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快速發(fā)展,圍填海工程需求日益激增。填海工程建設在建設期內對海洋環(huán)境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填海工程建設的環(huán)境影響和生態(tài)景觀修復是不可忽視的問題。文章通過分析國內外填海工程以及沿海地區(qū)的生態(tài)景觀修復案例,提出根據縱向的水深與橫向的地質屬性進行不同分區(qū),并對不同分區(qū)提出針對性修復措施,建立了新型海洋修復模式與體系,提出海域修復的保障措施,研究結果對填海海域的海洋環(huán)境修復具有一定的指導和借鑒意義。
關鍵詞:填海工程;環(huán)境影響;生態(tài)景觀修復;海洋保護
中圖分類號: P 7; X 1 7 1.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 0 0 5-9 8 5 7( 2 0 2 4) 1 0-0 1 3 5-1 0
基金項目:大連市科技創(chuàng)新基金項目( 2 0 2 1 J J 1 1 C G 0 0 1) ;遼寧省高等學校創(chuàng)新人才支持計劃( L R 2 0 1 9 0 1 4).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U t i l i z a t i o no fM a r i n eE c o l o g i c a lL a n d s c a p e R e s t o r a t i o nM o d e l i nR e c l a m a t i o nP r o j e c t
MAX u e s o n g1,T I ANT a o1, 2,WUZ h o n g x i n1, 2,Y I NZ e n g q i a n g1, 2, L I U M i n1, 2,GAOD o n g k u i1, 2
( 1. C e n t e r f o rM a r i n eR a n c h i n gE n g i n e e r i n gS c i e n c eR e s e a r c ho fL i a o n i n g,D a l i a nO c e a nU n i v e r s i t y, D a l i a n1 1 6 0 2 3,C h i n a;2. K e yL a b o r a t o r yo fE n v i r o n m e n tC o n t r o l l e dA q u a c u l t u r eM i n i s t r yo f E d u c a t i o n,D a l i a n1 1 6 0 2 3,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D r i v e nb y r a p i d e c o n o m i c a d v a n c e m e n t,t h e r eh a s b e e nan o t a b l e e s c a l a t i o n i n t h e d e m a n d f o r l a n dr e c l a m a t i o np r o j e c t s . 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l a n dr e c l a m a t i o np r o j e c t sd u r i n g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a l p h a s e i n h e r e n t l yg e n e r a t e sad i s c e r n i b l e l e v e lo fa d v e r s a r i a l r e p e r c u s s i o n so nt h em a r i n e m i l i e u . H e n c e,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i m p a c ta n de c o l o g i c a l l a n d s c a p er e i n s t a t e m e n tp e r t a i n i n gt o l a n dr e c l a m a t i o nc o n s t r u c t i o nc o n s t i t u t e i n d i s p e n s a b l ec o n c e r n sw i t h i nt h i sd o m a i n . T h i sp a p e r, t h r o u g ha na n a l y s i so fd o m e s t i ca n d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l a n dr e c l a m a t i o np r o j e c t sa l o n g s i d e i n s t a n c e s o f e c o l o g i c a l l a n d s c a p er e s t o r a t i o n i nc o a s t a l r e g i o n s,p r e s e n t san o v e l a p p r o a c h. T h i sa p p r o a c h e n t a i l ss e g r e g a t i n gr e g i o n sb a s e do nl o n g i t u d i n a lw a t e rd e p t h sa n dl a t e r a lg e o l o g i c a l a t t r i b u t e s, s u b s e q u e n t l yp r o p o s i n gt a i l o r e dr e s t o r a t i o nm e a s u r e s f o re a c hz o n e . T h i s i n i t i a t i v ee s t a b l i s h e sa n o v e lm a r i n er e s t o r a t i o nm o d e l a n d f r a m e w o r k,a n d i n t r o d u c e s s a f e g u a r d s f o rm a r i t i m e r e s t o r a -t i o ne f f o r t s .T h ef i n d i n g so ft h i sr e s e a r c hh o l das i g n i f i c a n ti m p o r ti nt e r m so fp r o v i d i n g g u i d a n c ea n dap o i n to fr e f e r e n c ef o rt h er e v i t a l i z a t i o no fm a r i n ee n v i r o n m e n t si nr e c l a i m e d c o a s t a l a r e a s .
K e y w o r d s:L a n dr e c l a m a t i o n,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e f f e c t s,E c o l o g i c a ll a n d s c a p er e s t o r a t i o n,M a r i n e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0 引言
填海工程是一種重要的人工海岸工程,它可以擴大陸地面積,增加土地資源,改善城市的居住環(huán)境和滿足經濟發(fā)展需要。填海工程建設過程中需要進行大量的岸線填海、海島造陸、河口開發(fā)等工作,這些工作建設改變了海域自然屬性[ 1],大規(guī)模圍填?;顒釉趲盹@著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會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及其生物資源造成一系列負面效應,其中包括影響海洋動力平衡和海浪作用、海洋水動力環(huán)境衰退[ 2-3]、海洋環(huán)境污染[ 4-5]、破壞生物多樣性和生態(tài)平衡、生態(tài)災害頻發(fā)[ 6-7]、破壞海岸線、濕地和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海洋生物棲息地破壞[ 8-9]、海洋生物多樣性降低[ 1 0-1 1]、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價值損害[ 1 2-1 3]等。
