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龍
博物館,一個奇妙的地方。你可以在這里尋求亙古之秘,也可以在這里看到未來奇景;可以探索宇宙的角落,可以放大微觀的世界;你能和宋徽宗握手,也能一覽達芬奇的珍藏。這里壓縮了時間與空間、凝結了智慧與想象,有趣、新奇、精巧、不可思議……你能在這里找到足夠多的理由來表達你的喜歡,同樣的,你也無法找到哪怕一個理由拒絕它。當然,它也從不拒絕你。就是這樣一個地方,我們要和您一起去看看。“文化映像”欄目新專題“京畿博物”,帶您認識一下北京的“博物館們”。
在1988 年以前,我國的博物館是按照綜合性博物館、專門性博物館、紀念性博物館這三個類別進行劃分的。然而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出現(xiàn)了無法通過這三個類別將博物館進行完全分類的現(xiàn)象。因此在1988 年后,我國參照國際慣例,將博物館分為四類,即“歷史類”“藝術類”“科學技術類”與“綜合類”。今天這一期京畿博物,我們就帶大家一起去看看四大類博物館中比較特殊的“科學技術類”博物館。
神奇的科學世界
三億年的石頭、四百年的畫, 看著鬧心的抽象派和如墜五里霧的解說詞——面對這些“老古董”和“晦澀難懂”,讓有的人將逛博物館變成了一次煎熬。如果您恰巧也是這樣的新派人物,那中國科技館可謂是“恩物”。它能將博物館和“好玩”無縫銜接起來,讓你體會到博物館的“可愛”。
中國科技館在朝陽區(qū)北辰東路5 號,分三期落成。首期工程從1958 年開始籌建,時稱“中央科學館”。因為城市規(guī)劃問題,科技館的建設工程在一段時間內暫停建設。直到1984 年11 月,中國科技館一期工程正式動工,其中包括綜合樓與穹幕影廳的工程規(guī)劃。綜合樓于1988 年正式開放,這也代表著一期工程的正式完工。后于1999 年、2009 年,科技館二期工程與新館也正式落成,迎來送往全世界各地的參觀者。
科技館主館體是一個正方形建筑,如果你細看就能發(fā)現(xiàn)它其實是個巨大的魯班鎖,既意味著傳承,又代表了創(chuàng)新。館內的各個主題與相應展陳,也緊扣這一精神,對各科學領域做出了沿革式的展現(xiàn),讓人們不僅了解到前沿科技,更了解到它們是如何一路走來發(fā)展至今的。
之所以說科技館“好玩”,首先是因為它有數(shù)大展區(qū)、數(shù)十個主題,揭示了生活中蘊藏著的各類科學知識。從農林牧漁到衣食住行,在中國科技館你能從不起眼的生活細節(jié)里尋找到一張巨大的科學網絡。中國人為什么吃米飯?食品如何加工?地鐵是怎么建成的?……各種各樣看似平常的問題背后,都有著科學解釋。在這里,孩子能盡情地提問并找到答案,大人則同樣有機會做一個快樂的孩子,也去問上幾個“為什么”。
除此之外,科技館的互動體驗也讓它“可愛”起來。用手一摸頭發(fā)就會“炸”起來的靜電球、視錯覺小實驗、顛倒大小的“奇妙屋”、有趣的“太空漫步”、逼真的“飛行駕駛”……科技館雖然是傳遞知識的地方,但這些有趣的互動項目,讓知識不再“嚴肅”。與其說是博物館,中國科技館更像個巨大的游樂園,好奇心就是你的門票。
城市中的自然探秘
隨著中國科技館名聲鵲起,“約不到”漸漸成為了讓人頭疼的問題,你至少需要提前兩到三天預約否則拿不到門票??稍诒本?,還有一家比科技館更難約的科學技術類博物館,那就是位于東城區(qū)天壇南大街的“國家自然博物館”。自然博物館有“最難預約的博物館”這一名頭。
這也不難想見,在高樓林立的城市中進行自然探秘,誰能抵擋住這樣的誘惑呢?四十余萬件館藏品,其中大多數(shù)是人們從沒見過的自然生物標本、化石,配合館內的獨特展出環(huán)境,仿佛置身于史前雨林。
“中華侏羅獸”“矛尾魚”“攀援靈巧柱齒獸”“圣賢孔子鳥”“顧氏小盜龍”……這些名字聽起來就像是《神奇動物在哪里》中講述的,哈利波特神秘魔法世界才存在的動物??稍谧匀徊┪镳^,你正真實地置身于此。將魔幻照進現(xiàn)實的強烈反差感,尤其是在巨大的現(xiàn)代化都市中體驗到,更讓人神往。
