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津源
美文引路
溫柔相對時,“只有敬亭山”(節(jié)選)
◎馬 涌
回憶起敬亭山,首先想起的,是她的竹。
我走過一些地方,竹子也見過一些。在溫暖的四川盆地,竹碧中透青,節(jié)節(jié)粗壯,茁壯安逸卻少了些矜持;在北京移栽而來的竹,病病懨懨,面色蠟黃,只能稱為“竹竿”。而敬亭山的竹,恰似文人骨頭一般,兀自生長在山中,并無園林景觀一般的矯揉造作,正是那“茂林修竹”的意韻所在。竹是歲寒三友,但倘若是在江南文人院落中寄人籬下的竹子,只能算是歲寒的食客,并無那份友人之間平等相待、來去自由的脾性,唯有敬亭山的竹,有傲骨而修美,無傲氣而謙謙,遮天而不蔽日,卻把陽光也染成一派竹葉青。事實(shí)上,我已記不得敬亭山中所栽何樹,記憶中滿目只有那天地一以貫之的挺拔蒼翠。比起樹林那份層層疊疊的厚重,竹林是清朗的、開放的、高遠(yuǎn)的、澄澈的。這是竹的樣子,也是作為主人的敬亭山的品性。
關(guān)于敬亭山的事情之二,是她的茶。
竹的綠是濃的,茶的綠是淡的。竹的綠里有的是骨氣,茶的綠里有的是靈氣。廣闊茶園掩映在山中,就像是敬亭山把她的綠沏進(jìn)了山泉里,那綠便一道一道地暈染開了,濃濃淡淡地裝點(diǎn)著。不少山中的綠,也說得上錯落,卻都不如敬亭山的靈動。想來是因?yàn)?,那山中的淺綠往往是源于稚嫩,而敬亭山的茶,嫩綠里卻是一派成熟豐收的氣息。敬亭綠雪,是這茶的雅號,多好的名字,看那一片片綠蓬蓬,正有著雪一般的松軟豐盈。茶是貢茶,是名貴好茶,卻沒有驕矜金貴的脾氣,不需養(yǎng)在大煞風(fēng)景的高墻深閨中,而是寫意地種在人來人往的山道旁。年幼小童在茶樹間奔跑嬉戲,父母在一旁眼含愛意地看護(hù)著,看行頭應(yīng)該是來散步的市民。久居宣城的他們,與敬亭山和她的茶之間有著互敬的默契,而這種默契又感染了游客。所以在敬亭山,茶不再是寄托風(fēng)雅的高貴玩物,敬亭山把她的茶奉給她的客人們。
想到敬亭山的事情之三,是她的胸懷。
她是山,但并不陡峭。無峰,亦無谷,卻虛懷若谷,平交天下,來去自由。當(dāng)我站在她的門前,看著那塊寫著“敬亭山國家森林公園”的石頭,好奇于為何不見售票處,只見游人如織。一問之下,原來是不要票的。來去自由,令人心平氣靜,無需有焦躁之情。來敬亭山家中做客的人們,也都放緩了精神,放慢了步伐,千里之外的游客們,不復(fù)有匆匆神色,宣城的居民們更是愜意于其中。敬亭山的所在,這掛牌“森林公園”的所在,并非像大多數(shù)景區(qū),遠(yuǎn)在一隅,深居簡出,拒人千里。敬亭山,她的家就在宣城中,阡陌馬路交通,雞犬汽車相聞,市中心出發(fā),四五公里,踱步騎行可至,與百姓日日相對。下班了,來森林公園散散步、爬爬山、健健身,就像去鄰居家串門一樣隨意隨性,甚至今天我們很難敲開鄰居家的門了,敬亭山的家卻依然隨時向你敞開。
這種親切,就是敬亭山最美好的品格了。
(選自《人民日報》2015年4月11日,有刪改)
◆技法借鑒
虛實(shí)相間法是抽象描寫與具體描寫交錯顯現(xiàn)、互相轉(zhuǎn)換的一種寫法。
一、同中求異,虛寫立意
作者運(yùn)用“同中求異,虛寫立意”的筆法寫竹,實(shí)寫敬亭山的竹子既矜持修美又謙和開放的個性,揭示敬亭山內(nèi)在的以友相待、和諧可人的處世品格。與敬亭山的竹相比較的有四川盆地之竹、北京被移栽之竹、江南文人院落之竹、敬亭山“層層疊疊”的樹木,比較點(diǎn)涉及外在的形、色、質(zhì)等多方面,并且由“實(shí)”轉(zhuǎn)“虛”,竹被人格化、社會化。
