性的衡量標準,并在此基礎上開發(fā)了一個確定測量誤差的統計模型。
目前對Cronbach’s alpha系數的分析并沒有統一的標準,但根據多數研究者的說法,在普遍情況下,Cronbach’s alpha系數在0.9或以上時通常表示該問卷或量表具有非常優(yōu)秀的信度可靠性,在0.8-0.9時表示具有還算良好的信度可靠性,在0.7-0.8時表示具有還在可接受范圍內的信度可靠性,在0.6-0.7時表示低于滿意度的信度可靠性。0.5-0.6表示可靠性不理想,低于0.5則應考慮重新設計問卷。[6]
本文對根據李克特五級量表法進行設計的問卷得出的數據進行克隆巴赫系數檢測,Cronbach’s α系數值為0.984,說明該問卷的信度良好,可進行后續(xù)的研究。
2.基本信息提取與分析:圖2是受試者對控制圖案占比面積相同,改變圓形圖案大小的樣本1-4做出的主觀喜好問卷評分均值,其總均值評分按分數高低排列順序為:樣本1>樣本2>樣本3>樣本4。
當圖案占比偏小時,受試者偏愛圓形圖案數量中等且圓形圖案面積中等的樣衣;當圖案占比偏大時,受試者偏愛圓形圖案數量最少且單位圖案面積最大的樣衣。
其中圖案個數越少圖案面積越大,無論是圖案占比小或大的樣衣,受試者最為厭惡圖案個數最多且單位圖案面積最小的樣衣。
因此,當設計師在進行服裝設計時,在考慮消費者用戶體驗的基礎上,當圖案占比偏小時,可以進行圖案及面積中等的設計;當圖案占比偏大時,可以進行圖案少又大的設計;同時應該盡量避開使用圖案極多又極小的設計手法。
圖3是受試者對控制圖案大小相同,改變圖案數量的樣本5-9做出的主觀喜好問卷評分均值,其總均值評分按分數高低排列順序為:樣本5>樣本6>樣本7>樣本8。
當單位圖案面積最小時,受試者偏愛圖案數量最少的樣衣;隨著單位圖案面積逐漸增大,受試者偏愛對應圖案個數中等的樣衣。
無論是圖案大或者小的樣衣,受試者對于圖案數量最多的樣衣消極的負性情緒得分都最高,這表明了受試者認為無論圖案大小如何變化,圖案個數最多的樣衣最令人難受。
因此,當設計師在進行服裝設計時,在考慮消費者用戶體驗的基礎上,當圖案面積較小時,可以通過增加圖案數量的方式進行設計;當圖案面積較大時,可以將圖案數量控制在一定范圍內進行設計;同時無論圖案大小如何變化,都應該盡量避開使用圖案極多的設計手法。
(三)主、客觀信息交叉分析研究
結合眼動儀得出的客觀反應數據以及主觀感受問卷可得出以下結論,并對極繁主義服裝的設計提供一定思路:
1.當使用如樣本1-4的設計方法進行設計時:受試者對圖案占比面積最為極端——最小(20%)及最大(80%),單位圓形圖案較大卻稀疏的樣衣關注程度最高,且在主觀問卷上給出更高的情緒得分,說明受試者在最關注此類樣衣的同時還最喜愛此類樣衣。
受試者對圖案占比中等(40%及60%),單位圓形圖案較小卻密集的樣衣關注度最高,但在主觀問卷上給出最為消極的負性情緒得分,說明受試者雖然給予了此類服裝高度的關注度,但是卻非常反感此類型設計。
2.當使用如樣本5-9的設計方法進行設計時:受試者對圓直徑最為極端——最小(3.39cm)及最大(6.77cm),圖案數量最少的樣衣關注程度最高,且在主觀問卷上給出更高的情緒得分,說明受試者在最關注此類樣衣的同時還最喜愛此類樣衣。
受試者對圓直徑中等((4.79cm))圖案數量最多(10個)的樣衣關注程度最高,但在主觀問卷上給出最為消極的負性情緒得分,說明受試者雖然給予了此類服裝高度的關注度,但是卻非常反感此類型設計。
3.綜合以上,若希望所設計的服裝既吸引消費者注意力又令消費者喜愛,可以使用如下方法進行設計:(1)將圖案占比設計最為極端,并且使用大圖案進行分布稀疏的排列;(2)將圖案直徑設計最為極端,并且使用較少數量的圖案。
極繁主義在服裝設計中具有自身的獨特性,在藝術設計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在極簡主義盛行多年后,極繁主義設計的風行正在時尚界卷起一股潮流,與此同時,一些潮流引領者也已經預測了極簡主義設計的回歸。極繁主義服裝圖案作為決定服裝繁復要素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極繁主義服裝設計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如何科學有效地把握極繁主義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以及掌握一個合適的度對于提升極繁主義服裝的發(fā)展以及大眾接受度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文設計了控制圓形圖案占比面積相同,改變圓形圖案大小的20款樣衣以及控制圓形圖案大小相同,改變圓形圖案數量的24款樣衣,通過眼動儀實驗法,將極繁主義服裝的圖案與視覺注意力的關系具象化,以獲取受試者對極繁主義服裝圖案視覺注意力的客觀反應數據,同時結合問卷調查研究獲取主觀感受數據,進行主客觀交叉分析,得到既吸引受眾注意力還使之激發(fā)積極的正向情緒的服裝款式,給未來的極繁主義服裝圖案設計提供了一定的理論研究數據支持及設計參考。本研究得到以下設計方法:
