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熙
故鄉(xiāng)在山水中。
故鄉(xiāng)的山,環(huán)抱著小縣城。太陽一出,深青淺綠的樣貌便亮閃閃地從陽光下跳躍出來。她的容顏沒有塵土沾染,渾然青春少女般水潤,想必是有清泉的滋養(yǎng)。
恰是雨后上山,路濕了,葉濕了,泥也濕了。路邊水渠的水要溢滿了,一路叮叮咚咚地跑下山,那便是山泉了。走呀,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逆流而上,尋其源頭了。
順著點點光斑而上,終于看見了一泓清泉隱匿于層層疊疊樹枝下的石洞。汩汩泉水從洞中流出,在洞口處匯成一汪碧潭,酷似純色琉璃。潭底軟軟鋪臥著天然青石,無一絲泥沙。載著從綠樹縫隙投下的一縷縷光影,真似姑娘的一頭及腰長發(fā),微風(fēng)吹過,水波如步伐輕搖。
潭中不見一尾小蝦,亦不見一尾小魚,但看得出,它是不會寂寞的。它有顫抖的光影,有泉底一把把斑斕的碎石——羅蘭紫、瓷釉白、水墨青……被清泉打磨成獨有的形狀和顏色??粗粗褂X得這些小石子已然被賦予了生命,像歡笑著的孩子,小小的臉兒,眉清目秀。
這般惹人喜愛的石子,村里的孩子便常上山來挑揀。穿布鞋的,尋著較大的石塊,一腳踮一塊,胖乎乎的小手伸進水里,揀出中意的,鋪開晾在陽光下的芭蕉葉上,水半干時,亮得晃眼;有的干脆把鞋一甩,赤著腳丫子就下水了。
泉水順著溝溝壑壑流下山,流過綠瑩瑩的稻田、池塘,塘里映著天光云影;流過人家的后院和亮閃閃的搓衣板,一直流到鎮(zhèn)上的水庫。那兒沒有了秀氣的石子,卻有一尾一尾游動的魚和蝦。城里人用的自來水,便是從這水庫引去的。
村民用的水,也是就近從泉口取的。五六十歲的老伯,常騎著摩托車,載著兩只礦泉水桶來取水。他們常年勞作,曬得皮膚黝黑,累了,就掬捧水洗臉,膚色似古銅般潤澤。
一泓清泉,淌過朝暮,留在回轉(zhuǎn)的四季里。它是故鄉(xiāng)水之源頭,故鄉(xiāng)的氣息承載在泉水中。
泉水淌過的故鄉(xiāng),是我的源頭,生命在它的氣息里草木葳蕤。
日升,有汽車遠遠駛來,從車上下來的人,說著家鄉(xiāng)話,想必是遠行歸來的游子。他們踩上石塊,俯身掬起泉水,大口喝上一捧,眼里有光似水。我想,該回來看看,回源頭看看。
看故鄉(xiāng)的山水,看山水里的故鄉(xiāng)。
(指導(dǎo)老師:劉大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