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北方塘,若樹葉一般輕盈
在山中,深藏著許多村莊,它們幾乎是依附高低參差的大山長出來的。零零星星的房屋背倚著山,安靜地沉浸在自己的狀態(tài)中,一如倚在恬適的母體里。你站在外面,望見起伏的蒼翠中錯落地勾畫著白墻黛瓦的輪廓,覺得村莊分明就在眼前,可當(dāng)你走近它時,發(fā)現(xiàn)要翻過一道道山梁,穿過重重綠的屏障,才能看到被樹木遮掩在身后的人家。
房東小雷帶我們?nèi)サ谋狈教?,便是這樣的一個小村莊。北方塘位于三清山的深處,離我們住宿的緣墅山莊不算太遠(yuǎn)。車子駛出沿山公路七八分鐘,拐進(jìn)一條狹窄的山路。起初一小段山路,還是水泥澆筑的,不一會兒,變成坑坑洼洼的沙土路,布滿了石塊。車輪不斷碾過石塊,顛得我們的喉嚨里涌出一股酸澀的味道。路越走越窄,林木繁盛,墨汁般的綠仿佛一縷縷煙霧輕盈地籠罩在兩旁。野草拖曳著幽長的夢,順著坡度層層推進(jìn),往上爬,再往上爬,逶迤成了遠(yuǎn)方的云霧。在諸多一閃而過的畫面中,我們見到最多的是一叢叢紅果子。它透著喜氣,比花朵鮮艷奪目。我認(rèn)得這種植物,叫火棘?;鸺恿AA潤飽滿,頗像被蘸了朱磦的狼毫揉按而成。印象里,早春三月,它的枝頭一顫一顫地托著雪白的花?;ǘ涿苊荛_著,葉子萋萋綠著,自在天然,給人無限遐思。鄉(xiāng)下孩子經(jīng)過火棘,大抵心底都懷揣敬重之心??巢穹排5臅r候,火棘果子可解口渴,亦可供果腹。
車子在曲折的山路上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了約莫半個小時,忽然間來到一個稍稍平緩的草地。小雷將車停下,指著前面的山坡說,呶,北方塘到了。村中青磚瓦房多是人去樓空,村里人都搬遷到外面。空蕩蕩的村子里,只有一對老夫婦不舍山里的生活,便一直留了下來。日頭尚未西斜,我們踩著小徑往上走,腳下發(fā)出垮吃垮吃的聲音。小徑由鵝卵石鋪砌而成,縫隙中收藏著陳年落葉。立秋已過去一周,蟬依然一副與季節(jié)死磕到底的樣子,埋伏在樹葉間,嘶叫不已。國畫中畫蜂,以清水暈染翅膀,待干后再以三青或三綠勾畫。如此一來,蜂翅若振動,“紙上有聲”。想來,畫蟬亦然。蟬鳴恰似陽光,無遮無擋地到處擴(kuò)散。隨風(fēng)吹來的鳥的啁啾和林中枝柯相互撞擊發(fā)出的斧鉞之聲,全被蟬鳴覆蓋了。這條路幾乎沒有人走動,四野闃靜。我們看到幾棟廢棄的老房子。房屋靠積攢人氣,綿延勃勃生機(jī)。人離開后,房屋喪失元?dú)猓@出萬事俱了的黯然。木門歪倒在一旁,梁木已然腐朽。歲月侵蝕了墻體,有些塌陷下去,保不準(zhǔn)上面的苔蘚蔓延成一汪潭水。青草和攀藤植物順勢在墻體上圈地,扎下營盤。植物的野心不可小覷,它們相互糾纏,彼此疊加,越來越重,幾欲壓垮房屋。遠(yuǎn)遠(yuǎn)望去,房屋倒像是一只綠色巨獸,孤零零地蹲伏著。邊上余有幾畝農(nóng)田,擠滿了雜草,密不透風(fēng)。一個村莊的老去,不消說,房屋是逃脫不了日漸荒廢的宿命,而土地從開墾到回歸荒蕪,最終不得不以落寞的姿態(tài)謝幕。曾經(jīng)的歲月,在人們選擇離開村莊之時,便淪為敝屣,被棄于山野。
