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高校宿舍火災事故頻發(fā),保障學生生命安全、維護校園穩(wěn)定和促進消防安全文化建設顯得尤為重要。然而,當前高校宿舍火災風險管理存在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管理的缺陷漏洞以及人的不安全行為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本文從物理、事理、人理三個維度提出策略,旨在為我國高校宿舍火災風險管理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
關鍵詞:WSR理論;高校宿舍;火災風險管理
引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各大高校普遍擴招,這一舉措不僅促進了教育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還極大地滿足了社會對高等教育的需求。然而,隨之而來的高校宿舍火災問題,已經(jīng)嚴重威脅到師生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因此,如何有效預防和應對高校宿舍火災問題,已成為當前高校管理工作中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WSR理論作為一種綜合性的系統(tǒng)方法論,為解決復雜問題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和思路。高校學生宿舍作為人員密集場所,其火災風險不僅涉及物理環(huán)境的安全狀況,還與管理機制、人員行為等多個方面密切相關[1]。因此,本文基于WSR理論,深入探討高校宿舍火災風險管理策略,以期為構建更加安全、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
一、WSR理論概述
1994年WSR理論由顧基發(fā)和朱志昌兩位學者共同提出,這一理論以“物理—事理—人理”這三個核心維度作為研究的主要對象,構建了系統(tǒng)而全面的方法論體系,并在多年的發(fā)展過程中,已被廣泛地應用到各個研究領域中。具體來說,物理(W)這一維度主要關注的是真實存在、構成系統(tǒng)的各種物質。這些物質包括環(huán)境、設備以及其他能夠反映現(xiàn)場實際狀態(tài)的客觀因素。事理(S)這一維度,主要解決的是“怎么做”的問題。它強調通過管理者的介入,運用各種學科知識、方法、規(guī)定等,進行有效的組織管理,以實現(xiàn)系統(tǒng)的目標。人理(R)這一維度更加注重人的主觀能動性和系統(tǒng)中的人際關系。它強調在系統(tǒng)中,人與人、人與事物之間存在著復雜而微妙的關系,這些關系對于系統(tǒng)的運行和效果產(chǎn)生著深遠影響[2]。WSR理論以其獨特的三個維度和全面的方法論體系,為處理復雜問題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支持。
二、高校宿舍火災風險管理的意義
(一)保障學生生命安全
加強宿舍火災風險管理,有助于保障學生的生命安全。通過制定完善的消防安全制度和應急預案,提高學生對火災的防范意識,在遇到火災時能夠迅速采取正確的逃生措施。另外,加強宿舍火災風險管理,可對火災隱患進行排查和整改,降低火災發(fā)生概率。借助消防安全教育和演練,學生自救互救能力也將得到提高,確保在火災發(fā)生時,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
(二)維護校園穩(wěn)定
高校宿舍火災事故的發(fā)生,不僅會對學生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還可能引發(fā)校園恐慌,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加強宿舍火災風險管理,有助于維護校園穩(wěn)定。一方面,通過對宿舍火災風險的識別、評估和控制,確保校園消防安全環(huán)境得到有效改善。另一方面,通過建立健全的火災事故應急預案,提高學校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能力,確保在火災發(fā)生時,能夠迅速、有序地開展救援工作,降低事故對校園安全穩(wěn)定的影響。
(三)促進消防安全文化建設
高校宿舍火災風險管理過程,實際上是消防安全文化建設工作成果的體現(xiàn)。做好宿舍火災風險管理工作,有助于強化學生消防安全意識,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良好的用電、用火習慣。此外,宿舍火災風險管理還能促使學校、家庭、社會共同關注消防安全,形成濃厚的消防安全氛圍。這種消防安全文化的傳承和發(fā)揚,將有助于提高全社會的消防安全水平。
