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璐琳
湖南省長沙市南雅中學高中語文教師。湖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碩士,多次指導學生在作文比賽中獲獎。曾獲長沙市青年崗位能手等榮譽稱號。
導讀
《拿來主義》和《反對黨八股》(節(jié)選)都是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六單元的課文。魯迅的《拿來主義》以破立結(jié)合的手法和幽默犀利的語言諷刺時政、論析“拿來主義”;《反對黨八股》(節(jié)選)是毛澤東在1942年2月8日延安干部會上的講話,用破立結(jié)合的方法揭示了黨八股的問題,提出了在當時的形勢下我黨的發(fā)展中應(yīng)該建立怎樣的文風。
破立結(jié)合是議論文寫作的一種結(jié)構(gòu)方法,“破”是對片面的、錯誤的觀點進行批駁,而“立”是證明自己的觀點、主張是正確的,破立結(jié)合就是在反駁錯誤觀點的同時,注意確立正確觀點,并在議論文寫作中有效地論證觀點。要說理,總得破除一種觀點、樹立一種觀點,而為了樹立正確的觀點,在分析論證的過程中,就得理清與之有關(guān)的模糊觀點,糾正與之有關(guān)的片面認識,反對與之相對立的錯誤觀點或傾向;反之,為了批駁錯誤觀點,也需要闡明正確的主張。文章既從正面提出充分的理由和論據(jù),又針對矛盾之處進行反駁,可以增強議論的思想性和鮮明性。
技法精析
破立結(jié)合首先是要確定文章的對立面,也就是批駁的內(nèi)容。文章有了對立面,就要與之進行思想交鋒,面對面地展開論辯。高中語文教材中常見的破立結(jié)合的寫作策略有三種:先破后立、先立后破、邊破邊立。
策略一:先破后立
《拿來主義》的論題是要實行“拿來主義”,而作者開篇先批判“閉關(guān)主義”和“送去主義”,“閉關(guān)”和“送去”有著必然的因果聯(lián)系。正是因為清政府閉關(guān)鎖國、盲目排外,才導致了國家的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挨打之后,就由排外變成了媚外?!伴]關(guān)” 是歷史, “送去” 是現(xiàn)狀,批判二者是為了提醒人們不忘歷史、關(guān)注現(xiàn)實。又因為“送去主義”和“拿來主義”是相對立的,“送去主義”的實質(zhì)就是賣國求榮,揭露批判“送去主義”是為了明晰人們的模糊認識,讓人們認識到其危害性,為提出“拿來主義”做必要的鋪墊。
除此之外,作者還駁斥了“送來”的概念,因為“送來”的東西不過是“殘羹冷炙”,而且不是善意的施舍,表面上是“送來”,實質(zhì)上是變相地侵略和掠奪?!八蛠怼焙汀澳脕怼庇斜举|(zhì)的不同:“送來”是別人強加給自己的,自己沒有選擇的余地,沒有要與不要的自由,只能被動地接受;“拿來”是“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自己可以選擇,有要與不要的自由,主動權(quán)掌握在自己手中。認清“送來”的本質(zhì),也是為了理清認識,擦亮人們的眼睛,只有這樣才能正確地“拿來”。文章先破后立,先批判錯誤現(xiàn)象、錯誤觀點,再提出、闡述正確觀點,“破”是為了更好地“立”。
策略二:先立后破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八單元的課文《諫太宗十思疏》開篇的段落就是一種“先立后破”。作者魏征開篇先提出“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的觀點,這是“立”,然后反駁“德不厚而思國之理”的荒謬性,用生動的比喻闡釋“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的危害,就會做出像伐根而求樹茂、塞水而望流長一樣的蠢事,這就是一種“破”。文章前呼后應(yīng),環(huán)環(huán)緊扣,充分表達了作者進諫規(guī)諷的本意。
回到《拿來主義》,細看文章第七段和第八段,也是一種“先立后破”。作者在否定了“閉關(guān)主義”“送去主義”“送來主義”等行為后,提出觀點,“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明確立場,接著用一個祖上做了好事的窮青年做比喻,認為其應(yīng)該“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拿來”,這些都是“立”。但隨后又進行了“破”,駁斥觀點,即那些“孱頭”“昏蛋”“廢物”等的做法。