首先,當圓形圖案占比面積不變時,圖案數量更少,整體展示效果更加簡潔,則消費者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反之消費者的注意力會被分散;當圓形圖案數量及半徑相同時,受試者對圓形圖案占比面積較少的樣衣關注度更高,且圖案大小的變化比起圖案數量的變化更加影響人眼注意力,在進行極繁服裝設計時,可以更多地聚焦在改變圖案大小上。
與此同時,消費者注意力與心理感受確實與極繁主義服裝圖案具有一定程度的相關性,當極繁主義服裝的圖案稍微繁復時,受試者偶有產生“喜歡”“舒適”“清晰”“吸引”及“理解”等積極的正性情緒,但在服裝圖案設計過于繁復時,雖然可以引起消費者視覺上的注意,但卻會更多使之產生“厭惡”“難受”“眼花”“排斥”“困惑”等消極的負性情緒。在進行服裝設計時,通過對服裝圖案繁復程度的改變,可以達到改變消費者情緒及吸引力的作用。
當今時代是一個藝術設計繁復紛呈、多元融合的時代,跨學科技術領域也在蓬勃發(fā)展,吸引消費者注意力的設計在此時代具有重要的作用。設計師們在進行服裝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廣大消費者的用戶體驗,本研究通過主客觀相結合的方法將感性數據進行分析得出結論,以期為極繁主義藝術的傳播與發(fā)展提供更有價值的參考及數據支持。
在經過多年的極簡主義的主導地位后,在當前這多元文化融合的新興時代,人們重新注意到了極繁主義。這種富麗堂皇、充滿活力和戲劇性的設計風格以新的活力重生,再次在藝術界掀起風潮。雖然極繁主義可能有一絲 “過度”的含義,但其是一種設計師精心選擇的風格組成,鼓勵無盡的重復、大膽、豐富的色調和獨特的元素應用。
極繁主義服裝設計不僅僅是流于表面地選擇一些繁復面料、造型、色彩或圖案元素來體現其主題,更需要融合設計者獨特的設計理念與時代新文化的結合。
筆者結合對極繁主義服裝圖案與視覺注意力的關系研究得出,消費者注意力與心理感受確實與極繁主義服裝圖案具有一定程度的相關性,在進行服裝設計時,通過對服裝圖案繁復程度的改變,可以達到改變消費者情緒及吸引力的作用。筆者根據實際情況及個人審美對服裝進行了系列創(chuàng)新設計,在通過結合極繁主義與圖案設計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設計者的主觀能動性,共產出如圖4所示4套女裝成衣作品。
本系列服裝靈感源于鐵窗花繁復的圖案及精美的設計加上筆者對家鄉(xiāng)及童年時光的思念之情,結合極繁主義服裝特點,使用獨特的色彩搭配、結構設計、立體的花朵、豐富的緣飾以及大量的珠串,在廓形上使用多層次大廓形設計;在面料上不拘泥于同類型面料,使用紗與緞相結合的方式,使之在視覺上形成強烈的對比;在圖案上使用當前極繁主義服裝大熱的半立體圖案造型,結合印花、編織圖案,其中,款式1-4分別為圖案占比面積從最小到最大的創(chuàng)新嘗試,通過改變4套服裝單位圖案大小及占比面積的方法,使觀賞者注意力隨之流轉,將注意力放在了設計點上。整個作品以其發(fā)人深省的藝術表現力感染大眾,讓大眾能夠較為深刻地認識到極繁主義風格元素蘊藏其中。以期通過對設計的嘗試為設計師提出一條極繁主義服裝設計的建議,也為廣大消費者在進行服裝的選擇上多開辟一條道路。
在現代設計中,對個性化的追求促成了藝術設計界蓬勃的發(fā)展趨勢。以人為本,站在消費者的角度進行設計,將理論轉化成實踐,提出切實可行的策略,以期設計出引起消費者注意力、興趣的同時,還能激發(fā)消費者購買欲望的服裝,設計師在設計作品的時候,充分考慮服裝整體市場接受度,其藝術價值還體現在能夠與商業(yè)文化有機結合,這也是極繁主義設計及服裝圖案設計發(fā)展的墊腳石。
基金項目:北京服裝學院2022年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項目代碼:120301990131)
參考文獻
[1]余子硯.淺析服飾設計中的極繁主義風格[J].今古文創(chuàng).2020(01):68-70
[2]金夢婕.當代軟裝設計中極繁主義風格的應用研究[D].浙江農林大學.2015(07)
[3]Eckhard H. Hess;James M. Polt.Pupil Size as Related to Interest Value of Visual Stimuli[J]. Science,1960,132(3423):349-350.
[4]Daniel Kahneman;Jackson Beatty.Pupil Diameter and Load on Memory[J].Science,1966,154(3756):1583-1585.
[5]Pincuswitten R . Postminimalism into maximalism :American art,1966-1986[M]. UMI Research Press,1986.
[6]張虎,田茂峰.信度分析在調查問卷設計中的應用[J].統計與決策.2007(21):25-27
[7]李曉曉,邵新艷.服裝造型設計思維研究[J].設計,2023,36(10):71-73.
[8]魏優(yōu),李麗,雷鳴.基于符號學的裕固族服飾圖案創(chuàng)新解讀與推演[J].設計,2023,36(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