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亞瓊
【摘要】全球化的發(fā)展使得跨文化交流變得越來越普遍,而翻譯在這個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于不同文化之間的巨大差異,翻譯過程中經(jīng)常遇到各種挑戰(zhàn)。中緬兩國是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兩國人民之間的傳統(tǒng)友誼源遠流長。自古以來,兩國人民就以“胞波”(兄弟)相稱。因此研究文化差異對緬甸語漢譯的影響顯得尤為重要。基于此,本文從語言文化差異、歷史文化差異、社會文化差異等方面深入探討了緬甸語漢譯過程中所受到的影響,并針對這些差異提出了相應的翻譯策略和方法,包括音譯法、意譯法、注釋法等,以確保翻譯的準確性和流暢性,從而更好地應對文化差異帶來的挑戰(zhàn),促進中緬文化之間的理解和交流。
【關鍵詞】文化差異;緬甸語;漢譯;相關影響
【中圖分類號】H42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261(2024)03-0069-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03.022
翻譯不僅是語言的轉換,更是文化的傳遞。在緬甸語與漢語的互譯過程中,翻譯人員不僅要把詞句從一種語言轉換成另一種語言,更要注重其中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由于緬甸和中國的文化背景、語言系統(tǒng)、歷史傳統(tǒng)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這使得翻譯工作更具挑戰(zhàn)性。漢語和緬甸語是兩種不同的語言,它們屬于不同的語系。漢語屬于漢藏語系,而緬甸語屬于藏緬語系。在進行緬甸語漢譯時,翻譯人員需要充分考慮文化差異對翻譯準確性的影響。
一、語言文化差異
(一)語音系統(tǒng)差異
緬甸語和漢語屬于不同的語言體系,在語音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緬甸語共有33個輔音字母,有四個聲調(diào),分別是:高平、高降、低平和短促調(diào)。緬甸語以仰光音為標準音,其音節(jié)結構、聲調(diào)規(guī)則等與漢語有很大的不同。在進行緬甸語漢譯時,需要充分考慮語音系統(tǒng)的差異。在緬甸語中,每個音節(jié)通常由輔音、元音和聲調(diào)組成,而漢語的音節(jié)則由聲母、韻母和聲調(diào)組成。在翻譯過程中,需要考慮如何將緬甸語的音節(jié)結構轉換成漢語的音節(jié)結構,以準確翻譯原文的意思。還有就是在緬甸語中,每個單詞都有特定的聲調(diào),聲調(diào)的不同會導致意義的變化。而在漢語中,聲調(diào)的作用不如緬甸語中明顯,因此在進行緬甸語漢譯時,需要注意聲調(diào)的變化對翻譯的影響。針對這些差異,可以采用音譯法、意譯法等翻譯策略和方法。
比如,音譯法是指將緬甸語的發(fā)音轉換成漢語的發(fā)音,這種方法主要用于地名、人名等專有名詞的翻譯。但是,音譯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為不同語言的發(fā)音系統(tǒng)存在很大的差異,有時很難找到準確的對應發(fā)音。因此,在采用音譯法時需要注意上下文語境和緬甸語言的發(fā)音特點。
(二)語序系統(tǒng)差異
語序指的是組織語言的基本順序,也就是句子的組織順序。在緬甸語中基本語序為“主—賓—謂型”,修飾語在中心詞之前。緬甸語中有一些虛詞,如助詞、介詞和連詞,句子中各成分之間的語法關系與感情色彩主要通過助詞來表現(xiàn),詞序更加靈活,可以根據(jù)語境和表達重點會有所變化。然而在漢語中,主語、謂語和賓語的基本詞序是“主—謂—賓型”。但是在特定的情況下,可根據(jù)語境、修辭需要或強調(diào)語氣等調(diào)整詞序。現(xiàn)代漢語中也常常使用省略和倒裝來達到簡捷、抒情或強調(diào)的語言效果。因此在進行緬甸語漢譯時,需要注意語法語序的差異和變化對翻譯的影響。
二、歷史文化差異
(一)歷史背景差異
