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瑀涵
養(yǎng)寵人群日益龐大,寵物話題頻繁登上熱搜。在本期策劃中,我們精心挑選了三篇文章,深入探討寵物在心理健康領域扮演的重要角色,同時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應對與恐犬心理相關的問題。愿人們與寵物之間建立更加和諧、健康的關系。
小劉是一個剛畢業(yè)一年的北漂,離開家鄉(xiāng)獨自在外奮斗。那時,她正處于人生中最困難的階段。支付房租已經成為一項巨大的負擔,男朋友背叛并出軌,童年經歷的陰影也開始對她產生影響,同時還要承受父母的期望和工作帶來的壓力過載。經歷了無盡的絕望,她變得嗜睡、愛哭、不愿與人交往,甚至陷入歇斯底里的狀態(tài),甚至產生了自殺的念頭。
在父母的幫助和精神科醫(yī)生的治療下,小劉開始試圖改變。與此同時,她機緣巧合地遇到了一只大金毛。當她情緒低落時,金毛會走向她坐在腳邊,仿佛在問:“你好些了嗎?”或縮成一團,蜷在小劉懷中,好像它和小劉一樣感到被保護。在金毛的陪伴、父母的鼓勵和支持以及醫(yī)生的幫助下,小劉最終艱難地從黑暗的抑郁癥深淵中一步一步爬了出來。
這是一個狗狗輔助療愈患者的案例,在臨床上,除了寵物帶來的陪伴,以動物為主角的寵物療法,也逐漸被應用到心理等病癥的輔助治療當中。現(xiàn)代“動物輔助療法”以 1960 年美國心理學家博里斯·勒文森的研究為標志。
勒文森是一名心理治療師,他偶然發(fā)現(xiàn)一個前來就診的交流困難的兒童與他的狗相處得十分融洽,孩子和狗說話很流暢,寵物可起到引導、發(fā)揮社會催化劑的作用。寵物與來訪者建立信任,引發(fā)并促進社會接觸,打開了一條與病人探討問題的渠道,從而達到治療的效果。因此,勒文森被稱為“動物輔助療法之父”。動物輔助療法已被用于治療自閉癥、認知障礙、焦慮癥及抑郁癥患者中。2018年,兩位葡萄牙精神科醫(yī)生的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飼養(yǎng)寵物可以改善那些對傳統(tǒng)治療方法效果不佳的抑郁癥癥狀。
那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寵物是怎樣“撫慰”患者的呢?
撫摸動物可以使人放松,除了通過降低體內皮質醇水平來緩解壓力外,它們還有助于提高血清素和多巴胺的水平,帶給人們愉悅、安心、幸福的感覺,起到鎮(zhèn)靜的作用。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研究發(fā)現(xiàn),與動物相處還可以增加催產素的分泌。此外,患者通過將注意力集中在寵物身上,轉移關注點,可以減少對自己的過度關注。
寵物是需要照顧的,在養(yǎng)育照護寵物過程中,患者會發(fā)現(xiàn)自身的價值,感受到被需要的感覺,對自尊產生積極影響。寵物的出現(xiàn)可能為日常交往提供了一種獨特的、更具吸引力的社交渠道,讓患者感到自己有能力有責任照顧一個生命。部分抑郁癥患者的病因來自對人際關系的失控,而養(yǎng)寵物彌補了患者部分缺憾,對疾病的改善有很大的幫助作用。但是,在通過養(yǎng)寵物逐漸改善掌控感后,患者仍需繼續(xù)訓練人際交往。
寵物給予患者的溫暖,無條件地愛主人,通常會以各種方式向人傳遞愉悅和友善,使患者放松身心、緩解焦慮。它們對主人沒有過分的需求,不會對主人造成威脅,使患者不需要進行過多思考,很容易建立情感連接,通過情感的回饋可以建立人的自信與責任感,起到陪伴作用,而越是簡單純粹的關系,就越有力量。這種“自我賦能”是寵物幫助患者從嚴重精神疾病中康復過來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養(yǎng)寵物的過程中,患者有時會“被迫營業(yè)”,比如帶著寵物出門遛彎,定時給寵物喂飯因而不能賴床,外出給寵物打疫苗等等,在這個過程中,患者不得不離開家門,增加運動,呼吸大自然新鮮空氣,通過運動與場景變化改善心情,保證了生活作息規(guī)律,獲得秩序感與控制感。在與寵物醫(yī)生或其他寵物主人打交道的過程中,也提升了與人溝通的能力。
我們要強調的是,養(yǎng)寵物只是一種輔助治療,而不能代替藥物治療及心理治療。其次,每個人病情不同,并不是所有患者養(yǎng)寵物后都會有積極的效果。如果病情較重,一定要盡快到專業(yè)的精神??漆t(yī)院進行就診,積極尋求治療和專業(yè)幫助,正確面對,對癥治療,切莫諱疾忌醫(yī),耽誤了治療時機,造成更為嚴重的后果。
此外,飼養(yǎng)寵物意味著承擔責任,在決定養(yǎng)小動物之前,有一些問題應該提前慎重考慮,對于養(yǎng)寵新手來說,應思慮周全,做好心理準備,具體包含以下方面:
● 充足的時間與耐心。小動物是需要被照顧的,要對它們負責,避免一時沖動。寵物進入人類的家庭,和人類為伴,它們同樣需要陪伴、關心和照顧,而不僅僅是提供“心理治療服務”的工具。另外還要考慮到,在自身病情嚴重時是否還有能力照顧寵物,或者是否有可托付的人照顧寵物。
● 自己、家人及共同居住者是否對動物毛過敏,害怕動物。
● 有足夠的經濟來源,提供寵物的食物、玩具、醫(yī)療等相關費用。
● 寵物的壽命是有限的,也會經歷生老病死。正確面對寵物的生命周期,包括成長、成熟、衰老和死亡。
● 了解不同寵物的不同需求。有的運動量大,有的會破壞家具,有的對居住飼養(yǎng)條件有要求,作為主人心理要有提前預期。
目前,已有不少公益組織開展活動,嘗試這一新的輔助干預手段。如上海吳起團隊的PFH治療犬(PAW FOR HEAL)公益項目,旨在通過治療犬的輔助陪伴服務,幫助老人和特殊兒童加強與外部世界的互動交流,豐富他們的生活。亞洲動物基金的“狗醫(yī)生”已經發(fā)展成為一個具有相當實踐經驗的、運營成熟的創(chuàng)新性動物輔助治療項目。在2004年引入我國,從成都、廣州、深圳等城市開始復制推廣,這種方法逐漸走進公眾視野,被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幫助更多的患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