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夢瑩
學習任務群的理念基于任務型的課程形式和教學組織方式,通過真實而具有階梯性的任務解決問題,完成任務,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中心。當前,學習任務群已經(jīng)成為語文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從語文課程的屬性出發(fā),談一談在設計學習任務群的過程中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全面代入,在積極體驗中遵循學習任務群的情境性原則
語文課程能夠引導學生熱愛語言文字,讓他們在真實的語言情境中開展自主語言實踐活動,逐步積累語言經(jīng)驗,深刻把握語言文字的特點,進而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創(chuàng)設學習任務群是對教學目標的轉(zhuǎn)化,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富有生活氣息和吸引力的情境,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能夠全身心地投入,激發(fā)學生借助文本內(nèi)容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的內(nèi)在動力。小學語文教材在編排時,不僅為學生編選了經(jīng)典、規(guī)范的學習素材,同時還設置了一套助學系統(tǒng),其中課后習題作為助學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較為鮮明地體現(xiàn)了學習任務群的理念。同時,教師也可以借助教材所提供的任務群系統(tǒng),從文章的具體內(nèi)容出發(fā)整合課后習題,為情境創(chuàng)設提升支撐。
在三年級上冊的童話單元中編排了張之路先生的經(jīng)典科學童話《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文,編者針對這篇課文的內(nèi)容,設置思考題如下: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青頭和紅頭是“非常要好的朋友”?默讀全文,至少找出三處來說明。如果教師直截了當?shù)夭贾萌蝿眨赡軙绊憣W生閱讀文本的興趣,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減弱他們完成課后習題的動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將其放在鮮活可感的情境中。如,假設你就是鉆進了牛肚子里的紅頭,在安全脫險之后,你會把好朋友青頭的哪些細節(jié)永遠銘記在心?請你為青頭撰寫一封感謝信,框架如下:青頭啊,你真是我的好朋友。這次我鉆進了牛肚子里,是你……是你……是你……還是你……
在設計任務時,教師并未直接、生硬地提出問題,而是緊扣文本內(nèi)容所形成的故事情境,為學生搭建了一個充分閱讀、深入思考和自由表達的空間。在這一情境任務的引導下,學生不再是純粹的學習者,而是故事情境中的角色,能夠自主深入探索文本內(nèi)容,尋找任務所需的語言信息,從而解決問題,完成學習任務。
在情境化的任務狀態(tài)下,學生對于課文的學習不再局限于抽象的理性分析,而是賦予了親切溫暖的人文關懷,形成了互通、交融的學習效果。
二、拓展延伸,在反復遷移中遵循學習任務群的實踐性原則
情境性和實踐性是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有效保障,而鮮活的情境、真實的任務和有意識的語文活動則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關鍵。當學生感受到學習任務以及所參與的語文實踐活動具有價值和意義時,就會充分激活自身的思維意識,產(chǎn)生學習動力?;谶@一認知,教師需要將教學的關注點由教材拓展到整個生活領域,將學生從教材文本中所獲取的知識和經(jīng)驗,遷移到具體的語言實踐活動中,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編排了《太陽》和《松鼠》這兩篇說明文,旨在借助兩種不同類型的說明文的表達風格,了解基本的說明方法。因此,在教授《松鼠》一文時,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中的語言信息,了解松鼠的特點以及生活習性,還要注重感悟說明文的特點和語言風格。在完成單篇教學任務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拓展《中國大百科全書》中與松鼠相關的片段,著重引導學生感受說明文的語言風格。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設計兩個學習任務,進一步深化學生對說明文的理解和應用:任務一,如果動物園想邀請你給松鼠撰寫一張動物卡片,基于課文內(nèi)容以及相關資料,你會怎么寫?任務二:如果讓你撰寫一篇介紹松鼠的短文給弟弟妹妹看,你會怎么寫?由這兩個任務所形成的任務群,將這篇課文的學習延展到課堂之外。針對第一個任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鑒《太陽》一文所展現(xiàn)的語言風格,結合拓展的《中國大百科全書》中的信息和表達方式,使用科學性的語言進行表達,感受說明文語言的嚴謹性和準確性。在完成第二項任務時,學生可以依據(jù)《松鼠》這篇文章語言生動形象的特點,緊扣弟弟妹妹的閱讀習慣,盡可能地運用淺顯易懂的口語化表達風格進行創(chuàng)作。
學生在富有極強實踐性的表達與實踐過程中,通過遷移運用的方式感悟說明文的語言風格特點,這種實踐性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的言語能力在不斷的實踐與嘗試過程中得到有效生長。
三、多維立體,在循序漸進中遵循學習任務群的綜合性原則
語文是一門運用語言文字的綜合性與實踐性學科。學習任務群的創(chuàng)設既需要關注其鮮活的情境價值,也需要關注其內(nèi)在的實踐性,同時還要把握其綜合性特征,更好地用學習任務群的方式為語文學習服務。學習任務群的綜合性特征決定了教師在設置任務群時,應該充分發(fā)揮其可操作性的優(yōu)勢,圍繞著單元人文主題,依照從易到難、從簡到繁、由淺入深的認知規(guī)律展開。在此過程中,教師不應將學習任務群的焦點僅僅設置在閱讀層面,而更應注重知識的提煉與整合,為促進學生綜合運用和讀寫能力的共同發(fā)展而助力。
六年級上冊編排了著名詩人紀伯倫的經(jīng)典詩作《花之歌》。教師需要精心設計學習任務,有效地引導學生理解和欣賞這篇文章。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設計了四個圍繞語文要素的核心任務,即“閱讀時能從所讀的內(nèi)容想開去”。首先,這四個核心任務有著不同的探究維度。其次,這四個任務群都基于循序漸進的基本原則。四個任務的難度不斷攀升,涉及的語文實踐活動也涉及了聽、說、讀、寫等多個方面,讓學生“想開去”的同時,也推動了學生閱讀能力和思維意識的不斷發(fā)展,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為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奠定了基礎。
總而言之,教師在構建語文學習任務群時,需要充分把握語文學習任務群的內(nèi)在特點,將其與語文課程以及教材進行結合。在立足學生內(nèi)在認知規(guī)律的基礎上,教師應借助任務群的模式科學搭建聽、說、讀、寫的語文實踐平臺,讓學生在完成任務以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走向語文學習的理想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