策略三:邊破邊立
《反對黨八股》(節(jié)選)一文,標題就樹起靶子,明確提出反駁對象。文章分條列舉了黨八股的八大罪狀。在批駁罪狀時,多是邊破邊立,一邊提出罪狀,分析危害;一邊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樹立觀點。例如,在第二段中,先判定第一條罪狀:“空話連篇,言之無物?!辈⒅赋鰡栴}所在:“有些同志歡喜寫長文章,但是沒有什么內(nèi)容,真是‘懶婆娘的裹腳,又長又臭’”。這是提出問題,實際上是樹立一個攻擊的靶子,確定駁論的對象。于是先分析把文章寫得又長又空洞的原因—“下決心不要群眾看”。再進一步揭示其深重的危害:“群眾見了就搖頭”—不能有效地在群眾中宣傳;“只好去欺負幼稚的人,在他們中間散布壞影響,造成壞習慣”—危害群眾。這就是“破”的內(nèi)容,駁斥觀點,剖析危害。緊接著作者的主張也就應(yīng)運而生:“把那些又長又臭的懶婆娘的裹腳,趕快扔到垃圾桶里去?!卑盐恼隆皩懙枚绦?,寫得精粹些”—這些建設(shè)性意見就是“立”,提出自己的觀點。由提出問題到分析原因、 揭示危害,再樹立己論,思路可謂逐層深入,邏輯嚴密。
整篇文章中,除了第七、第八兩條罪狀是簡要論述之外,全文分條列舉,邊破邊立,思路清晰,條理分明,讓讀者既能明白黨八股的危害和原因,又能清楚解決方案和操作方向,具有強大的說服力、思辨性和整風運動所需要的批判性。
寫作啟示
只破不立,文章會流于批駁而沒有建設(shè)性意見;只立不破,文章就會空有觀點 而缺少事實佐證。因此,議論文中常常運用破立結(jié)合的結(jié)構(gòu)展開論證。從破和立兩 方面考慮,不僅表達正確的觀點,也駁斥錯誤的理解,從而揭示事物的本質(zhì),使所 闡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說服力。
只有破立得當,才能觀點清晰、條理分明。
微寫作
寫一段話反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超過300字。
運用破立結(jié)合前
如果說靠近朱紅就會染上赤色,那世人為何認同“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并傳吟至今;如果說接近墨色便將沾得一身污黑,那浮沉于暗黑官海的陶潛,最終不還是澄心一片,躬耕南野,守正自清嗎?
因此,靠近“朱”“墨”并不意味著親近。當下所處的環(huán)境不一定是自己選擇的,但倘若一個人用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有多輕松、多墮落來掩蓋他的不思進取和疏懶懈怠,那么其實他的內(nèi)心是樂于親近享樂、放縱的。最終,整個人的人生軌跡便呈現(xiàn)出下滑的趨勢。
所以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全無道理的。我們不能以環(huán)境為依據(jù)評判一個人,更不能以環(huán)境為借口決定自己的人生。
運用破立結(jié)合后
如果說靠近朱紅就會染上赤色,那世人為何認同“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并傳吟至今;如果說接近墨色便將沾得一身污黑,那浮沉于暗黑官海的陶潛,最終不還是澄心一片,躬耕南野,守正自清嗎?
因此,靠近“朱”“墨”并不意味著親近。當下所處的環(huán)境不一定是自己選擇的,但倘若一個人用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有多輕松、多墮落來掩蓋他的不思進取和疏懶懈怠,那么其實他的內(nèi)心是樂于親近享樂、放縱的。最終,整個人的人生軌跡便呈現(xiàn)出下滑的趨勢。
英國作家王爾德說:“我們都在陰溝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重要的不是外界黑白,而是自己的心是否澄明無垢。心中向陽的人,即使不幸落入陰溝,也一定會往有光的地方前進;心存善念的人,就算塵世烏煙瘴氣,也必將排開洶洶襲來的濁浪。
點評:與前文相比,運用破立結(jié)合后的文章不停留于批駁,而是在此基礎(chǔ)上提出了建設(shè)性的意見—“重要的不是外界黑白,而是自己的心是否澄明無垢”,不僅批駁了環(huán)境對人的絕對影響,而且強調(diào)了我們應(yīng)該心中向陽、心存善念,相比前文更有說服力和啟發(f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