為了減少填海工程建設對環(huán)境的影響,必須采取有效的環(huán)境保護措施。一方面,需要加強對填海工程建設的監(jiān)管,確保其符合環(huán)保標準,保障生態(tài)環(huán)境安全;另一方面,可以采用一些環(huán)保技術手段,如可持續(xù)的生態(tài)修復技術、海洋工程設計、污水處理技術等,來減少對環(huán)境的損害。
生態(tài)景觀修復是填海工程建設后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旨在通過恢復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功能和結構來實現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修復,目前已得到世界沿海各國的重視。生態(tài)景觀修復需要在建設前就進行綜合規(guī)劃和設計,通過選擇合適的植被、重建濕地、構建海洋牧場等手段來恢復海岸線和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此外,還可以通過環(huán)境教育、生態(tài)補償等方式來推動生態(tài)景觀修復,增加公眾對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認識和參與。本文通過總結填海工程對海洋環(huán)境的影響,分析大量國內外填海工程具體案例,探討針對負面影響進行的一系列生態(tài)景觀修復的具體措施,提出新型景觀修復模式,以期對填海工程附近海域生態(tài)景觀修復提供模式參考。
1 填海工程建設的海洋環(huán)境影響
填海造地主要用于港口工程、臨海工業(yè)和城鎮(zhèn)建設,三者合計約占全部填海造地面積的9 0%[ 1 4]。但同時,長期以來的大規(guī)模圍填?;顒邮购0稁Ц窬趾铜h(huán)境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造成濱海濕地大面積減少,海岸線生態(tài)系統(tǒng)破壞,海洋環(huán)境污染,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結構失衡與功能退化,海洋資源受損等。因此,保護濱海濕地、恢復海洋生態(tài)迫在眉睫。填海工程建設對海洋環(huán)境的影響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幾點。
1.1 破壞濱海濕地生態(tài)
濱海濕地既是氣候變化的敏感區(qū),也是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脆弱區(qū),在涵養(yǎng)水源、調節(jié)氣候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大規(guī)模的圍填?;顒釉趲斫洕娴耐瑫r,又給濱海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帶來負面影響,具體表現為改變?yōu)I海濕地格局、破壞濱海濕地資源、造成濱海濕地喪失以及破壞生物分布結構,導致生物多樣性降低[ 1 5]。
1.2 破壞海岸自然景觀,破壞海岸線生態(tài)系統(tǒng)
海岸線具有獨特的地理、形態(tài)和動態(tài)特征,是描述海陸分界的最重要的地理要素,是國際地理數據委員會(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G e o g r a p h i cD a t aC o mm i t -t e e)認定的2 7個地表要素之一[ 1 6]。海岸線不僅是海洋與陸地的分界線,而且是重要的生態(tài)過渡帶、資源富集區(qū)和人類海洋開發(fā)利用活動的聚集區(qū)[ 1 7]。在我國大約1. 8萬k m的大陸海岸線上分布著河口、海灣、紅樹林、珊瑚礁和海草床等多種典型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 1 8],是全球重要的生物多樣性集聚區(qū)。隨著沿海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填海造地這樣大規(guī)模的海岸開發(fā)活動使人工海岸堤壩代替自然海岸灘涂,改變了海岸自然形態(tài),導致海岸線的退縮和侵蝕,生態(tài)、生活岸線不斷減少,稀缺自然岸線資源日益縮減,海岸線人工化與海岸侵蝕、沙灘異化和濱海濕地退化等資源環(huán)境問題并存[ 1 9],增加了海岸線防護的需求,成為制約推進海洋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重要障礙。
1.3 加重海洋污染
填海工程建設需要進行大量的工程活動,如采砂、挖掘、填土等,大量的土石和材料被排放到海洋中,導致海水中的懸浮物質和底泥被擾動,這會使海洋水質渾濁,影響光照透過和水體的透明度,對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光合作用和浮游生物產生不利影響。還可能產生大量的廢棄物和污染物,包括建筑垃圾、化學物質和重金屬等,這些廢棄物和污染物可能被排放到海洋中,導致水質污染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受損,對海洋環(huán)境產生不可逆轉的影響。此外,填海工程建設后的海域使用和人類活動也會增加海洋污染的可能性。
1.4 影響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
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是最具價值的人類資源之一,為人類和其他物種提供多樣的服務。其中和人們關系密切的主要分布在沿海區(qū),包括河口生態(tài)系統(tǒng)、沿岸和內灣生態(tài)系統(tǒng)等。作為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典型卻極為敏感脆弱的3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紅樹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珊瑚礁生態(tài)系統(tǒng)和海草床生態(tài)系統(tǒng),它們具有相似的卻非常高的服務價值,如極高的生物多樣性和生產力、為海洋生物提供產卵和養(yǎng)育的場所、保護海岸以防受到海浪和颶風侵蝕等。填海工程建設會破壞原有的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結構,導致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功能下降。這些破壞可能會導致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物種數量和種群密度的下降,對食物鏈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流程產生不可逆轉的影響。
1.5 損害海洋生態(tài)資源
填海工程建設會對海洋生態(tài)資源造成損害,漁業(yè)資源衰退,如破壞漁場、產卵場、海洋保護區(qū)等,對海洋生態(tài)資源的恢復和保護造成影響。濱海灘涂潮間帶、河海交界、沿岸海域是主要經濟魚類、蝦蟹和貝類的產卵場或棲息地,填海工程建設導致灘涂面積大幅減小,魚類洄游規(guī)律被打破,海洋漁業(yè)生物因生境遭到破壞而無法生存,尤其是各種水生生物的卵和幼體會被覆蓋掩埋,使得漁業(yè)生物資源大幅減少甚至滅絕。例如日本I s a h a y a灣填海造陸工程之后,濕地動物群的種類和平均密度出現了明顯下降。與此同時,底棲動物中的多毛類種類迅速上升為優(yōu)勢種類;在濕地表層,過量的磷、氮等營養(yǎng)鹽指標促使某些藻類大量滋生,葉綠素a含量大幅升高,形成“赤潮”[ 2 0]。
2 填海工程建設的生態(tài)景觀修復
2.1 生態(tài)景觀修復理論
生態(tài)學原則:生態(tài)學是研究生物與環(huán)境相互關系的科學。在海洋生態(tài)景觀修復中,生態(tài)學原則強調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以及不同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修復海洋生態(tài)景觀需要理解物種之間的相互關系,確保修復措施不會破壞生態(tài)平衡。例如,在修復珊瑚礁時,需要考慮珊瑚、海藻、魚類等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以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健康恢復。
