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時期是個體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心理健康對幼兒的未來成長至關重要。團體心理輔導在幼兒心理素質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能夠為幼兒提供一個有益的環(huán)境,讓幼兒在團體中感受到支持和理解,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社交能力和情緒管理能力。通過團體心理輔導的方式,幼兒可以學會與他人合作、分享,也能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基于此,筆者探討了團體心理輔導在幼兒心理素質教育中的具體應用策略,以供參考。
一、幼兒心理素質教育與團體心理輔導概述
(一)開展幼兒心理素質教育的意義
開展幼兒心理素質教育對他們的全面成長和未來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有助于幼兒形成健康的自我認知。幼兒階段是個體形成自我認知的關鍵時期。教師只有幫助幼兒認識自身的能力、特點和需求,才能使其形成積極的自我形象和自我價值感。二是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積極的情緒管理能力。幼兒正處于情緒發(fā)展的早期階段,他們正在學習如何理解和表達自己的情緒。在心理輔導中,教師給予幼兒適當的教育引導,可以幫助幼兒學會積極的情緒管理方法,如應對挫折、控制情緒和解決沖突等。三是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社交能力。幼兒階段是社交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教師開展心理素質教育,引導幼兒與同伴交往,能夠讓幼兒學會溝通技巧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明白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四是有助于提高幼兒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在心理輔導中,教師會指導幼兒學習如何在各種情境下調節(jié)自己的行為和情緒,包括遵守規(guī)則、控制沖動、延遲滿足和自我約束等,提高幼兒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這種自我調節(jié)能力對幼兒未來適應學校和社會環(huán)境非常重要。
(二)團體心理輔導的概念和特點
團體心理輔導是指以團體為單位,采用專業(yè)的心理輔導技術和方法,對團體成員進行心理支持和干預的一種形式。它強調團體成員之間的交流和互助,旨在讓團隊成員通過分享個人經歷,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增強應對困難和壓力的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團體心理輔導的主要特點如下。一是以團體為單位。團體心理輔導是一種以團體為單位的心理支持和干預形式,強調通過團體內部的相互支持、分享和互動,幫助團體成員共同面對心理問題和困擾。二是注重團體成員之間的互助和支持。在小組中,成員會幫助他人解決問題。三是采用專業(yè)的心理輔導技術和方法。團體心理輔導過程會運用認知行為、情緒管理等技術和方法,來解決團體成員的個體問題和促進團體互動。四是多樣化的主題和內容。團體心理輔導的主題和內容多種多樣,可以根據團體成員的需求和特點進行設計。常見主題包括自卑、焦慮、抑郁、社交困難等。五是導師角色的轉變。團體心理輔導導師的角色定位是引導者、監(jiān)督者和支持者,而不是傳授者,導師應鼓勵學生自我探索和互相支持。
二、團體心理輔導在幼兒心理素質教育中的具體應用
(一)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團體心理輔導環(huán)境
環(huán)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對幼兒健康心理的形成有著積極的影響。因此,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教師應利用自己的語言和行為拉近與幼兒的關系,通過肯定、鼓勵、表揚得到幼兒的信任,以激發(fā)其參與團體心理輔導的熱情。其次,處于學前教育階段的幼兒的生理、心理時刻都在發(fā)生著變化,隨著環(huán)境的復雜變化與學習內容的增多,來自生活中的困惑越來越多,他們希望得到教師的關注與肯定,渴望獲得教師的指導與幫助。因此,教師應強化班級文化建設,通過建立圖書角、“娃娃家”等活動區(qū)為幼兒營造一個良好的心理教育氛圍,以培養(yǎng)幼兒對班級的情感和責任。最后,教師在實施團體心理輔導教學的過程中要時刻保持熱情,既要利用自己的語言藝術吸引幼兒,又要認真傾聽幼兒的意見與想法,通過點頭、微笑等方式鼓勵幼兒大膽表達,為幼兒帶來積極、愉快的情感體驗,以促進其健康成長。
(二)組織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游戲活動
玩是幼兒的天性,游戲符合幼兒的身心發(fā)展需要,是幼兒教育中最為常見的教學形式,有助于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在幼兒教育中,教師一定要重視幼兒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以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帶給幼兒積極向上的學習體驗。具體而言,教師要遵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的規(guī)定和要求,將團體心理輔導與游戲有機結合,以游戲為載體培養(yǎng)幼兒的心理素質。
教師可以利用有趣的團體心理輔導游戲,讓幼兒意識到團結合作的重要性。例如,在開展“泥土城堡”游戲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城堡中有那么多精美的屋子和裝飾,一個人建造城堡多慢呀,三個人一起做是不是更快一點呢?”接下來,教師可以將幼兒分成若干個三人小組,讓他們分別負責建造“城堡”的地基、籬笆、尖頂,以加快其建造“城堡”的速度,讓幼兒認識到團結的力量。在開展“小卡車運糧食”游戲時,教師可以對幼兒說:“一個人既要裝車,又要卸車,運起來好慢啊,怎么才能加快運糧食的速度呢?”此時,教師要引導幼兒自主思考,鼓勵他們與同伴開展小組合作,安排不同的人負責裝糧食、運糧食、卸糧食,以提高幼兒團結協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結合繪畫療法開展團體心理輔導
