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陽
摘要:生命價值觀教育作為一項教育實踐活動,以一般價值觀和具體的生命價值觀為教育內(nèi)容,突出對教育對象生命存在的人文關懷。進入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身心特點逐漸發(fā)生變化,生命價值觀教育也應進行相應調(diào)整:從人與教育維度切入,引導大學生正確識讀生命價值;在人與自然維度著力,喚醒大學生珍惜生命的意識;以人與他人維度為突破口,引導大學生確立生命價值目標;以人與社會維度為落腳點,引導大學生確立生命價值信念。要從這四重維度出發(fā)展開生命價值觀教育,增強教育的實效性,引導大學生正確理解生命的長度、廣度、溫度和高度,積極參與生命實踐活動。
關鍵詞: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新時代;生命價值;人性;關懷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05-0009-04
生命價值觀教育是通過教育教學的方式,在家、校、社三位一體的協(xié)同聯(lián)動下,以關懷生命為教育理念,正確引導受教育者樹立積極向上的生命價值觀的一種教育。生命價值觀教育的最終旨歸是幫助受教育者明確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尤其是近年來,個別大學生存在自殺現(xiàn)象,因此開展生命價值觀教育尤為重要。生命價值觀教育應該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突出關懷人性、回歸人性的教育理念,從人與教育、人與自然、人與他人、人與社會四重維度出發(fā),培養(yǎng)大學生對生命價值的理性認知,引導大學生參與生命活動,不斷提升生命價值觀教育的實效性。
生命價值觀教育應當從人與教育的關系維度切入。只有厘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角色關系,才能更好地發(fā)揮教育者的言傳身教作用,更好地激發(fā)受教育者的情感共鳴。在教育的主客體關系上,生命價值觀教育同樣堅持“雙主體”論: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同頻共振,正確把握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guī)律性的辯證關系,在教育活動中探尋人的生命的終極意義,樹立人的生命的理想信仰?!芭c動物本能的、被動的適應性活動不同,人的實踐活動是一種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盵1]人的生命實踐活動具有主觀能動性,反映著個體的認知和思維。生命價值觀教育應在引導受教育者正確認知生命規(guī)律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個體的主觀能動性。無論是從個體的生活世界,還是精神世界、文化世界和意義世界而言,受教育者也就是大學生群體,都應該平衡好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guī)律性的關系,這是生命價值觀教育的基本立場,更是切入點和始發(fā)點。
1.客觀規(guī)律性的正確認知
人的生命活動是一個不斷運動、變化和發(fā)展的過程。人的生命會經(jīng)歷一個由生到死的過程,這個過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是一種客觀性和自然進化規(guī)律的結(jié)果。因此,人雖然是生命的主體,但也無法任意改變自然規(guī)律,尤其在關乎生命的生死問題上,人的力量所帶來的影響是有限的,并且每個人在這個問題上都處于平等的位置。作為主體,生死規(guī)律的客觀必然性是人必須要正確認知的。
生命中的生死規(guī)律其實歸屬于生命價值觀教育的內(nèi)容,但我國傳統(tǒng)觀念中對死亡話題的討論較少。為此,現(xiàn)代社會的生命價值觀教育應該得以補充和完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應該明確生死問題的客觀必然性和生命過程的客觀規(guī)律性,生命價值觀教育應該正確引導大學生客觀認知并掌握生命活動過程的變化和規(guī)律,培養(yǎng)大學生對生命規(guī)律的理性認知理念,引導大學生理性平和地對待生存問題,樹立正確的生命觀。
2.主觀能動性的合理引導
強調(diào)生命是一個具有客觀規(guī)律性的過程,并不意味著人的主體性作用的消失,也并不代表著人要一味服從于自然規(guī)律而無能為力。在人與環(huán)境關系的論述中,馬克思提出人的實踐之于環(huán)境的能動的改造作用。自然環(huán)境是一種客觀存在,人類可以在尊重自然規(guī)律的基礎上,發(fā)揮意識的能動作用,這種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證明了人類的實踐力量。同理,人的生命是生死規(guī)律發(fā)生作用的過程,雖然人類無法扭轉(zhuǎn)生死必然規(guī)律,但可以在正確認知生命客觀規(guī)律的基礎上,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以智慧來審視個體生命,進而超脫生命本身的局限性,尋找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生命價值觀教育除了需要引導大學生正確認知生命過程或生死問題的客觀規(guī)律性,更需要引導其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人的生命活動不是絕對純粹和自然的,而是一種帶有超越性色彩的創(chuàng)造性過程。積極引導大學生合理建構(gòu)自己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超越生命時間一維的局限性,在生命實踐活動中努力創(chuàng)造生命的價值,在對生命規(guī)律的正確把握中求索生命的意義,才是教育的最終旨歸。
