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圣陶1977年寫贈王湜華對聯(lián)一副,篆書聯(lián)語為:“觀釣頗逾垂釣趣,種花何問看花誰?!笨瑫倪吙顬椋骸皽浫A兄見余為人書此聯(lián),亦欲得之。此為一九三九年所作《浣溪沙》中語,時余家居四川樂山城外,草舍籬內(nèi)二弓地,略栽花木,籬外不遠(yuǎn)臨小溪,偶有垂釣者,溪聲靜夜可聞。一九七七年三月葉圣陶。”印章是朱文“圣陶”二字。
獲贈這副對聯(lián)的王湜華(1935—2018),字正甫,號音谷,江蘇吳縣人,1935年10月生于上海,1958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xué),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研究員。著有《王伯祥傳》《音谷談往錄》《俞平伯的后半生》《弘一法師與夏丏尊》《玄妙觀中三年少:追述王伯祥、顧頡剛、葉圣陶三人之友誼》等,還整理點(diǎn)校過古籍《巾箱說》《石渠余記》等。當(dāng)然,更重要的是,王湜華乃葉圣陶一生好友、文史學(xué)家王伯祥先生的哲嗣,也是葉圣陶晚年往來最為頻密的后輩之一。開明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葉圣陶詩詞選注》,就是王湜華和陳次園、葉至善一起編注的。
葉圣陶這兩句聯(lián)語出自他1939年所填的《浣溪沙》詞四首里的第二首,葉氏是年12月15日日記云:“晨大霧,霧散仍不出太陽……飯后,復(fù)足成前日所得句,為浣溪沙小詞:‘盡日無人叩竹扉,家雞鄰犬偶穿籬。羅階小雀亦忘機(jī)。觀釣頗逾垂釣趣,種花何問看花誰。細(xì)推物理一凝思。”
葉圣陶這四首詞得到師友的一致好評,林志鈞評曰:“此四首不厭百回讀?!庇崞讲畡t評曰:“此四章詣境敻絕,逼近前修。入蜀以來,不特俊得江山之助,亦憂患之微音也。昨承見告,昔在樂山成都居住情況,雒誦篇章,遂想象得之。攄遣感懷,出以恬靜,亦略似杜陵蜀中之律絕矣?!边€格外夸獎了第二首:“用典入微,令人不覺。對句名理深微。”又云:“‘種花翻用成句‘看竹何須問主人,豈陶公所謂‘遺跡寄鄧林乎?”這里說的陶公“遺跡寄鄧林”,指的是陶淵明《讀山海經(jīng)》其九中所寫的夸父逐日的事,末句為“余跡寄鄧林,功竟在身后”,意思是夸父死后,手杖化作一片桃林,澤被后人。這與葉圣陶詞中的“種花何問看花誰”意思接近,都是不計個人得失、注重身后之功的做派。
邊款中提到作這首《浣溪沙》時,正是抗日戰(zhàn)爭期間,葉圣陶一家住在樂山城外草舍中。1937年9月,葉圣陶便攜眷離滬,輾轉(zhuǎn)至漢口,復(fù)于12月27日離漢,沿江上行,1938年1月9日抵達(dá)重慶。初任職于巴蜀學(xué)校,又兼任中央國立戲劇學(xué)校寫作教員、復(fù)旦大學(xué)國文教員。1938秋季應(yīng)武漢大學(xué)聘請,10月遷往樂山。1939年8月,樂山遭日寇飛機(jī)轟炸,葉圣陶家眷未有傷亡,而衣物器用書籍悉付一炬。劫后重修新屋,葉圣陶9月16日致王伯祥信中說:“房子朝東,前面有長約丈許之一塊空地,四周以竹籬圍之?;h外為菜圃,圃外一水,曰竹公溪。循溪左行一二十步,即聞流水聲……弟善忘,過往之事不大去想它,對于未來往往作美好之憧憬。今見此屋,又覺其可愛,以為得以安居矣。今雖入秋,在此猶彌望皆綠,及于來春,庭前開些花朵,更足樂矣?!闭锹?lián)語要表達(dá)的意思。
