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我們對歷史上的一些話語、習慣都有著深刻的印象。其中,“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句話很多人不會感到陌生,那么,“奉天承運”是什么意思呢?起源于何時呢?
“奉天承運”是我國古代封建帝王詔書開頭的套語,起源于秦朝,但在明朝以前的史書中,卻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奉天承運”這幾個字,所以說,“奉天承運”是明朝以后才開始真正使用的。
據(jù)考究,“奉天承運”這四個字連用始于明朝的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他首建奉天殿,所捧的大圭上刻著“奉天法祖”這幾個字,由此,皇帝被稱為“奉天承運皇帝”,皇帝所頒布的詔書前面也會加上“奉天承運皇帝”的稱呼,且在稱號后面加上“詔曰”兩個字,就形成了“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如今我們在一些藝術作品中聽到或者讀到“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時候,其實是對這句話的斷句錯誤,真正的讀法應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