在人與教育的維度上,生命價值觀教育既要立足生命有限和生死必然的客觀規(guī)律性,又要充分發(fā)揮人作為生命主體的能動性作用。只有平衡好這兩者之間的關系,生命價值觀教育才能以此為切入點,引導大學生識讀生命本身的價值,在更深層次的維度上增強大學生的生存智慧和生命體驗感,延伸大學生的生命長度,使教育的生命張力得以彰顯。
如果說在人與教育的維度上,生命價值觀教育是解決怎樣識讀生命價值的問題,那么在人與自然的維度上,喚醒受教育者對生命存在的價值意識就是主要解決的問題。生命價值觀教育不僅僅在于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生與死的客觀規(guī)律性,還需要讓大學生深刻理解生命的廣度。無論是人的生命,還是山川河流、花草魚蟲的生命,都有被尊重和關愛的需要。在生命存在的空間范圍內(nèi),人類同整個生命世界是一體的,是息息相關的。生命本來就是價值的基礎,在人與自然所組成的生命共同體中,每一個生命都應該被善待,這是一種“大生命觀”的體現(xiàn),也是生命價值觀教育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
1.自然生命的識讀
生命世界,本就是一個不斷創(chuàng)造和演化的系統(tǒng),既包括地球世界,也包括宇宙空間。在這個復雜的系統(tǒng)中,每一個生命都有獨特的價值。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命運共同體”[2]理念,對生命價值觀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生命價值觀教育同樣需要從人與自然的維度切入,引導大學生正視人與自然的依存關系,識讀自然中每一個生命的存在,從而更好地尊重、愛護和保護自然。
人類通過勞動從自然中進化而來,是一個“自然存在物”[3],人在依賴自然的同時也在同自然進行著物質(zhì)交換和能量交換,在這個過程中,人類的生命不斷得到發(fā)展和完善。在廣博的生命世界中,人類的生命不是孤立的,而是同自然中的動物、植物相聯(lián)系,在生存于生命世界、創(chuàng)造和演化生命世界的同時得到生命世界的滋養(yǎng),并在時間的長河中逐漸歸于生命世界。這種共生性和依存性的關系啟示人類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需重新對人與自然的辯證關系進行科學審視。生命價值觀教育的新要求,便是引導大學生從生命共同體角度看待每一個生命的存在,善待自然且敬畏生命,以博大的胸懷和宏大的視野處理人與自然的生命問題,以生命實踐活動踐行命運共同體理念。
2.文化生命的彰顯
自然界中的一切生物都有生命,人類理應將自身與其他生命視為同等重要的存在,保存生命、重視生命是一種生命責任的體現(xiàn),而這種生命責任所歸屬的范疇就是“文化生命”[4]。生命價值觀教育需要在這一視野下引導大學生正確認知生命本體,關照生命存在。
在人與自然維度談論生命價值觀教育,不僅涉及人同自然之間的關系,更涉及人自身層面,即個體人格的養(yǎng)成。當前網(wǎng)絡中一些不良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的精神家園和文化世界,使個別大學生淡化了對文化生命和精神幸福的追求意識。生命的內(nèi)涵和本質(zhì)不可能在單純的物質(zhì)生活中體現(xiàn),而需要在責任與使命中不斷解讀、領悟、實現(xiàn)和升華?!敖逃谋举|(zhì)是生命教育”[5],要在教育中傳承文化,傳遞人文價值關懷,從而提升個體的生命質(zhì)量并實現(xiàn)其對自然生命的關照。只有引導大學生把握生命的真諦,在實現(xiàn)自然生命回歸的同時,努力構(gòu)筑精神家園,實現(xiàn)物質(zhì)與精神的統(tǒng)一,才能為培育和發(fā)展個體的文化生命提供良好的基礎。
在人與自然的維度上,愛惜個體自身的自然生命是基礎,同情和關愛一切生命則是更高的境界。每一個生命都是獨特的,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尊重、保護和延續(xù)。大學生既要學會尊重和敬畏生命,又要在實踐中理解和關注生命,只有正確識讀自然生命的存在,才會彰顯自己的文化生命,進而提高生命境界,拓寬生命的廣度。
人與自然是相依相存的關系,人與他人也是相互聯(lián)系、同處于一個命運共同體的關系。每一個個體的生命實踐或生命活動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處于一張相互聯(lián)系的關系網(wǎng)中,并由此形成一張生命之網(wǎng)。如果說人類的本能之一是珍惜自己的生命,那么同處在生命之網(wǎng)中,尊重和同情他人的生命同樣應該成為人類的本能之一。人與他人之間相依相存的辯證關系,正是生命價值觀教育需要重點把握和突破的地方。一方面要從自然存在的社會聯(lián)系出發(fā),培養(yǎng)大學生正確的生命認知觀,強化其責任意識與感恩情懷,另一方面要從人倫層面的道德要求出發(fā),培養(yǎng)大學生的“利他主義”[6],引導大學生追求自身社會價值的實現(xiàn),更好地將“小我”融入“大我”之中。
1.自然存在的社會聯(lián)系
