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璽凡
絲綢之路,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陸上絲綢之路起源于西漢,海上絲綢之路以廣州為起點……寒假來臨,放學君為大家推薦3部與絲綢之路有關(guān)的優(yōu)秀紀錄片,讓我們一起跨越時空,重繪絲綢之路的人文地圖吧。
《穿越海上絲綢之路》
紀錄片《穿越海上絲綢之路》共8集,由曾執(zhí)導(dǎo)北京奧運會、廣州亞運會官方紀錄片的顧筠擔任總導(dǎo)演,從策劃、調(diào)研到具體拍攝、后期制作歷時近3年時間,先后在廣州、泉州、洛陽等30個國內(nèi)城市以及美國、法國、文萊等16個國家取景拍攝。
《尋路》《家承》《原鄉(xiāng)》等8個篇章,立足國家“一帶一路”的戰(zhàn)略背景,以人物故事切入重大主題的表現(xiàn)方式,通過沿線國家的32個人物故事,不僅傳遞了漢唐以來跨越兩千年海上絲綢之路厚重的歷史文化信息,更通過大量正在發(fā)生的、飽含張力的當代故事,帶領(lǐng)觀眾穿越時空,重新認識海上絲綢之路的人文精神,其資料之豐富、場景之壯美、故事之動人,都震撼人心。
總導(dǎo)演顧筠表示,2015年1月到2016年3月這一年多的時間里,為了跟蹤拍攝這些人物故事,自己和攝制組走訪了15個國家,40個城市?!皫缀跏桥臄z完一個人物馬上接著拍下一個人物,起飛下降近百次,我們跟著翟墨挑戰(zhàn)海洋,跟著馬達加斯加商人蔡國偉穿過一片鼠疫區(qū)?!彼f,這一切,為的是捕捉到鮮活的故事,讓觀者對海上絲綢之路有更直觀、更深刻的感受。
《面面大觀——絲綢之路上的美食》
面食對于古代絲綢之路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和意義。紀錄片《面面大觀——絲綢之路上的美食》以絲綢之路的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為背景,沿絲路古道選取了西安、烏魯木齊、吐魯番等地的生活場景與人物故事,通過大量紀實性影像拍攝、多層次的敘事表達,真實記錄了絲路沿線豐富的面食文化及所體現(xiàn)的傳統(tǒng)精神和鄉(xiāng)土情懷,在絲綢之路上人與面食的不解情緣中探尋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眾所周知,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外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國際通道,多元宗教、文化、生活方式交融交匯之路,但不為人知的是,這也是一條以小麥為食材異彩紛呈的面食之路和以面食為主多元飲食文化熠熠生輝的美食交流之路??醇o錄片,觀眾將在來自英國的美食調(diào)查員大米的帶領(lǐng)下,領(lǐng)略絲路風光,感受蘊藏在美食背后神奇的絲路文化和燦爛歷史,并體驗別具一格的國際表達??梢哉f,這部紀錄片以影像的方式向人們展示了絲綢之路上一個個獨特的面食活態(tài)博物館。
《從長安到羅馬》
這部紀錄片在西安、羅馬兩地取景,采用“雙城記”的平行視角,在中、意不同領(lǐng)域?qū)<业膸ьI(lǐng)下,對經(jīng)貿(mào)、文化、社會、音樂、美術(shù)、建筑等領(lǐng)域進行多角度觀察、思考。帶我們走進古絲綢之路的起點和終點,讓我們在歷史和現(xiàn)實中穿越,感受時空的碰撞,看見東西方文明的兼容并蓄、交流互鑒。
《從長安到羅馬》第一季共有50集,按照主題分為5個系列:文明密碼、社會生活、千年藝苑、絲路商貿(mào)、軍事探尋。在“千年藝苑”系列中,從音樂、舞蹈到歌劇,中國與意大利兩國不同民族間的藝術(shù)看似各異,卻在文明的交匯中,閃爍著相同的光輝。藍色的海洋孕育出意大利民歌,黃土地造就了陜北民歌,他們共同匯集成人類民歌的海洋,是東西方心靈的合唱。
打破歷史、文化、時空的阻隔,以文史學家的實地探尋為獨特的視角,該片在極具專業(yè)性、科普性的同時,也多了幾分探尋趣味。而更具巧思的是,每集結(jié)構(gòu)是一個“設(shè)問”“推理”“解謎”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模式。一場妙趣橫生的文明之旅,讓位于絲路兩端的長安、羅馬,再度在畫面中生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