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焦慮本是人們在生活中常見的一種情緒,其實適當的焦慮對人們是有益的,比如,在考試前出現的適度焦慮可以促使我們積極做好考前準備,只有那些超出人們承受范圍之外、無法自行調控且持續(xù)時間過長的焦慮,才需要盡早找專業(yè)醫(yī)生就診。
在后者當中,有些人可能經常處于緊張焦慮狀態(tài),如同在冰面行走之人,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還要四處觀望身邊有無危險,仿佛擔心自己一個不慎就會掉下去一般。下面提到的方大娘就是這樣一類人,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她的故事吧:
60歲的方大娘已經從崗位上退休,身體硬朗、并無大礙,照理說,退休后的她可以不用為工作奔波,孩子都成家立業(yè),也沒有經濟上的壓力,可以安享晚年了,原本一切都還好,每天規(guī)律生活、定期和老友聚一聚。
然而,自從一年前她從老友口中得知某個熟人突然患上了嚴重的軀體病,她對自己的身體和老年生活也開始擔憂起來,有時她會無緣無故地感覺緊張和恐慌,你要問她究竟害怕什么,她具體也說不上來,在緊張之余她常常感覺心跳得飛快、全身肌肉發(fā)緊、出汗、雙手不停顫抖,有時甚至感覺胸悶、喘不過氣來,在第一次遇到上述情況時她曾懷疑自己的心臟出了問題,可是趕到急診科一做檢查,醫(yī)生卻并未發(fā)現有明顯異常。
此后,她多次感受到上述異常,這讓她越來越緊張,還是擔心身體出了問題,先后到多家綜合醫(yī)院做全面體檢,可查來查去也沒找到明顯的軀體病因。雖說沒查出問題,可她的身體不舒服卻未停歇,而且發(fā)作得越來越頻繁,從隔三岔五到幾乎每天都會出現,難受的程度也越來越重,嚴重時甚至出現無法安靜地待著,無法平躺,她感覺無論哪個姿勢都讓她難受。這讓她更加緊張不安,不時關注身體的感覺,過度擔憂自身健康,經常一有難受就去醫(yī)院,可每次查又查不出具體病因。
家人發(fā)覺她常獨自發(fā)呆,和她講話時她總在走神、不知在想些什么,而且她對聲音和光也變得非常敏感,周圍不能有一絲響動,只要外面?zhèn)鱽硪稽c兒聲響,她就會身體哆嗦一下,好似受到很大的驚嚇,她馬上就尋找響聲的來源,確認周圍是否安全。她慢慢養(yǎng)成了整天在屋內拉著窗簾的習慣,問及原因,她說不想讓外面的陽光太“刺眼”。
以往喜歡看電視的她,現在總嫌吵,自己不愿看電視,也不讓周圍人開電視或發(fā)出聲音,否則就表現得特別心煩。她不愿到人多嘈雜的地方,想一個人待著,卻又害怕獨處,她擔心自己萬一突發(fā)身體問題而身邊又沒有人,怕自己死在屋里都沒人知道。
一旦遇到有壓力的事就會讓她更加緊張,比如,她在家照料小孫子時就特別小心,生怕自己沒看護好、讓孩子磕了碰了,心里總是提心吊膽,好似半空懸著一把劍、隨時都有可能落下來。
稍有風吹草動,她就會想一些不好的結果,比如,兒子回家晚了,她就擔心兒子是不是遭遇了不測,馬上就得給兒子打電話,如果恰逢當時兒子沒及時接聽,她的腦內就會不由自主地聯想到兒子遭遇車禍、身上血淋淋等場面,這更加劇了她的恐慌。她感覺心臟突突直跳、滿頭大汗、呼吸急促、來回踱步,一遍遍反復撥打電話,直到兒子接聽電話、和她說明自己晚回家只是臨時有事、并無不好的事情發(fā)生,她聽后才會暫時好一些。
只要遇到類似的問題,每次她都緊張兮兮,反復詢問和確認,時間長了,讓家人也不勝其煩。
晚間大娘會經常失眠,即使躺到床上,腦子里也像過電影一樣,總愛胡思亂想,還總想一些不好的事情,比如總擔心自己身體不好、擔心自己半夜突發(fā)心臟病,甚至擔憂自己有一天會突然死去。這讓她更加難以入睡,還經常半夜醒來或頻繁入廁,即使太累了、好不容易瞇上一會兒,也會突然從夢中驚醒、一頭冷汗。
家人覺察大娘情況不對,大娘以前雖說做事很認真,但不會像現在這般遇到一點小事就很緊張,于是在綜合醫(yī)院醫(yī)生的建議下帶她來到精神科就診,在這里,醫(yī)生經過各項評估檢查結合老人的病史情況,診斷方大娘患上了廣泛性焦慮障礙,經過一個多月的系統規(guī)律服藥,大娘的情緒逐漸恢復如常,不再每日如履薄冰,臉上也再次綻開了輕松愉快的笑容!
精神焦慮:病人常處于過度緊張狀態(tài),往往莫名地感到恐慌害怕、提心吊膽,其擔心的范圍較廣,也不限于特定的場景。上述負性的情緒體驗較為強烈且缺乏明確的擔憂對象,被稱為自由浮動性焦慮。有些人還常擔心一些現實未發(fā)生、但預測將來可能會遇到的某種危險或不幸;也有人會憂慮現實中的一些問題,只是這種擔心的程度與現實明顯不相符。病人可能會出現警覺性增高,表現對外界的聲音、光照等過于敏感,有時甚至會表現容易受驚。也會伴發(fā)夜眠差,如入睡困難、半夜容易醒,注意力集中困難、容易因小事發(fā)脾氣等。
軀體焦慮:病人常出現肌肉緊張、全身發(fā)僵、坐立不安、來回走動、不停搓手抖腿等小動作增多的現象。
自主神經紊亂:伴心慌心悸、胸悶憋氣、頭痛頭暈、口干、出汗、面色潮紅或蒼白、吞咽時有異物感、惡心、腹脹腹痛、腹瀉或便秘、尿頻等,有些病人也可能出現經期紊亂、性功能異常等。雖有多種軀體不適感,但軀體排查卻找不出具體病因或無法完全用軀體疾病加以解釋。
如果上述異常持續(xù)超過半年就要警惕該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