緬甸和中國是兩個具有悠久歷史和文化的國家,它們各自有著不同的歷史背景和傳統(tǒng)。這些差異對于緬甸語漢譯有很大的影響,因為歷史背景和傳統(tǒng)往往與語言和文化密切相關。緬甸歷史可上溯到1000年前,據(jù)法文和英文考古資料,緬甸在一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已經(jīng)有了人類活動。當時緬甸伊洛瓦底江邊的村寨已有人類居住。1044年到1297年是蒲甘王朝統(tǒng)治時期,蒲甘王朝是緬甸第一個統(tǒng)一的封建王朝,隨后經(jīng)歷了勃固王朝、阿瓦王朝、東吁王朝、貢榜王朝和英殖民地時期,這些歷史時期對于緬甸的文化和語言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1]。在翻譯涉及緬甸歷史事件或人物名稱時,需要考慮到這些歷史背景和傳統(tǒng),采用適當?shù)姆g策略和方法,以準確傳達原文的意思。在翻譯歷史事件時,可以采取直譯法或意譯法等策略,根據(jù)上下文語境選擇合適的表達方式。而中國歷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中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夏、商、周三代,其后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漢時期、唐宋元明清等朝代都留下了豐富的歷史遺產(chǎn)。這些歷史背景和傳統(tǒng)對于中國的語言和文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在翻譯涉及中國歷史事件或人物名稱時,也需要考慮到這些歷史背景和傳統(tǒng)。因此,在進行緬甸語漢譯時,需要充分了解并考慮兩國不同的歷史背景和傳統(tǒng)對翻譯準確性的影響。只有深入了解這些歷史和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進行翻譯工作,實現(xiàn)準確、流暢的交流。
(二)傳統(tǒng)習俗差異
緬甸和中國在傳統(tǒng)習俗方面也存在較大的差異,這些差異在翻譯過程中對于某些詞匯、典故的解讀和表達方式都有很大的影響。在緬甸,尊重長輩是非常重要的傳統(tǒng)。在家庭中,晚輩要向長輩行禮并尊重他們的意見。而在中國,雖然也有尊重長輩的傳統(tǒng),但并沒有像緬甸那樣嚴格。這些傳統(tǒng)習俗差異對翻譯過程中一些詞匯、典故的理解和表達都有一定的影響。
例如,在緬甸語中,有專門的詞匯用來表示對年長者的尊重和敬意,但在漢語中卻沒有完全對應的表達方式。因此,在翻譯涉及這方面的內(nèi)容時,需要考慮到這些傳統(tǒng)習俗差異對翻譯準確性的影響,采用適當?shù)姆g策略和方法,以準確傳達原文的意思[2]。
三、社會文化差異
緬甸和中國是兩個具有獨特歷史和文化的國家,它們的社會價值觀、家庭觀念、性別角色以及社會等級等方面也存在著顯著的差異。這些差異在緬甸語漢譯過程中,對翻譯的準確性產(chǎn)生了不小的影響。在緬甸,家庭觀念十分重要,尊重長輩和珍視家庭關系被視為核心的社會價值觀。在日常生活中,晚輩對長輩行禮并表現(xiàn)出極大的尊重,而這種尊重不僅僅體現(xiàn)在言辭上,更體現(xiàn)在日常的行為中。在家庭中,年長者有著較高的地位,他們的意見往往被視為權威,是家庭中重大決策的參考。此外,緬甸社會高度重視社會等級和身份。
在緬甸社會中,“身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同身份的人在社會地位、權利和責任方面存在差異。這種重視社會等級和身份的觀念,在緬甸語中也有所體現(xiàn)。在翻譯過程中,對于一些涉及身份、地位的詞匯和表達,需要準確把握并恰當?shù)刈g入目標語言,以保留原文的真正含義。相比之下,中國社會更注重個人的能力。個人的權利和尊嚴被廣泛尊重和推崇。這種價值觀在中國的社會生活中得到了體現(xiàn),也影響著翻譯過程中的一些詞匯的理解和表達。由此可見,在進行緬甸語漢譯時,譯者需要充分了解并考慮這些社會價值觀差異對翻譯準確性的影響。在翻譯涉及家庭、長輩等內(nèi)容的詞匯和表達時,需要考慮上下文語境和緬甸語言的表達習慣,采用適當?shù)姆g策略和方法,以準確傳達原文的意思。同時,也需要尊重和理解緬甸文化的價值觀和傳統(tǒng),以實現(xiàn)準確、流暢的跨文化交流,這不僅有助于準確傳達原文的意思,也有助于促進中緬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和理解。
