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健
我在除夕當天趕回家時,母親早已做好了年夜飯。
一大家子人圍在桌前,說說笑笑。飯桌上,最能勾起我食欲的,是那幾盤泛著油光的臘肉、臘腸、臘豬腳……
奶奶說,今年沒有買年豬,臘味都是去肉市買來肉做的。
我問奶奶:“您怎么不買年豬熏臘肉了?以前咱不是年年都要買頭大肥豬嗎?”
“年紀大了,干不動嘍!”奶奶笑著說。
姑姑在一旁開玩笑:“奶奶以為你今年過年不回家,她只想做給你吃,我們都沒戲?!?/p>
我小時候,每年一進冬天,奶奶就會拿出攢了好久的錢,去買一頭年豬。除了分給左鄰右舍一些,剩下的則是或切成條塊,或是灌裝成香腸。她把肉、香腸抹上鹽進行充分腌制后,就讓爺爺幫忙,在門口搭起一個小棚房,我跟在奶奶后面,在棚里用木柴或松枝燒火,把這些肉或腸熏制成臘味,等到過年吃。
我上軍校的那幾年,每回放假一進家門,總能看見墻上掛著一排排臘肉,即便熏得烏黑,但好像還是能透過表層,看到里面粉嫩的肉和金黃的油脂,別提有多誘人了。
自從我軍校畢業(yè)后分配到基層,回家過年的次數(shù)越來越少,奶奶也不再堅持每年買年豬、熏制臘味了。
假期結(jié)束,快要歸隊時,奶奶把我領(lǐng)到陽臺,那里掛著各種臘味:“這臘肉是松枝熏的,臘腸是你姑姑特意拿來的。你離家那么遠,都帶上吧,想家了就吃點兒……”
(作者單位:海軍某部)
編輯/李穎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