三、高校宿舍火災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
當前宿舍內部所使用的電器種類日益多樣化,大功率電器與小功率電器往往被接入到同一電力線路中,極易導致線路過載,引發(fā)線路短路。電火花在釋放的瞬間能產(chǎn)生極高溫度,進而演變成為潛在的火源點,對宿舍內的消防安全構成嚴重威脅[3]。另外,部分高校宿舍的消防基礎設施配備不足或老化,如配電箱老化、滅火器、消防栓等設備的數(shù)量和分布無法滿足實際需求。
(二)管理的缺陷漏洞
當前眾多高校傾向于采納雙側通廊式宿舍設計,此類結構特征尤為明顯,整體布局緊湊有序,學生更為集中,一旦發(fā)生火災,人員疏散將變得更為困難。根據(jù)現(xiàn)行規(guī)定與標準,高校學生宿舍作為人員密集且安全要求極高的場所,理應配備一系列完善的消防設施,包括但不限于滅火器、消防栓、火災報警裝置、應急照明設備以及清晰明確的疏散指示標志。對于有能力進行更多安全投入的高校,還可以考慮增設更為先進、高效的自動滅火系統(tǒng),以進一步提升宿舍樓的整體消防安全水平。然而,部分高校在消防設施的配置上只是象征性滿足最低標準,不僅數(shù)量上有所欠缺,在質量與維護上也存在問題,無法提供足夠的安全保障,增加了火災等安全隱患的發(fā)生概率。
在高校消防安全監(jiān)管領域,《高等學校消防安全管理規(guī)定》全面闡述了消防安全責任的劃分、管理機制構建、檢查整改流程設計以及教育培訓等關鍵管理細則[4]。盡管如此,在法規(guī)的具體執(zhí)行層面,仍存在著一定的提升空間。例如,盡管管理制度中已明確禁止使用違章電器,但由于在實際操作中檢查頻次相對較低且執(zhí)行力度有所欠缺,導致違章電器使用現(xiàn)象并未得到徹底遏制。同時,受限于有限的消防管理經(jīng)費,無論是從質量上還是數(shù)量上來看,消防安全教育的開展都面臨著不小的挑戰(zhàn)。
(三)人的不安全行為
各大高校在其宿舍管理制度中均明文規(guī)定,嚴格禁止使用大功率電器以及其他可能引發(fā)火災的違規(guī)設備,但在實際執(zhí)行過程中,這些規(guī)定的執(zhí)行力度卻顯得較為不足。其中,熱得快因使用頻率最高,成為引發(fā)火災事故的首要因素,其低成本、小體積的特點給監(jiān)管工作帶來極大不便。此外,學生們在消防安全方面的意識尤為薄弱,對于消防知識的掌握也相當匱乏,加劇了火災隱患的嚴重程度。學生往往缺乏有效的逃生技能和應對策略,在緊急狀況下容易陷入慌亂,進而采取錯誤行動,降低了逃生成功率。
四、基于WSR理論的高校宿舍火災風險管理策略
(一)物理維度
高校應把消防基礎設施建設全面納入其經(jīng)費開支的總預算中,確保各項消防硬件設施建設得以切實落實,并有效避免在建設過程中因忽視消防安全而埋下新的火災隱患。每棟宿舍樓應配備基本的滅火器、消防栓、應急照明燈、煙霧報警器、安全出口等設備,并定期安排人員進行檢查和維護。對于高校內部的老式建筑,應增設消防設施,在不破壞原有結構、不影響正常使用功能的基礎上,增設現(xiàn)代化的防火裝置,如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排煙系統(tǒng)等,并對現(xiàn)有設施進行全面改造升級,提升其可靠性[5]。對于堵塞消防通道、擅自搭建違章建筑等嚴重違反消防規(guī)定的行為,必須采取有力措施徹底整治,以營造安全、和諧、有序的校園環(huán)境。
(二)事理維度
1.將規(guī)范用火用電行為作為高校消防管理制度的核心內容。宿舍內禁止使用大功率及危險性電器設備,同時嚴禁將交流電器置于床上或與易燃物質接觸使用,并嚴禁使用明火以及在宿舍內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
2.全面構建并嚴格執(zhí)行日常防火巡查制度,具體涉及對違規(guī)使用火源及電源行為的嚴格監(jiān)控、安全出口與疏散通道是否保持暢通、安全疏散指示標識及應急照明設備是否完好、消防設施、器材與消防安全標識是否功能完備、常閉式防火門是否保持閉合狀態(tài)以及消防安全重點區(qū)域人員值守情況等。
3.推行定期消防安全檢查機制,筑牢校園消防安全防線。檢查頻率需根據(jù)各學校的實際情況靈活設定,如可設定為每季度或每月開展一次。檢查內容應全面而深入,包括對每日防火巡查的執(zhí)行情況與記錄進行審閱,實地考察火災隱患及其整改措施與防范手段的落實情況,評估消防設施與器材的配置情況及有效性,審核應急疏散預案的制定與消防演練的組織情況。
4.要加強事后的總結評估,樹立反面典型,對火災事故的處理過程進行全面梳理,找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不斷優(yōu)化管理流程,完善制度細節(jié),填補管理漏洞。
(三)人理維度
