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生于20世紀50年代的一個普通家庭,經(jīng)歷過“吃了上頓無下頓”的困難時期,爾后上山下鄉(xiāng),種地、修梯田、打壩梁、伐樹木、開荒地,煎熬度過了自己的青少年時光。后來工作分配到江蘇省軍區(qū)裝備修理所,成為一名技術(shù)工人,就這樣干了一輩子。
小時候,我總會在抽屜里翻出父親一本本泛黃的工作筆記本,每一頁都工工整整地寫著一些我看不懂的圖文。沒事的時候,父親就喜歡琢磨工作,擺弄著一堆零部件。慢慢地,父親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技術(shù),總能很快將已經(jīng)支離破碎的槍炮修復如新。他還帶出了很多徒弟,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為“石工”。
父親專注、專一、不爭不搶的行事風格和工作態(tài)度始終影響著我,讓我深刻體會到什么是“擇一事終一生”。
說來也神奇,父親好像有魔法一樣,家里任何東西壞了,喊一句“爸爸”,就神奇般的修復了。家里的所有老家具也都是父親當年一點點親手做出來的,我覺得它們是全世界質(zhì)量最好的家具。
記憶中,父親一直都不怎么說話,每天都在他的工作臺前敲敲打打,一會兒有個鄰居找他修車胎,一會兒有個朋友找他裝家具。親人、鄰居有什么事情,都會第一時間想到找父親,父親也總是有求必應(yīng),只要能幫忙的一定竭盡全力,從來不要求任何回報。對家人,對朋友,甚至對于陌生人,父親都是無條件地付出,他總說“吃虧是?!?。
父親和我也很少有深度交流,偶爾喝多了酒才會與我多言幾句,我們家從來沒有上演過父女情深的戲碼。似乎,我和父親之間的距離很遠,但我知道父親深愛著我。從小到大,我提出的任何要求,父親一定是默默滿足。上大學時,因為學校離家特別近,偶爾缺啥了,他總是騎著電動車,風雨無阻地給我送過來,也不多說一句話。父親現(xiàn)在已經(jīng)退居二線,仍然騎著那輛電動車,風里來雨里去地為我接送兒女,毫無怨言地為我排憂解難。
我的父親平凡、勤勞、簡樸、善良、真誠,他身上許多品質(zhì)和優(yōu)良作風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激勵、鞭策著我,像一座燈塔照亮我人生前進的道路。
(作者單位:江蘇省人社廳宣傳中心)
編輯 東籬 6233584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