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志 劉 青 楊煒林 敖江忠 徐永福
(1.上海鐵路樞紐工程建設指揮部,上海 200003;2.蕭甬鐵路有限責任公司,浙江 寧波 315000;3.上海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上海 200240)
新建上海至杭州客運專線上海南聯(lián)絡線工程線路長度7.99km。由于線路施工場地狹小,沿線軟土含水率大、強度小、結構性強,遂采用水泥攪拌樁進行軟土地基處理。受施工影響,軟土地基很容易產(chǎn)生災變,會對既有線路造成不利影響[1-2]。盡管針對水泥攪拌樁處理軟土地基的施工做了非常嚴格的規(guī)定,但潛在的施工對既有線路的危害還是需要高度重視[3-4]。因此,準確評價軟土地基中水泥攪拌樁施工的影響,尤其是對既有線路的影響,對確保地基處理施工安全和既有鐵路正常運營至關重要[5-6]。
深層水泥土攪拌樁經(jīng)常被用于軟土路基的處理[7-8],水泥土攪拌樁施工會對樁周土產(chǎn)生擾動,引起土體強度減小、地基承載力降低[9]。武孝天等[10]通過現(xiàn)場監(jiān)測攪拌樁施工引起的超孔隙水壓力、土壓力和水平位移,揭示攪拌樁施工影響機理,提出定量表示攪拌樁施工影響的方法。Chai 等[11]基于圓柱孔擴張理論,提出了攪拌樁施工引起鄰近土體側向位移的計算方法,僅適用于單樁施工情況,對于多樁施工的計算誤差較大。鄧永峰等[12]根據(jù)水泥攪拌樁施工的現(xiàn)場測試結果,評價了水泥攪拌樁施工帶來的影響。
為了保護既有鐵路安全運營,需要不斷探索如何控制水泥土攪拌樁施工的影響。魏海濤和蔡智[13]探討了水泥攪拌樁和回填土兩種施工順序的處理效果,采用“先土后樁”順序的施工期沉降大于“先樁后土”,但工后沉降大大減小。石舒[14]針對地鐵下穿高鐵高架橋的旋噴樁工程,發(fā)現(xiàn)控制施工速度能減小對樁基的影響。卞榮等[15]采用數(shù)值方法對預制樁靜壓施工的影響范圍進行分區(qū),樁長小于2 倍隧道外徑Dt時,強影響區(qū)域范圍為max(1.5Dt,4.5Dp),弱影響區(qū)域范圍為max(4Dt,8Dp);樁長介于2~6Dt時,強影響區(qū)域范圍為max(Dt,3Dp),弱影響區(qū)域范圍為max(3Dt,6Dp)。盡管對地基處理的施工影響做了很多探索性研究,至今仍處于半經(jīng)驗狀態(tài)。鑒于此,采用ABAQUS有限元方法,針對降低水泥攪拌樁施工對既有線路影響的措施,建立計算模型,分析常用的控制措施對水泥攪拌樁施工影響的控制效果,避免影響既有鐵路的正常運營。
水泥攪拌樁施工時會擠壓樁周土,導致初始應力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產(chǎn)生側向應力和位移,引起超孔隙水壓力。如圖1所示,水泥攪拌樁施工形成的影響分為6個區(qū),依次為①樁下擾動區(qū)、②涂抹區(qū)(就是破壞區(qū))、③擾動區(qū)(攪拌樁的塑性區(qū))、④變形區(qū)、⑤地表隆起區(qū)和⑥近樁沉陷區(qū)。因此,水泥攪拌樁施工對土體的影響歸結為以下三方面:
圖1 樁周土體位移分布
(1)產(chǎn)生側向應力,水泥攪拌樁施工過程中,擠壓樁周土體,土中產(chǎn)生側向應力,這種現(xiàn)象可以用柱孔擴張理論解釋;