至坡上,豁然開朗。坡上、坡下簡直是兩個世界。一道山坡將之前的頹敗和暗舊都拋在了下面,打開了另一些隱蔽的事物。視野之內(nèi),幾塊菜地里種植辣椒、茄子、豆角、芋頭和玉米,彌漫著那種隸屬生命的氣息。菊芋貼著籬笆,開著尤為金黃的花朵。菜園里的顏色滿溢而出,點(diǎn)綴著不遠(yuǎn)處大山間的碧綠、翠綠、深綠。而那些垂掛在葉片下的辣椒、茄子和豆角,長相極其樸拙,一看就是未曾被轉(zhuǎn)基因所侵入,都是地道的本地品種,自家選留的種子。事實(shí)上,法則天成的道理,真正的農(nóng)人比我們更領(lǐng)悟得深刻。他們順應(yīng)節(jié)令的秩序,敬重萬物的生長密碼。而忙著趕路的我們,像極了下山的猴子,邊走邊扔,不知不覺就丟了很多東西。菜園的左邊是獨(dú)門獨(dú)戶的磚瓦房,依山而建。沒有院墻的院子,收拾得干干凈凈。小雷走過去,用我們聽不懂的方言喊了一句。從屋里跳出一個與小雷年紀(jì)相仿的男子,緊跟其后的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女孩攙扶著剛會走路的小弟弟。小雷告訴我們,男子在市里做電商生意,是房屋主人的兒子,也是他的中學(xué)同學(xué)。小雷的同學(xué)姓金,我們姑且像喊小雷一樣,喊他小金。院子里的兩個小孩是小金的。還沒有到開學(xué)的時間,小女孩陪著爸爸媽媽來山里看望爺爺奶奶。見我們來,小女孩羞澀地打過招呼后,便抱起小弟弟到別處玩耍了。小金的母親聽到聲音,端著切好的幾片西瓜走出屋來。我們的到來,受到了她的熱情招待。一片西瓜暫且沒吃完,她不由分說,又將熱乎的玉米硬塞到我們的手中。嘴里不停地說道,放心地吃吧。玉米是菜園地里新摘的,純天然的,沒有打過藥。玉米帶著陽光和土壤的味道,我啃了一根,鮮甜可口,感覺真是人間美味。
不久前,小金淘來一堆米粒石。他拉小雷到房屋的右側(cè),悄聲商討哪塊石頭可加工成茶具,哪塊石頭可加工成擺件。
我站在院前,看到屋后是高聳入云的大山。讓人稱奇的是,山的一角儼然是旁逸斜出的樹枝,穩(wěn)穩(wěn)地伸展在房頂?shù)纳峡?。天藍(lán)得無邊無際,如若一塊碩大的水晶,大片大片的云朵在飄蕩。倏然,一團(tuán)云飄到山的一角,為它戴上蓬松的棉花帽子。房屋的左側(cè)山上林木葳蕤,葉片綠得厚重。陽光落進(jìn)林子,明明暗暗。右側(cè)的板栗樹林,綠意蔥蘢。風(fēng)一吹,修長的葉子搖曳,一陣林濤頓起。樹枝上的果實(shí),仿佛受了驚的刺猬在扭動身子。據(jù)說吃果子有講究。桃李梨要從枝頭現(xiàn)摘現(xiàn)吃,意為“離枝鮮”。板栗則不然,要等它自己落地才算得上是最佳的。那些果實(shí)在秋陽盛烈的照射下,耐著性子等待。一旦時機(jī)成熟,外殼曬裂開,板栗散落在草地上,鋪了厚厚的一層。
