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犬”一詞在現(xiàn)代漢語中多作貶義使用,喻供驅(qū)使奔走的人,多指權(quán)貴豪門的爪牙、走狗?!苞椚痹凇冬F(xiàn)代漢語詞典》中的義項如下:一是打獵所用的鷹和狗;二是比喻受驅(qū)使,做爪牙的人。而在古代漢語中,“鷹犬”為褒義色彩強烈的詞,如《后漢書·陳龜傳》中提到的:“馳騁邊垂,雖展鷹犬之用,頓斃胡虜之庭,魂骸不反,薦享狐貍?!奔礊榇艘?。本文立足于“鷹犬”從表褒義色彩演變?yōu)楸碣H義色彩的過程,從“鷹”“犬”的字形演變、詞義感情色彩演變及其演變動因等方面進行闡釋,以期豐富詞匯研究的外延。
一、“鷹”“犬”的字形演變
(一)“鷹”的字形演變
“鷹”字最早見于西周金文,形聲字。本義為鳥名,屬猛禽一類,上喙鉤形,足趾有利爪。“鷹”在西周金文中即有,隸定作“?”。金文右下部是“隹”字,是禽鳥的象形。當(dāng)前有兩種說法。一是其作為“膺”的初文,其字形是在人的胸前加一短豎,表人胸前的部位,為指事字?!扳摺痹谶@里起表音的作用。二是認為因古人有訓(xùn)練鷹來狩獵的習(xí)慣,故整個字形描繪的是訓(xùn)練獵鷹的情形。到了戰(zhàn)國時期,左上的人形演變?yōu)椤梆凇?,右下一點拉長變?yōu)橐回Q。發(fā)展至小篆階段,右下一豎變?yōu)椤叭恕弊?。《說文》中的籀文又于小篆基礎(chǔ)上加“鳥”,以此來凸顯該字與鳥類的關(guān)系。漢代隸書在籀文的基礎(chǔ)上省去“疒”左邊的兩個短畫,再將筆畫平直化,就是繁體字“鷹”字。由于偏旁“鳥”一律簡化為“鳥”,因此“鷹”也據(jù)此簡化為“鷹”。
《說文解字·卷四·隹部》:“,鳥也。從隹,瘖省聲?;驈娜耍艘嗦?。,籀文從鳥?!毙戾|《系傳》:“鷹隨人所指蹤,故從人?!?/p>
《說文解字注》:“‘()鳥也。’注:《左傳》:‘如鷹鹯之逐鳥雀。’《釋鳥》:‘鷹來鳩。’郭云:‘來當(dāng)為爽?!?,《左傳》:‘爽鳩氏司宼也?!旁唬骸F,鷹也。’‘從隹,從人?!ⅲ哄|曰:‘鷹隨人所指蹤,故從人?!?,雁、鴈亦從人?!娛÷暋ⅲ捍似咦忠馈俄崟酚?。瘖在七部而在六部者,合韻最近也。于陵切?!?,籀文,從鳥’注:按,蓋古文也。小篆從之,從隹、從瘖省聲,籀文則從鳥而應(yīng)省聲,非兼用隹鳥也?!?/p>
《康熙字典》載:“《廣韻》《集韻》《韻會》并于陵切,音膺?!队衿罚胡v鳥。李時珍曰:鷹以膺擊,故謂之鷹?!蹲髠鳌ふ咽吣辍匪F氏注:鷹也,一作鶆鳩?!抖Y記·月令》:季夏,鷹乃學(xué)習(xí)。注:雛學(xué)飛。又:季秋,鷹乃祭鳥。注:欲食鳥,先殺鳥,不食。毛氏曰:本作?,后人加鳥字,不知?已從隹矣。徐鍇曰:鷹隨人指縱,故從人?!?/p>
(二)“犬”的字形演變
“犬”字最早見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產(chǎn)生的時代可能更早?!叭钡墓抛中误w像狗,象形字。其本義指狗這種動物,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家禽之一。
“犬”字的甲骨文像頭朝上、前后腿朝左或朝右、尾朝下的狗形,豎立是為了書寫的方便。金文中有的字形則更像站立或蹲踞的狗形,尾巴向上卷起,蹲踞的狗頭上還有耳形。到小篆中,其同金文的寫法差不多,腿、耳、尾依稀可辨。古文字之后,“犬”的字形逐漸線條化,到楷書時,將代表犬耳的部分變成點,與犬身脫離,整個字形就不很像狗的樣子了。在古文字中,“犬”與“豕”字形相近,其主要區(qū)別在于尾巴:上卷的是“犬”,下垂的是“豕”。從甲骨文字形來看,“犬”最初之義就是指狗這種動物。孔穎達《禮記正義》:“然通而言之,狗犬通名;若分而言之,則大者為犬,小者為狗?!睆目追f達的解釋來看,犬與狗是同一種動物的不同的稱呼,兩者之間的差異只在于大小之分。從古籍的記載來看,“犬”“狗”并用,但是遠古的甲骨文、金文中卻有“犬”無“狗”。從“犬”與“狗”這兩個字產(chǎn)生時間來看,是先有“犬”而后才有“狗”。
《說文解字·卷十·犬部》:“狗之有縣蹏者也。象形??鬃釉唬骸暼?,如畫狗也?!踩畬俳詮娜??!?/p>
《說文解字注》:“狗之有縣蹏者也。有縣蹏謂之犬,叩氣吠謂之狗,皆于音得義,此與后蹄廢謂之彘,三毛聚居謂之豬,竭尾謂之豕,同明一物異名之所由也?!肚f子》曰:‘狗非犬’,司馬彪曰:‘同實異名。夫異名必由實異,君子必貴游藝也。’象形??嚆?,十四部?!?/p>