植被恢復理論:植被在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如海草床的氧氣產生和珊瑚礁的保護。植被恢復理論強調了選擇適應環(huán)境的本地植物物種,創(chuàng)建適合生長的條件(如水溫、光照等) ,并促進植物的繁殖和生長。合適的植被可以為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提供庇護所和食物來源。
保護地理論:建立海洋保護區(qū)是保護和修復海洋生態(tài)景觀的重要手段之一。保護地理論涉及確定保護區(qū)范圍,劃分不同保護級別(如自然保護區(qū)、海洋保護區(qū)等) ,并制定管理計劃。保護區(qū)的設立可以限制不良人類活動,保護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完整性和多樣性。
景觀生態(tài)學:景觀生態(tài)學研究不同景觀元素之間的關系,以及人類活動對景觀的影響。在海洋生態(tài)景觀修復中,景觀生態(tài)學理論可以應用于設計人工結構,優(yōu)化海洋景觀格局,以最大限度地模仿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
環(huán)境適應性:環(huán)境適應性理論強調修復方案應基于當地的環(huán)境條件,包括水體特性、水動力、鹽度、水溫等。修復方案的選擇和實施應該考慮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特點,以確保修復的成功和可持續(xù)性。
物種多樣性維護:物種多樣性對于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和抗干擾性至關重要。保護和修復海洋生態(tài)景觀需要維護和增加物種多樣性,以提高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適應性和恢復能力。
可持續(xù)發(fā)展:可持續(xù)發(fā)展原則要求人類活動對環(huán)境的影響應當可控、可預測,并不損害未來世代的需求。在海洋生態(tài)景觀修復中,可持續(xù)發(fā)展理論指導修復方案的設計和實施,以平衡人類需求和自然保護。
2.2 生態(tài)景觀修復案例
2.2.1 荷蘭艾瑟爾湖
艾瑟爾湖( I J s s e l m e e r)是歐洲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位于荷蘭中部,是一個歷史悠久且在地理和文化上有著重要地位的區(qū)域。這個湖泊是由人工填海項目所形成,填海工程使得原本的海灣被隔離,形成了這個淡水湖。艾瑟爾湖的填海工程始于1 9 3 2年,當時荷蘭政府完成了一項史無前例的工程,將大部分的須德海與海洋隔絕。這個工程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創(chuàng)造更多的土地用于農業(yè),提供糧食和經濟支持。
在荷蘭的地理和水利工程史上,艾瑟爾湖有著特殊的地位。在中世紀,這個地區(qū)曾是灘涂和海灣,容易受到洪水的侵襲。為了應對洪水威脅,荷蘭人開始實施填海工程,通過筑堤、開鑿運河等方式將原本的海灣與大海隔離。除了不受海洋災害的影響,荷蘭還采取了一系列創(chuàng)新的生態(tài)工程方法來修復填海海域,例如通過恢復和建設沿海濕地,如鹽沼和潮灘,以穩(wěn)固海岸線,這些濕地可以吸收風浪的能量,減輕風暴對海岸的沖擊,并為鳥類和其他野生動物提供棲息地;在海岸線上建設人工沙丘和灘涂,以減緩風浪的侵蝕作用。這些人工結構有助于保護沿岸地區(qū),同時也成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一部分;采用人工島嶼和生態(tài)堤壩來分散海浪的能量,保護主要的陸地區(qū)域,這些人工結構還可以成為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棲息地;進行海洋植被修復,引入沿海植物物種,如蘆葦和鹽生植物,以鞏固沙丘和灘涂;開發(fā)了多種沙丘穩(wěn)定技術,包括沙丘固定網、人工草皮等,以防止沙丘被風浪侵蝕等。
荷蘭艾瑟爾湖須德海填海工程不僅改變了荷蘭的地理面貌,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荷蘭的社會、經濟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同時,這些生態(tài)景觀修復工程也對其他國家在海岸防護、水利工程和城市規(guī)劃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2.2.2 東京灣人工島
東京灣人工島填海工程是為了滿足東京及其周邊地區(qū)不斷增長的人口和經濟需求。作為一個人口密集的城市,東京需要更多的土地來擴大港口、提供基礎設施,并支持城市的發(fā)展和現代化。旨在創(chuàng)造新的土地用于港口設施、機場跑道、住宅區(qū)等。這個工程涉及了多個人工島嶼的建設,其中一些已經成了東京灣地區(qū)的重要基礎設施和城市發(fā)展項目。主要的人工島嶼有:鴨島(O d a i b a)、海城島( K a i j i m a)、新木場地區(qū)( S h i n-K i b a)、北砂島( K i t a s u n a I s l a n d)等。盡管東京灣人工島填海工程為城市的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的土地資源,但也引發(fā)了一些環(huán)境和生態(tài)問題,填??赡軐Q笊鷳B(tài)系統(tǒng)產生影響,影響水流、底棲生物和魚類的棲息地。因此,在進行填海工程時還要綜合考慮環(huán)境保護和生態(tài)恢復的問題,日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污染治理和水質改善、棲息地恢復、海洋植被引入與恢復、人工礁建設、物種保護和引入等,每一種措施應用于每一種特定情況,發(fā)揮特定作用,對我們總結填海工程海域新型景觀生態(tài)修復模式有一定借鑒意義。
2.3 生態(tài)景觀修復措施
填海按照與海岸的銜接與否可分為連岸式和離岸式,連岸式可能會破壞原有岸線和原本的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離岸式相對減少對原有岸線的破壞,但對海洋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不可忽視。但無論針對連岸式還是離岸式都存在與海相交的海岸,本文將主要針對海岸附近海域的生態(tài)景觀修復。
填??蓮年懙氐胶Q蟾鶕v向的水深與橫向的地質屬性分為五個部分:陸地區(qū)、濱海區(qū)、潮間帶區(qū)、近海區(qū)以及深海區(qū)。再分別根據這五部分的特征進行相應的分析,分別選取合適的生態(tài)景觀修復措施對其進行生態(tài)景觀修復,并形成一個體系,應用于填海海域的生態(tài)景觀修復。
2.3.1 陸地區(qū)
陸地區(qū)的劃定界限是除去濱海區(qū)以外的陸地范圍,但不超過濱海區(qū)3 0 m的范圍內。在這一部分以陸地生態(tài)景觀為主。生態(tài)景觀措施主要是恢復自然植被,首先根據當地的氣候、土壤和生態(tài)條件,選擇適應性強的原生植被物種進行恢復[ 2 1]。原生植被能夠適應當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并提供更好的棲息地和食物資源,同時,原生植被有助于保持地方特色和生態(tài)完整性。在恢復自然植被時,注重增加植被的多樣性,多樣性的植被可以提供更多的生態(tài)功能和棲息地,支持更多的物種生存和繁衍,還要考慮引入不同層次的植物,如喬木、灌木、草本和地被植物,以建立復雜的垂直結構。在設計植被布局時,根據景觀設計原則考慮植被的分布和形態(tài),考慮植被的高度、密度和形狀,使其在空間上形成豐富的層次感和流線感,根據地形、視覺效果和功能需求,合理布置植被,營造出豐富、有趣且自然的景觀,還要考慮到植被物種的相互關系和互補性,合理搭配植被組合[ 2 2],選擇具有相互促進生長、相互防護或相互營造適宜生境的植物組合,以提高植被的生態(tài)功能和景觀效果。最后要確保植物的充分灌溉和養(yǎng)護,根據植物的需水量和生態(tài)需求,合理設置灌溉系統(tǒng),并確保植物在成長初期得到充足的水分和養(yǎng)分,定期進行植物養(yǎng)護,包括修剪、除草和病蟲害管理,以確保植被的健康和生長,達到所預期的生態(tài)景觀效果。
合理的植被種植規(guī)劃不僅在景觀上可以達到出人意料的效果,還可以增加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種豐富度和多樣性,提供更多的棲息地和繁殖場所,促進各種生物的繁衍和生存;有效保護土壤,改善水質,并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增加陸地的碳匯能力,對氣候調節(jié)具有積極影響等。
