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宜典
過有情調(diào)的生活
無論風暴將我?guī)翁?,我都將以主人的身份上岸?/p>
——賀拉斯
曾讀戴望舒之詩《夜坐聽風 晝眠聽雨》,悟得天如何缺,地如何老,感嘆于他的生活態(tài)度,驚嘆于他的從容。但反觀我們?nèi)缃竦纳睢分鸸?、日復一日地逃避,直到一切逝去,這樣狼狽的我們必須改變!
為何不嘗試去增添生活的情調(diào)呢?
隱居于瓦爾登湖的梭羅,讓自己融入自然之中,自然如同他的戀人般與他親密無間,這不正是生活情調(diào)的體現(xiàn)嗎?欣賞飛鳥劃過的天空,好奇一滴露珠在水中蕩漾起的波紋,落日余暉在一握之間散去。時光無言,融入自然的梭羅卻不覺得孤寂。擁抱自然,感受自然,心便會游于天地之間而無所束縛,只因道法自然。
生活的情調(diào)往往能使人蛻變,縱使人們感受到這個世界的悲傷與無情;過有情調(diào)的生活,能夠使你堅強地走出悲觀的蔭翳。
偉大的詩人、童話家宮澤賢治,經(jīng)歷了妹妹的死亡之后,并沒有就此放棄生活,他更加醉心于詩歌與童話的世界之中,如此才有了他寄托于《夜鶯之星》的那份熱忱,有了《心象素描》的一筆一畫。
我真誠地希望我們能夠更接近生活,去感受生活的情調(diào)。像張岱那樣,雖然視繁華靡麗為過眼云煙,卻仍沉醉于美好的回憶;一定要像愛美麗那樣,在生活中成就他人的情調(diào),最終成就自己。
情調(diào)不是生活賦予的,而是我們賦予生活的?;畛鲎晕也攀腔畛稣嬲那檎{(diào),正如奧斯卡·王爾德所說:“做你自己吧,只因別人都做過了?!?/p>
始于自然 終于自然
海納百川,而川流終歸于海;萬木成林,而木始之于林。自然之道,乃萬物始于其而終于其。
老聃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p>
自然為道所孕育,而道便存在于自然之中。自然周而復始,道也循環(huán),生生不息,源源不絕。
老聃視水為至善,可見道在其中。為何?其善利萬物而不爭,夫唯不爭,故無尤。水以自然之理而或靜或動,外力動其形,它便順其自然。不論何物納之,它便順其意,若是以力施之,它便順其而動。水始于自然,也道出了自然。
始于自然是為善,終于自然者亦復如是。
林中枯木,生機盡失。風可摧之,雨可倒之,但唯此樹失其生機,何以論林失之生機?樹倒下了,但枯萎之中卻蘊藏著生命的磅礴之力,殊不知,此樹一倒,便為林中更多的樹帶來了生機。若無枯木,又何來森羅萬象的震撼?木終于自然,也道出了自然。
一握之沙,握住了沙,卻從指縫中悄悄消逝,在毫無察覺中散落、飄零,沙在其終于自然中劃出了一道美得驚心動魄的弧度——順應自然的美,被歸于塵土的沙揮灑得淋漓盡致。
茂盛、枯萎皆為自然,而茂盛始于自然,枯萎終于自然?!肮壬癫凰馈闭撸耸亲匀谎h(huán)往復的真正原因。由此觀之,茂盛與枯萎都是循環(huán)中不可或缺的,孰優(yōu)孰劣,卻是不存在于其中的。但此兩者卻都終將成為過去,成為自然碑文中不起眼的一行。但在它們終于自然之時,新的茂盛與枯萎,也開始在自然中循環(huán)。
此之謂:道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