小雷和小金聊完天,朝我們走來。我問小金,板栗是自家種的,還是野生的?他答曰,野生的,好多年了,打從記事起就有。枝頭年年掛滿果子,伸手就能夠得著。小金似乎想到什么有趣的事,忍俊不禁。之后,他向我們聊起年輕時的一件趣事。有年秋,他和小雷,以及其他幾個同學(xué)在鎮(zhèn)上的飯店吃飯。當(dāng)年的兒時伙伴,在中學(xué)畢業(yè)后,雖各奔各的前程,卻常常抽空回到家鄉(xiāng)相聚。好友聚一起,自然少不了喝酒助興。席間他想到開車,不敢喝酒,便以白開水與同學(xué)們碰杯。喝到半夜,幾個同學(xué)都有了些醉意。小雷起哄鬧著要撿板栗。他開車將同學(xué)們拉到這里。大晚上的,黑咕隆咚,他們吃了一肚子的生板栗。睡意襲來,幾個人把板栗樹下的草叢當(dāng)作床,安然入睡……
不知何時,小金的父親下地干活回來了。他坐在屋檐下的竹椅上抽煙,默默遙望對面無盡的山林出神。我問他:孩子在外面買了房,為什么不搬出去?。坷先送鲁鲆豢跓熿F,笑著說,這兒有地種,到了山外,什么也沒有。他使我想到了自己的父母。他們或許都是村子最后一茬農(nóng)民。一輩子靠土地生活,至死都舍不得離開土地的生活。廚房里,火苗在灶膛里跳躍,他的妻子和兒媳婦圍著灶臺蒸發(fā)糕。自幼生活在城里的孫女和孫子,對雞鴨表現(xiàn)了濃厚的興趣,追趕著,跑得滿頭大汗。這樣的場景仿佛回到了往昔,每個人都覺得熟悉而溫暖。想起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馬佐夫兄弟》中寫道:這里面也有使人感到美好的東西。是的,我們都堅(jiān)信,只有美好的東西,讓人心生安寧,不急躁,不慌張。
離開北方塘,沿原路返回。風(fēng)從山上吹來,枝頭上的樹葉紛紛飄落,樣子十分輕盈。一切自然浩然有序,終究是要融入自然。我癡癡地看著,仿佛照見了村莊的影子。
隱將,引漿
黃昏時,到達(dá)小雷的畬村。
一條小河彎彎曲曲,盤桓在人居的處所。岸邊的蘆葦野性十足,蘆花如高揚(yáng)的旗幟,將瘦瘦的小河遮擋住了。我站在岸邊,感受不到有條小河在流動。風(fēng)跑過來,蘆葦彎腰低伏,能看到夕陽的余暉鋪在河面上,河水閃爍著魚鱗般的金光。夕陽的余暉顯現(xiàn)出大自然中最絢麗的色彩,生動了小河的表情??諝庵袕浡柟?、風(fēng)、植物,以及水氤氳的潮濕氣息。至此,有關(guān)小河的種種,由模糊到清晰,具體到細(xì)微的感受,不再受到眼界的局限性。遠(yuǎn)處綿延的青山,近處的蘆葦叢,倒映在水中,全被鍍上金色,成了好看的錦緞。白鷺追逐著流水,飛來,飛去,在柔和的斜暉中畫出一道道白色的虛影。它們那細(xì)長的雙腳輕輕一點(diǎn),剪碎了一片錦緞。水中的倒影沿著觳紋的軌道,不斷地向外擴(kuò)散,變化著形狀。但這僅是暫時狀態(tài),沒隔一會兒,水面便恢復(fù)原樣,一切天衣無縫地銜接上了,絲毫看不出端倪。遠(yuǎn)山、蘆葦叢,飛翔的白鷺,在清澈的水中顯得婉轉(zhuǎn)、靜謐,水聲悠然而低沉,一種虛度光陰的愉悅從我的心底涌出。
畬村古稱隱將。唐光化間(898-900年)信州太守王鑒隱居少華山麓鵝公嶺,故得名。也不知從何時起,村名叫著叫著,就演變?yōu)橐凉{。據(jù)畬族雷姓家族族譜記載,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先人雷朝晏、雷朝升自贛州的石城遷徙出來,覓得此處,見流水潺湲,群山如黛,遂起了定居念頭。引漿,這個村莊一度成為畬族人和漢族人混居的地方。二零一零年,畬族人搬遷至石壁底,村名沿襲至今。
