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復(fù)興
旅居海外時,我住的公寓樓后緊挨著一個無名的小公園,四月份了,卻還是一片枯枯的,沒有一點兒顏色。因為到大學(xué)去上課,天天從公園穿過,公園便成了我新結(jié)識的朋友,它的草地、樹叢、山坡、網(wǎng)球場,還有一個小小的植物園,都成為我每天的必經(jīng)之地,它們一點一滴的變化,都逃不出我的眼睛。
最先讓我驚喜的是,有一天清早,我忽然看到公園的草地突然綠了,雖然只是毛茸茸的一層鵝黃色的淺綠,卻像事先約好了一樣,突然從公園的四面八方一起向我跑來。前一天的夜里剛剛下了一場春雨,如絲似縷的春雨是叫醒它們的信使。
我看著它們一天天變綠,漸漸鋪成了茵茵的地毯。蒲公英夾雜在草葉間漸漸冒出了小黃花骨朵兒。但樹都還沒有任何動靜,還是在風(fēng)中搖動著枯澀的枝條,任草地上的草旺綠旺綠聚攏著濃郁的人氣,真是夠沉得住氣的。一直快到了“五一”,才見網(wǎng)球場后面的一片桃花探出了粉紅色的小花,沒幾天,公園邊上的一排排梨樹也不甘示弱地開出了小白花。然后,看著它們的花蕾一天天綻放飽滿,緋紅色的云一樣,月白色的霧一樣,飄落在公園的半空中了。小公園一下子煥然一新,春意盎然起來。
然后,金色的連翹花也開了,紫色的丁香花也開了,每一朵,每一簇,我都能看得出來它們的變化。變化最快的是連翹,昨天才看見枝條上冒出幾星小黃花,今天就看見花朵綴滿枝條懸瀉下滿地的黃金。變化最慢的是一種我叫不上名字的樹,很高,開出的花米粒一般,很小,總也不見它長大。近處看,幾乎看不到它們,遠(yuǎn)遠(yuǎn)地望,一片朦朧的玫瑰紅,在風(fēng)中搖曳,如同姑娘頭上透明的紗巾。這種樹,在大學(xué)的圖書館前的甬道旁鋪鋪展展的一大片,那玫瑰紅便顯得分外有陣勢,仿佛咱們的安塞腰鼓一樣騰起遮天蔽日的云霧,映得校園彌漫在玫瑰色的霧靄之中。
變化最慢的是樹的葉子,幾乎所有的花都開了,樹的葉子還沒有長出來,無論是柳樹、梧桐,還是銀杏樹或是楊樹。一直到大學(xué)教學(xué)樓墻上的爬山虎都綠了,公園里草地間的蒲公英的小黃花都落了,長出傘狀的蓬松而毛茸茸的種子,它們才很不情愿地長出了樹葉。我看見它們一點點兒冒出小芽,一天天長大,把滿樹染綠,在風(fēng)中搖響颯颯的回聲。
我知道,這時候才是這里的春天真正到來了。
我忽然想起在北大荒的時候,因為那時常常要打夜班脫谷或收大豆、收小麥,在無邊的田野上,坐在馱滿麥子和豆莢的馬車上回生產(chǎn)隊的時候,能夠看到夜色是怎樣褪去,魚肚白是怎樣露出在遙遠(yuǎn)的地平線上,晨曦又是怎樣一點點兒染紅天空,最后,太陽是怎樣跳上半空中。生平第一次從頭到尾看到天是怎樣亮的,就是在北大荒。回到北京之后,我再也沒有看到過這樣天亮的全過程了。
同樣,在北京,我也從來沒有看過春天是怎樣一步步走來的全過程。也許,不該怪罪我們的城市,也不該怪罪人生的匆忙,是我們自己把自己的眼睛和心磨得粗糙和麻木,在物質(zhì)至上的社會里,我們顧及的東西太多,便錯過了仔細(xì)感受春天到來的全過程。只因為清風(fēng)朗月不用一文錢,便徒讓我們感嘆良辰美景奈何天了!
1.閱讀文章相關(guān)段落,仿照示例概括春天到來的經(jīng)過及其表現(xiàn)。
2.賞析文中畫線的句子。
3.下列對文章的敘述與賞析,錯誤的兩項是(可摧)。
A.本文描寫了作者旅居海外,驚喜地發(fā)現(xiàn)草是怎樣一點點兒綠,花是怎樣一點點兒開,樹葉是怎樣一點點兒長出來,春天是怎樣一步步走來的全過程。
B.作者獨具慧眼,多次設(shè)喻,使抽象的“春天”有形、有色、有神、有情,噴射出詩意的光輝。
C.作者提示我們要關(guān)注精神的享受,感受自然的生活樂趣,不要淡忘物欲的追求。
D.“草是怎樣一點點兒綠的”,表現(xiàn)出草變綠的過程就是春天來到的過程,這樣擬題比“春天是怎樣一步步來的”顯得更有韻味。
E.本文作者意在告誡我們,要學(xué)會傾聽自然的天籟之聲,不要狂妄地企圖超越自然來實現(xiàn)人類的一切野心。
答案
1.A.由毛茸茸的一層鵝黃色的淺綠到漸漸鋪成了茵茵的地毯
B.各種花次第開了
C.樹葉漸漸長出
D.由一點點兒冒出小芽到把滿樹染綠
2.運(yùn)用擬人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草的生機(jī)涌動,把它們給寫活了,表達(dá)了作者的驚喜之情。
3.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