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桂初
歐陽修說得好:“以自然之道,養(yǎng)自然之生?!彼J為最好的養(yǎng)生法,就是“任其自然”。這是一條充滿哲理的養(yǎng)生經(jīng)驗談。
任其自然,首先就要把握好吃這一關。五谷雜糧、粗茶淡飯,取之自然,為人類世代的食品來源,宜常食之。高檔食品、滋補營養(yǎng)品等,由后天加工而來,少不了帶入現(xiàn)代加工物,宜少食或不食。
19世紀的俄國作家托爾斯泰36歲時得了肺病,那時尚無特效藥物,肺病是一種令人生畏的“白色病魔”,是酷愛大自然的秉性拯救了他。他告別了奶油、面包,告別了山珍海味,住進了巴什基爾人的氈房里,喝新鮮乳白的馬奶,吃沒有污染的土豆、番茄,呼吸著大草原特有的清新空氣,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大自然療法”,他的肺病奇跡般地痊愈了。后來,他保持這種飲食習慣,愉快地活過了82個年頭。
任其自然,就要像自然界一樣不停地運轉。大至宇宙,小至原子、分子,都在不停地運動。在自然界,運動是絕對的。“夏禹走天下、乘四載、治百川,可謂勞其形也,享壽百年。顏子蕭然,臥于陋巷,簞食瓢飲,外不誘于物,內不動于心,可謂至樂也。而年不過三十?!?/p>
任其自然,就要順應自然規(guī)律。萬物活動有序,節(jié)氣變化也有序。天體異相、火山地震、疾風驟雨、大寒大冷等,畢竟是暫時的。平緩地過渡才是永恒的。因此要順應自然,養(yǎng)成寧靜的心境。
避免大喜大悲和激烈的情緒波動。《黃帝內經(jīng)》中就有“百病生于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的論述。現(xiàn)代醫(yī)學也證實,緊張、委屈、激動、發(fā)怒和憂傷等不良情緒,會引起人體一系列生理功能的變化而致病損壽。
任其自然,就要看透自然。識宇宙之無窮,知盈虛之有數(shù)。
《元氣論》中說得好:“嗜欲之性故無窮也,以有極之生命,逐無極之欲,亦自斃之甚也。”因此要注意克制自己,做到“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唐代張公活到一百多歲,其長壽經(jīng)驗,只有一條,就是看透自然,突出一個“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