(2)土體發(fā)生位移,水泥攪拌樁施工的擠壓作用導致土體產(chǎn)生水平位移和垂直隆起;
(3)產(chǎn)生超孔隙水壓力,在飽和軟粘土中,攪拌樁施工的振動和擠壓在土體中產(chǎn)生超孔隙水壓力,當超孔隙水壓力達到一定數(shù)值時,環(huán)向的有效應力會出現(xiàn)負值,與之垂直的方向上會出現(xiàn)裂縫,類似于“水壓致裂”現(xiàn)象。
水泥攪拌樁施工對樁周土體的影響可以用柱孔擴張模型模擬[16-17],如圖2所示,模擬為在無限長空間中一個圓柱形孔的平面應變軸對稱擴張模型。假定土體為飽和,擴孔速率遠大于固結速率,柱孔擴張過程中土體不排水。一旦開始擴孔的應變加載,孔周土體屈服,因此塑性區(qū)延伸至無限遠處。初始半徑為R0,擴張后半徑擴至R處,此時擴孔壓力為σR??字芡馏w單元的徑向應力表示為σr,切向應力表示為σθ;無窮遠處土體的應力狀態(tài)為原位應力狀態(tài),水平方向徑向和切向應力大小均為σh0,豎直方向應力大小為σv0。
圖2 柱孔擴張的計算模型
徐永福和傅德明基于柱孔擴張理論,導出了塑性區(qū)和彈性區(qū)的應力、位移和超孔隙水壓力公式。達到塑性區(qū)的最小擴孔壓力為:
式中:
c和φ——土體的粘聚力和內(nèi)摩擦角;
K0——靜止土壓力系數(shù);
γ——土的容重;
z——深度。
塑性區(qū)(R<r<RP)內(nèi)土體的應力、徑向位移和超孔隙水壓力分別表示為:
式中:
Af——孔隙水壓力系數(shù);
RP——塑性區(qū)半徑,表示為:
根據(jù)式(2)計算水泥攪拌樁施工引起樁周土中的應力、位移和超孔隙水壓力沿徑向分布,如圖3所示。從圖3中看出,水泥攪拌樁施工對樁周土體的影響分為3個區(qū)域:(1)破壞區(qū),緊靠水泥攪拌樁;(2)塑性區(qū),大約在10R范圍內(nèi);(3)彈性區(qū),塑性區(qū)以外一定范圍內(nèi)。彈性區(qū)的土體不受水泥攪拌樁施工影響,水泥攪拌樁施工對破壞區(qū)和塑性區(qū)土體影響明顯,需要進行控制,避免破壞區(qū)進一步擴大,危機既有鐵路安全。
圖3 水泥攪拌樁施工影響分區(qū)
控制水泥攪拌樁施工影響的工程措施可以從減小應力、位移和超孔隙水壓力三個方面提出。增加樁間距降低應力和位移的疊加效果,控制施工影響;設置隔離槽,隔斷應力和位移疊加;降低施工速度,減小施工擾動,降低超孔隙水壓力。
通過建立水泥攪拌樁施工控制措施的計算模型,分析水泥攪拌樁施工控制措施對施工影響的控制效果,驗證水泥攪拌樁施工控制措施的可靠性。
水泥攪拌樁施工影響的計算模型基于以下假設建立:(1)軸對稱問題;(2)均質土;(3)總應力法;(4)土體采用Mohr-Coulomb模型,考慮大變形和材料非線性;(5)考慮初始應力場影響。圖4為計算模型示意圖和網(wǎng)格劃分圖。為了提高計算精度,在擴孔區(qū)域對網(wǎng)格進行了加密處理。攪拌樁半徑為0.25m,樁長為15m,土體水平和豎向計算區(qū)域分別為10m和20m。土體上表面為自由邊界,下表面豎向固定,左側和右側水平固定,擴孔通過改變左側位移邊界條件實現(xiàn),計算參數(shù)列于表1。
表1 計算參數(shù)
圖4 攪拌樁施工影響的計算模型與網(wǎng)格劃分圖
2.2.1 增加樁間距及其效果分析
