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平凡
小時候,我曾暢想自己成為大人后會如何過年,是不是也像長輩那樣成家立業(yè),帶著孩子大包小包地站在門口,和各種人打招呼。如今我已工作多年,新年的時候,卻只是在房間內靜坐,聽窗外煙火“咚咚咚”地綻放,心里覺得惘然。樓道里有小孩快活地爬上爬下,這樣純真的時刻,似乎離我已經(jīng)十分遙遠了。記得那時,我也是八九歲的年紀……
對閩地的孩子來說,正月里最好玩的可能不是春節(jié),而是元宵節(jié)。因為除夕、大年初一要被大人牽著配合參與各類儀式,而元宵節(jié)那天卻可以四處游走、瘋跑。福建的元宵節(jié)漫長熱鬧、花樣百出,初五一過,就有村子迫不及待開始游燈、游神。鑼鼓隊、令旗手、書生、小姐、孫大圣……一隊隊人馬叮叮當當從門口游過,我趴在窗邊數(shù)各路神仙。爺爺通曉各個鄉(xiāng)鎮(zhèn)的風土人情,在旁講述一支支隊伍的來歷。
終于在一個晚上,本村的游燈隊伍來了?!翱斐鰜砜矗 币患胰隧斨履甑脑鹿鈦淼今R路邊。只見一條長長的“龍”正在穿過街巷,敲鑼聲、打镲聲在黑夜中更加清透,一盞盞燈籠散發(fā)出瑩黃色的溫潤的光。仔細一看,這條“龍”由一根根木扁擔連接而成,每根木扁擔上面架著幾盞燈籠,以此連成一條長龍?!褒垺苯?jīng)過門前,奶奶點燃爆竹,我們一群孩子索性跟著它,穿過大街小巷,走過田間地頭,最終來到本村的宮觀所在。游燈的領頭說:“元宵慶賀活動剛剛開始,明天才是重頭戲?!?/p>
第二天一早,宮觀的喇叭咿咿呀呀唱著莆仙戲,叔公和一群老漢坐在門前,辯論這喇叭放的是《踏傘行》還是《狀元游街》。接近中午,家中兄弟姐妹一起跑向祠堂,慶賀游行的隊伍還沒出發(fā),村里煮了一大鍋鹵面給大家吃。廚師伯伯看見一群孩子來了,叫大家一起吃面,說是吃了會有福氣。香火繚繞,碗里的面有一種香氣沉沉的俗世年味。一個婆婆逮住我們,說慶賀隊伍少了幾個提花童子。我一聽要在眉心點個紅點就覺得害臊,趕緊跑開了。
到了下午,宮觀前搭起一個戲臺子,舞臺面朝正門,村民們請來了戲班子,給神仙和祖先唱戲拜年。鑼鼓一響,爺爺奶奶們各自挎著一條長凳去占位子;孩子們則沖向戲臺下,那里有賣各種零食、小玩具的小販。吃夠了零食的孩子們繞著戲臺下的木樁和布簾打鬧,遇上濃眉深目的“將軍”從臺上走來,他踩著高高的靴子,瞪著我們說:“別搞破壞!”我們只好規(guī)規(guī)矩矩地看戲。戲臺上紅紅綠綠,唱著小孩聽不太懂的方言,我們沒一會兒就坐不住了,結果還是流連在零食攤邊,看小販一下一下地蹬著踏板做棉花糖。
夜晚終于來了,聽說有人運來好幾車煙花,要在今晚全部放掉。家里的叔叔伯伯們約著晚上去宮觀前的小廣場“賽神”,無非是扛著一些慶賀的鑼鼓、旗幟賽跑。我喊小姑姑一起去看煙花,她說晚上看元宵喜樂會,懶得去看村里這一套。我興致不減,晚飯后和兄弟姐妹一起來到小廣場。
鑼聲漸急,廣場正中間已經(jīng)燃起了篝火,邊上備著一排排煙火筒子,賽跑的選手們從宮觀里拿著花花綠綠的旗幟走出來,在廣場的一端做出起跑姿勢。我踮起腳張望,銅鑼懸在前方,鑼手大喊一聲“跑!”,一面面彩旗破風而出,伴著一聲強過一聲的鑼音,廣場邊的煙花齊齊點燃,瓦片、樹木、道路瞬間被紅的、綠的、白的火光照亮,恍若白晝,散落的煙火像風像霧又像雨,星星點點地落在村莊上空。我捂住耳朵,睜大眼睛,不愿錯過任何一朵煙花,心臟隨著煙花怦怦直跳,感覺春天要來了。
如此賽跑幾個回合,人群里洋溢著暖烘烘的氣息。這是新年的第一輪圓月,煙火踏過時空的維度綻放,誰能忍住不看呢?
“咚咚咚”,又一年的煙火零零星星綻開,那些輕盈快樂的年少時光終究是一去不復返了。我因工作常年離家,曾經(jīng)同坐在一張課桌前的朋友,如今以不同的節(jié)奏各自奔向自己的生活。一年又一年的煙火映在親朋好友明暗交錯的臉上,是隕落,也是停留,有失落,也有堅持。小時候愛看煙花,如今想再多看看那一張張臉。想到這里,我推開門走了出去?!?/p>
(作者單位:江西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