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強 李雷軍 薛 晉 張碧川
(陜西陜煤曹家灘礦業(yè)有限公司,陜西 榆林 719000)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世界各國的基礎(chǔ)設(shè)施投資力度加大,混凝土用量急劇增加。砂是混凝土基本組成材料,隨著混凝土消耗量的增加,越來越多的河砂被開采。河砂的大范圍開采會對周圍環(huán)境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目前部分河流已經(jīng)禁止開采河砂。機制砂正在逐步取代天然砂[1]。
機制砂由巖石破碎而成,具有一些天然砂所沒有的獨特成分[2-3]。機制砂能夠避免天然砂中的活潑二氧化硅組分與水泥的堿金屬、氫氧化物之間的反應。通過對比大量的已有研究可知,機制砂混凝土部分性能優(yōu)于天然砂混凝土[4-6]。為提高機制砂混凝土的各項性能,各種礦物摻合料成為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7]。石粉可以誘導水化物析晶,通過提高有效結(jié)晶產(chǎn)物含量而提高混凝土強度[8]。粉煤灰能夠促進水泥熟料水化中的解絮作用降低用水量,并充填孔隙阻止水泥顆粒間的團聚。硅灰加入噴射混凝土中能夠顯著改善其粘附性和凝聚性,增大依次成型厚度。另外,研究表明,在機制砂混凝土中加入石粉、粉煤灰和硅灰能夠發(fā)揮各自的“疊加效應”,降低混凝土水化熱的同時提高力學性能[9-11]。
響應面法是解決多變量問題的一種科學統(tǒng)計方法,能夠利用合理的試驗設(shè)計方法進行實驗,并通過多元二次方程來擬合因素和響應值之間的函數(shù)關(guān)系。響應面法中的Box-Behnken設(shè)計被提出后已廣泛應用于工程中,其中關(guān)于添加劑劑量和混凝土強度關(guān)系的研究也一直是熱點。本文基于響應面法的Box-Behnken設(shè)計以石粉、粉煤灰和硅灰摻量為因素,抗壓強度為響應值研究三者摻量對抗壓強度的影響,并建立各影響因素的多元預測回歸模型進行因素影響大小分析,為機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設(shè)計提供實驗依據(jù)和理論指導。
1.1.1 水泥、水
采用山東山水水泥集團(日照)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普通硅酸鹽P·O42.5水泥進行實驗,質(zhì)量符合《通用硅酸鹽水泥》(GB175-2023)和ASTM C150。水泥化學成分見表1,比表面積為338m2∕kg,燒失量為4.54%。水泥初凝時間>45min;終凝時間<600min。
試驗全部用水均為自來水,符合《混凝土拌合水標準》(JGJ 63-2006)要求。
1.1.2 機制砂和粗骨料
機制砂全部來自于山東省青島地鐵6號線一期工程。青島地鐵施工采用爆破的方式進行推進,產(chǎn)生的石塊體積較大,需要采用破碎機進行破碎并進行篩分才能夠使用。在該項工作中,采用顎式破碎機對石塊進行破碎,按照如圖1所示的機制砂級配進行篩分。
圖1 骨料級配圖
粗骨料采用耐久性好的碎石,粒徑5~10mm之間,符合《錨桿噴射混凝土支護技術(shù)規(guī)范》(GB 50086-2015)。如圖1所示,機制砂和粗骨料級配線均位于噴射混凝土技術(shù)標準級配上下線之間。
1.1.3 石粉
石粉含量在一定范圍內(nèi)能夠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超出該范圍后石粉將產(chǎn)生負面影響。如果水粉比過大,易產(chǎn)生離析泌水,對于水灰比較大的混凝土,可以靠石粉適當降低水粉比,改善粘聚性和增強保水性,減弱離析泌水;在工作性能良好的情況下,如果石粉含量過高,會使水粉比偏小而降低拌合物的流動性。本課題中的石粉通過篩分破碎后的機制砂得到,其粒徑為<0.075mm。石粉摻量設(shè)置3個水平,分別為水泥質(zhì)量的5%、10%和15%。
1.1.4 粉煤灰
粉煤灰能夠起到活性和充填的作用,使得混凝土的結(jié)構(gòu)密度提高。在混凝土拌和形成初期,粉煤灰的形態(tài)效應和微集料填充效應能夠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動性,針對噴射混凝土,能更好地輸送和應用。本課題中的粉煤灰均由河南恒源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產(chǎn)提供的F類粉煤灰,其化學成分如表2所示。其中細度、需水量比、燒失量、含水量分別為8.7%,91%,2.8%,0.2%,滿足Ⅰ級粉煤灰對相關(guān)參數(shù)指標的要求。本課題中的粉煤灰摻量設(shè)置3個水平,分別為水泥質(zhì)量的10%、15%和20%。
