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凌霄
我們追求儀式感,但要避免落入形式主義的窠臼。唯有理性辯證地看待“形式”與“儀式”,找到二者之間微妙的平衡點,才能讓自己的生活既實在又熱烈。
我們反對形式主義,是因為它只有光鮮虛浮的表面,沒有踏踏實實、一以貫之的落實。君不見,“豆腐渣工程”造成多少損失,甚至許多人因此失去生命;君不見,在各種節(jié)日活動中,人們沉醉于熱鬧的形式,卻忘記了探尋節(jié)日的源起;君不見,在葬禮上,樂聲響遏行云,卻忘記了對先人的祝禱;君不見,在壽宴上,把酒言歡,卻未有生命的體悟。形式主義是虛浮的育嬰室,是腐敗的溫床。就像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中的那些官吏看似憐愛百姓,其實只有浮夸的形式,而無關心百姓的實際行動,最終使得百姓“病且怠”。米蘭·昆德拉說:“我厭惡的不是這個世界的丑陋,而是它所戴的漂亮的面具?!毙问街髁x就是掩蓋矛盾和問題的面具,即使做工再精巧,也終有一天會被摘掉,真實終將浮出水面。我們唯有反對形式主義,才能避免被形式禁錮,才能扎扎實實地做實事,讓人生豐盈而“實在”。
我們渴望儀式感,是因為它讓我們有所期盼,帶來心靈的慰藉、靈魂的升華。儀式之美在人類的鴻蒙時代已有跡可循。我們感念于生活之趣,于是文字成了記錄生活的形式。我們感念聲音之美,于是音樂成了表現美的形式。揆諸現實,因為有了儀式,看到奧運會上冉冉升起的國旗,你激動得熱淚盈眶;因為有了儀式,聽著天安門上奏響的莊嚴國歌,你的眼神如此明亮,你的心頭燃起信仰;因為有了儀式,你有機會仰望豐功偉績的創(chuàng)造者,更在心中暗下決心,以后要像他們一樣。我們經常會用某種恰當的形式抒發(fā)內心情感,以一種熱烈恒久的形式記錄下獨特的情感體驗,以供往后漫漫歲月里回味,讓生命的高光時刻綻放得燦爛而盛大。王爾德曾說:“我們都生活在陰溝,但仍有人仰望星空?!眱x式感賦予我們一片星空,讓我們在疲于奔命的人生旅途中擁有仰望星空的權利,為庸常的生活增添幾抹亮色。
需要注意的是,儀式可以有“轟轟烈烈的形式”,可以有“光鮮亮麗的外表”,但若失去內涵、徒有其表,則形式大于內容,與“形式主義”無異。在追求儀式感的過程中,我們應把握好尺度,理性抉擇,平衡好“形式”與“儀式”的關系,拒絕形式主義,生活之花必將開得更加燦爛。
【湖北襄陽四中】
◆點評
作文開門見山,拋出觀點“理性辯證地看待‘形式與‘儀式,找到二者之間微妙的平衡點,才能讓自己的生活既實在又熱烈”。本論部分從反對形式主義和渴望儀式感兩方面論述,列現象,擺事實,講道理,有理有節(jié)有據有力度。結尾的辯證分析,對立中有統(tǒng)一,提醒我們把握好尺度,理性抉擇,平衡好“形式”與“儀式”。
(指導老師:張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