在植物的選取方面確保選取的植被能夠適應當地生境條件,并能夠與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相協(xié)調,避免過度依賴單一物種,以免引發(fā)生物入侵或病蟲害等,并且合理規(guī)劃和管理水源,以確保修復的生態(tài)景觀具有地方特色和生態(tài)適應性。
2.3.2 濱海區(qū)
濱海區(qū)的劃定界限是海岸線區(qū)域或者海濱地區(qū)。在這一范圍內包括濕地、灘涂等。濱海區(qū)擁有豐富的濕地資源和漫長的海岸帶,所以要恢復濕地和海岸帶的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主要通過修建人工濕地,增加濕地的面積和修建濕地植被,加強濕地的保護和管理。
濕地適宜種植多種水生、濕生植物,濱海區(qū)濕地適宜種植的植物有:①蘆葦:蘆葦是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最為常見的植物,適應性強,能夠適應不同的濕度和水深環(huán)境;②黃花菜:黃花菜是一種常見的水生植物,生長迅速,能夠有效吸收污水中的氮、磷等營養(yǎng)物質;③竹子:竹子是一種喜濕的植物,適合在濕地中種植,還能夠有效地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④垂柳:垂柳是一種美麗的濕地植物,能夠有效地凈化濕地環(huán)境,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有害氣體。此外,還有蓮花、菖蒲、香蒲等濕生植物,它們不僅能夠美化濕地環(huán)境,還能夠有效地凈化水質[ 2 3],提高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和健康水平。
這些生態(tài)景觀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濱海地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和健康水平,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恢復和重建,恢復濕地和海岸帶的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增加生物多樣性,提高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等。除此之外要加強濕地和海岸帶的保護和管理。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水質和空氣質量,減少環(huán)境污染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影響。促進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提高土壤肥力和水資源利用效率,實現生態(tài)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在濱海區(qū)生境修復時需要選擇適應當地環(huán)境和氣候的植物,避免引入外來物種,導致生態(tài)環(huán)境受到破壞[ 2 4];注意植物的生長和繁殖,及時采取措施防止植物死亡和感染病蟲害;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保護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和野生動植物資源;加強對濕地環(huán)境的監(jiān)測和管理,及時發(fā)現和處理問題,保障濕地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健康和穩(wěn)定等。
2.3.3 潮間帶區(qū)
潮間帶是潮汐漲落時被水覆蓋和暴露的地帶,它的環(huán)境條件獨特,同時受到潮汐的影響。由于這種特殊環(huán)境,潮間帶區(qū)域的植物種類非常豐富[ 2 5],適應各種不同的生境。
常見于潮間帶區(qū)域的植物有:鹽度較高的鹽生植物,如鹽藻、堿蓬、堿蓬藜[ 2 6]等;不同種類的海藻,包括綠藻、褐藻和紅藻等;堿蓬、鹽麥草、堿蓬藜等沿海植物以及生長在巖石表面的苔蘚植物石藻,它可以形成有機體層,保護巖石表面免受侵蝕。除此之外還有紅樹林,紅樹林是分布在潮間帶區(qū)域的一種特殊植物群落[ 2 7]。典型的紅樹林樹種包括紅樹、黑麥楠、白麥楠等。它們具有耐鹽堿、耐澇、耐高溫等特點,適應了潮間帶復雜的環(huán)境條件。紅樹林在潮間帶區(qū)域起到了重要的生態(tài)作用。它們的樹根形成復雜的縱橫交錯的根系網絡,能夠穩(wěn)定海灘土壤,減少侵蝕,并提供棲息地給許多動物。紅樹林還能吸收二氧化碳,凈化海水,為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提供保護。
由此可見,潮間帶區(qū)域的生態(tài)景觀修復措施旨在恢復或改善受損的潮間帶生態(tài)系統(tǒng),所以主要有修復紅樹林、恢復沿岸植被、恢復動植物棲息地等。紅樹林可以通過人工種植或自然更新的方式進行恢復,種植適合當地條件的紅樹林植物,促進它們的生長和擴張,有助于重建紅樹林生態(tài)系統(tǒng);除了紅樹林外,其他沿岸植被的恢復也是重要的修復措施,適應海水浸泡和鹽度變化的植物,如鹽生植物和海灘植物,可以通過植物引種和植物保護來增加種群數量和多樣性;棲息地恢復包括保護海灘、濕地和巖石等棲息地,防止過度開發(fā)和破壞,以及控制非本地物種的入侵。
通過恢復和保護潮間帶區(qū)域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可以增加生物多樣性,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健康和穩(wěn)定,改善潮間帶區(qū)域的水質狀況以及波浪和風浪的緩沖、沉積物的穩(wěn)定、養(yǎng)分循環(huán)等。但是也要注意了解潮間帶區(qū)域的生態(tài)狀況、植物和動物群落的組成、潮汐和水質變化等,優(yōu)先選擇當地適應性強的植物物種,避免引入非本地物種,定期監(jiān)測植物和動物群落的組成、棲息地條件和水質狀況等指標,合理規(guī)劃和實施修復計劃,恢復和維護潮間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健康和穩(wěn)定。
2.3.4 近海區(qū)
近海區(qū)是從海岸線向外延伸到水深較淺的地區(qū),為水深大概0-2 0米范圍內的潮間帶和深海之間的過渡區(qū)域,承接著陸地和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相互作用。近海區(qū)的生物多樣性通常比深海和開闊海域更高,包括魚類、甲殼類、軟體動物、海洋植物以及大量的候鳥和海洋哺乳動物等。
在近海區(qū)可以通過放置人工魚礁和潛水設施,或者恢復海洋植被,建立近海生物系統(tǒng)恢復近海海域。在海床上放置人工魚礁是一種常見的修復海洋生態(tài)景觀的方法,人工魚礁可以通過使用混凝土、陶瓷或其他人造材料制成[ 2 8],并在合適的位置下沉到海底,這些礁石可以提供魚類、甲殼類動物和其他海洋生物的棲息地,它們可以模擬天然礁石的形態(tài)和結構,并為海洋生物提供避風、繁殖和覓食的場所。安置人工潛水設施也是一種有效的修復海洋生態(tài)景觀的方法,這些設施可以包括潛水平臺、人工洞穴、沉船等,它們?yōu)闈撍咛峁┨剿骱Q笊锒鄻有缘臋C會,同時也為魚類和其他生物提供棲息和繁殖的場所。人工潛水設施通常由耐久的材料制成,以抵御海洋環(huán)境的腐蝕和侵蝕。
恢復海洋植被可以通過建立牡蠣礁、珊瑚礁、海藻床、海草床等。牡蠣礁是通過放置人工牡蠣床來創(chuàng)造的一種人工結構[ 2 9],牡蠣是一種濾食性生物,它們通過過濾海水中的營養(yǎng)物質來獲取食物,建立牡蠣礁可以起到凈化水體的作用;珊瑚礁是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最脆弱和受威脅的生態(tài)景觀之一[ 3 0],可人工培育珊瑚并將其轉移到受損地點,并將其在受損區(qū)域種植和固定來修復受損的珊瑚礁;海底草場是由海草或海藻形成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提供棲息地、食物和保護。海草床是由海草植物形成的海洋植被區(qū)域[ 3 1],通過種植海草、保護現有海草床或者進行人工恢復來修復海草床;海藻有助于維持海洋生物的生態(tài)平衡[ 3 2],可以通過在海底固定海藻種子或幼苗進行海藻的種植和人工培育,提供適當的生長條件和保護,以幫助恢復海藻床的健康。恢復海洋植被可以提供結構復雜性,吸引和聚集魚類和其他生物,為魚類提供覓食和避風的場所,這對于恢復和促進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多樣性和穩(wěn)定性具有積極作用。
