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軍
春秋時期,有一年齊國連降大雪,天氣異常寒冷。齊景公穿著溫暖的狐皮袍子,站在窗前欣賞雪景。國相晏子進去朝見,景公對他說:“你看這景色多美啊,下了三天雪,一點都不冷,感覺像是春暖的時候了。”晏子看著景公身上裹得緊緊的皮袍,問他說:“真的不冷嗎?”景公點點頭。
晏子近前說:“我聽說古時賢明的君主自己吃飽了還能想到別人在挨餓,自己穿暖了還能想到別人在受凍,自己安逸了卻知道別人的勞苦,經(jīng)常推己及人,這樣國家才會興旺。”景公說:“說得好!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庇谑撬畎l(fā)放衣服、糧食給那些挨餓受凍的人,并且發(fā)布命令說:在路上見到的,不必問他們是哪鄉(xiāng)的;在里巷里見到的,不必問他們是哪家的;巡視全國統(tǒng)計數(shù)額,不必記他們的姓名,已有職業(yè)的發(fā)給兩個月的糧食,病困的發(fā)給兩年的糧食??鬃勇牭胶笳f:“晏子能闡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實行他認識到的德政?!?/p>
現(xiàn)代儒學(xué)大家南懷瑾先生說:“將心比心這一點,道理簡單,意義重大,但做起來很不容易。在我們周圍,以及我們自己的生活中,就常見一些事情,別人這樣做自己很反感,覺得傷害了自己,但自己也會那樣去對待別人?!睂⑿谋刃闹噪y,是人性使然。心理學(xué)上有個概念叫作“自我中心化”,就是指說話辦事只根據(jù)自己的想法和態(tài)度去判斷和理解事物。這成為社會上許多人的慣常思維方式,不管出了什么問題,都會習慣性地伸出手指指向別人,卻忘了自己也有可能是問題的根源。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轉(zhuǎn)換思維的角度。南懷瑾說:“一個人能夠推己及人,我要吃,別人也要吃;我要穿,別人也要穿;我要發(fā)財,別人也要發(fā)財。人與人之間,目的都相同,都是相等?!敝宜≈赖幕疽?,就是通過將心比心的體驗去愛人,以自身的感受去理解他人的感受,以自身的利益需求去推知他人的利益需求,通過換位思考,設(shè)身處地地去為他人著想。只有具備視人如己的同情心,才會成為仁人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