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曉
(揚州天達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江蘇 儀征 211414)
瀝青混凝土材料具有良好的耐久、耐磨等特點,同時承載能力能夠滿足工程設計需求,在建筑、交通、市政等工程中應用較廣泛。但不可忽視的是,由于工程環(huán)境差異性,常規(guī)瀝青混凝土材料無法有效滿足工程安全性要求,故需要對瀝青混凝土材料開展改性設計。高勇[1]、常海波[2]采用顆粒流計算方法,從離散元解析角度開展瀝青混凝土材料的力學特征分析,探討不同荷載下離散元模型應力、應變影響特性。劉元德等[3]、王紅梅等[4]采用室內(nèi)試驗方法,開展單軸、三軸等力學加載,根據(jù)試驗數(shù)據(jù)結果評價瀝青混凝土材料的力學特征變化,豐富了瀝青混凝土材料工程應用參考成果。本文針對揚州市普通國省道路面瀝青混凝土材料特點,對摻有機物的瀝青混凝土材料力學特征進行試驗分析,對實際工程的混凝土材料改性設計與應用具有參考價值。
2022年入夏以來,由于轄區(qū)持續(xù)出現(xiàn)高溫天氣,道路熱毀病害頻發(fā),多路段出現(xiàn)車轍病害,危及車輛行駛安全,亟需對車轍路段進行處治。揚州市普通國省道路2022-L1標段作為轄區(qū)內(nèi)主要的物流通道,在公路網(wǎng)中占據(jù)主干地位和起到主導作用,主要干線公路等級為一級公路,雙向四車道,設計車速為80km∕h,全路面均采用瀝青混凝土材料,但該路段交通量大且重載車輛比例增長迅速,同時該地區(qū)夏季溫度較高,在重車荷載和長時間高溫天氣的作用下,瀝青面層出現(xiàn)了嚴重的車轍損壞。為提高公路運營期使用壽命與耐久性,需對老路進行針對性的車轍處治,才能恢復路面使用性能。根據(jù)設計部門調(diào)查得知,在工程現(xiàn)場對原設計方案中的瀝青混凝土材料及力學性能實測對比,發(fā)現(xiàn)該混凝土強度在高溫作用下,力學特性出現(xiàn)顯著劣化現(xiàn)象;單軸加載破壞后的混凝土試樣均出現(xiàn)了明顯宏觀大裂紋;在往復交通荷載測試下,該類型混凝土材料的疲勞壽命次數(shù)穩(wěn)定在2~3×107次??傮w上分析可知,國省干線公路原方案中的瀝青混凝土材料實質(zhì)上無法較好滿足工程設計需求,因而有必要對其進行改良設計,從而滿足工程設計荷載和使用壽命要求。
為確保瀝青混凝土材料承載能力匹配工程實際,在調(diào)研相關工程案例基礎上,提出采用有機物摻合料設計方法,調(diào)節(jié)瀝青混凝土內(nèi)部顆??紫?、骨架結構狀態(tài)。因此,在出現(xiàn)病害路段處取樣,原始瀝青混凝土材料基質(zhì)瀝青粘度為340mPa·s。經(jīng)室內(nèi)初始物理力學參數(shù)測試,其密度為2.68g∕cm3,并進行試樣重塑,與有機物摻合料混合制樣,所選用的有機物摻合料原材料為橡膠粉,有助于提高交通路面耐久性。圖1為重塑后摻有機物瀝青混凝土試樣,其徑高比均為1∕2,但摻量各有差異,分布為0.5%~3.0%,對所有試樣均進行了平整打磨處理,確保試樣初始物理特征滿足力學試驗要求。
圖1 重塑后有機物瀝青混凝土試樣
另一方面,力學試驗設備是衡量試驗結果可靠性的關鍵因素,本文采用TMC-1000多場耦合混凝土力學平臺進行試驗設計,如圖2所示,該試驗裝備配置有高溫熱環(huán)境模擬箱、荷載測量與加載裝置、位移數(shù)據(jù)測量與回傳裝置以及中控系統(tǒng)等部分,可實現(xiàn)最高溫度300℃試驗環(huán)境模擬,位移傳感器裝置最大量程為-20~20mm,本試驗中所采用LVDT位移量程為-10~10mm,精度可達0.1%,荷載量程最大至1000kN,所有傳感器與測量裝置在試驗前均進行了誤差標定,減少試驗設備對試驗結果干擾性。
圖2 混凝土力學試驗平臺
本試驗中瀝青混凝土承載力影響因素分為有機物摻量與高溫熱環(huán)境,前者摻量因素梯次設定為0(原狀瀝青混凝土)、0.5%、1%、1.5%、2%、2.5%、3%,后者高溫熱環(huán)境主要研究的是瀝青混凝土材料熱力場耦合下力學特征影響變化,溫度分別設定為25℃、75℃、125℃、175℃、225℃、275℃,每個溫度組下加溫、恒溫試驗不少于2h。為便于分析熱力耦合場力學變化,設定三軸力學試驗,圍壓分別為5MPa、10MPa、20MPa,試驗設計參數(shù)如表1所示。
