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個充滿挑戰(zhàn)和變革的時期,而家長與青春期孩子之間的有效溝通成為維系親子關系的關鍵。由于這一階段的孩子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變化,以及其情緒波動的影響,家長在與他們的溝通過程中往往面臨著重重難題?;诖?,筆者探究了家長與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溝通的策略,以期促進家長和孩子間的交流,也為初中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提供方向。
一、青春期孩子的特點
(一)生理和心理變化明顯
青春期是個體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時期,個體在這一時期有著明顯的生理和心理變化。在生理上,孩子經(jīng)歷著身體的快速生長和發(fā)育,包括身高、體重、性征的變化。這一時期個體的激素水平波動大,導致性別特征更為明顯,如男生的聲音變低沉、喉結突出。在心理上,青春期的孩子對自身身體的變化可能感到困擾,對自己的身份和角色會產(chǎn)生疑慮。
(二)情緒波動大
青春期的孩子常常面臨著復雜的情緒波動,其情緒狀態(tài)并不穩(wěn)定,時而情緒高漲,時而低落,容易出現(xiàn)憤怒、沮喪、焦慮等情緒。這與激素水平的變化、身體形態(tài)的不適應及來自社會期望的壓力有關。他們可能感到無法理解自己的情感,從而導致行為的不穩(wěn)定和沖動。
(三)自我認知逐步形成
青春期是孩子探索自我的關鍵階段,也是其形成自我認知和自我價值感的重要時期。青春期的孩子開始思考自己的興趣、價值觀、性取向等重要問題。在這一過程中,他們可能會感到迷茫,嘗試不同的身份認同,并試圖找到適合自己的社會角色。這種自我認知方面的探索會影響其未來的職業(yè)規(guī)劃和人際交往。
二、家長與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溝通的挑戰(zhàn)
(一)青春期孩子的抗拒與封閉狀態(tài)
由于激素水平波動,青春期的孩子可能會對家長的建議和指導產(chǎn)生抗拒。他們會變得情緒化、叛逆,這使得溝通變得困難。青春期是孩子形成自我認知的關鍵時期,他們可能對自己的身份和角色感到迷茫。這種內(nèi)在的混亂導致他們封閉自己,不愿與家長分享內(nèi)心的困擾,也不愿接受來自外界的建議。
(二)代際溝通障礙
家長可能面臨與青春期的孩子之間的代溝,難以理解他們當前的處境和情感。這使得家長與孩子的溝通缺乏共鳴,無法建立起有效的溝通橋梁。有些家長由于擔心孩子而限制孩子的行為,或者在溝通中表現(xiàn)出指責和批評的態(tài)度。這樣的溝通方式容易引起孩子的抗拒,阻礙家長與孩子建立互信關系。
(三)外部因素的影響
青春期的孩子常常沉浸于社交媒體中,他們可能更傾向于通過社交媒體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是與家長面對面交流。青春期的孩子開始更加重視同伴關系,同伴對他們的影響日益增強。他們可能更容易聽從同伴的建議、模仿同伴的行為,而忽視家長的意見。
三、家長與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溝通的策略
(一)傾聽孩子的內(nèi)心想法
掌握傾聽技巧是建立溝通橋梁的關鍵。家長只有耐心傾聽,鼓勵孩子表達自我,才能真正理解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從而增進親子關系,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家長要積極主動地傾聽孩子的意見和感受,表達對孩子話語的關注,讓孩子感到被尊重和理解。同時,青春期的孩子可能在非言語的表達中傳遞更多信息。家長要關注他們的肢體動作、表情和眼神,更全面地理解他們的情感狀態(tài)。同時,家長要確保溝通的環(huán)境是安全、寬松的,讓孩子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不用擔心受到批評或指責。
在傾聽的過程中,家長可以通過復述孩子的話語或向孩子提問的方式,確保自己正確理解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感到被重視。對于孩子的個性表達,家長要予以積極的肯定和鼓勵,強調(diào)自己理解和尊重他們的想法,嘗試從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問題。青春期的孩子可能存在較多情緒波動,家長在傾聽時應理解并接受他們的負面情緒,適時分享自己的經(jīng)驗和感受。
(二)表達關懷和理解
在與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溝通時,表達關懷和理解不僅有助于增進親子之間的情感聯(lián)系,還能促進孩子形成積極的自我認知。家長要尊重孩子的觀點,也要表達對他們的尊重,讓孩子感到自己的獨立性受到認可。家長不僅要關注孩子的成績,還要關注他們的努力和付出,營造良好的溝通氛圍。在表達關懷和理解時,家長要避免使用否定性語言,要用建設性的方式提出觀點,使孩子感到被關心而非受到責備。也就是說,家長要直接表達對孩子的關切,讓他們感受到關心,這有助于建立起一種親密而坦誠的溝通關系。家長可以分享自己對孩子行為或決定的感受,讓孩子了解到他們的關切是基于愛和責任,而非純粹的控制或干涉。
家長可以通過提問了解孩子的想法、感受和期望,為其提供一個表達自己、抒發(fā)情感的平臺,讓他們感到家長是可靠的支持者。同時,家長要與孩子共同探討和解決問題,讓他們知道家長是與他們合作的伙伴,而非簡單的命令者。除了情感上的關懷,家長還要關注孩子的實際需求,提供實質性的支持,如學習上的指導、時間上的陪伴等。