人工魚礁和人工潛水設施提供了額外的生境空間,與恢復海洋植被相結合,凈化水質,吸引各種海洋生物聚集和繁殖,這些生物的聚集將豐富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增加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復雜性,形成獨特的景觀效果,為海洋景觀增添吸引力。它們可以模擬自然魚礁和珊瑚結構,提供豐富的水下活動和旅游資源,為潛水者提供獨特的觀賞和探索體驗。這些人工結構與海洋植被的結合,創(chuàng)造出富有色彩和紋理的景觀,吸引游客和潛水愛好者。
不同地區(qū)的水溫、潮汐、水流、光照等因海洋環(huán)境條件各不相同,在選擇和實施修復措施時,要考慮當地環(huán)境的適應性,了解目標植物物種或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命周期、生態(tài)需求和互作關系,并選擇適合該區(qū)域的植物物種或人工結構,這將有助于提高修復的成功率和效果。
2.3.5 深海區(qū)
在海洋生態(tài)景觀修復措施中,定義深海區(qū)為水深超過2 0米的深海區(qū)域,隨著水深的增加,水壓也隨之增加,光照逐漸減弱,水溫逐漸變低,缺乏營養(yǎng)物質的供應,海洋生物多為適應深海環(huán)境的生物物種。在一些深海區(qū)域,可能形成獨特的深海植物群落,如深海海草床[ 3 3]和深海藻類森林。這些植物群落對深海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和生物多樣性起著重要作用。
深海區(qū)的生態(tài)景觀修復由于深海環(huán)境的特殊性,修復方法相對有限,主要有投放人工魚礁、生物增殖和引種、海底植被修復等。在深海區(qū)域放置人工魚礁可以提供生境和庇護所,吸引海洋生物棲息和繁殖,為深海生物提供食物和棲息地,但是人工魚礁的投放不會建設在過于深的海域,以便于安裝和維護;還可以通過人工引種和生物增殖計劃,引入瀕危物種或對當地生態(tài)系統(tǒng)重要的物種,以恢復深海區(qū)域的生態(tài)平衡,包括對魚類、珊瑚、海綿和其他深海生物的引種和保護;除此之外,還可以進行海底植被修復,盡管深海區(qū)域缺乏光照,但在某些特定情況下,一些深海植物可以生長和繁殖,通過研究深海植物的生態(tài)學和生物學特性,可以開發(fā)適合深海環(huán)境的海洋植被修復方法。
通過深海生態(tài)修復措施,可以增加或恢復深海區(qū)域的物種多樣性,恢復受損或退化的生物群落,提升深海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功能。引入適應深海環(huán)境的物種,填補生態(tài)位空缺,有助于建立更為豐富和穩(wěn)定的深海生態(tài)系統(tǒng),這將促進食物網的形成,提高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和韌性。需要注意的是,深海生態(tài)修復是一個復雜且相對較新的領域,對于實際效果和生態(tài)景觀的預測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實踐。深海環(huán)境的復雜性和不可預測性使得深海生態(tài)修復面臨許多挑戰(zhàn),包括技術可行性、成本效益、生物適應性等方面。因此,在進行深海生態(tài)修復之前,需要進行綜合評估和規(guī)劃,并采取適當的監(jiān)測和管理措施,以確保修復活動的有效性和可持續(xù)性。
3 填海海域修復的其他保障措施
3.1 加強法律的完善
法律框架在環(huán)境保護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修復填海海域的海洋環(huán)境時,相關的法律和法規(guī)應當明確規(guī)定填海工程的環(huán)境影響評價、生態(tài)修復和監(jiān)測等方面的要求;制定和執(zhí)行可持續(xù)的漁業(yè)管理政策,實施漁業(yè)管理措施[ 3 4],限制捕撈和保護重要的漁業(yè)資源,禁止破壞性的捕撈方法和保護海洋生物棲息地,有助于維持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法律也應當規(guī)定填海工程責任人在環(huán)境修復方面的義務。他們應該承擔監(jiān)測和評估填海區(qū)域生態(tài)修復的責任,并在需要時采取必要的措施來糾正可能的問題。法律制度的健全性將確保填海工程不僅僅是經濟發(fā)展的手段,更是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一部分。
3.2 加強文化素質教育
文化素質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們對環(huán)境保護和生態(tài)平衡的認識,通過教育,人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重要性,以及填海工程可能帶來的影響。針對不同年齡層次的群體,應該開展生態(tài)環(huán)境教育活動,宣傳填海工程的環(huán)境風險和生態(tài)修復的必要性。在學校中,應該加強環(huán)境教育課程,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在社區(qū)中,鼓勵社區(qū)居民對環(huán)境保護宣傳的參與和合作,提高公眾對生態(tài)修復的認識和重視,培養(yǎng)社區(qū)的環(huán)保意識。通過提高文化素質的同時,人們更有可能參與到填海工程的監(jiān)督和反饋中,確保環(huán)境保護得到充分關注。公眾的參與可以在項目早期階段就提出環(huán)保建議,降低修復工作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3.3 建立監(jiān)測系統(tǒng)
建立監(jiān)測系統(tǒng)可以監(jiān)測海洋景觀的恢復情況,及時發(fā)現并解決問題。監(jiān)測系統(tǒng)應涵蓋多個方面,包括物理、化學和生物指標的監(jiān)測[ 3 5]。物理指標可以包括水質參數(如溫度、鹽度、溶解氧等)、海洋循環(huán)和水動力等?;瘜W指標的監(jiān)測可以涉及水體中的污染物、營養(yǎng)物質和重金屬等。生物指標的監(jiān)測可以關注海洋生物群落的結構、多樣性和生物量等。監(jiān)測系統(tǒng)進行多方面監(jiān)測,以便及時評估填海工程建設對海洋景觀的影響和采取相應措施。
4 結語
本文通過對填海工程建設的環(huán)境影響和生態(tài)景觀修復策略的綜述,深入分析了填海工程對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帶來的挑戰(zhàn)和影響。同時,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修復策略,包括人工生物群落的引入、海洋植被的恢復、人工魚礁和潛水設施的建設等,以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再生和多樣性的增加。然而,我們也必須認識到填海工程的復雜性和挑戰(zhàn)性。隨著填海工程的規(guī)模和范圍不斷擴大,需要綜合考慮環(huán)境、社會和經濟因素,以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目標。此外,需要政府、科研機構和社區(qū)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填海工程建設的環(huán)境保護和生態(tài)景觀修復仍然有許多未來的研究方向和挑戰(zhàn)需要進一步探索和解決,我們應不斷加強對填海工程的環(huán)境影響和生態(tài)景觀修復的研究,并加強跨學科的合作,以推動可持續(xù)的海洋管理和保護。通過合理規(guī)劃和生態(tài)景觀修復,在完成填海工程的目標基礎上可以實現人與海洋的和諧共存,保護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完整性和多樣性。
參考文獻( R e f e r e n c e s) :
[ 1] 中國科學院學部.我國圍填海工程中的若干科學問題及對策建議[ J].中國科學院院刊, 2 0 1 1, 2 6( 2) : 1 7 1-1 7 3. D e p a r t m e n to fC h i n aA c a d e m yo fS c i e n c e s . S o m es c i e n t i f i cp r o b l e m sa n d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i nr e c l a m a t i o np r o j e c t s i nC h i n a[ J]. B u l l e t i no f C h i n e s eA c a d e m yo fS c i e n c e s . 2 0 1 1, 2 6( 2) : 1 7 1-1 7 3.
