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濤
盛夏時節(jié),在南方廣闊無垠的田野上,最吸引人眼球的莫過于田間那隱藏在綠葉底下的“收獲”,那就是西瓜呈現(xiàn)給夏季的清涼解暑的滋補品。
城里人喜愛西瓜的圓潤與清甜,希望它的個頭兒能夠更大些、留存的時間更長些,以便將那壯碩又憨態(tài)可掬的形象長留在閃爍的鏡頭里。而年復一年與西瓜廝守的鄉(xiāng)下人,更看重實在的瓜蕾,他們會根據(jù)瓜蕾多少及成長的狀況,預測今年西瓜的收成,預計瓜熟的日子,以至不耽誤下一輪農(nóng)事—棉花采摘。
我在鄉(xiāng)村土生土長,后來進了城,對街邊擺攤出售的西瓜并不好奇。我更喜歡童年時,夏季家中來客,大家一起圍桌“殺”西瓜的氛圍。剖開的瓜瓤時飄出的沁人心脾的清香,彌漫在整個屋子,幾米開外都能聞到。此時,也是家里最為熱鬧、開心的日子。
童年的夏日,家里大多是在晚上茶余飯后“殺瓜”的,全家人圍著餐桌,觀賞大人切西瓜,也是一件開心的事。家里常用的菜刀,磨得鋒利,我們幫忙扶住西瓜,看大人準確地一剖兩半,而后切成一片一片的,給我們吃。將臉埋在碩大的西瓜片中,一邊吃著,一邊享受著用西瓜汁洗臉的樂趣,這是現(xiàn)在用叉子吃餐盒里西瓜瓤的孩子所不能體會到的。我家種的西瓜品種是“鄭雜七號”,這個品種的西瓜雖然不大,但格外甘甜,最適合用湯匙舀起來吃。一個瓜一家人一餐即可吃完,一點兒也不浪費,往往父親和母親吃半個,我和姐姐吃半個,瓜肉吃盡了,瓜皮里余下的西瓜汁也要飲盡,才有心滿意足之感。
記憶中,每次切大西瓜時總能吸引眾多孩童聚集,猶如過年一般。小伙伴們不僅喜歡西瓜帶來的解渴生津,他們還喜歡坐在屋內(nèi)一角的瓜堆上,一邊討論一邊指著哪個瓜大,哪個瓜小,哪個瓜好,哪個瓜熟。有時,大人開著拖拉機從地里拉回來一車西瓜,滿滿一車斗的西瓜上,聚著兩三個小孩兒,大的扶著小的,小的拉著大的,以免摔下車斗受傷。
拖拉機車斗上的“收獲”其實也來之不易,記得那一個多月時間,我們家每天周而復始地往瓜地里跑。來到半里開外的西瓜地里時,已是飯后的正午,陽光曬在皮膚上火辣辣的,光線照在瓜壟的農(nóng)膜上反射得特別刺眼,二十多畝的西瓜地綠油油地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看著那一個個瓜坨坨仿佛害羞遮面般半躲在葉子底下,一家人都感覺特別值得!隨后,我們便把那泥色的鞋后幫迅速提起,下到了田埂。踩在被藤蔓覆蓋的瓜壟上,腳下覺得軟軟滑滑又帶有絲絲涼意,這也使我們前行的腳步變得輕柔緩慢,生怕把瓜藤踩爛從而導致后面沒熟的瓜得不到營養(yǎng)。眼前那些半藏半露的西瓜長勢喜人,東一個西一個地躺在藤下,好像是在跟我們捉迷藏一樣,等著我們找到它們。父親在前頭細細地挑選出來,我們在后面像接龍一樣一個個傳來,抱到田埂上小心翼翼地放穩(wěn)。如此循環(huán)往復,沒一會兒工夫,田埂上躺滿了西瓜,等差不多了就把它們放進籮筐,準備裝車了。這車是那時湖北農(nóng)村常見的黃石產(chǎn)的神牛牌拖拉機,能承載幾千斤的西瓜,差不多十大籮筐。之后,父親和母親吭哧吭哧地將籮筐拉上車,運到了家。
再回到家時,已是下午六點多,天色依舊大亮。父親還得把這一車瓜精心打點一番,只見父親從后院拿出黑色的遮光篷布像鋪蓋棉被一樣蓋在車斗上,把這一車瓜蓋了個嚴嚴實實,最后推拉到門前的樹蔭下,等到明天破曉渡河后,拉到江對岸的紅鋼城叫賣。等到父親忙活完,一家人才吃上晚飯,飯后一大家子又做上其他的農(nóng)活兒,或洗衣晾曬用于明早穿,或擇菜、洗菜用于明天吃,或澆地、撒肥,反正要干的農(nóng)活兒多得很。當汗水浸透衣裳的時候,大家都認為該乘下涼閑聊了,但我們家從來沒有閑聊的時間,而是趕忙洗漱入睡,因為累了一天了,明早還得早起呢!
母親打趣說父親是一頭牛,只知道火急火燎地用蠻力拉犁向前走。也是,這一年收入全靠這一季的收成,面對這繁忙的季節(jié),一家人恨不得多長幾雙手、幾雙腳的呢!第二天凌晨兩點,父母又叫上我,跟他們一起去賣西瓜了。我急急地拿上扁擔、桿秤、籃子放到車上,父親迅速地用搖把兒將拖拉機啟動,就這樣在拖拉機油門的突突聲中,我們開到了長江邊,將二十多籮筐的西瓜挑上了船,并送到了對岸。到對岸時天已微亮,瓜販們不斷地流連于籮筐之間。因為我家的西瓜冰涼新鮮、又脆又甜,所以我和父親賣得很快,沒一會兒就全都賣光,打道回府了。回家的路上,只見我們的腳步是那么輕松,雖然還是早上,但作為火爐城市的武漢,頭頂已然有火辣辣的太陽籠罩著。此時的父親更惦記的是破舊褲子口袋中多了幾張百元面值的大票,還有幾張毛票。他心里頭樂呵著,也不覺得天熱了,心想著家里又多了不少收入。
等我們收工回家后,姐姐在家已做好了飯,及時端上剛從缸里舀出的清水,讓父母洗去臉上的汗?jié)n,擦去身上的倦意。每當姐姐在家時,桌上的菜碗比平時也要多上一兩個,她也想著家里辛苦,特意加點兒葷腥,不是從雞窩里撿個雞蛋打個番茄蛋湯,就是從家門口路過的菜販那兒買來的五花肉烹制出一道美味……
盡管村里人非常勤勞,但由于人多地少,加上連年的自然災害,生活僅能維持溫飽。遇上青黃不接時,一些人家還得借糧度日。2000年后,村里人紛紛進城務工,由于缺少青壯年勞力,地里的拖拉機的突突聲漸漸沒了。村里的中老年人由于體力的原因,也不再種植西瓜了,我們本地的西瓜也逐漸被外地的西瓜占據(jù)了市場。
三十多年過去了,每到瓜熟蒂落的時節(jié),當眾多城里人涌向鄉(xiāng)野采摘西瓜時,我總是獨坐在高層一隅的房子里,眼前浮現(xiàn)出小時候那一坡坡輝煌燦爛的西瓜,耳畔回響著神牛牌拖拉機那一陣陣鏗鏘有力的油門聲,而此時的我又似乎聞到了開瓜時那一聲脆響后飄來的帶有幽幽涼意的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