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園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優(yōu)劣會直接影響果品質量的優(yōu)劣。果園生草符合綠色食品果品產(chǎn)地環(huán)境要求,有利于提升果品質量。在果園生草過程中,草種選擇、生草方法、刈割次數(shù)等對土壤、著色、可行性固形物會產(chǎn)生影響,進而影響綠色食品水果的質量。
一、草種選擇
新建果園內果樹樹冠小,行間、株間空白區(qū)較大,利于草的生長,可以選擇扁莖黃芪、紫花苜蓿、油菜等生長量較大的草種。老果園內果樹樹冠逐年變大,行間、株間空白區(qū)小,選擇草種時,草的高度是重要考慮的指標,可選擇紫花苜蓿、鼠茅草、白三葉草、黑麥草等。
(一)豆科和十字花科類草
1. 扁莖黃芪。扁莖黃芪屬多年生豆科植物,主根不深,側根發(fā)達,主要分布在15~30 cm土層中。對土壤適應性強,耐旱,耐瘠薄,耐陰,耐踐踏,根瘤量較大,固氮能力強,是改良貧瘠士壤最好的草種。
2.紫花苜蓿。紫花苜蓿屬多年生豆科牧草植物。根系發(fā)達,直根系,根系深,主根粗長。莖直立,高約1 m。喜溫暖半干燥氣候,日平均溫度15~25℃,晝暖夜涼最適合生長。抗寒性強,-20℃可安全過冬??购敌?/p>
強,在降雨量250 mm以下,無霜期100 d以上地區(qū)均可種植。對土壤質量要求不嚴,喜中性或微堿性土壤(pH以6~8為宜)。紫花苜蓿一般壽命5~7年,長者可達15年,2~4年時生長最盛,第5年以后產(chǎn)量逐漸下降。
3. 油菜。油菜屬十字花科蕓薹屬,二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植物。作為唯一的越冬油料作物,油菜與其他作物實行復種輪作,對充分利用土地、合理安排輪作布局具有重大意義。蘋果園套種油菜較三葉草好出苗、生長快、產(chǎn)草量大,有利蓄水保墑,減少雜草生長。油菜生長發(fā)育快,可壓青提高果園有機質含量,適宜果園推廣。
(二)綠肥牧草類
1.鼠茅草。鼠茅草又名鼠尾狐茅,為優(yōu)良綠肥,具有耐嚴寒而不耐高溫的特點;植株密生,地上部呈叢生的線狀針葉生長,自然倒伏匍匐生長,針葉長達60~70 cm,地下根系量多,且多為須根系,能夠加固土壤。在生長旺季,匍匐生長的針葉類似馬鬃馬尾,在地面編織成網(wǎng),厚20~30 cm。一般6—7月播種。
2. 白三葉草。白三葉草屬多年生豆科牧草植物,主根較淺,側根旺盛,固氮根瘤菌能吸收空氣中的氮素,喜溫濕,耐寒耐熱;耐踐踏,再生性強。在-20~ -15℃能安全越冬,喜酸性土壤,不耐鹽堿。可在沙壤土、沙土和壤土上生長。
3. 黑麥草。黑麥草是多年生牧草,生命力十分頑強,種植后容易成活,后期管理簡單,產(chǎn)量非常高。
二、刈割還田
(一)刈割次數(shù)
當草根系扎穩(wěn)、營養(yǎng)體量明顯增多后,即可對草進行刈割。新建果園中草的生長高度可以略高些,草對果樹的影響較小。對于初果期、盛果期的果園,控制草的高度,可以緩解草與果樹之間爭奪肥水的矛盾,防止草過高而影響通風透光。對于刈割下來的草可以覆蓋在樹盤內,也可以留在原地。一個生長周期內刈割2~4次。秋季長起來的草,不要刈割,讓其冬季留茬覆蓋果園。割草時不要一次割完,先刈割靠近果樹的,順行留下行中間的部分,待刈割后的重新長到一定高度時再割下上次留下的,如此循環(huán),可為天敵保留生存空間。對于種植油菜的新建1~2年的果園,在不影響果樹生長的前提下,可以收獲一茬新鮮油菜,也可以只保留行中間的油菜用于收獲種子,也可以全部進行刈割還田,增加土壤有機質。
(二)留茬高度