1.深入實施安全態(tài)度教育。為提升個體的安全意識水平,關鍵在于培育其形成對待安全問題的正確態(tài)度。在高校這一特定的學習與生活環(huán)境中,火災事件的偶發(fā)性與不可預測性,客觀上削弱了廣大師生對于火災隱患潛在危害性的認知。因此,積極有效地開展安全態(tài)度教育,核心目的在于引導并促使學生從思想意識層面出發(fā),逐步構建認知框架。需充分利用并發(fā)揮培訓、宣傳等一系列實踐手段的重要作用,不斷深化并強化高校師生對于安全問題的理解、認知與重視程度,這不僅是安全意識教育的核心,還是確保其能夠取得實效性與長效性的關鍵。
2.安全知識教育。首先,學校應定期組織安全知識專題講座,緊密圍繞《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以及《高等學校消防安全管理規(guī)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規(guī),幫助新生形成消防安全的基本認識。其次,著重開展以消防安全知識宣傳為核心的團組織生活例會,進一步調動學生對于學習消防安全知識的積極性,增強安全意識,并確保他們在面對緊急情況時能夠采取正確的逃生措施。再次,充分利用每年的11月9日全國消防日這一重要契機,全面而深入地開展一系列消防知識宣傳活動[6]。宣傳內容可涵蓋近年來在校園內發(fā)生的較為嚴重的火災事故案例,詳細解析這些事故的起因、經(jīng)過及后果,警示廣大師生提高防火意識?;顒舆€應著重介紹火災逃生技巧,包括在不同火情下的正確應對方法、逃生路線的選擇以及逃生過程中的自我保護措施等。在宣傳方式上,采取多種手段相結合的策略。一方面,在人流較為集中的路段,懸掛醒目且富有教育意義的宣傳標語,利用簡潔明了的語言和生動的圖像,吸引過往行人的注意力,進一步擴大消防知識的傳播范圍。另一方面,通過在校園內設置宣傳展板、播放消防安全教育視頻、發(fā)放宣傳手冊等方式,營造出濃厚的消防安全氛圍,使師生們在日常生活中時刻感受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自覺踐行消防安全規(guī)范,共同維護校園的安全穩(wěn)定。最后,輔導員與班主任作為在校園內部與學生思想交流、生活互動最為頻繁與密切的人員,在學生群體中的影響力不容小覷。因此,輔導員和班主任應經(jīng)常性地對學生進行防火安全方面的教育與宣傳,組織學生進行防火安全演練,強化其防火安全意識與自救能力。
3.深入強化安全技能教育。要實現(xiàn)從“知識知曉”到“實踐操作”的轉變,必須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緊密結合。一方面,當?shù)毓膊块T、學生會以及武裝部應充分利用新生軍訓以及其他各類教育活動的契機,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消防知識宣傳教育活動以及滅火實操演練培訓,向新生傳授滅火器的正確使用方法以及初期火災的初步應對技巧。另一方面,借助各類學生社團的作用,定期組織并安排學生前往地方消防站點進行實地參觀學習,建立“警民攜手、合作共贏”的良性互動機制。積極鼓勵并引導學生參與到社會消防志愿服務中,讓其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更為深刻、更為全面的消防安全教育。
結語
通過對WSR理論在高校宿舍火災風險管理中的應用分析可知,高校宿舍火災風險管理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涉及物理、事理、人理三個維度。保障學生生命安全、維護校園穩(wěn)定、促進消防安全文化建設,是高校宿舍火災風險管理的核心意義。因此,讓我們攜手共建安全、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堅實保障。
參考文獻
[1]雷敏.做足安全“文章”共建平安校園[N].山西法治報,2023-08-30(G03).
[2]吳書強,邵必林,邊根慶,等.基于多態(tài)模糊貝葉斯網(wǎng)絡的高校宿舍火災風險評價研究[J].災害學,2023,38(02):31-36.
[3]張繼信,黃東陽,尤秋菊,等.基于FDS的高校宿舍火災風險研究[J].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學報,2022,30(04):53-59.
[4]劉玲,蒲偉,李玉環(huán),等.高?;馂娘L險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J].消防界(電子版),2022,8(16):21-23.
[5]范良瓊.高校宿舍火災安全評價指標選取分析[J].電子質量,2021(04):83-86.
[6]張渤苓,袁江瀅,羅粒僑.高校宿舍火災風險評估研究[J].中國公共安全(學術版),2019(02):62-65.
作者簡介:
張逯見(1981— ),男,漢族,河南長垣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建筑工程、學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