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陽,馮楊秀英,蘇 丹,費曉磊,高 坤
(1.淮安市水利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蘇 淮安 223001;2.臨海市水利局,浙江 臺州 317000;3.浦口區(qū)水務局,江蘇 南京 210000)
為強化水利工程監(jiān)管,在臨海市水利“十四五”的大背景下,必須加快水利業(yè)務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促進水利建設和管理規(guī)范化、信息化、精細化,創(chuàng)新水利發(fā)展模式,推進水利改革發(fā)展。據此,臨海市水利局組織編制《臨海市水利工程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劃定方案》,進一步推進臨海市水利工程標準化管理。
浙江省臨海市境內水利工程分布廣泛,山塘、海塘及水閘等現存的大部分水利工程未進行劃界確權[1-2],目前,仍存在較多的違法占用工程管理范圍用地的情況。當地水利行政執(zhí)法部門,由于無法準確地確定職能管理范圍界限,在懲處相關侵占水利工程管理范圍的行為時無據可依。因此,及時完成臨海市水利工程的劃界,對建立水利工程管理范圍保護機制十分必要。
水利工程確權劃界[3]對水利工程的保護具有重要法律作用。通過劃定工程管理和保護范圍,可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制度化、規(guī)范化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基礎環(huán)境與條件。同時,水利工程設置界樁和標識牌,明確了水利工程邊界,對減少因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對水利工程造成的損壞有著重要的警示作用。
根據《水利工程管理“三化”改革三年行動方案》等相關文件,對臨海市路岙等166座山塘、4條海塘、35座水閘進行劃界工作。完成相應水利工程的地形圖測繪、明確工程管理范圍線和保護范圍線,以及工程四至范圍、完成界樁和標識標牌設計、完成工程現狀正射影像(DOM)拍攝。
2.2.1 山塘劃界
根據《浙江省水利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水利工程管理與保護范圍劃定工作的通知》浙水科〔2016〕6號的規(guī)定,山塘管理范圍應考慮庫區(qū)、壩端、背水坡,山塘不設保護范圍,山塘具體劃界標準見表1。
表1 山塘劃界標準一覽表
根據山塘劃界標準,結合工程實際,確定本次劃界山塘具體劃界標準。劃界范圍內的166座山塘主要分為兩類:壩高小于等于10m和壩高大于10m。以甲山山塘和路岙山塘為例,壩高分別為8.90、15.20m,設計洪水位分別為91.05、130.66m,確定其管理范圍及保護范圍見表2。
表2 山塘管理范圍及保護范圍一覽表
2.2.2 海塘劃界
根據《浙江省海塘建設管理條例》(2022年修訂)第十七條規(guī)定,海塘劃界標準與海塘級別有關,海塘具體劃界標準見表3。
表3 海塘劃界標準一覽表
本次劃界的海塘共4條,分別為穿礁閘至白沙灣海塘連接段、紅巖腳漁港消浪堤、紅巖腳漁港南圍堤、樁頭堤塘,海塘級別均為二級。因此,確定海塘管理范圍為塘身及迎水坡腳起向外延伸70m,背水坡腳起向外延伸30m,保護范圍為背水坡管理范圍向外延伸20m。
2.2.3 水閘劃界
根據《浙江省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二十七條規(guī)定,水閘劃界標準與水閘規(guī)模有關,條例對大中型水閘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作了規(guī)定,劃界標準見表4。
表4 水閘劃界標準一覽表
《條例》未對小型水閘管理范圍作出規(guī)定,本次劃界水閘均為小型水閘。根據工程運行管理實際情況,確定本次劃界的小型水閘的管理范圍為:水閘主體工程向上下游河道各延伸50m,左右側邊墩翼墻起各向外延伸10m;保護范圍為管理范圍之外,20m以內的地帶。
水利工程劃界基本流程主要包括準備階段、實施階段和檢查驗收階段[4]。結合工作特點,考慮具體劃界流程如下。
(1)收集最新或測繪比例尺1∶2000及以上的地形圖。
(2)收集法律法規(guī)、技術標準和劃界相關規(guī)劃及成果,掌握劃界工作要求,理清具體劃界思路。
(3)現場地形圖測量,保全一些能夠反映工程保護范圍內現狀已有建筑物的等相關信息。
(4)根據不同水利工程的劃界標準,在測量的地形圖上繪制管理范圍線、保護范圍線,在管理范圍線上,根據要求布置界樁點,并進行現場放樣復核。
(5)編制劃界方案,征求意見,組織審查,報批。
(6)樁牌埋設,檢查驗收。
3.2.1 測量基本要求
高程注記點精度不得低于±h/4(h為基本等高距)。測區(qū)范圍內的交叉建筑物、附屬建筑物、地物必須標識清楚;水工建筑物必須注明名稱及有關水利參數;地物地貌測繪應滿足相關規(guī)范要求。
3.2.2 控制測量
本次測量采用ZJCROS網絡RTK技術[5]結合全站儀進行數據采集,在地形比較開闊,衛(wèi)星信號比較好的地方施測;而在部分植被覆蓋比較深、房屋密集或人工難以抵達的地方,以及衛(wèi)星信號比較弱的區(qū)域,輔以全站儀進行施測。