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zhì)是現(xiàn)實的和具體的,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因而人不能脫離同他人的社會關系,不能離開現(xiàn)實生活的具體境遇。每一個個體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被編入生命關系網(wǎng),在生命的每一階段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承擔著不同的責任和使命,在這種多元化和全面化的生命關系中,個體逐漸展開自己的生活并開始追尋和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隨著智媒技術的發(fā)展,網(wǎng)絡世界中的關系建構(gòu)逐漸成為常態(tài),但網(wǎng)絡交往并不能替代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交往。調(diào)查顯示,在知乎等軟件上大學生搜索的高頻詞有“孤獨感”“虛幻感”等,這可以推斷出一些大學生可能在人際交往中存在問題,同時反映出一些成年人也可能面臨同樣的問題。孤獨感、虛幻感和疏離感不應該成為個體生命的主旋律,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義應該是真誠、信任、愛與責任。因此,生命價值觀教育應該引導大學生正確看待人與他人之間直接或間接的聯(lián)系和關系,在與他人和諧相處的關系中彰顯生命情感,喚醒生命之愛。
2.人倫層面的道德要求
責任是個人與他人相處時形成的一種關系,這種關系決定人與人之間要相互支持和相互依存,在努力實現(xiàn)個體生命價值的同時,更要兼顧他人的利益和需求。生命價值觀教育應引導大學生樹立生命責任意識,這既關乎個體和他人的生存與幸福,又蘊含著責任之于人生的道德性意義。
在復雜多變的現(xiàn)實生活中,道德與人性的關系需得到重新的審視。當前社會整體道德建設水平提升的同時,也存在一些難以短時間解決的道德困境問題。要突破這些道德困境,就應該突出道德責任的重要性,在責任的踐行中明確生活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責任本就是個體與他人或社會聯(lián)系的中介,無論是關系個人還是牽扯他人,無論是家庭關系還是事業(yè)關系,其實都內(nèi)生著道德責任。這種責任可以涵養(yǎng)個體的德性,使之超越自然生命,提高精神生命的境界。榮譽畢竟是外在的,只有出于責任才能使內(nèi)在的德性永存。因此,生命價值觀教育要喚醒大學生的責任意識,使他們在具體的層次、領域和行為中進行外化,由己及人,讓生命更有溫度。
在人與他人的維度上,生命價值觀教育要引導大學生恰當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用愛與責任來要求自己,既尊重自己的生命,更要尊重他人的生命,既要愛護自己的生命,更要給予他人生命關懷和溫暖。
在人生問題上,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與社會之間的辯證關系是出發(fā)點。而在生命價值觀教育中,這一關系既是教學重點和難點,也是最終的落腳點和歸宿。人既具有個體性,又具有社會性。人的生命活動既有自然性又有社會性,需要在社會化過程中實現(xiàn)精神生命和價值生命的統(tǒng)一。因而,引導大學生明確生活價值目標,樹立生命的理想和信念并將其外化于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實踐活動,是生命價值觀教育的核心任務。
1.個體性與社會性的相互統(tǒng)合
個人與社會之間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個體既是現(xiàn)實的個人,又是社會整體中的一員,社會性是個體的本質(zhì)屬性。因此,對大學生進行生命價值觀教育時,既要考慮個體的生存發(fā)展需要,又要考慮社會對現(xiàn)實個體的要求和價值期待。生命價值觀教育不能用單一化或模式化的方式進行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生硬灌輸,否則既不符合教育規(guī)律,也未能體現(xiàn)個體在教育中的主體作用。同時,尊重個體的現(xiàn)實需求并不意味著放任自流,在突出大學生教育主體地位的同時,教育者要充分發(fā)揮自身引導作用,將生命價值的追求和生命意義的探索引導到社會文明發(fā)展進程之中,引導大學生既要努力實現(xiàn)自身生命的個體價值,又要在與社會的辯證關系中創(chuàng)造生命的社會價值。
對大學生進行生命價值觀教育,需堅持個體性與社會性的統(tǒng)一。大學生群體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力軍,他們的價值選擇關系到國家、民族的命運和未來。要有目的、有計劃、有規(guī)律地運用社會所提倡的主流價值觀來展開生命教育,即根據(jù)歷史和時代的呼喚,引導大學生正確處理集體與個人利益關系,根據(jù)個體在社會中的定位,引導大學生將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社會奉獻之中。要在個體性與社會性的相互統(tǒng)合中,喚醒大學生珍惜青春韶華的生命意識,促使大學生在擔當和奉獻中提高自己生命的高度。
2.現(xiàn)實性與超越性的相互統(tǒng)合
生命價值觀教育一方面需要立足現(xiàn)實社會,解決大學生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關于生命課題的困惑,幫助其實現(xiàn)現(xiàn)實社會要求和主觀思維水平的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另一方面需要超越現(xiàn)實,引導大學生樹立人生理想和生命信仰,提高精神境界,實現(xiàn)對現(xiàn)實自我的超越。
個體生活在現(xiàn)實社會中,必然會有一種先驗意義上的使命和任務,并且需要在社會之于他的規(guī)定之中,實現(xiàn)個體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tǒng)一。這樣一種先驗的任務,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與現(xiàn)實世界的聯(lián)系而產(chǎn)生的”[7]。社會中的每一個個體都具有不同的社會關系和社會角色,這些社會關系會自然而然地對個體提出其應遵守的社會要求,這些要求內(nèi)化在生命個體之中就成為責任感和使命感,而這種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生活體驗與生命實踐才能達到自我實現(xiàn)的要求。因此,生命價值觀教育要引領大學生在生命意義的豐富和生命價值的創(chuàng)造之中實現(xiàn)對現(xiàn)實的人和社會的超越。
