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秀, 林前雄
(1 福建省福州兒童醫(yī)院檢驗科, 福建 福州 350005; 2 福建省立醫(yī)院金山院區(qū)檢驗輸血科, 福建 福州 350028)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該病具有傳染性, 患兒患病初期主要具有高熱、 厭食、 口腔黏膜潰瘍、厭食等癥狀表現(xiàn), 疾病進展后可誘發(fā)腦膜炎、 肺水腫、 循環(huán)障礙等嚴重并發(fā)癥, 直接威脅患兒生命安全[1]。 研究[2]表明,及早對手足口病患兒進行明確診斷, 并制定合理治療方案有助于患兒癥狀與預后改善。 但手足口病患兒患病初期癥狀并無典型性, 因此單純依靠癥狀評估完成臨床診斷可能導致較多漏診與誤診事件發(fā)生。 考慮到手足口病患兒由病毒感染發(fā)病, 患病期間機體炎性指標水平可出現(xiàn)異常改變, 且病毒入侵直接損傷患兒免疫屏障, 其免疫球蛋白水平也可能出現(xiàn)明顯變化[3]。 基于此, 本研究分析免疫球蛋白與超敏C 反應蛋白 (hs-CRP) 聯(lián)合檢測在小兒手足口病診斷中的價值, 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23 年1 月至2023 年7 月我院收治的73例手足口病患兒納入觀察組, 另選擇同期與我院進行體檢的73名健康兒童納入對照組。 觀察組男性38 例, 女性35 例; 年齡2 ~7 歲, 平均 (3.74 ± 0.38) 歲。 對照組男性40 例, 女性33例; 年齡1 ~7 歲, 平均 (3.59 ± 0.41) 歲。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 (P >0.05), 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 ①經(jīng)咽拭子或糞便樣本病毒檢測確診; ②情緒穩(wěn)定, 研究配合性較高; ③未發(fā)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 ④家屬知情并已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 ①存在其他類型感染性疾病; ②存在急慢性炎性反應疾??; ③多器官功能衰竭或并發(fā)危急重癥; ④認知功能障礙; ⑤病歷資料統(tǒng)計不全。
1.3 研究方法所有兒童入院后均檢測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G (IgG)、 免疫球蛋白A (IgA)、 免疫球蛋白M (IgM)] 與hs-CRP。 采集受檢對象周靜脈血液4 mL, 3 000 r/min 離心15 min, 離心半徑為10 cm, 使用羅氏免疫分析儀及配套試劑盒,采用免疫比濁法, 具體檢測操作嚴格參考說明書執(zhí)行。 統(tǒng)計各組相關指標水平, 并計算平均值。
1.4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IgG、 IgA、 IgM 與hs-CRP 水平。 ②根據(jù)兩組兒童IgG、 IgA、 IgM 與hs-CRP 檢測結果繪制受試者工作曲線 (ROC), 統(tǒng)計比較不同指標檢測方法的曲線下面積(AUC), 評估其診斷價值。
1.5 統(tǒng)計學方法使用SPSS 21.0 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 計量資料行t 檢驗, 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 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免疫球蛋白與hs-CRP 水平觀察組IgG、 IgA 低于對照組, IgM 與hs-CRP 高于對照組 (P <0.05)。 見表1。
表1 兩組的免疫球蛋白與hs-CRP 水平比較 ( ± s)
表1 兩組的免疫球蛋白與hs-CRP 水平比較 ( ± s)
組別nIgG (g/L) IgA (g/L) IgM (g/L) hs-CRP (mg/L)觀察組73 8.02±0.94 0.54±0.08 2.14±0.227.92±0.84對照組73 9.47±0.97 1.07±0.11 1.06±0.133.18±0.41 t 9.17233.29336.11043.327 P 0.0000.0000.0000.000
2.2 實驗室指標與AUC 比較聯(lián)合檢測診斷的AUC 為0.914,優(yōu)于單獨檢測 (P <0.05)。 見表2。
表2 實驗室指標與AUC 比較
2.3 不同檢測方法的診斷效能比較聯(lián)合檢測診斷小兒手足口病的靈敏度、 特異度與準確率均高于各項指標單獨檢測 (P <0.05)。 見表3。
表3 不同檢測方法診斷手足口病的靈敏度、 特異度與準確率比較
小兒手足口病是一種傳染性較強的病毒感染疾病, 其在臨床中主要分為普通型、 病重型與危重型3 種, 多數(shù)手足口病患兒在患病后1 周內(nèi)能夠自愈, 但病重型與危重型患兒通常需及早入院開展相關治療。 小兒手足口病病情進展較快, 威脅程度極高, 臨床及早準確診斷可幫助后續(xù)治療方案合理制定與順利開展, 既往針對此類患兒主要通過病毒檢測進行診斷, 但病毒檢測獲取結果所需時間較長, 患兒病情可發(fā)生明顯進展, 危害其預后[4]。 研究[5]表明, 手足口病患兒腸道病毒感染發(fā)生后, 可誘發(fā)相鄰組織與器官出現(xiàn)炎性反應, 通常表現(xiàn)為手足、口部出現(xiàn)皮疹, 且還伴隨有口腔潰瘍, 此時通過檢測患兒炎性因子水平可發(fā)現(xiàn)炎性指標出現(xiàn)異常變化。 hs-CRP 是現(xiàn)今臨床用于評估小兒感染性疾病的常用指標, 患兒發(fā)生感染疾病, 機體處于炎性反應狀態(tài)下, hs-CRP 水平會明顯升高。 但hs-CRP本身屬于一種非特異性標志物, 其還能預測心血管事件, 因此hs-CRP 單獨檢測對手足口病的診斷價值有限[6]。 另外, 病毒入侵后主要對患兒免疫屏障發(fā)起攻擊, 且患兒年齡較小, 免疫功能本就不完善, 病毒入侵后極易導致患兒免疫能力降低, 免疫球蛋白水平也相應改變。 IgG、 IgA、 IgM 均屬于免疫球蛋白,是臨床評估患兒體液免疫能力的重要指標, 在病毒入侵機體后, IgG、 IgA 主要通過特異性免疫反應消耗自身進而抵抗病毒, 該過程中可產(chǎn)生大量IgM, 因此手足口病患兒主要表現(xiàn)出IgG、 IgA 降低, IgM 升高。 研究[7]表明, IgG、 IgA、 IgM 檢測主要可評估患兒體液免疫能力, 但單項指標對手足口病的診斷靈敏度不佳。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IgG、 IgA 低于對照組,IgM 與hs-CRP 高于對照組 (P <0.05), 表明手足口病患兒患病期間免疫能力明顯降低, 炎性反應尤為明顯。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 聯(lián)合檢測對手足口病的診斷效能高于單一指標 (P <0.05),表明免疫球蛋白與hs-CRP 聯(lián)合檢測更能對手足口病進行準確診斷評估, 有利于合理治療方案的制定與實施。
綜上所述, 手足口病患兒表現(xiàn)出體液免疫能力降低, 且伴隨有較為嚴重的炎性反應, 該狀態(tài)下患兒免疫球蛋白與hs-CRP 水平會出現(xiàn)異常改變, 聯(lián)合檢測上述指標能夠提高手足口病診斷準確率, 有利于指導相關治療方案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