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間,春風(fēng)帶暖,春雨淅瀝(xUlK)。在田野里,一株(zhO)株柔嫩的小草探出了頭,其中有不少是清香可口的野菜,比如薺(jK)菜、蒲(pP)公英、馬蘭頭、車前草、苦苣(kLjM)、枸杞(gGuqJ)……這么多野菜,一時半會兒可說不過來,我們就先說說最受歡迎的薺菜吧!
在很早以前,古人就發(fā)現(xiàn)薺菜是一種美味可口的野菜。在古書《爾雅》中,第一次出現(xiàn)了薺菜的做法:“薺味甘(gQn),人取其葉做菹(zO)及羹(gEng)亦佳。”
很多野菜帶有特殊(tFshO)的苦味兒,而薺菜是清香、鮮美、甘甜(tiWn)的味道。這么美味的野菜,古人為什么沒把它變成青菜、蘿卜那樣的“家菜”呢?原因很簡單,薺菜的生長周期很短,而且只有初春時的嫩葉可以摘(zhQi)來食用。一旦錯過了采摘嫩葉的那短短幾天,薺菜就會開出小白花,味道會變得苦澀(sF),不能吃了。在古代,田地十分珍貴(zhEnguK),是很多老百姓的生存命脈(mSi),留出一塊地來種植食用期十分短暫(zSn)的薺菜,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薺菜就一直是野菜咯。
北宋文豪(hWo)蘇軾(SO ShK)是著名的美食家,他最愛的野菜就是薺菜,寫下了“時繞麥田求野薺,強為僧(sEng)舍(shF)煮山羹”和“爛蒸(zhEng)香薺白魚肥(fRi),碎點青蒿(hQo)涼餅滑(huW)”這樣的詩句。由此,兩道“蘇氏”美食也流傳了下來,這就是“東坡羹”和“薺菜白魚”。
東坡羹是一道清爽(shuAng)美味的菜粥(zhTu),可以使用各色蔬菜去燒制,而薺菜則為它增添(zEngtiQn)了獨特的風(fēng)味。
薺菜白魚用新鮮的薺菜鋪在白魚上,清蒸而成。蒸好后,把鍋蓋掀(xiQn)開,白魚的鮮味和薺菜的清香撲鼻(pObI)而來。
除了蘇軾,對薺菜情有獨鐘的宋人還有不少,辛棄疾(XUn QKjI)、陸游(Lù Yóu)都為它揮灑(huUsA)過筆墨(mH)。尤其是陸游,足足以薺菜為主題寫了三首詩詞,其中“殘(cWn)雪初(chO)消薺滿園,糝(sAn)羹珍美勝羔(gQo)豚(tPn)”這兩句,更是把用薺菜煮(zhL)的粥和羹夸上了天,說它們比烤(kAo)乳豬還可口,真是不折不扣(kHu)的薺菜狂(kuWng)熱愛好者呀。
食薺
【宋】陸游
采采珍蔬不待畦(qí ),中原正味壓(yQ)蒪(pò)絲。
挑(tiQo)根擇(zhWi)葉無虛(xO)日,直到開花如雪時。
如今,薺菜依然是中國人的時令美味,被開發(fā)出了多種多樣的吃法。
除了大名鼎(dJng)鼎的薺菜,蒲公英、馬蘭頭、車前草、苦苣和枸杞也是很受大家歡迎的春季時令野菜。不過由于它們味道特殊,有些人愛得不得了,有些人卻不喜歡吃。下面是它們的圖片,你能把這幾種野菜的模樣和名字對號入座(zuH)嗎?
答案見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