可通過大疆智圖軟件或ArcGIS對外業(yè)飛行數據進數據處理。經過內業(yè)軟件和人工輔助操作進行高程數據提取和DLG生成,繪制工程1∶2000比例的地形圖,作為劃界工作底圖。根據收集到的山塘、海塘、水閘位置信息及規(guī)劃情況,根據不同水利工程的劃界標準,在測量的地形圖上繪制管理范圍線、保護范圍線,在管理范圍線上按要求布置界樁點,在管理范圍內預設標識標牌。管理范圍線和保護范圍線在地形圖上可采用不同線型進行表示。以山塘為例,山塘管理范圍線和巡查路線繪制如圖1所示。
圖1 山塘劃界及巡查路線圖
3.4.1 界樁和標識牌設置要求
臨海市水利工程劃界界樁和標識牌的設置原則和設置標準參照浙江省相關標準和指南執(zhí)行。依據相關標準,結合本項目工程實際,項目區(qū)需要設置標識牌及界樁情況見表5。
內業(yè)完成管理范圍線布置后,在管理范圍線上按照要求間隔布設界樁點[6],根據高分影像判別,界樁點盡量布設在不影響通行的位置。對于管理范圍線平順的水利工程,可僅對界線拐點處預布界樁,管理范圍線拐點處應設置界樁,圓弧段應加密以準確反映出界線走向。
界樁原則上,山塘、水閘、海塘界樁直線段不小于1處/km,界址線為曲線的,可以根據情況適當加設;管理范圍發(fā)生變化處,應加設界樁,以反映管理范圍的變化。標識標牌原則:山塘、海塘、水閘,至少為1塊/座。按照管理范圍線劃定要求和界樁、標識標牌的布設原則,在已測好的1∶2000的地形圖上,用1∶2000正射影像圖作輔助。在地形圖上劃定管理范圍線,并標出應布設界樁、標識標牌的坐標。根據內業(yè)預布好的界樁位置,提取坐標,利用RTK進行界樁點放樣。如遇需要放樣的點位和實地現狀沖突,則以實地為準,要求測設基本地形,適當調整預設界樁點位,測設其坐標,并做好移位樁點標記。實地無法調整的界樁(拐點樁),經地方管理單位確認后,做移位處理。
3.4.2 界樁和標識牌設計
山塘、海塘、水閘其管理范圍線均需設置界樁。以山塘界樁設計為例,界樁高度不低于80cm,界樁上部60cm范圍表面需采取磨光及倒角切邊處理。截面為10cm×10cm(長×寬)。界樁標注采用雕字安漆處理,立柱安裝后,外露部分應先采用外墻防水涂料涂刷打底,再配涂圖文。
立柱四側分別噴涂:“嚴禁破壞”“嚴禁移動”“***山塘管理范圍界及界樁編號”“臨海市人民政府”。其中“嚴禁破壞”“嚴禁移動”“臨海市人民政府”字高30mm,“***山塘管理范圍界”及界樁編號字高20mm,文字位置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要求美觀清晰。界樁設計圖如圖2所示。
山塘、海塘、水閘標識牌設計包括工程簡介牌、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公告牌以及管理責任人公示牌。設計方案以浙江省水利工程標識牌標準為基礎,結合浙江省水庫統(tǒng)一標識牌設計方案相關要求進行設計。標識牌地面以上,高度2.4m,基礎埋深0.6m,標識牌采用φ63mm不銹鋼管或熱鍍管,制作兩邊支架,面板采用鋁反光面板制作,噴涂藍色,與周圍環(huán)境緊密結合。采用304號不銹鋼厚1.5mm,激光切割、刨槽折邊、打磨烤漆,啞光漆顏色采用C0 M0 Y0 K20,設有鋁槽,可替換內容。
劃界成果主要包括臨海市水利工程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劃定方案、劃界圖紙(包含地形圖、正射影像圖)、界樁和標識標牌施工設計圖,以及管理范圍線界樁坐標成果表、控制點坐標成果表。2023年2月28日,臨海市人民政府印發(fā)《臨海市人民政府關于同意臨海市水利工程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劃定方案的批復》臨政函〔2023〕38號,批復包括臨海市路岙等166座山塘、4條海塘、35座水閘共205處水利工程,劃界成果有助于進一步加快臨海市水利工程標準化的實施。
針對本工程劃界項目類型,關鍵問題注意3點。①依據相關規(guī)范條例,明確不同水利工程的劃界標準,繪制準確的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線。②關于界樁點的布置原則,在滿足相關規(guī)范的基礎上,需依據工程實際,確定界樁點的間距。如山塘工程管理范圍線,走勢往往變化較大,拐點較多,并非所有拐點均需設置界樁;若拐點相距較近,則選取在范圍線走勢突變較大的拐點處設置界樁。此外,平順段界樁點間距布置50~100m較為合理。③根據內業(yè)布置的界樁坐標位置,需進行現場放樣復核。若部分界樁點位存在施工難度,則需調整相關界樁點位置,以滿足工程實際要求。
本次山塘、海塘、水閘劃界工作為下一步水利工程確權工作奠定了基礎,結合臨海市水利工程劃界工作實例,理清了劃界思路、明確了劃界標準、制定了劃界方法,為山塘、海塘、水閘的劃界工作提供了完整有效的工作路徑與參考。目前,水利工程劃界仍處于利用簡單的計算機輔助技術階段,基于智能劃界技術在海洋劃界[7]中已經廣泛應用,水利工程劃界可借鑒智能劃界技術和算法,建立智能平臺,對不同類型水利工程劃界進行簡易化、規(guī)?;奶幚恚岣咚こ虅澖缧?,助力智慧水利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