四、緬甸語漢譯的策略和方法
(一)音譯法
在翻譯領域,音譯法是一種常見的翻譯策略,尤其在處理緬甸語到漢語的翻譯過程中。由于緬甸語具有獨特的音節(jié)結構和聲調(diào)特點,音譯法能夠有效地保留這些特點,同時傳遞原文的文化色彩和語言特點。從專業(yè)視角來看,采用音譯法進行緬甸語漢譯需要具備深厚的語言學知識和對兩種文化的深入理解[3]。
首先,采用音譯法進行緬甸語漢譯時,需要具備對原文音節(jié)結構和聲調(diào)特點的深入理解。緬甸語是一種拼音文字,每個字母的發(fā)音都有其獨特的特點,包括輔音和元音的組合、聲調(diào)的升降等。在翻譯過程中,翻譯人員需要充分理解和分析這些發(fā)音特點,確保在漢語中能夠找到對應且準確的發(fā)音和聲調(diào)。這樣做的目的是在漢語中保留原文的文化色彩和語言特點,使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緬甸文化的獨特性。
其次,采用音譯法時,需要考慮目標語言的發(fā)音習慣和語音規(guī)律。由于漢語和緬甸語的發(fā)音習慣和語音規(guī)律存在差異,翻譯人員需要根據(jù)目標語言的規(guī)則對翻譯進行調(diào)整和修改。如緬甸語的發(fā)音比較復雜,有很多輔音和元音,因此在翻譯過程中需要將這些發(fā)音特點考慮在內(nèi),尋找適合的漢語表達方式。同時還需要注意漢語的聲調(diào)和韻律,確保翻譯后的名稱、術語等易于理解和記憶。
此外,在采用音譯法時,還需要掌握一些特殊的翻譯技巧。除了要保留原文文化色彩外,翻譯人員還應當結合目標文化的語境和背景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如在保留原文文化色彩的同時,翻譯人員采用一些具有文化特色的詞匯或表達方式來保留原文的文化色彩,使讀者更好地理解緬甸文化的獨特性。同時還需要根據(jù)上下文對翻譯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和修改,以確保翻譯的連貫性和可讀性。從專業(yè)視角來看,采用音譯法進行緬甸語漢譯,還需要注意一些其他的細節(jié)和技巧。如對于一些具有特殊文化含義的詞匯或表達方式,不僅需要準確地保留其音節(jié)結構和聲調(diào)特點,還需要在目標語言中尋找對應的文化意象。這樣做的目的是確保翻譯后的文本能夠保留原文的文化內(nèi)涵和歷史背景,使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緬甸文化的獨特性。
(二)意譯法
由于緬甸語和漢語分屬不同的語言體系,因此翻譯過程中需要深入了解兩種語言的特性,熟悉其語法規(guī)則、詞匯構成和語音規(guī)律,以便在翻譯過程中能夠準確地將緬甸語的含義用漢語表達出來,同時還需要對兩種文化的深入理解。翻譯不僅是語言的轉換,更是文化的傳遞。在翻譯過程中,翻譯人員需要對原文的文化背景、歷史傳承、風俗習慣等方面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準確地傳達原文的含義和文化內(nèi)涵[4]。
筆者認為,采用意譯法時,需要靈活運用各種漢語表達方式來準確地傳達原文的意思。由于漢語和緬甸語的語言結構和文化背景存在差異,翻譯人員需要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適合的表達方式。例如,在翻譯一些具有特殊文化背景的詞匯和表達方式時,應當靈活采用意譯法來解釋其文化內(nèi)涵和歷史背景。同時,翻譯人員還需要注意保持原文的含義和信息準確無誤,不要出現(xiàn)歧義或誤解的情況。這需要對漢語有較高的駕馭能力,能夠在理解原文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詞匯、句式和表達方式來準確地傳達原文的意思。此外,在采用意譯法時,還需要注意一些特殊的翻譯技巧。如在保持原文含義準確的前提下,翻譯人員應當適當調(diào)整原文的語序和結構,使之更符合漢語的習慣和規(guī)范。同時翻譯人員還應當采用一些具有文化特色的詞匯或表達方式來保留原文的文化色彩和語言特點。
不同的讀者群體有不同的文化背景、閱讀習慣和理解能力。因此,在翻譯過程中需要針對目標語言的讀者群體,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和改寫,使之更符合目標文化的閱讀習慣和理解方式,通過對目標語言的讀者群體進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根據(jù)其特點來進行翻譯策略的調(diào)整和選擇。
