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3D視覺公司而言,“與巨頭共舞”是實現技術商業(yè)化落地的核心途徑。
過去幾年,刷臉支付愈發(fā)普遍。
不論是在商業(yè)場景,如商超、便利店,還是個人線上支付,只需要對準人臉輕輕一掃,便可完成支付行為,極大簡化了支付流程。從輸入密碼、指紋驗證到刷臉支付,這場支付方式的變革,始于技術和市場兩大板塊的變化。
在技術側,以3D視覺為核心的AI技術逐漸成熟,并應用到金融支付領域;市場端,消費電子的進一步普及、疫情期間的無接觸支付等催生出對刷臉支付的龐大需求。技術和市場的雙輪驅動下,刷臉支付被應用到更多場景。
變革紅利普惠至產業(yè)界,一批3D視覺企業(yè)趁勢而起。憑借著與支付寶的深度綁定,奧比中光率先從激烈的競爭中殺出,并登陸科創(chuàng)板。在3D視覺這場比賽中,不乏有力的競爭者,比如光鑒科技、螳螂慧視、的盧深視等玩家。這些參賽者們,已經“上岸”的在追求“第二曲線”;仍在拼搏的,正苦練功夫等待機會。
如今,支付方式再一次進化,刷掌支付開始被啟用,并落地到實際場景中。這對于諸多的3D視覺玩家們而言,無異于一片新大陸,到處充滿發(fā)現黃金的良機。
刷掌支付的優(yōu)勢
2021年初,電商巨頭亞馬遜在美國西雅圖3個無現金Amazon Go門店,試點使用了新型手掌識別支付技術“Amazon One”,消費者將掌紋和支付卡或亞馬遜賬戶綁定后就可以掃手掌支付。無獨有偶,同年8月,微信開始內測刷掌支付,并于2023年落地到北京地鐵大興機場線。
比起刷臉支付,刷掌支付的優(yōu)勢主要有三點:安全、便捷、低成本。
從技術邏輯上看,刷掌支付底層技術歸屬于掌紋識別,需要識別兩種生物信息:掌紋和掌靜脈。掌紋即手掌的紋路,這只是表層信息,而掌靜脈才是核心信息。掌靜脈信息是指利用紅外線照射手掌,靜脈紅血球中的血紅蛋白對波長850nm附近的近紅外線會有吸收,導致靜脈部分的反射較少,在影像上產生的靜脈圖案。由于只有活體手掌才能獲取靜脈圖像特征,因此采用掌靜脈信息進行身份認證,造假的可能性極低。對應的,其安全系數比人臉識別更高。
時任亞馬遜實體零售業(yè)務副總裁Dilip Kumar表示,選擇刷掌支付的原因,在于機器很難通過掌紋來確定一個人的身份,且用戶必須貼近設備和做出有意義的手勢才能啟用。這意味著,刷掌支付對個人的消費行為變相進行了“模糊化”處理,更具私密性。因此,刷掌支付從底層技術到實際的場景應用中,在對用戶消費行為、信息的保密性、安全性上,明顯比其他方式更強。
傳統(tǒng)刷臉支付的程序是,用戶選擇支付方式,機器采集人臉數據,比對通過即可完成交易。這種支付方式對于支付場景周邊環(huán)境的要求較高,比如光線不能太強或太弱,不論是過曝還是欠曝,都可能導致支付失敗,增加用戶的時間成本。而且,在一些復雜場景,比如地鐵、商超等人流量大的區(qū)域,機器可能會同時捕捉到多張人臉,識別效率、質量會受到影響。
在人機交互方面,用戶需要調整自身的距離,對準攝像頭,才能完成支付。對于人流量大、通行速度要求極快的場景,如早晚高峰的地鐵站,刷臉支付很難解決快速通行問題。而且,刷臉支付設備很難適配身高差異的用戶。
相較而言,刷掌支付由于是檢測掌紋和掌靜脈,對環(huán)境光線的依賴不如采集人臉那么高。從交互的角度看,用戶只需要伸出手掌即可完成支付行為,支付流程更簡單,也減少了用戶的學習成本和時間成本。
對于地鐵站這類對通行速度有極高要求、用戶需求高并發(fā)的場景,刷掌支付比刷臉更便捷,并且不需要像掃碼支付、NFC等方式依賴網絡和電子設備,對網絡差、忘帶支付設備等場景的適應能力更強。
目前已經廣泛使用的刷臉支付設備,通常需要一塊顯示屏幕來幫助用戶實現刷臉支付的交互,從而進一步驗證刷臉的結果,這就需要為其留出擺放設備的相應空間。同時,由于刷臉支付的特性,用戶也需要一定空間進行驗證,這使人臉支付場景所需空間成本相對較高。不僅如此,為了滿足刷臉支付的場景要求,還需要為屏幕適配相應的安卓系統(tǒng),才能實現刷臉支付的有效驗證,進一步增加了刷臉設備的硬件成本。
刷掌支付的交互設備與掃碼支付設備類似,不再需要屏幕的加持,僅需單一設備即可完成交互與驗證,硬件成本大幅度降低,僅有刷臉支付設備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同時還能有效降低空間成本,擁有進入更多場景的可能性。