植物世界展廳里有1200 多件植物化石與現(xiàn)代植物標本,它展現(xiàn)了原始地球出現(xiàn)的藻類植物、蕨類植物,也展現(xiàn)了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食用植物、工業(yè)用植物;恐龍園展區(qū)是孩子們的最愛,也是大人們喜歡去的地方,這里不僅有恐龍化石,還有栩栩如生的復原模型;古哺乳動物展廳有大量的古獸骨架,巨大的猛犸象骨架十分惹眼;古爬行動物展區(qū)的恐龍骨架群以及各古魚類化石,讓人仿佛置身千萬年前;無脊椎動物展區(qū),向人們展示了恐龍、古獸之外的遠古動物世界,也讓人們了解到動物是如何從原核生物演化為成脊椎動物的;“動物—人類的朋友”展廳,展示了人與動物的共生以及動物保護相關知識;神奇的非洲還原了現(xiàn)實中存在的真實動物王國;“人之由來”展廳,讓人們全面了解到我們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今天,成為了這個世界的一份子。
在自然博物館,你能體會到這個世界的奇妙,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在這里“見眾生、見萬物、見天地”。人類從來不是世界的主宰,我們只是和數(shù)以萬億的朋友們,一同生存在一顆蔚藍色的星球上,彼此共生、攜手并進——這里會給你這樣的感受。
自然博物館的遠古震撼總讓人意猶未盡,如果你有這樣的感受,那不妨再走進古動物博物館,給自己的遠古之旅畫上一個完美句號。它就坐落在北京動物園對面,站在動物園門口向西南看去,一座由恐龍“看守”的建筑就是它了,它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創(chuàng)建,1994 年正式開門迎客。
如果說參觀自然博物館是一次城市中的自然探秘,那古動物博物館就是一次神奇的穿越之旅。古脊椎動物、古兩棲類動物、古爬行動物學、古鳥類動物、古人類、古哺乳動物、古植物……這里像是對舊日地球王國的一次復現(xiàn)。且由于它背靠研究所,所以館藏品的相關解說也更具知識性,很多關于古生物的好奇,都可以在這里找到答案。
遨游太空宇宙
人類的好奇心從沒有邊際,探索最高的山、最深的峽谷、最遙遠的星空,目所能及甚至不能及的每個角落,似乎都充斥著神秘的張力,牽引著人們的腳步。在人類持續(xù)探索的各個領域中,宇宙始終是目的地之一。
1957 年10 月4 日,衛(wèi)星一號進入人們從未踏足過的宇宙領地,自那一天開始,地外世界從一行行數(shù)據中走了出來,具有了真實的模樣。時至今日,進入太空、載人航天、宇宙空間站、星球登陸都不再是科學家們的構想,而是一次次的具體實踐。不過這一切離我們還是太遙遠,天文館像是一座天梯,它搭建了我們和宇宙聯(lián)系的橋梁。
北京天文館位于西直門外大街,1957 年正式對外開放,是我國第一座大型天文館。在此后的40 年時間里,北京天文館持續(xù)迎來各地參觀者。直到1998年,天文館由于場館本身以及設施老化的問題傳出拆館新聞,導致這里迎來了一波“天文館告別熱”,同時保留天文館的呼聲高漲。經過充分的討論與研究,2000 年,北京市決定保留老館并修復,同時在原場地建立新館。2004 年,天文館B 館落成,對外開放。天文館就像是北京市民的一位老朋友,經歷風雨,但最終還是微笑著留在這座城市里,與北京市民為伴。
對很多北京的學生而言,天文館是第一次“接收宇宙信號”的地方。因為這里同時肩負教育基地的職能,因此北京的中小學生,大多都有來參觀的經歷。在這里,孩子們第一次看到了傅科擺、了解到公轉與自傳、認識了火星、看到了巨大穹幕上演繹出的浩瀚星空,就此對宇宙有了點點滴滴的認識。
這里和科技館一樣,有著很多互動式的參觀項目。包括體驗月球、穿越水金地、火星風光、小天體世界、木星之旅、土星奇觀、探尋天海冥、望星空、太空小影院、宇宙的尺度、天文未解之謎、宇宙的歷史、游戲探秘區(qū)在內的13個展區(qū),都是趣味式的探索項目。此外,時空穿梭、玩轉星空、隕石部落等主要展區(qū),也都將浩瀚龐雜的太空科學知識與趣味參觀相結合,讓整個天文館成為了一個巨大的宇宙樂園。十分吸引眼球的還有3D 與4D 劇場,這里每天都有相應的演出,能讓人們沉浸式體驗奇幻星空與航天科技帶來的震撼。
好奇心就像發(fā)動機,它促使人類世界前行,促使我們打開智慧之泉,促使我們探索這個自然世界。博物館大多數(shù)時候頗具威嚴,像是負手的長者。當好奇心撞上博物館,二者的神奇結合,卻促生出有趣的科學技術類博物館。它不再滿身矜持,更像一位可愛的大朋友,俯下身來和你交談。周末時分,如果您準備好了,不如跟幾個朋友或是帶上小孩,一起去探索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