[ 2] MA R TíN - AN TóN M,N E G R OV,D e l C a m p o JM,e t a l . R e v i e wo f c o a s t a l l a n d r e c l a m a t i o ns i t u a t i o n i n t h ew o r l d[ J]. J o u r n a l o fC o a s t -a lR e s e a r c h,2 0 1 6( 7 5) :6 6 7-6 7 1.
[ 3] 胡斯亮.圍填海造地及其管理制度研究[ 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 2 0 1 1. HUS i l i a n g . As t u d yo n l a n dr e c l a m a t i o na n d i t sm a n a g e m e n t s y s t e m s[ D]. Q i n g d a o; O c e a nU n i v e r s i t yo fC h i n a, 2 0 1 1.
[ 4] 王璐,夏瑞,陳焰,等.圍填海對芝罘灣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 J].環(huán)境科學研究, 2 0 2 1, 3 4( 2) : 3 8 9-3 9 8. WAN GL u, X I AR u i, CHE NY a n, e t a l .I m p a c to f r e c l a m a t i o no n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o fZ h i f uB a y[ J]. R e s e a r c h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S c i -e n c e s, 2 0 2 1, 3 4( 2) : 3 8 9-3 9 8.
[ 5] 李玉.膠州灣主要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物的分布及特征研究[ D].青島: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 2 0 0 5. L IY u . S t u d yo nt h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m a i nh e a v ym e t a l sa n do r g a n i cp o l l u t a n t so f J i a o z h o uB a y[ D]. Q i n g d a o: I n s t i t u t eo f O c e a n o l o g y, C h i n e s eA c a d e m yo fS c i e n c e s, 2 0 0 5.
[ 6] 曹宇峰,林春梅,余麒祥,等.簡談圍填海工程對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 J].海洋開發(fā)與管理, 2 0 1 5, 3 2( 6) : 8 5-8 8. C AOY u f e n g, L I NC h u n m e i, YUQ i x i a n g, e t a l . B r i e f r e s e a r c ho n t h e i n f l u e n c eo f r e c l a m a t i o np r o j e c t o nm a r i n e 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J]. O c e a n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M a n a g e m e n t . 2 0 1 5, 3 2( 6) : 8 5-8 8.
[ 7] 趙鑫,孫群,魏皓.圍填海工程對渤海灣風浪場的影響[ J].海洋科學, 2 0 1 3, 3 7( 1) : 7-1 6. Z HAOX i n, S UNQ u n,WE IH a o . E f f e c t so fc o a s t a l r e c l a m a t i o no nt h ew a v ef i e l d s i nt h eB o h a iB a y[ J]. M a r i n eS c i e n c e s . 2 0 1 3, 3 7( 1) : 7-1 6.
[ 8] 顏鳳,李寧,楊文,等.圍填海對濕地水鳥種群、行為和棲息地的影響[ J].生態(tài)學雜志, 2 0 1 7, 3 6( 7) : 2 0 4 5-2 0 5 1. YANF e n g;L IN i n g;YAN G W e n, e ta l . E f f e c t so fr e c l a m a t i o no nw e t l a n dw a t e r b i r dp o p u l a t i o n s, b e h a v i o r sa n dh a b i t a t s[ J].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E c o l o g y . 2 0 1 7, 3 6( 7) : 2 0 4 5-2 0 5 1.
[ 9] D I N GX i a o s o n g, S HANX i u j u a n, CHE NY u n l o n g, e t a l . D y n a m i c so f s h o r e l i n ea n dl a n dr e c l a m a t i o nf r o m1 9 8 5t o2 0 1 5i nt h eB o h a iS e a, C h i n a[ J].J o u r n a l o fG e o g r a p h i c a lS c i e n c e s, 2 0 1 9, 2 9( 1 2) : 2 0 3 1-2 0 4 6.
[ 1 0] 張秋豐,靳玉丹,李希彬,等.圍填海工程對近岸海域海洋環(huán)境影響的研究進展[ J].海洋科學進展, 2 0 1 7, 3 5( 4) : 4 5 4-4 6 1. Z HAN GQ i u f e n g, J I NY u d a n, L IX i b i n, e t a l . P r o g r e s s i n t h e i m p a c t o f r e c l a m a t i o np r o j e c t s o no f f s h o r em a r i n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J]. A d v a n c e s i nM a r i n eS c i e n c e . 2 0 1 7, 3 5( 4) : 4 5 4-4 6 1.
[ 1 1] 李曉靜,周政權,陳琳琳,等.渤海灣曹妃甸圍填海工程對大型底棲動物群落的影響[ J].海洋與湖沼, 2 0 1 7, 4 8( 3) : 6 1 7-6 2 7. L IX i a o j i n g, Z HOUZ h e n g q u a n, CHE NL i n l i n, e t a l . E f f e c t o f c o a s t a l r e c l a m a t i o no nb e n t h i cm a c r o f a u n a i nc o a s t a l a r e ao fC a o f e i d i a n,B o -h a iB a y[ J]. O c e a n o l o g i ae tL i m n o l o g i aS i n i c a . 2 0 1 7, 4 8( 3) : 6 1 7-6 2 7.
[ 1 2] 姜憶湄,李加林,龔虹波,等.圍填海影響下海岸帶生態(tài)服務價值損益評估———以寧波杭州灣新區(qū)為例[ J].經濟地理,2 0 1 7,3 7( 1 1) : 1 8 1-1 9 0. J I AN GY i m e i, L I J i a l i n, GONG H o n g b o, e t a l . E c o s y s t e ms e r v i c ev a l u ea s s e s s m e n to f c o a s t a l z o n ec a u s e db yr e c l a m a t i o n: ac a s es t u d yo f N i n g b oH a n g z h o uB a yN e wZ o n e[ J]. E c o n o m i cG e o g r a p h y . 2 0 1 7, 3 7( 1 1) : 1 8 1-1 9 0.