表1 試驗組設計
基于有機物摻量組力學試驗結果,經(jīng)數(shù)據(jù)處理獲得了典型圍壓5MPa、20MPa下試樣應力應變特征,如圖3所示。從圖3應變發(fā)展過程不難看出,不同圍壓,峰值應力后應變發(fā)展有所差異:圍壓5MPa下各試樣峰值應力后均具有應力下降并逐步增長至殘余應力段,峰值應力前的應變占試樣總應變較低;而在圍壓20MPa下,當各試樣加載應變超過1.69%后,應變均出現(xiàn)了快速發(fā)展、應力維持穩(wěn)定狀態(tài)的應變硬化特征。上述兩圍壓下不同有機物摻量試樣的應變發(fā)展特點仍保持一致,即有機物摻量對混凝土試樣應變破壞特征影響效應弱于圍壓作用。
圖3 有機物摻量影響下試樣力學特征
對比有機物不同摻量下試樣應變特征,同一圍壓下各試樣峰值應變基本接近,圍壓5MPa下穩(wěn)定在1.05%,且圍壓5MPa下峰值應力前應變占比為38.5%,圍壓20MPa下應力穩(wěn)定段應變增長占總應變的80%以上。由此分析可知,有機物摻量對試樣應變影響較小,同一圍壓下試樣應變值、應變趨勢均保持一致性。
在摻量梯次遞增過程中,試樣應力水平亦增長,但承載應力的增長并不是梯次穩(wěn)定的,而是逐步減弱,特別是在有機物摻量1.5%后,應力水平增幅較小。以圍壓5MPa為例,選取峰值應力為衡量參數(shù),原狀瀝青混凝土試樣峰值應力為16.1MPa,而摻量0.5%、1.5%、2.5%3個試樣峰值應力較之前者分別提高了38.5%、113.3%、152.7%,而摻量2%、3%下峰值應力分別為37.9MPa、41.7MPa,較之摻量1.5%下分別僅增長了10.2%、21.2%。對比來看,在摻量從0遞增至1.5%,試樣峰值應力平均增長了28.9%,分布于22.4~34.4MPa,而在摻量2.0%~3.0%遞增過程中,峰值應力平均增幅僅為6.7%。綜合力學數(shù)據(jù)對比可知,有機物對瀝青混凝土承載應力促進作用為逐次減弱,控制有機物摻量[5],更能確保瀝青混凝土具有最佳承載水平。
同理,基于高溫熱作用試驗組數(shù)據(jù)處理,獲得溫度參數(shù)與瀝青混凝土試樣力學特征關聯(lián)性,如圖4所示。
圖4 高溫熱作用影響下試樣力學特征
由圖4可看出,同一圍壓下,試樣應力應變具有兩種類型:第一種峰值應力后快速下降,不出現(xiàn)殘余應力段,峰值應力后的應變占比也較少,此種類型以溫度25~125℃下最為典型;第二種為峰值應力后應力緩慢下降、應變逐步增長的特征,峰值應力后應變占總應變的75%~80%,該類型試樣試驗溫度多為175~275℃。由力學曲線對比可知,在試驗溫度較低時,瀝青混凝土試樣具有較強的應變脆性,峰值應力后的破壞過程呈“短、快”特點,而試驗溫度愈高,瀝青混凝土試樣內(nèi)部晶體顆粒耐熱性逐步下降,體積發(fā)生膨脹,擠壓內(nèi)部裂隙空間[6-7],即使在峰值應力后,也仍能維持一定承載應力水平,應變繼續(xù)擴大。
當同一圍壓下,試驗溫度愈高,瀝青混凝土承載應力愈大,在圍壓5MPa 下,溫度25℃試樣的峰值應力為21.5MPa,而溫度125℃、175℃、275℃下3個試樣峰值應力較之前者分別提高了42.1%、64.3%、119.6%,試樣峰值應力增長較穩(wěn)定,該圍壓下,溫度每遞增50℃,則試樣峰值應力平均可增長17.1%;而在圍壓10MPa下,試驗溫度25~275℃各試樣峰值應力分布于23.1~90.2MPa,較之圍壓5MPa下增長了7.4%~91.3%,隨溫度每梯次遞增50℃,該圍壓下峰值應力平均增幅為36.9%。由此表明,圍壓增大,不僅整體上峰值應力水平得到提高,且峰值應力受試驗溫度影響敏感性也增強。由此可知,瀝青混凝土試樣在高溫作用下,會疊加圍壓效應,耦合形成正向促進承載應力水平的現(xiàn)象。
(1)同一圍壓下,不同有機物摻量試樣應變發(fā)展特征類似,圍壓作用對應變破壞特征影響高于有機物摻量;摻量遞增,試樣承載應力增長,但在摻量1.5%后,增幅減弱,圍壓5MPa下,摻量從0遞增至1.5%,峰值應力平均增長了28.9%,而摻量2.0%~3.0%遞增時,峰值應力平均增幅僅為6.7%。
(2)溫度25~125℃下,試樣峰值應力后出現(xiàn)快速應力下降、應變占比也較少,而溫度175~275℃時,峰值應力后應力緩慢下降、應變逐步增長;試驗溫度愈高,試樣承載應力愈大,圍壓5MPa、10MPa下,溫度每遞增50℃,則試樣峰值應力分別平均可增長17.1%、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