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心理
你聽說過“榴蓮型人格”嗎?這是董宇輝在一次直播中提到的詞,大概的意思是:人,要像榴蓮一樣活著。不追求被人喜歡和認可,而是保持自己獨特的氣味和口感,遵循自己的想法,不被他人左右。為自己的獨特而自豪,愛你的人對你甘之如飴,不喜歡你的人會自動遠離。
于是,這種有著某種極端特質(zhì)的“榴蓮型人格”火了。這種人格獨特的閃光點,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做個像榴蓮一樣的人真好啊,不討好誰,也不期待每個人都喜歡我?!?/p>
那些欣賞“榴蓮型人格”的人,總能看到這三個閃光特質(zhì):
“榴蓮型人格”能看見自己的優(yōu)秀與美好,也能接納自己的負面。他們最大的理性體現(xiàn)在,接納和允許不可控因素帶來的負面情緒,并且有底氣和能力以最快的速度做出調(diào)整和改變。
百度董事長李彥宏身上,就具備很多“榴蓮型人格”的特質(zhì)。在一次公開演講中,有人沖上臺將一瓶礦泉水澆在他的頭上,他愣了一會兒,邊擦拭身上的水邊做調(diào)整,最后只用一句話就化解了尷尬:“大家看到,在AI前進的道路上,會有各種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但我們前行的決心不會改變?!边@句話道出了他的性格和心胸。
“榴蓮型人格”能夠客觀評價自己,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所以他們的行動緊隨自己的內(nèi)心。不會刻意迎合和討好誰,更不會在從眾心理下成為大風向中的“墻頭草”。
心理學對“從眾”的解釋為:在團體壓力之下,個人會放棄原有意見,改變自己的態(tài)度,采取和大多數(shù)人一致的意見或行動傾向。“榴蓮型人格”不存在討好誰而逼自己合群的情況,所以他們通常是特立獨行的小眾化人群。
也許很多人不知道,董宇輝提出“榴蓮型人格”時,正面臨著走紅后網(wǎng)友們對他的質(zhì)疑聲。
一度深受困擾的他,不知道還要不要繼續(xù)干下去,經(jīng)過一番心理斗爭后,他還是決定在別人的否定中堅定走自己的路。所以這個詞不僅僅是他有感而發(fā),更是他對處于迷茫、焦慮中的人的鼓勵。
從我們選擇從眾的那一刻起,就意味著要對世界妥協(xié),違心周旋。但是遵從內(nèi)心、特立獨行,就意味著你要獨自探索未知而黑暗的道路,甚至成為被群體排斥的“孤勇者”。
但這恰恰是“榴蓮型人格”的珍貴所在,以至于喜歡的人欣賞他們特立獨行的勇氣,而討厭的人可能會說這是清高冷漠。
心理學家鄧肯提出:人際安全距離是1.2米,即社交場合中與人交談應(yīng)該保持此距離,太遠顯得疏離,太近會有壓迫感。
而這種安全距離,在“榴蓮型人格”這里則升華為一種人格底線。圈子外怎樣都可以,但不能觸碰到邊線,不能突破底線侵犯他們的空間。
電影《芳華》中的劉峰,就是一個反面教材。他對每個人都很好,誰都可以肆意使喚他做事。他寧可失去自我意志,也要滿足每個人的需求。但就是這樣一個“好人”因一個表白,最后被大家唾棄和遠離。
劉峰的悲劇源于他太“好”,好到讓每個人都可以突破他的安全距離,隨意侵犯他的私人領(lǐng)域,他“好”到?jīng)]覺悟和脾氣去維護底線,最后把自己弄丟了。
擁有“榴蓮型人格”的人,明白凡事有度,能堅定地做自己,也能保持人格香氣,是一個有底氣、有勇氣、有脾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