葉圣陶自己顯然非常喜歡這一聯(lián)語,晚年曾多次書此分贈親友后學(xué),除了寫給王湜華這副外,目前可知可見者,至少還有寫給詩人呂劍和長孫葉三午的,以及沒有上款、大概是掛在自己居室里的三個版本。
葉圣陶待人接物,一向懇切篤誠,有謙謙君子之風(fēng),是現(xiàn)代作家中最溫厚老成的一個。字如其人,他的書法同樣端正凝素、一絲不茍。葉圣陶晚年位高名重,求字者夥,他贈出的書法作品,楷篆二體平分秋色,也是因?yàn)檫@二體寫起來最合自己性情。
葉氏楷書筆畫疏朗,少勁健多蘊(yùn)藉,平和工穩(wěn),不露鋒芒,一筆一畫,少有茍且,最能見出其人方正的一面,這幅作品的邊款便是一例。最早一版的中小學(xué)語文課本封面上的“語文”二字,就是葉圣陶最為人所熟知的楷書代表作。比較起來,葉圣陶或許更偏愛小篆,他從年輕時候起就癡迷篆刻,據(jù)王湜華統(tǒng)計,僅葉圣陶為王伯祥刻的印章,就至少有二十八方之?dāng)?shù)。雖然葉圣陶自謙說刻印乃“青年好弄,全未入門,一無可觀。迨后棄置,自無進(jìn)境”,但有這樣的功底,寫篆書自然是水到渠成之事。葉氏篆書,較之楷書,非但多了一重高古淳厚,還顯出一種華美、流麗與清雅的味道。這幅作品里的篆書也很有代表性。
如果說楷字體現(xiàn)的是葉圣陶的君子本色與貞粹性情的話,篆字則流露出了葉圣陶的文人趣味與雅士格調(diào)。二者彼此調(diào)劑、相得益彰。這幅作品書寫于1977年,葉圣陶已是八十四歲的老人,字體卻絲毫不見頹唐氣與懈怠氣,反而布局周正、結(jié)體謹(jǐn)嚴(yán)、光明無滓、正大堂皇。葉圣陶仰慕弘一法師,對他的書法評價極高:“就全幅看,好比一個溫良謙恭的君子人。不亢不卑,和顏悅色,在那里從容論道。就一個字看,疏處不嫌其疏,密處不嫌其密,只覺得每一筆都落在最適當(dāng)?shù)奈恢蒙?,移動一絲一毫不得。再就一筆一畫看,無不使人起充實(shí)之感,立體之感,有時候有點(diǎn)兒像小孩子所寫那樣天真。但是一面是原始的,一面是成熟的,那分別顯然可見??偨Y(jié)以上的話,就是所謂蘊(yùn)藉,毫不矜才使氣。功夫在筆墨之外,所以越看越有味?!边@段話簡直可以視為葉圣陶的夫子自道,因?yàn)樗约旱臅ㄗ髌?,也是這樣不卑不亢、和顏悅色,也是這樣毫不矜才使氣,也是這樣讓人越看越有味的。
筆者傾慕葉圣陶先生這幅書法作品有年,原件雖然無緣得見,卻能從網(wǎng)上下載圖片,央老父依樣畫葫蘆寫將出來,裝裱后掛在書房,朝夕晤對,以廣胸襟。父親的字自然不及葉先生神俊,卻也不失工穩(wěn)?!坝^釣頗逾垂釣趣,種花何問看花誰”的意思,更是讓人一再體味、涵泳不盡的。
作者簡介>>>>
常麗潔,文學(xué)博士,商丘師范學(xué)院人文學(xué)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yàn)楝F(xiàn)代作家舊體詩、現(xiàn)代文學(xué)文獻(xiàn)學(xué)。著有《早期新文學(xué)作家舊體詩寫作》《朱自清舊體詩詞校注》。
[責(zé)任編輯 胡海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