進(jìn)村子,要經(jīng)過一座石拱橋。橋面寬闊,每個橋墩上刻著一只五彩的鳳凰。小雷告訴我們,那是山哈信奉的圖騰。山哈是畬族人的自稱,意思是“結(jié)廬山谷,過著刀耕火種生活的客人”。其實(shí),我對畬族這個南方的少數(shù)民族多多少少有點(diǎn)了解。距離我的家鄉(xiāng)四十多里之遠(yuǎn)便有一個畬鄉(xiāng)。山清水秀,盛產(chǎn)蟠桃。每年夏季,我和愛人都會駕車去一趟。畬族人最早落腳在閩粵贛交界的地方,祖祖輩輩生活在山的周圍,依賴土地耕種刨挖,生兒育女過著日子。三月三是畬族人的“烏飯節(jié)”,他們換上傳統(tǒng)的盛裝,唱起《高皇歌》,在鏗鏘的鑼鼓聲中跳著竹竿舞。畬族的祖先盤瓠育有三男一女,給后人留下四個姓氏:盤、藍(lán)、雷、鐘。畬族的《太公圖》,向我們展現(xiàn)了雷姓的由來。盤瓠與帝嚳的三公主結(jié)婚后,生下第三個孩子時,適逢下著傾盆大雨,雷聲轟隆隆,若戰(zhàn)鼓頻催,遂替孩子取名雷巨。在《說文》中,雷被注釋為“陰陽薄動,生萬物者也”。畬族居民生活在自然里,靈魂與自然為伴,崇拜神祗和自然。
小雷說,他和引漿的所有居民一樣,都是雷巨的后裔。但小雷不會說畬族話,很多畬族人都不會說畬族話。他們與漢族人相處久了,自己的母語和一些特有的習(xí)俗便漸漸消失了。
村莊三面被大山包圍,為數(shù)不多的田里種著綠油油的稻禾。漫步在村莊里,我們沒有看到“寮”,也沒有看到木質(zhì)的“蜈蚣橋”。這原是我意想之中的事,自然就無所謂失望與否。明亮的樓房,清清爽爽的院子。院墻下種著柚樹、棗樹和石榴。這個時節(jié),每根枝椏都被累累果實(shí)壓得快挨著地面了。愛侍弄花草的人家,種上桂花、月季、山茶花、蜀葵、繡球花、木槿等。在文化廣場一角,我們遇見三角梅。紅的、粉的、黃的、白的、綠的花朵,一簇簇,堆疊在文化長廊的墻頭上,分外惹人注目。文化廣場建在河岸邊。前來納涼的畬族居民,有的搖著蒲扇和同伴聊天,有的圍坐在石桌邊下棋,還有的遠(yuǎn)離人群,躲進(jìn)悠閑亭里吹口琴,拉二胡。河風(fēng)吹過,無比清爽。
在這個畬村里,我們所見到的居民不像外面的城里人,生怕來不及了,趕不上了,總想著把腳步走得快些,再快些。他們行色匆匆,整天不知到底忙什么。在追逐快的實(shí)效路上,不知不覺中,對生活持有的激情早已消磨殆盡。于是,開始無休止地抱怨生活,抱怨一切,甚至不敢相信世間美好的存在,不再相信世間的真情。從他們眼里折射出來的惶惑和疲怠,有對生活的迷茫,也有對活著的意義的懷疑。在我看來,恰恰是在快的節(jié)奏中,忽略了“慢”的心境和張力。熱愛生活,實(shí)際上涵蓋了對美的一種追求。只要慢下腳步,就能在慢的過程中,邂逅另一個自己,從而享受到一份美好,并將它保存下來。
畬村人喜歡慢下腳步來做事。哪怕是種下地里的果瓜蔬菜,他們都能慢下來,不給瓜果蔬菜打膨大劑,不打催熟劑和甜蜜素,而是在時光中靜待成長,靜待花開,靜待結(jié)果。我碰見一個畬族婦人在用薛荔果子制作涼粉。果子的汁液揉搓出來,倒進(jìn)裝滿井水的盆里,已經(jīng)呈果凍狀,那個老婦人守在一旁,神態(tài)安詳。時光凝固在她的臉上,透出一種從容,一種平靜的光澤。按理說,涼粉是到了該食用的時候了。我們有些蠢蠢欲動。婦人卻笑道,不能急。一急,就會亂。涼粉需要一個醒醒的過程。果然,因了這份等待,我吃到了涼粉被時間醞釀出來的清香和甘甜。