1.1.5 硅灰
硅灰在混凝土中摻量太少,對混凝土性能改善不大,但是摻量太多,則混凝土太黏,不易施工,且干縮變形大,抗凍性差。本課題中的硅灰由河南恒源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產(chǎn),其化學成分如表3所示。其中密度為2.4g∕cm3,比表面積為75000m2∕kg。硅灰摻量設(shè)置3個水平,分別為水泥質(zhì)量的2.5%、5%和7.5%。
表3 硅灰化學成分
1.2.1 混凝土配合比
該試驗混凝土的水灰比為0.5,其中水泥、碎石、機制砂和水比例按照1∶1.5∶2.25∶0.5配制而成。石粉、粉煤灰和硅灰按照水泥用量的質(zhì)量占比加入。根據(jù)響應面法中的Box-Behnken試驗模型,不同摻量下共需17種配合比,其中石粉、粉煤灰和硅灰摻量占水泥質(zhì)量的百分比如表4所示,每種配比下做3塊試塊進行力學測試,測試結(jié)果為3塊力學強度的平均值。
表4 石粉、粉煤灰和硅灰配合比(%)
1.2.2 試件制備
混凝土試塊制作符合《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 50081-2016)試件尺寸制作標準要求,模具尺寸為100mm×100mm×100mm。按照混凝土配合比和表4中添加劑配合比配置混凝土,實驗過程時先將粗骨料、機制砂和水泥放置在混凝土攪拌機中混合1min。隨后加入水和其他添加劑繼續(xù)攪拌3min。混合好的混凝土被澆筑在模具中,放置振動臺進行振實,振動時間為4min。需要注意的是,振動過程會導致模具中的混凝土減少,需要向模具中持續(xù)加入混凝土直至溢出。最后刮掉模具上多余的混凝土,在室溫下固化24h,然后脫模。脫模后試件標準養(yǎng)護28d[12]。
2.1.1 Box-Behnken試驗設(shè)計
以單軸抗壓強度值作為響應值,以石粉摻量(X1)、粉煤灰摻量(X2)以及硅灰摻量(X3)作為考察因素,Box-Behnken試驗因素與水平見表5所示,試驗結(jié)果與分析見表6所示。
表5 Box-Behnken試驗因素與水平
表6 Box-Behnken試驗結(jié)果分析
采用最小二乘法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擬合,建立回歸模型如下:
2.1.2 顯著性檢驗
對所建立的標準二次回歸方程(式1)進行方差分析,所得結(jié)果如表7所示。通過方差分析對模型進行顯著性檢驗,設(shè)定顯著性水平為0.05,即當P值<0.05時,認為該指標顯著;當P值>0.05時,認為該指標不顯著。由表7可以看出抗壓強度的二次回歸模型的P值<0.05,多元相關(guān)系數(shù)R2為0.83,說明該回歸方程能夠很好地逼近真實曲面,模型能夠準確地預測噴射混凝土的抗壓強度。
表7 方差分析
如表7所示,單因素下石粉、粉煤灰和硅灰對應的方差值依次為3.125,91.125和4.5,因此可得到單因素對抗壓強度的顯著程度為:粉煤灰對機制砂混凝土抗壓強度影響最大,硅灰影響次之,石粉影響最小。
根據(jù)機制砂混凝土抗壓強度回歸方程分析,采用響應面和等高線分析石粉、粉煤灰和硅灰兩兩交互作用對抗壓強度的影響(見圖2所示)。討論兩兩交互作用對抗壓強度影響規(guī)律時控制另外一個因素處于中間水平。根據(jù)前文所述,本課題中的石粉、粉煤灰和硅灰摻量的中等水平分別為水泥質(zhì)量的10%、15%和5%。由圖2可知,兩兩因素之間存在交互影響。
圖2 兩因素之間交互作用圖
本文采用響應面法對石粉、粉煤灰和硅灰的摻量對機制砂混凝土抗壓強度的影響進行研究,得到的結(jié)論如下:
(1)采用多元回歸分析方法,以石粉、粉煤灰和硅灰摻量為因素,抗壓強度為響應值建立機制砂混凝土抗壓強度與石粉、粉煤灰和硅灰摻量的預測模型,預測模型的多元相關(guān)系數(shù)R2為0.83。
(2)對單因素的統(tǒng)計值進行分析,單因素對抗壓強度的顯著程度為:粉煤灰對機制砂噴射混凝土抗壓強度影響最大,硅灰影響次之,石粉影響最??;此外,兩兩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均是顯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