《廣韻》:“犬,狗有懸蹄者曰犬?!稄V雅》云:‘殷虞、晉獒、楚獚、韓獹、宋?,并良犬。’苦泫切。一?!?/p>
《康熙字典》:“《唐韻》《韻會》《正韻》并苦切,圈上聲?!墩f文》:狗之有縣蹏者也。象形??鬃釉唬阂暼?,如畫狗也?!抖Y記·曲禮》:效犬者,左牽之?!妒琛罚汗?,犬通名。若分而言之,則大者為犬,小者為狗?!吨芏Y·秋官司寇·犬人疏》:犬是金屬,故連類在此。犬有二義,以能吠止人則屬艮,以能言則屬兌。又《史記·司馬相如傳》:其親名之曰犬子。又《左傳·隱公八年》:遇于犬丘。注:犬丘,垂也。地有兩名?!?/p>
二、“鷹犬”詞義的感情色彩變化
“鷹犬”一詞最早出自《東觀漢記》,原義是指打獵時用以追捕禽獸的老鷹和獵犬,后被借指“田獵”之義項,又因鷹、犬勇猛,可幫助獵人捕食禽獸,后引申出“受驅(qū)使而奔走效勞的人”之義,常以此形容“勇士”“武臣”“輔佐之人”的忠誠,此時“鷹犬”的詞義感情色彩更偏向于褒義。隨著詞義的發(fā)展演變,“鷹犬”的褒義感情色彩逐漸減弱,大約到宋代,出現(xiàn)了“比喻受指使而縱威逞虐的人”之義項,且多指走狗、幫兇、黨羽等。由此可見,“鷹犬”的詞義感情色彩已逐漸轉(zhuǎn)向貶義。
(一)“鷹犬”一詞的初始義和用法
“鷹犬”在古代漢語中是雙音節(jié)復(fù)合詞,“鷹”“犬”在先秦時期都是單獨使用的,直到東漢時期才出現(xiàn)連用“鷹犬”二字。由于“鷹”非常勇猛,可捕食小獸和其他鳥類,獵人可馴養(yǎng)幫助其打獵?!叭痹诠糯鷿h語中,其本義是指狗這種動物,其嗅覺、聽覺非常靈敏,馴化后,可守衛(wèi)門戶或幫助獵人打獵?!苞椚北玖x是指打獵時追捕禽獸的鷹和犬。例:①
(1)太后臨朝,上林鷹犬悉斥放之。
《東觀漢記·和熹鄧皇后傳》
(2)戊申,敕中外之臣毋得獻鷹犬奇玩之類。
《資治通鑒·后唐紀》
(3)網(wǎng)羅布參差,鷹犬走回互。
唐·元稹《捕捉歌》
由于鷹和犬兇猛,田獵時常被狩獵者用來追逐其他禽獸獵物,故常被借指為田獵。例:
(4)我承王公余烈,鷹犬聲樂是習(xí),吾當(dāng)以儒學(xué)易之。
《新唐書·元結(jié)傳》
(5)王敬弘為天門太守,山郡無事,恣其游戲,累日不回,王僧達性好鷹犬,與閭里少年相馳逐。
《宋書·冊府元龜》
古時田獵時常借助鷹、犬之勇猛輔助獵人捕捉禽獸,是以“鷹犬”具有勇猛、忠誠之義,故被用來“比喻受驅(qū)使而奔走效勞的人”。此時,“鷹犬”一詞表褒義的感情色彩更為凸顯。例:
(6)臣幸遭際會,得驅(qū)馳風(fēng)塵之下,佐助末行,效鷹犬之用,臣之愿也。
《三國志·卷六十》
(7)以臣頗有一介之節(jié),可責(zé)以鷹犬之功。
《后漢書·袁紹傳》
(8)收華州之城邑,稍申鷹犬之力,暫挫梟狼之聲。
《唐文拾遺·卷三十五》
由此可知,“鷹犬”是由于其相關(guān)特征相似而合并形成的復(fù)音詞,轉(zhuǎn)喻引申促使其詞義演變發(fā)展。用鷹與犬的共同特征之勇猛、忠誠,可輔助狩獵者捕捉獵物的相似特征來比喻“勇士”“忠臣”“輔佐君主之人”。兩者之間是緊密聯(lián)系的,其特點是由獸及人,且均具有輔助之才的含義?!苞椚庇杀碇行哉Z義色彩的“田獵”發(fā)展到表褒義色彩的“忠臣”義,其此時的貶義色彩并不明顯。
(二)“鷹犬”詞義感情色彩的演變過程
“鷹犬”詞義的感情色彩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而發(fā)生改變,其褒義色彩逐步減弱,而逐漸發(fā)展出“親信、黨羽”等義項。例:
(9)又新為左補闕與拾遺李續(xù)之,尤蒙宰相李逄吉卷待,指為鷹犬。
《冊府元龜·卷七百二十九》
(10)若戎車雷動,戈船電邁,臣雖駑怯,請效鷹犬。
《北史·卷五十一》
大約到宋代,“鷹犬”的詞義經(jīng)歷了進一步的發(fā)展演變,從“喻供驅(qū)使奔走的人”演變?yōu)椤岸嘀笝?quán)貴豪門的走狗、爪牙”之義,呈現(xiàn)出強烈的貶義色彩。例:
(11)若乃程珌之竊取富貴,梁成大、李知孝甘為史彌遠鷹犬,遺臭萬年者也。
《二十五史·宋史》
(12)效命私門,甘心鷹犬,原折流布,舉國嘩然。
清·方浚師《蕉軒隨錄》
從上述例句中可以發(fā)現(xiàn),“鷹犬”逐漸成為“壞人黨羽”和“供人指使為非作惡的人”的代名詞。與此同時,“鷹犬”一詞在北宋時期已經(jīng)開始向貶義化發(fā)展,到明清時期其貶義用法已占據(jù)優(yōu)勢使用地位。