[ 1 3] 孫靜,張英,喬慶華,等.圍填海工程監(jiān)測及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價值變化分析[ J].測繪科學,2 0 2 0,4 5( 1 2) :1 9 7-2 0 4. S UNJ i n g, Z HAN GY i n g, Q I AOQ i n g h u a, e t a l . R e c l a m a t i o np r o j e c tm o n i t o r i n ga n de c o s y s t e ms e r v i c e v a l u e c h a n g e a n a l y s i s[ J]. S c i e n c e o f S u r v e y i n ga n dM a p p i n g . 2 0 2 0, 4 5( 1 2) : 1 9 7-2 0 4.
[ 1 4] 于永海,王鵬,王權明,等.我國圍填海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及監(jiān)管建議[ J].環(huán)境保護, 2 0 1 9, 4 7( 7) : 1 7-1 9. YU Y o n g h a i,WAN G P e n g,WANG Q u a n m i n g,e ta l . M a r i n er e c l a m a t i o ni n C h i n a:e c o - e n v i r o n m e n tp r o b l e m sa n ds u p e r v i s i o n s u g g e s t i o n s[ J].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r o t e c t i o n . 2 0 1 9, 4 7( 7) : 1 7-1 9.
[ 1 5] 崔保山,謝湉,王青,等.大規(guī)模圍填海對濱海濕地的影響與對策[ J].中國科學院院刊, 2 0 1 7, 3 2( 4) : 4 1 8-4 2 5. C U IB a o s h a n, X I ET i a n,WAN GQ i n g,e t a l .I m p a c t o f l a r g e - s c a l e r e c l a m a t i o no nc o a s t a lw e t l a n d s a n d i m p l i c a t i o n s f o r e c o l o g i c a l r e s t o r a -t i o n,c o m p e n s a t i o n,a n ds u s t a i n a b l ee x p l o i t a t i o nf r a m e w o r k[ J]. B u l l e t i no fC h i n e s eA c a d e m yo fS c i e n c e s,2 0 1 7,3 2( 4) :4 1 8-4 2 5.
[ 1 6] MU J A B A RPS,C HAN D R A S E KA RN. S h o r e l i n e c h a n g e a n a l y s i s a l o n g t h e c o a s t b e t w e e nK a n y a k u m a r i a n dT u t i c o r i no f I n d i au s i n g r e -m o t es e n s i n ga n dG I S[ J]. A r a b i a nJ o u r n a l o fG e o s c i e n c e s,2 0 1 3, ( 6) :6 4 7-6 6 4.
[ 1 7] 毋亭,侯西勇.海岸線變化研究綜述[ J].生態(tài)學報, 2 0 1 6, 3 6( 4) : 1 1 7 0-1 1 8 2. WUT i n g, HOUX i y o n g . R e v i e wo f r e s e a r c ho nc o a s t l i n ec h a n g e s[ J]. A c t aE c o l o g i c aS i n i c a . 2 0 1 6, 3 6( 4) : 1 1 7 0-1 1 8 2.
[ 1 8] 歐陽玉蓉,蔡靈,李青生,等.大型圍填海工程海洋生態(tài)修復實踐與探索[ J].海洋開發(fā)與管理, 2 0 2 1, 3 8( 9) : 7 4-7 9. OUYAN GY u r o n g, C A IL i n g, L IQ i n g s h e n g, e ta l . P r a c t i c ea n de x p l o r a t i o no nt h em a r i n ee c o l o g i c a l r e s t o r a t i o no f t h e l a r g e - s c a l er e c l a -m a t i o np r o j e c t s[ J]. O c e a n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M a n a g e m e n t . 2 0 2 1, 3 8( 9) : 7 4-7 9.
[ 1 9] 潘新春,楊亮.實行海岸線分類保護維護海岸帶生態(tài)功能———《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解讀[ J].海洋開發(fā)與管理, 2 0 1 7, 3 4( 6) : 3-6. P ANX i n c h u n, YAN GL i a n g . P r o t e c t t h e c o a s t l i n eb y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a n dm a i n t a i n t h e e c o l o g i c a l f u n c t i o no f c o a s t: a n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 r e g -u l a t i o n s o nc o a s t l i n ep r o t e c t i o na n du t i l i z a t i o nm a n a g e m e n t[ J]. O c e a n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M a n a g e m e n t . 2 0 1 7, 3 4( 6) : 3-6.
[ 2 0] 山中崇希,佐藤慎一,松尾匡敏,等.諫早灣潮受け堤防閉切り後の有明海全域における水質·底質変化と二枚貝類·ヨコエビ類·多毛類の群集構造変化[ J].日本ベントス學會誌,2 0 1 9,7 4( 1) :6 4-7 4.
[ 2 1] 劉玲.淺談城市園林綠化景觀設計原則與方法[ J].科技與創(chuàng)新, 2 0 2 0( 1 9) : 5 0-5 2. L I UL i n g . O nt h ed e s i g np r i n c i p l e sa n dm e t h o d so fu r b a nl a n d s c a p eg r e e n i n g[ J]. 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I n n o v a t i o n . 2 0 2 0( 1 9) : 5 0-5 2.
[ 2 2] 屠寧樺.園林植物景觀設計的原則分析[ J].現代園藝, 2 0 1 7( 1 0) : 9 3. TU N i n g h u a . P r i n c i p l ea n a l y s i so f l a n d s c a p ed e s i g no fg a r d e np l a n t s[ J]. C o n t e m p o r a r yH o r t i c u l t u r e . 2 0 1 7( 1 0) : 9 3.
[ 2 3] 付陽.海珠國家濕地公園水生植物調查及配置評價[ D].廣州:仲愷農業(yè)工程學院, 2 0 1 6. F UY a n g . H a i z h un a t i o n a lw e t l a n dp a r ka q u a t i cp l a n t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a n de v a l u a t i o no f t h e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 D]. G u a n g z h o u: Z h o n g k a iU n i v e r -s i t yo fA g r i c u l t u r ea n dE n g i n e e r i n g, 2 0 1 6.
[ 2 4] 楊倩,蔡雨新.濕地植物景觀營造與生態(tài)恢復研究進展[ J].林業(yè)調查規(guī)劃, 2 0 1 9, 4 4( 6) : 6 5-6 8. YAN G Q i a n, C A IY u x i n . W e t l a n dl a n d s c a p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e c o l o g i c a lr e s t o r a t i o n[ J]. F o r e s tI n v e n t o r ya n dP l a n n i n g . 2 0 1 9, 4 4( 6) : 6 5-6 8.
