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子
在部編版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用了四篇文章介紹偉大的作家魯迅。文章展示了魯迅對勞動人民的關(guān)懷與同情,歌頌了他為人民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一件中式長衫,面孔清瘦,頭發(fā)直立,冷峻、嚴肅、思想深邃、愛批評人……這是大多數(shù)人對魯迅的最初印象。但真實的魯迅絕非橫眉冷對地一味戰(zhàn)斗,而是很會享受生活的“生活家”。
語文書中的他
可惜正月過去了,閏土須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廚房里,哭著不肯出門,但終于被他父親帶走了。他后來還托他的父親帶給我一包貝殼和幾支很好看的鳥毛,我也曾送他一兩次東西,但從此沒有再見面。
———魯迅《少年閏土》
喜歡曬娃的他
魯迅的兒子周海嬰1929年在上海出生,當時魯迅已經(jīng)48歲。中年得子的他對兒子非常寵愛,當時有人批評魯迅對兒子過于寵溺,他便寫詩:“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表達了對兒子濃濃的愛。在他的一些書信里,也記錄了不少關(guān)于養(yǎng)育海嬰的趣事。
海嬰已出了三個半牙齒,能說的話還只三四句,但卻正在學走,滾來滾去,領(lǐng)起來很吃力。
海嬰很好,臉已曬黑,身體亦較去年強健,且近來似較為聽話,不甚無理取鬧,當因年紀漸大之故,惟每晚必須聽故事,講狗熊如何生活,蘿卜如何長大等等,頗為費去不少工夫耳。
海嬰漸大,懂得道理了,所以有些事情已經(jīng)可以講通,比先前好辦,良心也還好,好客,不小氣,只是有時要欺侮人,尤其是他自己的母親,對男的卻較為客氣。
【摘編自《魯迅書信:1-4》(人民文學出版社)】
熱愛美食的他
生活中的魯迅是個不折不扣的“吃貨”,他不但會吃,也會做,對許多菜肴有獨特的見解。魯迅在北平(今北京)生活了十多年,從他的日記里可以發(fā)現(xiàn),他去過的有名氣的餐館有廣和居、致美齋、便宜坊、集賢樓等。
魯迅喜歡吃零食,家中常備點心,有客人來也請客人同吃。為此他還寫了一篇叫《零食》的文章———
上海的居民,原就喜歡吃零食。假使留心一聽,則屋外叫賣零食者,總是“實繁有徒”。桂花白糖倫教糕,豬油白糖蓮心粥,蝦肉餛飩面,芝麻香蕉,南洋芒果,西路蜜橘,瓜子大王,還有蜜餞,橄欖等。只要胃口好,可以從早晨吃到半夜……
【摘編自《魯迅的飯局》(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多才多藝的他
豆苗兒們,魯迅除了在寫作方面很有成就外,在其他領(lǐng)域也有非常重要的貢獻呢!不信你們看———
翻譯
魯迅精通日語,還會德語、英語和俄語,曾做過大量的翻譯工作。據(jù)統(tǒng)計,魯迅翻譯過十多個國家近百位作家的二百多種作品。有學者說,魯迅首先是翻譯家,其次才是作家。
美術(shù)
魯迅從小就喜歡畫畫,還搜集《山海經(jīng)》《詩畫舫》等帶有插圖的書。魯迅參與了許多重要書刊的封面設計,還給一些書畫插圖。現(xiàn)在北京大學的?;站褪窃隰斞冈性O計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起來的。他還引進西方木刻、版畫等作品,為中國現(xiàn)代美術(shù)事業(yè)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
醫(yī)學
魯迅在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前學的是醫(yī)學專業(yè)。他曾在日本仙臺留學,學習現(xiàn)代醫(yī)學。學醫(yī)時,魯迅成績很不錯,還曾一度引起同學的嫉妒。魯迅“棄醫(yī)從文”后收集了很多中醫(yī)書籍,還親自修補過一些古代醫(yī)書。
別人眼中的他
與其說魯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說魯迅先生的精神正在發(fā)芽滋長,播散到大眾的心里。
———葉圣陶
魯迅先生的笑聲是明朗的,是從心里的歡喜。若有人說了什么可笑的話,魯迅先生笑得連煙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來。魯迅先生走路很輕捷,尤其使人記得清楚的,是他剛抓起帽子來往頭上一扣,同時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顧一切地走去。
———蕭紅
他的觀察很銳敏而周到,仿佛快鏡似的使外物不能遁形。因之,他的機智也特別豐富,文章上固然隨處可見,談吐上尤其層出不窮。這種談鋒,真可謂一針見血,使聽者感到痛快,有一種澀而甘、辣而腴的味道。
———許壽裳(魯迅摯友)
的確,伯父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
———周曄(魯迅侄女)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主要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他是中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