豆科和十字花科類留茬高度一般在 15 cm以下,綠肥牧草類留茬高度大于 10 cm。使用動力機械割草時,預留高度調整到一個高度進行,全園留茬高度基本一致;背負式割草機控制留茬高度隨意性較大,需要靠經(jīng)驗保留高度,特別是在丘陵山區(qū),對保留草茬的高度更需要認真。不管采用哪種方式割草,均不能把草根破壞掉,否則將影響草的生長。白三葉草、黑麥草等多年生草,生草的第2年開始刈割,當草長至25 cm時,應及時刈割,刈割留茬5 cm以上。
三、生草對果園土壤環(huán)境的影響
(一)土壤肥力變化
果園內種植生草降低了土壤占比、增加了土壤滲水性和持水能力。遺留在土壤中的草根和表面的莖葉等,在微生物的分解下,使土壤中的腐殖質含量進一步提升,形成有機質及礦質元素等,不斷補充土壤營養(yǎng),激活土壤中微生物,使土壤N、P、K移動性增加,減緩土壤水分蒸發(fā),形成團粒結構,使有效孔隙和土壤容水能力提高,提升土壤對酸堿度的緩沖力。實施多年生草的果園,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一定程度上減少復合肥的施入。
(二)果品質量的變化
果園中的生草可以影響果實著色,因為果實著色時需要一定濕度,而草葉上的露珠蒸發(fā)后,可使1.5 m以下的空間濕度增大,有利于果實著色。同時,生草的果園中,樹體葉片內N、P、K含量比清耕對照增加,樹體營養(yǎng)改善,生草后花芽分化質量較沒有生草的果園質
量較高,為后續(xù)的產(chǎn)量形成、營養(yǎng)物質的積累等奠定基
礎。多年在老果園內的試驗表明,沒有生草的果園,土壤通透性差,容易板結,根系難以吸收水分和養(yǎng)分,樹體生長和果實發(fā)育受阻。
(三)改善果園小氣候
果園中的生草可以改善果園小氣候,土壤和樹體下部的溫度、濕度變化處于一種較為平穩(wěn)的態(tài)勢。每次刈割后,均有大量草的葉片、莖稈留在田間,經(jīng)過高溫、雨水、低溫等氣候條件的影響,草的殘留物被分解腐熟,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土壤理化性狀,表現(xiàn)最為明顯的是耐旱性增強。特別是在極端高溫季節(jié),地表溫度會降低1~2℃,濕度也會增加,可大幅減少果樹葉片、果實、枝條日灼的發(fā)生。
四、果園生草可有效減輕病蟲害及自然災害
果園中生草更有利于病蟲害天敵存活,為實施天敵防治病蟲害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據(jù)對生草后的果園調查,園內天敵昆蟲種類明顯增加、個體量大,主要病蟲害呈減少趨勢。另外,生草的果園可降低風速,減輕凍害、落果等影響,特別是在雨水過后方便噴藥、修剪等各類農(nóng)事作業(yè)。
果園生態(tài)環(huán)境和土壤施肥制約著綠色食品果品生產(chǎn),推廣果園生草對樹體生長的土壤環(huán)境和果實生長的的空間環(huán)境等均有較大改善,為樹體健壯提供了有利條件,使病蟲害發(fā)生程度大大減輕,農(nóng)藥使用的次數(shù)及使用量均隨之降低,從根本上保障果品安全,更符合綠色食品生產(chǎn)環(huán)境要求。果園生草在綠色食品水果生產(chǎn)上逐步被接受,也是目前大力倡導的果園優(yōu)質高產(chǎn)方法之一。在生產(chǎn)實踐中果園生草技術仍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如草種的更新年限、草的病害預防等,這是今后仍需努力研究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