(三)注釋法
在處理緬甸語到漢語的翻譯過程中,注釋法確實發(fā)揮了積極作用。由于緬甸語和漢語具有不同的語言特性和文化背景,一些特定的詞匯和表達方式在翻譯過程中可能會產(chǎn)生歧義或誤解。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注釋法可以被用來對原文中的特定詞匯、表達方式等進行解釋和說明。例如在對一些古籍進行翻譯時,鑒于緬甸語和漢語屬于不同的語言體系,通過添加注釋,在翻譯過程中可以解決一些因語言文化差異而產(chǎn)生的歧義或誤解問題,提高翻譯的準確性和可讀性。
具體而言,注釋法可以幫助翻譯者解決以下問題:①詞匯含義的差異,緬甸語和漢語中的一些詞匯在含義上存在差異,如一些詞匯在緬甸語中具有特定的文化含義或歷史背景,但在漢語中卻沒有完全對應的含義。在這種情況下,注釋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含義;②表達方式的差異,緬甸語和漢語的表達方式也存在差異,如緬甸語中常用的比喻、習語等在漢語中可能無法直接翻譯。通過添加注釋,翻譯者可以解釋這些表達方式的文化背景和含義,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含義;③文化背景的差異,緬甸語和漢語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歷史傳承。在翻譯過程中,翻譯者需要關注原文的文化內(nèi)涵和歷史背景,盡可能地保留原文的文化色彩。通過添加簡明扼要的注釋,翻譯者則能夠解釋一些具有特殊文化含義的詞匯或表達方式,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文化背景和歷史傳承。
翻譯質(zhì)量是評價翻譯作品的重要標準之一。在緬甸語漢譯中,通過合理運用注釋法可以提高翻譯的質(zhì)量??傊?,通過注釋不僅能提供更多關于原文的背景信息和上下文解釋,從而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含義,同時還可以糾正一些因翻譯錯誤而產(chǎn)生的歧義或誤解問題,提高翻譯的準確性[5]。
五、結語
綜上所述,文章深入了解了緬甸語和漢語兩種語言的文化背景、歷史傳承,以及它們之間的語言文化差異。通過分析緬甸語漢譯的策略和方法,可以發(fā)現(xiàn)文化差異在緬甸語漢譯過程中,對準確傳遞原文含義、保留原文文化色彩,以及提高翻譯質(zhì)量等方面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所以,翻譯人員需要積極探索文化差異對緬甸語漢譯的深遠影響,并進一步探索更有效的翻譯策略來提高翻譯的準確性和可讀性,這對于促進中緬之間的文化交流,推動語言翻譯事業(yè)的發(fā)展大有裨益。同時,翻譯人員也能更好地應對翻譯過程中的挑戰(zhàn),為讀者呈現(xiàn)準確且流暢的翻譯作品,從而加強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和理解,為促進跨文化交流和全球化的發(fā)展作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李思源.關聯(lián)順應理論指導下《圍城》緬甸語譯本中的中國文化意象翻譯研究[D].鄭州:戰(zhàn)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2022.
[2]李浩.空間視域下嘎多佤族的過渡禮儀研究[D].昆明:云南民族大學,2022.
[3]朱敏.《紅高粱家族》杜光民緬譯本的創(chuàng)造性叛逆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22.
[4]蘇昱.跨文化視域下的緬甸語外宣翻譯研究[D].鄭州:戰(zhàn)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2022.
[5]羅薇.《漢語官話語法試編》研究[D].北京:北京外國語大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