社會是不斷發(fā)展的,生命價值觀教育應該是一個動態(tài)的、不斷完善的過程。在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維度上,要在與社會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的關系之中考查個體的社會價值,引導大學生樹立辯證思維,樹立科學的、先進的理想和信仰,并在具體實踐的生命活動中感悟生命的本性,發(fā)揮生命的潛能,提高自己生命的高度。
總之,生命因其長度的有限性而具有彌足的珍貴性,也因其意義的無限性而具有內(nèi)在的超越性。對新時代大學生進行生命價值觀教育,既有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正確對待生命的態(tài)度和信念,也有利于大學生感悟生命真諦,創(chuàng)造生命價值,使有限的生命展現(xiàn)無限的意義。教育者應從人與教育、人與自然、人與他人和人與社會四個維度開展生命價值觀教育,更好地發(fā)揮人文關懷作用,不斷增強生命價值觀教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高等教育出版社編寫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57.
[2]習近平.共同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J].求知,2021(01):4-8.
[3]梅萍.當代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77.
[4]肖偉光.論文化生命體———以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diào)的“不能數(shù)典忘祖”“歷久彌新”為中心[J].寧夏社會科學,2023(04):5-14.
[5]顧明遠.教育的本質(zhì)是生命教育[J].教育與教學研究,2020,34(11): 1-2.
[6]劉清平.“利他主義無人性有德性”的悖論解析[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49(01):141-149.
[7]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2.
Four Dimensional Exploration of Life Values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Li Yanyang
(School of Marxism,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Shandong, Jinan 250358,Province, China)
Abstract: As an educational practice activity, the education of life values focuses on general values and specific life values, highlighting the humanistic care for the existence of the life of the educational object. In the new era,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young college students are gradually changing, and the education of life values should also be adjusted accordingly: starting from the dimensions of human and education, guiding college students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life values; focusing on the dimensions of human and nature, awakening the awar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to cherish life; taking the dimension of human and others as a breakthrough point,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establish life value goals; based on the dimensions of human and society,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establish their belief in life values. We should start from these four dimensions to carry out education on life values,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length, breadth, temperature, and height of life,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life practice activities.
Key words: collegestudents; education on lifevalues;new era;lifevalue;human nature;solicitu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