二、先實(shí)后虛,由表及里
作者運(yùn)用“先實(shí)后虛,由表及里”的筆法寫敬亭山的茶,贊美其內(nèi)外皆美的個性,展示敬亭山親民愛民的生存品格。既實(shí)寫敬亭山的茶“一片片綠蓬蓬,正有著雪一般的松軟豐盈”的外形,又虛寫其靈動成熟的內(nèi)在美——遠(yuǎn)離高貴、喜歡生長在“人來人往的山道”旁,“默契”地接受小童的“嬉戲”和市民、游客的欣賞。
三、由今及古,虛實(shí)轉(zhuǎn)換
作者運(yùn)用“由今及古,虛實(shí)轉(zhuǎn)換”的筆法寫敬亭山,站在現(xiàn)實(shí)與歷史的交匯處,贊美其隨意隨心、開放親和、溫馨交友的親民生態(tài)。先實(shí)寫敬亭山“并不陡峭。無峰,亦無谷”,后轉(zhuǎn)入虛寫,揭示其內(nèi)美——親民、低調(diào)、真誠、溫馨。
我仿我秀
韻味云南
◎管亦姚
來到七彩云南,能感到各種韻味。
江水奔涌的韻味
水一排排涌來,勢如破竹。它們互相推搡著,肆無忌憚、暢暢快快地向前奔涌,仿佛宇宙間只剩下了水在流動,這便是虎跳峽的水?;⑻鴯{的水如同一個從天而降的舞者,碧綠色的皮膚閃爍著遠(yuǎn)古的冷意,滄桑的褶皺暗藏著億萬年的悠悠?;⑻鴯{的水仿佛攜著一顆水晶般透明的心無悲無喜地從這頭走到那頭。它從遙遠(yuǎn)的時代便開始流淌,流過春秋戰(zhàn)國,流過唐宋元明清,一直流到今天。它還將流向未來,成為世界的永恒……水聲轟鳴,如同千軍萬馬奔騰而來,如同舞女飛旋瑟瑟合鳴,如同安塞腰鼓鏗鏘有力。不知千百年前的人們,是否同我一樣,望著眼前滾滾東去的江水,也會發(fā)出同樣的感慨?
千年古城的韻味
麗江古城,一個仿佛被時間遺忘的地方。街道邊,慵懶的老人坐在門口,靜靜地打量著過往的面孔,熙熙攘攘的游人成了他們眼中流動的風(fēng)景。我們看古城,古城人看我們,或許我們尋得的只是古城的皮毛,古城的精髓卻一直深藏在古城人的心中。這種固守,讓古城的神秘和深邃得以延續(xù)。河邊有人在捶打衣服,一聲一聲,沉悶而厚實(shí)。漫上臺階的青苔,塵埃落定的木格花窗,梁上燕子棄置的舊巢,洇染出沉厚、典雅、溫存的痕跡。
古城有一種淡定的力量,消解著現(xiàn)世的浮華與躁動。細(xì)細(xì)體驗(yàn),一種說不清的情愫便彌漫、縈繞開來,如皎潔的月色,如鮮醇的麥香,滲透在空氣中、血液中。這里是靈魂最好的碼頭,她閑適恬淡,不急不躁,帶來一種境界、一番韻致、一股誘惑。一座城,如同一個人,有內(nèi)涵而不張揚(yáng)。
策馬奔騰的韻味
矮矮的玉龍駒有著溫順的性子和憂郁的眼睛。它那長長的睫毛斂住了所有的心緒,用一種專注安靜的目光眺望著遠(yuǎn)方,天真無邪得如同孩童。遠(yuǎn)處悠揚(yáng)的鈴聲若有若無,山風(fēng)將它拉成長長的模樣,乘上飛鳥的羽翼躍向云中深處?!皣N兒嘚兒”的馬蹄聲、嘩啦嘩啦的流水聲與悠長的山歌交融在一起,擁著顛簸的我馳向遠(yuǎn)方。在茶馬古道那崎嶇的小路上,我們留下了一片歡聲笑語。
在熊熊燃燒的篝火旁,大家拋卻陌生,手牽手載歌載舞。那印在每個人眼中的小小的溫暖的火焰,也成了七彩云南留給我們的別樣韻味。
【江蘇如東高級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