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秋冬季,我和女兒晚間常常一起泡腳,一人一個木桶,此時也開啟神聊模式,這是獨屬于我們母女倆的快樂時光。
有一天聊到了讀書的話題,女兒說:“媽媽,你記得嗎?小時候你給我買過好多童話書呢,我最喜歡的是秦文君的“小香咕”系列,那時迷得很,吃飯都不舍得放下。班上的同學(xué)也很喜歡,紛紛跟我借。”說到這兒,她惋惜地一拍大腿,“可借著借著有的就沒有了,我好心疼。上大學(xué)后我特地購買了全套珍藏?!?/p>
我想起來了,在女兒稚齡和少年期,我買過不少童話故事書。童話是小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良伴,也是家庭教育可以借助的重要工具。我想在孩子的童年期播撒真善美的種子,讓女兒感受閱讀的快樂。
“媽媽,后來我才知道,秦文君當時最出名、最火的其實還不是你買的‘小香咕’系列,是《男生賈里》和《女生賈梅》。鄭淵潔的童話你買過《皮皮魯》《魯西西》《舒克和貝塔歷險記》系列,對了,記得還有《金拇指》?!薄芭?,皮皮魯、魯西西、舒克和貝塔,這些我都知道的,《金拇指》怎么沒印象?”女兒開始繪聲繪色地給我講述《金拇指》的故事。
沒想到時隔這么多年,女兒對整本書從頭至尾記得如此清晰,能將其中的具體人物、事件、細節(jié)娓娓道來,還評價道:“媽媽,其實《金拇指》影射你們成年人世界的內(nèi)容太多了,那時我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呢。”說完,她頓了頓,又補充道:“你那時每周都帶我去新華書店,那是我最期盼的快樂時刻,每次我都很開心,到現(xiàn)在想起來還回味無窮呢。那時雖沒有電腦也沒有平板,可你幫我訂了少兒雜志,每晚我都看得津津有味?!?/p>
關(guān)于每周帶她逛新華書店,印象比較深。那時候,我家離新華書店比較近,每到周末就帶女兒到新華書店少兒閱讀區(qū),看看有沒有新進的好書。試想一下,一個年輕的母親牽著孩子的小手徜徉在新華書店,這是多么溫情的畫面。
我的童年和少年時期,也愛看各類少兒讀物。那時家中過得并不寬裕,父母為養(yǎng)育幾個孩子省吃儉用,起早摸黑地勞作,但父親幫我訂閱了《兒童文學(xué)》《少年文藝》等雜志,這在當時的農(nóng)村是很少見的。正是父親的引導(dǎo),我堅持閱讀,生活也因為讀書而充實。
雖然女兒像我一樣學(xué)了財經(jīng),沒有從事文學(xué)藝術(shù)類相關(guān)工作,但好的家風(fēng)、好的習(xí)慣一代一代地傳了下來。從女兒那頗富文采的講述以及對兩位兒童文學(xué)家精準的評價來看,她沒有辜負我培養(yǎng)的童子功啊。女兒說她到現(xiàn)在都關(guān)注秦文君和鄭淵潔的微博呢。
童年播下的種子可以豐富我們的心靈。要收獲,先栽種。一天、兩天,一年、兩年,短期內(nèi)也許看不出來,但假以時日,童年播下的種子一定會生根、發(fā)芽、開花,結(jié)出果實。
(作者系江蘇省散文學(xué)會會員)
編輯 喬可可 1525188915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