我注意到那個戲臺好多時了。它蓋在廣場的對面,正正方方。兩邊頂上翹起的飛檐,有如鳳凰的翅膀?!傍P凰于飛,翙翙其羽”。似乎隨時隨地,它不高興了,會飛走。左右兩根圓柱子,垂掛著紅色的幕布。雕梁畫棟是時間與空間的流轉(zhuǎn),承接著畬族人的過去、今天和明天??帐幨幍奈枧_,極容易讓人覺得它是獨(dú)立的,儼然從戲臺中鏤空出來的另一個建筑。逢年過節(jié),開戲的時候,鑼鼓喧天,臺下人頭攢動,滿場的笑聲回蕩在村子里。
山里的夜晚來得較早。很快,風(fēng)在村子里研磨起墨。磨啊磨,鋪天蓋地的黑落下來。村莊里的燈次第亮了,猶如夜空中的星星閃爍。我們到了小雷的家。他家在村北,推開后門即是山。小雷的父親聽說我們想買蜂蜜,便引領(lǐng)我們?nèi)バ『拥纳嫌?。放置在河邊的蜂房,圓筒的,方形的,一字排開。沿岸的野花野草多得數(shù)不過來,它們此消彼長地盛放。白天,成群成群的蜜蜂飛出蜂房,在醉人的花香里忙碌著。小雷的父親養(yǎng)蜂多年了。他說,方形的蜂房一年可采摘四次。圓筒的只能采摘兩次,但蜂蜜的質(zhì)量相對也好一些。他點(diǎn)燃一支艾草柱,湊近圓筒的蜂房熏了幾分鐘后,用刀撬開蓋子,蜜蜂嗡嗡地飛躥起來。我嚇得連連后退。小雷的父親說,別怕,蜜蜂在晚上比較溫順,不會蜇人??晌胰耘f不敢靠近。想起小時候被蜜蜂蜇過的疼痛,心有余悸。我跑到不遠(yuǎn)處的一棵楓楊樹底下。
沒有出現(xiàn)月亮,小河的首尾似乎被某種深不可測的暗吞沒了。河水穿過碇步橋,含糊的低語化作鋼琴曲《Tassel》的旋律。群山影影綽綽,面容模糊不清。山巔之上,天空藍(lán)得近乎于黑。漸漸地,那藍(lán)淡了一些,透明了一些。夜的暗被那藍(lán)的光稀釋了,群山露出墨皴的輪廓。星星冒出來了。又大又亮,飽滿如清晨葉尖上的露珠。兩顆,四顆,六顆,七顆,八顆……越來越多的星星從山巔的后面密密甫出。我數(shù)了這邊的星星,那邊的星星又多出來了,根本數(shù)不過來。星星邊嬉鬧,邊唱道:青石板,板石青,青石板上釘銀釘?;蛟S是它們太歡快了。兩顆,四顆,六顆,七顆,八顆……星星們手挽著手,跳進(jìn)小河里洗澡。河水有點(diǎn)清涼,它們?nèi)滩蛔☆澙酰l(fā)出來的光一閃一閃的。綴滿星星的小河,恰似披一件鑲嵌了無數(shù)鉆石的禮服。小河領(lǐng)著星星奔跑,叮叮當(dāng)當(dāng),仿佛一群孩子在幸福中奔跑。
我頗喜歡畬村的古名。一個“隱”字,古老而豐盈,讓靜候它的每一顆心都變得遼闊蒼茫。
在山莊里
房間的后窗對著一片樹林。我觀察到林子里生長著楓樹、構(gòu)樹、杉樹、松樹,油桐樹、櫟樹等。地上蔓生的黃花稔、鴨跖草、萱草花幽靈般地出現(xiàn)在草叢間。一種跟生長在山坡上的蕨類相像的植物,體形高大,葉片狀如大鳥的羽毛。小雷稱它為長羽蕨。他挖回幾顆種入花盆里,擺放在我們住的房間樓梯口處。百度資料說,長羽蕨是一個獨(dú)特的種類,略近于歐洲蕨和其亞洲變種。物以稀為貴。也就是說,長羽蕨是珍稀植物。我突然有些莫名的興奮。它們長在林子的邊緣,垂下來的葉片,蓬蓬勃勃,像是給我的后窗掛上一道綠簾子。這是何等的福分。走進(jìn)房間,一抬眼就能望見長羽蕨。