[ 2 5] 程麗娜,鐘才榮,李曉燕,等. S e n t i n e l -2密集時間序列數據和G o o g l eE a r t hE n g i n e的潮間帶濕地快速自動分類[ J].遙感學報, 2 0 2 2, 2 6( 2) : 3 4 8-3 5 7. C HE N GL i n a, Z HON GC a i r o n g, L IX i a o y a n, e t a l . R a p i da n da u t o m a t i c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 i n t e r t i d a lw e t l a n d sb a s e do n i n t e n s i v e t i m es e r i e s S e n t i n e l - 2 i m a g e sa n dG o o g l eE a r t hE n g i n e[ J]. N a t i o n a lR e m o t eS e n s i n gB u l e t i n . 2 0 2 2, 2 6( 2)P a g e: 3 4 8-3 5 7.
[ 2 6] 王寧,趙振勇,張心怡,等.幾種藜科鹽生植物吸鹽能力及生態(tài)學意義[ J].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 2 0 2 2, 2 8( 6) : 1 1 0 4-1 1 1 2. WAN GN i n g, Z HAOZ h e n y o n g, Z HAN GX i n y i, e t a l . S a l t a b s o r p t i o nc a p a c i t ya n de c o l o g i c a l 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 s e l e c t e dC h e n o p o d i a c e a eh a l -o p h y t e s[ J].J o u r n a l o fP l a n tN u t r i t i o na n dF e r t i l i z e r s . 2 0 2 2, 2 8( 6) : 1 1 0 4-1 1 1 2.
[ 2 7] 賈明明,王宗明,毛德華,等.面向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的中國紅樹林近5 0年變化分析[ J].科學通報, 2 0 2 1, 6 6( 3 0) : 3 8 8 6-3 9 0 1.J I A M i n g m i n g,WAN GZ o n g m i n g,MAOD e h u a, e t a l . S p a t i a l - t e m p o r a l c h a n g e s o fC h i n a’sm a n g r o v e f o r e s t s o v e r t h ep a s t 5 0y e a r s:a na -n a l y s i s t o w a r d s t h e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G o a l s( S D G s) [ J]. C h i n e s eS c i e n c eB u l l e t i n . 2 0 2 1, 6 6( 3 0) : 3 8 8 6-3 9 0 1.
[ 2 8] 張年華,田濤,沈璐,等.人工魚礁建礁材料研究應用進展[ J].大連海洋大學學報, 2 0 2 2, 3 7( 2) : 3 5 2-3 6 2. Z HAN GN i a n h u a, T I ANT a o, S HE NL u, e ta l . R e s e a r c h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p r o g r e s so fa r t i f i c i a l r e e fc o n s t r u c t i o nm a t e r i a l s: ar e v i e w[ J]. J o u r n a l o fD a l i a nO c e a nU n i v e r s i t y . 2 0 2 2, 3 7( 2) : 3 5 2-3 6 2.
[ 2 9] 奉杰,張濤,馬培振,等.牡蠣礁碳源—匯功能研究進展與展望[ J].漁業(yè)科學進展, 2 0 2 2, 4 3( 5) : 1 1 5-1 2 5. F E N GJ i e, Z HAN GT a o,MAP e i z h e n, e ta l . R e s e a r c hp r o g r e s sa n dt h ep r o s p e c to fo y s t e rr e e f c a r b o ns o u r c ea n ds i n kf u n c t i o n s[ J]. P r o -g r e s s i nF i s h e r yS c i e n c e s . 2 0 2 2, 4 3( 5) : 1 1 5-1 2 5.
[ 3 0] 李宇亮,高宇,鄭新慶,等.珊瑚礁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產生機制及評價方法[ J].應用海洋學學報, 2 0 2 2, 4 1( 3) : 4 7 5-4 8 2. L IY u l i a n g, GAOY u, Z HE NGX i n q i n g, e t a l . G e n e r a t i o nm e c h a n i s ma n de v a l u a t i o nm e t h o do f c o r a l r e e f e c o s y s t e mf u n c t i o n s[ J].J o u r n a l o fA p p l i e dO c e a n o g r a p h y . 2 0 2 2, 4 1( 3) : 4 7 5-4 8 2.
[ 3 1] 羅紅雪,劉松林,江志堅,等.海草床有機碳組成與微生物轉化及其對富營養(yǎng)化的響應[ J].科學通報, 2 0 2 1, 6 6( 3 6) : 4 6 4 9-4 6 6 3. L UO H o n g x u e, L I US o n g l i n, J I AN GZ h i j i a n, e t a l . O r g a n i cc a r b o nc o m p o s i t i o na n dm i c r o b i a l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o f s e a g r a s sm e a d o wa n d i t s r e s p o n s e s t oe u t r o p h i c a t i o n[ J]. C h i n e s eS c i e n c eB u l l e t i n . 2 0 2 1( 3 6) : 4 6 4 9-4 6 6 3.
[ 3 2] 楊宇峰,羅洪添,王慶,等.大型海藻規(guī)模栽培是增加海洋碳匯和解決近海環(huán)境問題的有效途徑[ J].中國科學院院刊, 2 0 2 1, 3 6( 3) : 2 5 9-2 6 9. YAN GY u f e n g, L UO H o n g t i a n,WAN GQ i n g, e t a l . L a r g e - s c a l e c u l t i v a t i o no f s e a w e e d i s e f f e c t i v ea p p r o a c h t o i n c r e a s em a r i n e c a r b o ns e -q u e s t r a t i o na n ds o l v ec o a s t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b l e m s[ J]. B u l l e t i no fC h i n e s eA c a d e m yo fS c i e n c e s . 2 0 2 1, 3 6( 3) : 2 5 9-2 6 9.
[ 3 3] 劉雷,張曉輝,張學雷.淺海海底植被修復播種機的設計與試驗[ J].中國農機化學報, 2 0 1 5, 3 6( 1) : 1 8 7-1 9 1. L I UL e i, Z HAN GX i a o h u i, Z HAN GX u e l e i . D e s i g na n dt e s to f t h es h a l l o ws e a b e dv e g e t a t i o nr e s t o r a t i o np l a n t e r[ J]. J o u r n a lo fC h i n e s e A g r i c u l t u r a lM e c h a n i z a t i o n . 2 0 1 5, 3 6( 1) : 1 8 7-1 9 1.
[ 3 4] 閻二鵬,王霖.我國海洋漁業(yè)資源法律保護機制研究[ J].新東方, 2 0 2 0( 2) : 5 7-6 2. YANE r p e n g,WAN GL i n . O nC h i n a’s l e g a l p r o t e c t i o nr e g i m eo fm a r i t i m e f i s h e r yr e s o u r c e s[ J]. T h eN e wO r i e n t . 2 0 2 0( 2) : 5 7-6 2.
[ 3 5] 卜志國.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監(jiān)測系統(tǒng)數據集成與應用研究[ 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 2 0 1 0. B UZ h i g u o . R e s e a r c ho f d a t a i n t e g r a t i o n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o c e a n i c 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m o n i t o r i n gs y s t e m[ D]. Q i n g d a o: O c e a nU n i v e r -s i t yo fC h i n a, 2 0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