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業(yè)
一個王朝的對外關系,與該王朝的興衰不無關系。這一特點在明朝的對外關系中表現(xiàn)的較為突出。明朝建立于公元1368年,滅亡于公元1644年,共計存在276年。在明朝存在的這些年里,其對外關系中出現(xiàn)了哪些著名的人物?發(fā)生了哪些知名的事件?這些都是初中歷史學習過程中需要牢記的。
【知識梳理】
一、鄭和下西洋
1.背景:15世紀初,明朝經(jīng)濟逐步繁榮,國力雄厚,成為當時世界上的強國。明成祖時期,派鄭和率領船隊出使西洋。
2.目的:提高明朝在國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國富強”;進行貿(mào)易,用中國的貨物換取海外的奇珍。
3.概況:
時間1405—1433年
次數(shù)7次
攜帶物品金銀貨幣、上等茶葉、精美瓷器、優(yōu)質(zhì)絲綢、漆器等
物品作用送禮;貿(mào)易
到達范圍亞洲和非洲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
4.意義:鄭和的遠航,時間之長,規(guī)模之大,堪稱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不僅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qū)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而且開創(chuàng)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的航海事業(yè)作出了偉大貢獻。
二、戚繼光抗倭
1.背景:明朝中期,國力減弱,海防松懈,加之日本國內(nèi)社會動蕩加劇,倭寇與中國海盜、奸商等相互勾結,對中國沿海的武裝搶劫日益猖獗。所到之處,他們殺居民,劫財貨,無惡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壞,時稱“倭患”。
2.經(jīng)過:在東南倭寇最猖獗的時候,明王朝派年輕將領戚繼光到東南沿??官?。1561年,戚繼光率軍在臺州九戰(zhàn)九捷,平定了浙東地區(qū)的倭患;之后,在福建、廣東地區(qū)和其他抗倭將領共同抗倭,將兩地的倭寇消滅,基本解除了東南沿海的倭患。
3.性質(zhì):戚繼光領導的抗倭戰(zhàn)爭是一場反侵略的戰(zhàn)爭。
4.評價:戚繼光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
從16世紀開始,一些歐洲殖民者,相繼來到我國沿海地區(qū),進行侵略活動。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國廣東澳門的居住權。
【提升訓練】
1.在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qū),有一些地名是以“三寶”命名的,如馬來西亞有“三寶山”,印度尼西亞有“三寶井”“三寶洞”。這些地名的由來都有一定的歷史淵源,與這些地名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
A.張騫出使西域B.玄奘西行天竺
C.鑒真東渡日本D.鄭和七次遠航
2.據(jù)記載,鄭和第三次返航時“附古里(今印度地區(qū))等十九國貢使來朝”;第五次出航“送摩骨都束(今非洲地區(qū))等十五國貢使返國”。由此可見鄭和遠航(? )
A.目的是接送外國使臣B.到達了西歐的國家
C.增加了明朝財政收入D.密切了與海外聯(lián)系
3.鄭和下西洋既沒有殖民開拓,也未能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它毫無疑問并不同于西方的地理大發(fā)現(xiàn),并非近代的先聲或是資本主義的序曲。據(jù)此可知,鄭和下西洋(? )
A.有利于中外友好往來B.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C.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D.推動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
4.有一位年輕將領,臨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建立了一支由農(nóng)民和礦工組成的軍隊,并創(chuàng)造了“鴛鴦陣”。他率軍英勇作戰(zhàn),為東南沿海倭患的基本解除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位將領是(? )
A.岳飛B.文天祥C.戚繼光D.鄭成功
5.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見下圖
(1)上圖反映了中國歷史上的哪一重要史事?其主要目的是什么?它開創(chuàng)了哪條交通線?
材料二? 澳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澳門問題是由中國封建王朝的腐敗無能和外國列強的入侵造成的。
1535年,葡萄牙人取得在澳門碼頭??看?,進行貿(mào)易的權利;1553年,葡萄牙以曝曬船上水漬貨物為由,并通過賄賂當?shù)刂袊倮簦M入澳門居??;至1557年起,他們每年須向當?shù)刂袊倮艚患{一定銀兩的地租,以換取在澳門居住的資格。
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中國晚清政府在西方列強的侵略之下,被迫割地賠款。葡萄牙政府也趁機發(fā)難。1845年,葡萄牙頒布法令,公然宣布澳門為“自由港”,并拒交地租,以武力搶占關閘,驅(qū)逐中國官吏,綁架中國士兵。1851年和1864年又先后強行將氹仔與路環(huán)兩島劃入其管轄范圍,從而逐步完成了對澳門的占領。
——中國新聞網(wǎng)
(2)材料二中的“中國封建王朝”是指哪兩個朝代?在當時世界上,對葡萄牙“進入”“占領”澳門起了重要推動作用的探險活動和技術革命分別是指什么?在近代中國,哪幾次列強侵華戰(zhàn)爭對澳門問題的形成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
(3)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的史事發(fā)生時,中國的國力狀況分別如何?綜合上述,我們能得到哪些正確的歷史認識?
參考答案:
1.D? 2.D? 3.A? 4.C
5.(1)史事:鄭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提高明朝在國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國富強”,同時也用中國的貨物去換取海外的奇珍。交通線: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
(2)明朝與清朝。新航路開辟和工業(yè)革命。鴉片戰(zhàn)爭、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3)材料一:國力雄厚,是當時世界上的強國;材料二:國力衰弱,統(tǒng)治腐敗。歷史認識:要堅持對外開放,提高中國的綜合國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