作為一種全新的支付方式,刷掌支付從安全性到魯棒性(異常和危險情況下系統(tǒng)生存的能力),再到場景的適應性,從底層技術到應用場景,都具備相對優(yōu)勢,可以被視為下一代生物識別支付方式。
刷掌支付落地需跨越“生態(tài)”這座大山
刷掌支付要“出圈”,達到現象級應用,還有一座大山要跨越。
一位生物識別專家表示,如果只是從技術上實現刷掌支付的功能,這并不難?!八⒄浦Ц兜倪壿嫼退⒛樦Ц逗芟嗨?,都是通過前端設備采集數據,然后在數據庫里進行比對,人工智能模型會判斷重合度,只要符合設定的閾值,便可完成支付行為?!?/p>
這里面涉及到技術的兩部分:一是硬件,二是軟件。硬件指的是機器及其核心零部件,比如攝像頭、光學模組等,主要用于前端的數據采集。由于刷掌支付的場景較為復雜,對這些硬件的性能、穩(wěn)定性、精度等要求較高。軟件則涵蓋人工智能算法、模型以及對硬件采集數據的優(yōu)化等,對數據的依賴非常強。
真正影響刷掌支付落地并產生經濟價值的,其實是生態(tài)。
刷臉支付之所以能大規(guī)模落地,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支付寶這類現象級APP的強力推動。過去十年,消費互聯(lián)網的爆發(fā)帶來數字經濟繁榮,各種現象級APP,如支付寶、美團、抖音等軟件,在完善支付方式的同時,也完成了對消費者“刷臉支付”的心理認知培育。
這種生態(tài)建設只能由掌握流量入口的終端商來解決,并非技術供應商的強項。因此,對于3D視覺公司而言,“與巨頭共舞”是實現技術商業(yè)化落地的核心途徑,奧比中光和支付寶便是最好的例證。在刷掌支付這波新浪潮下,3D視覺企業(yè)要抓住變革紅利,必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個巨人必須滿足多個要求:產品的使用黏性極強、用戶基數極大、有支付需求。
市場上相關產品不多,微信是其中一個。2023年5月,微信支付推出的刷掌閘機在大興機場全線落地,用戶需要先在設備綁定個人微信賬號,錄入手掌紋樣。消費時,將手掌對準支付設備的掃描區(qū),確認后即可完成支付。閘機內部搭載的刷掌雙模態(tài)相機 HandPass 100,由3D視覺公司光鑒科技提供,解決了環(huán)境光線差異、手掌生理差異以及伸手習慣差異等難點,提高了刷掌通行效率。
到目前為止,刷掌支付已經在公共交通、學校、健身房等場景落地,具備技術上的安全性、人機交互上的便利性,并且基于微信支付的生態(tài)能力,其在未來的落地場景將進一步拓寬,商業(yè)價值也將得以釋放。
在微信支付的生態(tài)加持下,像光鑒科技這樣的硬件提供商也將迎來進一步業(yè)務擴張?!爸Ц秾?奧比中光”的模式已經得到驗證,微信支付和光鑒科技的合作是否可以實現支付生態(tài)的新一代革命,值得市場期待。
3D視覺的巨大想象空間
作為一種全新的視覺技術,3D視覺在成熟的2D視覺基礎上,增加了一個維度的信息數據,能夠獲得物體完整的空間坐標信息,成像效果更立體、更全面,是視覺技術的主要發(fā)展趨勢。當下,3D視覺技術以近距離雙目立體視覺和結構光為主,遠距離則是TOF路線。3D視覺能夠為智能感知帶來更加精準和豐富的信息,并且由于原理上不用采集環(huán)境影像,從數據源頭上保護用戶的隱私信息,更具安全性。
3D視覺的應用已經發(fā)生了廣泛的滲透,消費電子如手機、平板以及各種IoT設備(門鎖、掃地機器人等),就是一個多場景、規(guī)?;氖袌?。此外,還有汽車、機器人等市場空間,支付只是其中一個場景。3D視覺作為電子設備“一雙更智能的眼睛”,已經開始廣泛走進人們的生產、生活。不難預見,3D視覺未來的商業(yè)價值將伴隨技術的落地而得到持續(xù)釋放。
僅僅是支付場景就催生了一家上市公司,對于更多的行業(yè),3D視覺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編輯 季天明 29855486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