繪畫干預是一種以繪畫為載體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具體方法是讓幼兒通過主題繪畫,進一步直觀展現自身的心理活動和情感意識,并基于此為幼兒提供切實有效的心理指導,以提升幼兒的心理素養(yǎng),保證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的順利實施。教師可以在心理活動課中結合繪畫療法開展團體心理輔導。心理健康教育主題可以是生命教育、自信心培養(yǎng)、開發(fā)潛能和情緒管理等。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心理教育主題,精心設計繪畫活動,并重視各教學環(huán)節(jié)之間的有效銜接。
以“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團體心理輔導為例,首先,教師可以開展小游戲或者播放視頻,幫助幼兒集中注意力,調動幼兒的情緒。其次,教師可以向幼兒播放多媒體課件,展示此次心理教育的主題,引導幼兒思考并回答“什么是團結友愛”“為什么要團結友愛”“自己在平常游戲中有過和同伴互相幫助的行為嗎”等問題。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拿起畫筆,根據主題完成自己的繪畫作品,將自身的想法和感受融入自己的繪畫作品中。
(四)創(chuàng)設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情境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長期的教育和訓練過程,教師應當為幼兒創(chuàng)設各種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情境,提高幼兒參與團體活動的積極性,讓幼兒在互動過程中自覺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例如,筆者在班級模擬了交警在人行道上維護交通的場景,組織幼兒進行角色扮演。在這一情境下,筆者觀察到,在斑馬線等紅綠燈的珊珊對沒走斑馬線橫穿馬路的童童說:“你步行過馬路怎么可以不走斑馬線呢?這是交通規(guī)則,所有人都必須遵守?!蓖f:“我趕時間啊,我上課要遲到了!你別管我,我現在不是好好的嘛!”雙方的爭吵聲越來越大。這時,扮演交通警察的小鵬過來調解,他一方面指出童童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對自己不負責任,另一方面夸獎珊珊遵守規(guī)則,還勸童童一起遵守。幼兒參與模擬現實場景活動,學會了遵守規(guī)則,鍛煉了自身的溝通能力和解決沖突的能力。
(五)教會幼兒基本的情緒宣泄方法
幼兒的年齡小,與外界的接觸比較少,當出現不安、緊張等情緒問題時,他們不懂得如何進行自我調節(jié),往往找不到合適的方法來解決,容易產生哭鬧不止等情緒反應。這時,教師要發(fā)揮團體心理輔導的作用,教導幼兒學習心理疏導的方法,如自我暗示、轉移注意力、向家長和教師傾訴等。教師可以用幼兒喜愛的玩具作為教學工具,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安撫幼兒的情緒,引導幼兒積極表達自己的情緒,幫助幼兒進行情緒疏導。
此外,教師要及時觀察幼兒的情緒狀態(tài),與幼兒保持積極的溝通,引導幼兒正確表達情緒,而不是隱藏自己的情緒,讓幼兒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六)借助互聯網資源開展團體心理輔導
在對幼兒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教育時,教師可以挖掘網絡教學資源,如心理健康精品課、心理微課等,向幼兒普及心理知識,借助多樣的故事、案例等引導幼兒形成正確的思想,使其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生活充滿期待,保持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在團體心理輔導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為幼兒尋找一些勵志故事或短視頻,在課堂上為幼兒講解或播放。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和網絡資源,為幼兒引入一些趣味游戲,讓幼兒從中認識不同的情緒和學習解決矛盾的方法,以豐富幼兒的認知,提高幼兒的心理素質,從而使其能夠理性面對生活中的問題。
(七)掌握各種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方法
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知識水平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師要具備強大的心理調適能力,正確認識不同的情緒,了解幼兒的心理特征和認知特點。在具體實踐中,教師要了解不同幼兒的想法,將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幼兒園教育教學的全過程,積極做好幼兒心理問題的預防和干預工作,培養(yǎng)幼兒的情緒調節(jié)能力,促進幼兒的健康發(fā)展。
另外,幼兒園要經常舉辦專門的知識講座和開展日常的心理教育培訓,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教師自身要加強理論學習,掌握各種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方法,在教學實踐中積極地應用沙盤治療、房樹人繪畫分析、幼兒注意力心理培訓等方法,以充分展現團體心理輔導的意義和價值。
結語
團體心理輔導是幫助幼兒解決心理問題、提高幼兒心理素質的一種重要方法。在與教師、同伴進行互動的過程中,幼兒能夠鍛煉自己的社交能力和情緒管理能力,也能夠感受到支持和理解。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團體心理輔導的優(yōu)勢,促進幼兒探索自我、認識他人,幫助幼兒更好地發(fā)展和成長。
(作者單位:臨潭縣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