夜里下了一場雨。雨水擦亮了樹葉,順著脈絡(luò)滑向葉尖。葉尖抖了抖,“滴答”“滴答”,聲音和氣息仿若柔軟的水草,丟進(jìn)我們的房間。我躺在床上,一個勁地胡思亂想。晚飯后,我們坐在茶室閑聊,小雷講后山有黑熊、野豬、獐、靈貓等出沒。雨夜,山中的獸類動物無處可躲,會不會跑到這里來?聽小雷說,有天夜里,靈貓躍到他家的露臺上覓食。想到這里,我躺不住了,慌忙開燈,查看房間里的門和窗戶是否都已關(guān)牢。雨將草木打濕,就倉促地停了。草叢里的蟋蟀、油葫蘆、螻蛄、青竹蛉,拼了命呼喊,生怕別人不知它們的嗓門有多響亮似的。我感受著越來越深的夜色,眼睛不由自主地下沉,人以一種空茫的意緒進(jìn)入另一種更為空茫的世界。
凌晨五點(diǎn)醒來。當(dāng)然不是鳥鳴拽醒的,是風(fēng),它不停地叩打我們的窗戶。令我頗為費(fèi)解的是,在這里待了兩日,竟然鮮少看到鳥雀的影子。我的記憶中,山中的鳥雀該是不勝枚舉。它們或是在草地上低頭覓食,或是盤旋在空中,而后一個俯沖,鉆進(jìn)林子。難道是景區(qū)的燈光秀和林子里的燈光,干擾了鳥的清靜,使得它們遠(yuǎn)離了這里?鳥類將山林作為棲息地,是物競天擇的結(jié)果。可惜,人類天性貪婪,且自以為是,總是僭越大自然的事,漠視自然規(guī)律。山林里若是沒有鳥雀,委實(shí)荒謬。覬覦太多的東西,往往會失去很多。
房門外有一個露臺,輕手輕腳走過去。空氣里猶自殘留著夜氣,沁涼侵入肌膚。露臺的低處,積下的雨水緩緩地流淌。天地之間似乎同樣流淌著清澈的液體。山莊后樹木的枝條和葉子全是濕濕的,樹底下的野花野草也是濕濕的,東方透出的一縷微光落在上面,濺起明亮的珠子。
往北舉目遠(yuǎn)眺,目光被黛色的山峰所遮擋。中間最高的三清山主峰山勢雄聳,周邊低一些的重巒疊嶂,仿若柵欄,圍住了山的鋒芒。白霧由山峰間升騰起,薄薄的,繚繞著,有點(diǎn)像是早春的蟲子,膽怯,只是將觸須伸出來,小心翼翼地試探。而后,膽子大起來,幻化成各種姿態(tài),交織著,翻滾著,愈來愈稠密,皺褶加深,呈現(xiàn)出浩蕩之勢。頃刻,山峰就被霧藏起了身形,別有意味。腦中浮現(xiàn)席慕蓉的《霧起時》:“霧起時,我就在你的懷里/這林間充滿了濕潤的芳香/充滿了/那不斷重現(xiàn)的/少年時光/霧散后/卻已是一生/山空/湖靜/只剩下那/在千人萬人之中/也絕不會錯認(rèn)的/背影?!?/p>
記得那時讀中學(xué),癡迷于席慕蓉的詩歌。手里沒有閑錢買她的詩集,我就跑到同學(xué)的阿姨家借書看。我一邊讀,一邊將每首詩歌抄寫在筆記本上。初夏,泡桐淡紫色的花朵,滿樹開在同學(xué)阿姨的窗前,風(fēng)里裹著芬芳。少年時讀到這首詩,單純的覺得喜歡,并沒有真正讀懂其意。那時的自己是多么傻啊,覺得每天的時間是那么的漫長,長的看不到盡頭。人近中年后,發(fā)現(xiàn)時間走得太快,用“白駒過隙”“彈指一揮間”去形容真不為過。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飆塵。想一想,時間何嘗不是一場霧,獨(dú)自存在,獨(dú)自消散,一切盡在山空和湖靜。