水泥攪拌樁樁間距對攪拌樁施工產(chǎn)生的徑向應力和豎向應力的影響如圖5所示。與單根攪拌樁相比,兩個攪拌樁施工引起的徑向應力和豎向應力很大,特別是在遠距離的地方(r>1m)。隨著攪拌樁樁間距(L)增大攪拌樁施工引起的徑向應力和豎向應力快速減小。因此,適當增加攪拌樁樁間距,能有效地減小攪拌樁施工引起的徑向應力和豎向應力,降低攪拌樁施形成的影響。
圖5 樁間距對應力的影響
水泥攪拌樁樁間距對攪拌樁施工產(chǎn)生的徑向位移(水平位移)和豎向位移(沉降)的影響如圖6所示。兩個攪拌樁施工遠大于單根攪拌樁施工引起的徑向位移和豎向位移。隨著攪拌樁樁間距(L)增大攪拌樁施工引起的徑向位移和豎向位移顯著減小。另外,水泥攪拌樁樁間距對沉降影響更加明顯。隨著攪拌樁樁間距增加,攪拌樁施工影響的疊加效應降低,導致攪拌樁施工的應力和位移減小。
圖6 樁間距對位移的影響
2.2.2 設置隔離槽及其效果分析
設置隔離槽,研究其對攪拌樁施工影響的控制效果。在圖7中,水泥攪拌樁的長度為15m,隔離槽距樁中心線距離為3m,隔離槽的深度和寬度分別為4m和1m。
圖7 隔離槽的示意圖
隔離槽前1m和隔離槽后1m處的攪拌樁施工引起的徑向位移如圖8所示。隔離槽后面,攪拌樁施工引起的土體徑向位移明顯減小,隨著隔離槽深度增加,徑向位移減小幅度增加。隔離槽前,攪拌樁施工引起的徑向位移略有增加,隨著隔離槽深度增加,攪拌樁施工引起的徑向位移增加幅度加大。隔離槽隔斷了攪拌樁施工引起的能量傳播,導致隔離槽深度范圍內(nèi)攪拌樁施工能量全部由隔離槽前土體承擔,導致隔離槽前土體的徑向位移增加。
圖8 隔離槽對土體徑向位移的影響
2.2.3 降低施工速度及其效果分析
不同施工速度的水泥攪拌樁施工引起的超孔隙水壓力如圖9 所示。圖9a 是深度為5m 處的超孔隙水壓力,圖9b是深度為10m處的超孔隙水壓力。在5R范圍內(nèi),隨著攪拌樁施工時間增加(由20min增加到60min),即攪拌樁施工速度減小,超孔隙水壓力減小。水泥攪拌樁施工對超孔隙水壓力的影響范圍大約為8~10R。因此,降低攪拌樁的施工速度,減小了攪拌樁施工振動,導致土體中的超孔隙水壓力減小。
圖9 施工速度對超孔隙水壓力的影響
水泥攪拌樁施工速度對土體徑向位移和豎向位移的影響如圖10所示。攪拌樁施工速度對土體的徑向位移影響小,對土體的豎向位移影響大。由于攪拌樁施工引起土體產(chǎn)生超孔隙水壓力,超孔隙水壓力消散產(chǎn)生沉降(豎向位移),因此攪拌樁施工速度對豎向位移影響大。
圖10 施工速度對土體位移的影響
本文分析了軟土地基中水泥攪拌樁施工對既有線路的影響,并通過建立水泥攪拌樁施工過程的數(shù)值計算模型,分析了3種水泥攪拌樁施工控制措施的控制效果,得到以下結論:
(1)水泥攪拌樁施工對土體的影響表現(xiàn)為擠壓作用,在樁周土體中產(chǎn)生側向應力、位移和超孔隙水壓力,出現(xiàn)“水壓致裂”現(xiàn)象。
(2)采用柱孔擴張理論模擬水泥攪拌樁施工,分析攪拌樁的施工影響,將樁周土體分為破壞區(qū)、塑性區(qū)和彈性區(qū)。破壞區(qū)為3~4R,塑性區(qū)在10R以內(nèi)。
(3)適當增加攪拌樁樁間距,能有效地減小攪拌樁施工引起的徑向應力和豎向應力,降低攪拌樁施工影響。
(4)設置隔離槽可以隔斷攪拌樁施工影響的傳輸通道,有利于減小攪拌樁施工引起的徑向位移。
(5)降低攪拌樁的施工速度,減小了攪拌樁施工振動,減了小樁周土體中的超孔隙水壓力和豎向位移,對徑向位移影響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