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教育時報》上張愛麗老師《記得當年書聲瑯瑯》的文章后,真是讓我感慨萬千。
的確,現(xiàn)在的課堂上,許多孩子們不愿讀書、更不愿大聲讀書!尤其農村的孩子,這種現(xiàn)象更為普遍。許多時候教師在課堂上提問,學生不愿舉手,有舉手的學生即便是起來讀課文,聲音也遠不如他們在課間游戲時的聲音洪亮!這是平時老師要求用普通話讀、用感情讀、用抑揚頓挫讀的標準太高?還是其他什么原因造成的現(xiàn)象呢?
我想這有兩個方面的原因:其一,孩子膽怯,口頭表達能力不行。其二,教師一下子要求過高,孩子無法適從。要改變這種現(xiàn)象其實也不難,只要我們平時加強正確的引導還是可以改變的。下面我就談談如何讓孩子大聲讀書,如何讓校園書聲瑯瑯?
首先,要學會創(chuàng)設一種良好的情景。我認為,要想把孩子們的朗讀積極性調動起來,教師得先把自己的激情調動起來。教師自己應做到在課堂上積極地讀、盡興地讀、美美地讀、投入地讀。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我們身邊現(xiàn)在還有許多教師怕管不好班,在同事面前談笑風生、笑容可掬,可一進班便緊繃著臉、嚴肅認真。他們?yōu)榱恕皣拦堋睂W生,在孩子們面前總是板著臉上課。試想,學生經常面對教師這樣的一副面孔,他們讀課文時心里能寬展嗎?
記得有一次上課,我教詩歌,先讓一些學生起來朗誦詩,并要忘情地投入。但無論如何啟發(fā)、引導,學生們總是放不開!于是,我靈機一動,自己先聲情并茂并加上肢體語言表演了一番。好家伙,這一下仿佛碰到了孩子們的興奮開關。他們一下子活躍起來,先是開心地笑,爾后一個個爭先恐后地讀,而且一個比一個盡興,一個比一個放得開!
由此可見,在農村小學,雖然我們不可能每節(jié)課時都運用電化教學手段去創(chuàng)設一些情景,但是我們教師可以開發(fā)自身資源,用自己的言、行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情境。
其次,要學會圍繞閱讀設置問題。在教學中,為調動學生對課文的閱讀興趣,我們還可以在問題設置上下一點兒功夫。平時應設計一些只有通過閱讀才能解決的問題,這樣,孩子們可以在讀的過程中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讀,讓這兩者相互左右、相互吸引。比如我在講《動物的“睡眠”》一課時,就設計了:“動物為什么要‘睡眠’?本文都列舉了那些動物的‘睡眠’現(xiàn)象?它們一般在什么時間睡眠? ”等問題。先讓學生預習一下課文,然后再出示這些問題,再來個小組競賽,這樣一下子便調動了學生的閱讀勁頭。
另外,要重視拓寬孩子的閱讀視野。有專家言:“三流教師教知識,二流教師教方法,一流教師拓寬學生的視野。”由此可見課外閱讀、探索的重要性。而我們現(xiàn)在的孩子,給人的感覺總是沒有我們小時候開心!那時,學生放學后或躲在墻角邊、或藏于柴垛旁,看連環(huán)畫、讀小說等等。而現(xiàn)在的孩子,尤其是農村的孩子,相當一部分書包雖然也裝得鼓鼓囊囊、沉沉甸甸,但是里面除了必備的學習資料之外幾乎空無他物。他們每天總是匆匆忙忙地上學學習,慌慌張張地回家處理作業(yè)。另一方面,再加上家長認知面有限,思想觀念跟不上,別說為孩子購置一些課外書了,有的甚至借別的同學的課外書讀一讀,也被家長認為是孩子不務正業(yè)。因此,這就需要我們當老師的做好補充教材的開發(fā)和利用。我們可以把全班學生的課外書集中起來,建立班級圖書角,讓學生積極去讀,并在班級開展讀書競賽,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視野一定會得到拓寬的。
最后,要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在農村,限于師資缺乏,往往一位教師要教幾個學科,同時還要應付考核、測試等,往往極少開展一些讀書方面的活動。針對這種情況,作為教師要積極采取小打小鬧、集腋成裘的辦法,開發(fā)課前十分鐘演講或朗讀活動。每次上正課前十分鐘,讓學生們輪流上臺朗誦或演講。不論講的好與不好,均給予鼓勵和肯定,同時有意識地表揚一些在課外搜集材料的同學。與此同時,每月以組為單位,讓組長選拔出本組內優(yōu)秀的選手參加班內的朗誦、背誦或演講比賽。這樣,通過一段時間的嘗試,孩子們在讀課文時,不僅能夠做到大大方方,而且極大地調動和鼓舞了他們課外搜集、閱讀的積極性。上課時他們的朗讀積極性提高了,口頭表達能力也增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