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麥完
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還是搞生產(chǎn)隊的時候,一到秋收結(jié)束臨近冬天,也就是農(nóng)閑的季節(jié),生產(chǎn)隊長便安排村民挑塘泥的活兒。我們的村子是沿著圩埂居住的,埂腳下的池塘一個接著一個,圩埂似一根玉帶把大大小小的塘口像珍珠一樣串聯(lián)起來,大的塘口有兩三畝地大,小的塘口也只有三分地的大小,有的塘口名字就以大小來取名,如三分塘、六分塘;有的以形狀取名,如三角塘、桃子塘、團塘、彎塘、烏龜塘;有的以姓氏取名,如張家塘、朱家塘;還有清明塘、沙塘、赤水塘、菱角塘、井塘。井塘是由于塘底沙泥冒水如井的性質(zhì)而取的名字。
挑塘泥是生產(chǎn)隊積肥的一種形式,比如用水車把一個塘口的水抽干,那時候沒有電動機抽水,全靠人工車水。車水一般由三個人組成,由兩個男勞力搭配一個女勞力,車水時由兩人組成,其中第三人為輪換排班。我初中畢業(yè)回鄉(xiāng)務(wù)農(nóng)時,跟在父親后面學(xué)會了車水。父親教我學(xué)著扛水車、架水車,車水前要先試車,看看靈活不靈活,有沒有磨損的部件,再往水龍頭上點菜籽油以起到潤滑作用等。水車全部是木制品,由車筒子、水板子、水龍骨、車拐、水龍頭組成。水龍頭一個在水上,一個浸在水下,在水下的水龍頭不能完全浸入水里,那樣車水非常吃力且容易損壞水車部件,水龍頭的水軸一定要與水平面持平,這樣既省力又帶水,水車不易損壞。如果車水時天氣炎熱,可以用自家的被單和兩根細竹扎成十字形的陰蓬,插在車水的地方,微風(fēng)陣陣,徐徐吹來,很是愜意!如果會唱車水歌的,大聲來幾句挺有詩意的,歌聲隨風(fēng)飄向遠方,提起精神忘卻了勞累。
塘泥是一種無公害的優(yōu)質(zhì)肥料,在冬季挑塘泥是最古老的積肥方式,既為生產(chǎn)隊的莊稼積肥,又為村民打發(fā)無聊的時光,自家又掙得工分,一舉三得。挑塘泥時,大家挖的挖,挑的挑,你來我往,秩序井然,干得熱火朝天。如果大家挑的時間長了,覺得比較累,隊長往往會吹起口哨招呼大家就地休息一陣,休息時有的用扁擔(dān)當(dāng)作凳子,或者在田埂邊隨便拽把枯草墊在屁股底下。這時,大伙兒三三兩兩地坐在一起拉拉家常,順便抽根煙;年輕力壯的小伙子在用扁擔(dān)抵棍(將對方推出線外的一種運動),兩個人各站在對立面,手掌握住扁擔(dān)尖相互使勁,要看哪一方有力氣且有耐力;姑娘們有織毛衣的,有用五色花線繡鞋底的,有為過年做準備納鞋底的;嫂子們便抽空回家看看孩子,順便給孩子喂奶的;也有個別勤快的人借此機會,在田埂邊挖黃鱔、泥鰍的,如果順手的話能挖出一盤下酒菜,這可是純野生的,吃起來味道鮮美。
有時,生產(chǎn)隊王隊長趁大伙兒休息的機會,開會布置工作,他雙手叉著腰大聲地說:“??!這個季節(jié)是挑塘泥的最好季節(jié),要充分利用起來,也為來年莊稼豐收提供保障!把塘口的淤泥挑到田里,水變得清,多蓄點兒水,吃水、洗菜、淘米好處多多!好,我就啰唆這么幾句!下面請會計把各家各戶做的工分報一下,有誤差的說出來??!”其實王隊長沒上過幾天學(xué),但他為人熱心,辦事正直公平,熱愛集體,誰對誰錯都會直截了當(dāng)?shù)刂赋鰜恚涣羟槊?,所以大伙兒特別信任他。老隊長在生產(chǎn)隊干了四十多年。
挑過塘泥的塘口,水質(zhì)特別清澈,一眼能望見底,塘里的魚兒都能數(shù)清楚。挑塘泥是村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能干得動的活兒。像我們這些還在上學(xué)的小男孩兒,在周末會參加生產(chǎn)隊的勞動,把大人們挑的塘泥用挖鍬一點一點地抖開。寒冬過后,塘泥凍得酥松了,再用鋤頭將其輕輕推到小麥壟上或者是紅花草田里,像被子一樣覆蓋在上面,比現(xiàn)在的化肥帶勁。
時過境遷,挑塘泥的時代漸漸地離我們無聲地遠去了。每當(dāng)回憶起挑塘泥的日子,心中那份淡淡的不舍油然而生,那火熱的勞作場面和鄉(xiāng)親們的音容笑貌將永遠定格在我的腦海里。也許多年以后,這段不再被人提起的日子將成為歷史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