三、詞義感情色彩變遷動因
“鷹犬”一詞的感情色彩變遷屬于詞和指說對象之間關(guān)系的變化,即詞用以表示某一新的所指?!八浮钡膬?nèi)容即為詞義,隨著客觀物質(zhì)的豐富發(fā)展和人主觀思維的不斷精密化與抽象化,原來一對一的映像模式被打破。“鷹犬”一詞從本義指“捕獵時用的鷹和犬”借指為“田獵”再轉(zhuǎn)喻引申為“親信、輔佐君主之忠臣”再到貶義色彩濃厚的“壞人黨羽”“供人指使為非作惡之人”。
(一)轉(zhuǎn)喻與詞義演變
轉(zhuǎn)喻是建立在鄰近性原則基礎(chǔ)上,體現(xiàn)同一認知域中兩個概念或元素的相關(guān)性,用具有突顯特征的事物代替其他事物的現(xiàn)象。
“鷹犬”在古代漢語中是從并列短語轉(zhuǎn)向雙音節(jié)復(fù)合詞的,作為并列短語的意義與作為復(fù)合詞的意義之間的聯(lián)系是顯現(xiàn)的,都是從實指具體的猛獸變?yōu)楸硎具@類動物所具有的獨特特征。因“鷹”“犬”勇猛、忠誠,且均有幫助、輔佐獵人捕捉獵物的功能,故其詞義轉(zhuǎn)喻引申為帶有褒義色彩的詞義,它所具有的色彩義變化屬于相關(guān)性的轉(zhuǎn)喻引申。
(二)主觀化與詞義演變
Traugott指出,主觀化在語義演變中的作用隨處可見,我們可以在表達時間及其參與者的詞項發(fā)展中發(fā)現(xiàn)主觀化的效應(yīng)。“鷹犬”一詞原義是不帶有貶義色彩的,但由于在貞觀年間,朝廷初建六部,為徹底解決隋末殘余的其他勢力和各地綠林豪強,刑部建立“六扇門”秘密訓(xùn)練新銳少年,名為“鷹犬”,后該詞在不斷的使用中,逐漸加入了自我主觀性心理色彩,“鷹犬”自然而然地演變?yōu)橘H義詞,進一步演變?yōu)閹в袧夂褓H義色彩的“喻供驅(qū)使奔走的人”“多指權(quán)貴豪門的走狗、爪牙”等含義。
注釋:
①本文中使用的所有例句均檢索自北京大學(xué)CCL語料庫。
參考文獻:
[1]紀德裕.漢字拾趣(修訂版)[M].上海: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2002.
[2]李學(xué)勤,主編.字源[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2.(2013年7月重?。?
[3][東漢]許慎,著.湯可敬,撰.說文解字今釋[M].長沙:岳麓書社,2001.
[4]《說文解字: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編委會,編.說文解字: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第二卷)[M].北京:中國書店,2010.
[5]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
[6]鄭春蘭.魅力漢字[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18.
[7]徐建中.漢字國學(xué).漢字里的生活常識[M].北京:中國商業(yè)出版社,2016.
[8]余乃永.新?;プ⑺伪緩V韻[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
[9]張紹全.詞義演變的動因與認知機制[J].外語學(xué)刊,2010(01):31-35.
[10]Closs Traugott Elizabeth.The rhetoric of counter-expectation in semantic change:A study in subjectification[J].Historical Semantics and Cognition,1999:177-196.
(作者簡介:陳清莉,女,碩士研究生,江蘇海洋大學(xué),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字學(xué);張琦,女,碩士研究生,江蘇海洋大學(xué),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字學(xué))
(責(zé)任編輯 肖亮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