(三)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
在與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溝通時,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是確保信息傳遞順暢、改善親子關系的關鍵。家長要鼓勵孩子自由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受,創(chuàng)設一個開放的溝通環(huán)境,給予足夠的空間和時間讓孩子暢所欲言。家長可以設定一些固定的溝通時間,如晚餐時刻或周末家庭活動期間,保證家庭成員有充足的交流互動的機會。
家長要保持言行一致,與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使他們愿意分享更多的信息。同時,家長要展現(xiàn)出保守秘密的能力,讓孩子感到家長是可以信任的,不用擔心信息被泄露;要尊重孩子的隱私,不過度干涉他們的私人空間,使他們感到安全,更愿意分享自己的心聲。面對面的溝通是建立親密關系的重要途徑,家長要盡量與孩子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增強真實感和互動性。家長還可以通過信件或便條的形式表達對孩子的關心,傳達更為細致的情感。此外,家長可以與孩子一同制定家庭規(guī)范,明確家庭成員在溝通中的行為準則,如可以分享的話題范圍、溝通的方式等,使孩子具有更多自主權。
(四)尊重孩子的獨立性
青春期的孩子渴望一定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家長需要充分尊重孩子,采取一系列策略促進孩子的個性化發(fā)展,給予孩子一些在特定范圍內(nèi)作決定的權利,如選擇自己的學科方向、參加哪些課外活動等;鼓勵孩子自主完成一些日常任務,如制訂學習計劃、時間表等;以發(fā)展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家長要尊重孩子的獨立觀點,即使孩子的觀點與自己不同,也要表達對孩子的支持和理解。
家長可以與孩子共同設定短期和長期的學習目標,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意識,促使他們在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在孩子面臨問題或困境時,家長要引導他們主動尋找解決方案,而非立即為其解決問題。在孩子能夠承受的范圍內(nèi),家長要適度放手,讓他們在犯錯誤的過程中學習和成長。
(五)主動解決矛盾和沖突
在家長與青春期孩子的溝通過程中,矛盾和沖突是不可避免的。在沖突發(fā)生時,家長要保持冷靜,主動傾聽孩子的心聲,嘗試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理解他們的想法和感受。雖然理解并不代表同意,但家長要表達對孩子的關心和尊重。在傾聽的過程中,家長要使用肯定性的語言表達理解和尊重,避免使用指責性語言,并鼓勵孩子進行協(xié)商,明確雙方期望達到的結果,為解決沖突提供明確的方向和目標。
在解決沖突的過程中,家長要選擇一個適當?shù)臅r機,避免在雙方情緒激動或緊張的時候進行溝通,應強調(diào)合作共贏的原則,讓孩子意識到解決沖突并不是一場勝負的競賽,而是為了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同時,家長要注意自己的非語言溝通方式,如表情、姿勢等。對于一些復雜的問題,家長可以適度采取書面溝通的方式,讓孩子寫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以降低沖突的激烈程度,增強溝通效果。在解決沖突后,家長還要及時肯定孩子的積極配合,強調(diào)雙方的共同努力,以增進親子關系。
(六)與教師進行合作
開展家校合作是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的重要方式,也是促進孩子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的關鍵。家長要參與定期的家長會議,及時獲取教師的反饋,主動與教師保持聯(lián)系,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況和行為表現(xiàn),促進家校之間的信息共享。家長還要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活動,如家長進課堂活動、義工活動等,增進與孩子的互動,與其建立更緊密的聯(lián)系。
家長可以基于孩子的特點,與教師一同制定個性化成長方案,促進孩子全面發(fā)展。在孩子出現(xiàn)學習或行為問題時,家長和教師要共同探討解決方案,保持溝通。家長和教師應共同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定期交流孩子的情感狀態(tài),以便及時介入,解決潛在的問題。這種家校合作有助于提高家長的教育水平,增進家長對孩子的了解,從而為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奠定基礎。
結語
在青春期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的關心和引導至關重要。良好的親子溝通不僅有助于促進親子關系的健康發(fā)展,還能夠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奠定基礎。家長要學習更多的傾聽技巧,充分尊重孩子的主體性和獨立性,保持坦誠而積極的溝通態(tài)度。
(作者單位:
南京市江寧區(qū)麒麟科創(chuàng)園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