不想了,在時間面前,我算得了什么呢?返回房間,無法繼續(xù)睡覺。想出門到院子里走走,又恐自己的腳步聲驚擾熟睡的主人。我打開后窗,取出包里的書讀。長羽蕨在我的眼前晃來晃去。夜里的雨水給長羽蕨洗了個澡,干干凈凈的,綠得明艷。讀了幾頁書,有點(diǎn)困倦,遂擱下,躺回床上。愛人在夢里迷迷糊糊地問了一句,幾點(diǎn)了?沒等我回答,他翻個身,又打起了鼾。
再醒來,天亮了許多。陽光灑在露臺上,積水的地方泛著耀眼的金黃。山莊異常寂靜,除了晨風(fēng)窸窸窣窣,連狗吠、蟲鳴都沒有。我們住的山莊,是小雷開的民宿,一個舊友引薦的。山莊建在三清山主峰的附近,周邊都是由獨(dú)棟的民居改造的民宿。與外界隔開,自然地婉拒了熱鬧和喧囂的造訪。不管在白天還是夜晚,這里都遁入沉寂之中,有種被遺忘的感覺。
起床,下樓。來到一樓,推開虛掩的大門,被門口一團(tuán)軟乎乎的東西差點(diǎn)絆了腳。原來是小雷養(yǎng)的一條小狗。我們剛到山莊的時候,老遠(yuǎn)聽見竹林邊上有狗吠,叫得特兇。兩條大狗鎖在樹底下,聽到動靜,拖著長長的鐵鏈往前沖。小雷呵斥它們,它們才不甘心地低聲吼叫,兩眼卻警惕地瞪著我們的一舉一動。臺階上,一只身形尚小的狗,朝我們不服氣地叫著。都說狗這家伙馱門檻。還真是,仗著在自家門口,脾氣就是大。那條小狗是小雷散步時跟過來的,有可能是流浪狗,當(dāng)時餓得快不行了。在山莊待了半天,小狗很快與我們混熟了。我們在茶室聊天喝茶時,它就輕輕走到我的腳邊蹲下。我看書時,它安靜地躺在紫薇花下,默默地注視著我。要上樓了,它就陪我走到門口,目送我上樓梯。小狗喜歡四處巡視,但它懂得分寸,廳堂和廚房從不跑進(jìn)去,樓上它也不上去。
簡單用過早餐。要是不出門的話,我就坐在涼亭里發(fā)發(fā)呆。涼亭在房屋的左邊,并無什么陳設(shè)。中間擱著茶桌,上面一應(yīng)茶具齊備。小雷在山莊后種了西瓜和無花果。他的愛人采摘下無花果放在竹編的簸箕里,搭配兩片水靈靈的葉子,怎么看都是美好的。邊上擺放一盆蘭花,長劍般的葉片,顯出清幽凜然的風(fēng)骨。有兩把和茶桌配套的木質(zhì)圈椅。在這里,喝茶、聊天、讀書皆可。還有兩條搖椅。把身體癱在搖椅里,忽然覺得時間闊綽起來了。靜靜地打量周圍的綠樹、花草,看風(fēng)像找不到家的孩子,在竹林里亂竄。如此獨(dú)處,與時間與草木有了更深的交融,容得下無限遐思的縱深度。
有時,我會在山莊里閑蕩。走下臺階,竹林邊有一座山,不高,里面隱藏著一個很大的酒窖,數(shù)百壇酒堆疊其中。酒窖夏涼冬暖。很多時候,小雷坐在通風(fēng)口處,守著山莊,一個人喝著茶,一個人冥想。酒窖前是一個小坡。幾顆薔薇高過人頭,纏繞一處,自成一條幽深的“花徑”。我能想象,春天來時,薔薇花仿若天邊飄下的晚霞。風(fēng)輕輕吹拂,一片片花瓣落在發(fā)上,落在地上,沁人的花香到處蕩漾。
坡下樹木蓊翳,風(fēng)雨蘭兀自綻放。石橋下,溪水涓涓細(xì)流。
陽光在林間波動。我居然看見幾只鳥掠過樹梢。唧唧,啾啾,鳥的鳴叫聲,多么美妙啊!
責(zé)任編輯 包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