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約翰·哈德森 譯/夏南
有個方法可以鍛煉自己進入“時刻準備”的狀態(tài)。商業(yè)航班飛行員入住新酒店時就會做這樣的練習。每周醒來時,長途航班的飛行員都會身處不同的大洲,所以,對他們來說,周圍的環(huán)境幾乎一直都是陌生的。經(jīng)過日常訓練,他們知道怎么從飛機上撤離。但是,返程之前住酒店的時候,他們就不一定能知道那兒的最佳撤離路線了。他們練習的方式跟我們上面探討的理念差不多。我們要是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也可以試試。當你到酒店房間入住以后,檢查一下門邊的那張小小的地圖。要是半夜聞到煙味或是被酒店火警吵醒,逃生樓梯和緊急出口的位置可都標在地圖上,這是第一步。第二步:沿著逃生路線走到緊急出口。這樣的話,在危險真正來臨而你需要去緊急出口之前,實地演練已經(jīng)讓你的腦子加深了印象。你需要注意樓梯的拐彎位置,以及逃生門的距離有多遠。
這真的可能會救你一命,但它同時也是一種很好的練習。它可以讓你進入隨時準備好的狀態(tài)。在你遇到狀況需要處理的時候,這些信息就能派上用場了。我曾經(jīng)跟一群人共事,他們中間既有平民也有軍人,我能分辨出誰是部隊出身的。對于我們將要做的事情,部隊出身的人都會盡可能多地打聽相關(guān)信息:我們要去哪個森林?面積多大?有多遠?我們知道林子里有什么東西嗎?我們要帶什么過去?而大多數(shù)平民在你剛說完“森林”兩個字的時候就已經(jīng)差不多要出發(fā)了。因為無論是什么樣的軍事行動,在情況變糟的時候如何把“生命危險”降到最低都是一個關(guān)鍵的問題。準備工作并非可有可無,它是一切行動都需要遵循的基礎(chǔ)。未知的東西越少,你成功的機會就越大。這種習慣是可以開發(fā)訓練出來的,也可以在此基礎(chǔ)上不斷提高。要是有無法預測的意外狀況和突發(fā)事件發(fā)生,通過演練學會越多的合理對策,我們就能在這時候越快做出反應(yīng),腦子里可以用來處理這些狀況的閑工夫也會越多,也就是說,從“工作記憶”里可以騰出的空間就越大。
我們得試著盡可能多地進行演練,這樣我們才能把運行較慢的那部分大腦騰出來,去研究那些我們無法準備的事情。
明白了這點之后,看到那么多人居然不會使用基本工具,我經(jīng)常會感到驚訝。要知道,這些工具可是他們在工作中會用到的啊。很多人整天都在辦公室里忙忙碌碌的,我想大家可能都聽到過這樣的問題——“如何發(fā)送附件?”“電子表格是怎么做的呀?”試想一下,要是連這些相對簡單、天天用得上的東西都不知道怎么操作,每天得多費心思啊。要是拿這些簡單的事情去問別人肯定很丟臉,但是,你問了別人并搞清楚了,下次就知道了,然后再練習練習唄。你不會聽到哪個宇航員說:“噢,對了,我一直好奇那個警示燈亮著是什么意思?!?/p>
在生存訓練領(lǐng)域,我們試圖營造出這樣一種氛圍:沒有什么問題是蠢問題。關(guān)于怎么做、為何這樣做,如果有任何不懂的地方,問就好了,確保自己下次能記住答案就行。我們在訓練環(huán)境中會遇到很多極端的狀況,如果你身在其中,是否提問就有可能決定成敗。
當你看完這些的時候,有一個簡單的練習可以做。找出一件你在工作中不知道該怎么做的事情。向每天都在做這項工作的人請教一些技巧或建議,通常你會得到積極的回應(yīng),因為你對他們認為重要的事情表現(xiàn)出興趣,也因為大多數(shù)人真的很樂意幫助你。不懂就問,長遠來看,這根本不是什么尷尬的事。
(羽驚林摘自中信出版集團《學會生存:如何成為一個生存能力很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