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君芳
雅安職業(yè)技術學院,四川省雅安市 625000
根據《全國護理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2016—2020年)》的要求,護理專業(yè)教學必須以崗位勝任力為核心提高護理人才培養(yǎng)質量,為病人提供優(yōu)質護理[1]。因此在當前護理教學中不斷深化護理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提升護理人才培養(yǎng)質量,對促進臨床護理事業(yè)的發(fā)展、滿足社會護理需求有重要意義[2]。而結合當前護理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護理教學事業(yè)發(fā)展中有關護理教學的實施方案多以結果性評價為主,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缺少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把握[3]。過程性評價作為一項較為新穎的教學評價方法,是對學生學習方式、反映學生智能發(fā)展的過程性成果、與學習密切相關的非智力因素等進行的評價,有評價方式靈活、評價內容豐富、評價過程和結果并重的特點[4]。研究證實:過程性評價在高職《護理美學》教學中的應用能有效提升學生對美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增強護理職業(yè)認同感并有助于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5]。本文將其用于婦產科護理教學改革中并對其實施效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校7個護理專業(yè)班學生作為觀察對象,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學生132名,其中男22名、女110名;年齡18~23歲,平均年齡(20.26±1.15)歲。對照組學生101名,其中男14名、女87名;年齡17~23歲,平均年齡(20.33±1.21)歲。兩組學生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納入標準:均為自愿參加本次研究的護理專業(yè)班學生;教學內容均為《婦產科護理學》,學時安排相同。排除標準:基于種種原因退出本次研究的學生。
1.2 方法 對照組護理專業(yè)班學生采用常規(guī)教學方法完成婦產科護理教學,由教師根據學時安排完成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觀察組護理專業(yè)班學生采用基于過程性評價方法的婦產科護理教學,措施如下:(1)過程性教學的措施:教師依照各個護理專業(yè)班級寢室單位將每個班級的學生安排成6個學習小組,對婦產科護理中的重點、難點內容進行提前預習和理解,同時依照婦產科護理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使用不同思路講解婦產科護理教學內容的難點與重點??傮w可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在課前階段:各小組學生應當按照教師在開課前公布的教學重點與難點內容清單,有計劃地安排不同學生主導設計教學方法,例如在健康教育一節(jié)內容的教學中要求各小組設計簡單易懂的健康教育海報,如產后出血搶救護理海報、子癇患者的護理要求海報等。同時各小組學生可通過編排情景劇的方式完成課前預習,如可編排母乳喂養(yǎng)指導、產后保健操等情景劇,制作形成微課視頻。最終在各小組學生完成海報、情景劇、微視頻等作業(yè)后,交由教師指導并由教師提出完善意見,最終經過補充形成作業(yè)成品。在課中階段:課中授課過程中教師通過隨機抽取各小組內1名學生進行作業(yè)匯報,曬出成果后各小組進行互相評價,教師進行點名評價,最終由教師進行量化打分,計入學生平時成績并納入期末總評。在課后階段:各小組學生進行經驗總結,明確小組學生在當前課程教學中的得失經驗,為下一次展示做好準備。有優(yōu)秀的學生作業(yè)成果將由教師進行保存并作為后續(xù)的教學資源。(2)過程性教學的重點:基于過程性評價方法的婦產科護理教學中,教師應牢牢把握以下重點內容:首先在于教學方向的把握。過程性評價教學中教師要始終堅持三個貫穿,即教師主導貫穿始終、學生主體貫穿始終、團隊主動貫穿始終。其中教師主導指的是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均由教師主導當前課程設計的主題、方向和評價,要確保過程性評價教學方法不會導致真正掌握了學生把握不清而走錯方向;學生主體指的是學生作為本次教學的主體,要在方案設計、互評評分、課后總結中始終把握學生的主體地位;團隊主動指的是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展示學生個人能力與團隊合作精神,既要充分展示每個人在團隊合作中的作用,也要充分體現團隊在教學中的主動能力。其次在于教學反饋的把握。過程性評價教學中教師要通過不同階段、不同層次的反饋,以此為基礎不斷修正當前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具體包括課前方案反饋、課中意見反饋、課后評價反饋。其中課前方案反饋即學生在課前階段要根據教師提供的清單設計海報、情景劇、微視頻等,設計完成后要對教師反饋設計意見并由教師提供指導功能,確保教學內容的清晰得當、不偏不倚;課中意見反饋即教師在課堂完成婦產科護理教學的重點與難點講解后,各小組要進行互相評價并由教師進行點名評價,由學生反饋本次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并全體吸取當前教學設計的經驗和教訓,運用到下次教學設計中并以此確保學生的教學設計不斷優(yōu)化;課后評價反饋即教師在課后要將作業(yè)評分和團隊得分反饋給各小組,激發(fā)不同小組比學趕超的情緒和氛圍。最后在于教學量化的把握,教師要以精準化的量化設計,判斷學生是否在當前教學設計中真正的掌握了婦產科護理教學的知識和技能,以全程量化的態(tài)勢完成對教學過程的評價,具體包括分組量化評價、互相量化評價、結果量化評價3個部分。其中分組量化評價中要充分給予各小組成員的展示機會,本文中各個班級共分為6個小組,每學期婦產科護理教學中涉及10~15個教學重點和難點,每名學生都擁有1~2次自主設計的機會,要利用當前機會充分展示學生的各項能力;互評量化評價中要在教師打分的同時,讓其他小組學生進行互相量化打分,最終通過不同小組設計得分展示不同小組的作品差距、能力差距。且不同小組還要針對其他小組的設計作品提出意見,讓所有學生均能在互相參與中不斷進步;結果量化評價指的是各小組打分完成后,要以當前小組互評的平均分作為當前小組成員的設計成績,以此作為小組量化平時成績并納入期末總評,充分結合結果性評價的優(yōu)勢讓學生更加注重本次教學過程。
1.3 觀察指標 (1)考核成績:在教學結束后由我校教務處組織開展教學考核,包括理論考試、實踐考試兩項內容:理論考試包括婦產科護理基礎知識、病例分析;實踐考試包括技能操作能力、健康宣教能力、人文綜合素養(yǎng),滿分均為100分[6]。(2)過程評價:參考梁少英等[7]研究成果對兩組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包括學生參與度(5~15分)、表現度(8~24分)、貢獻度(2~6分)3個維度,均采用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他評的多元化評價方法。(3)教學滿意度:使用自制學生教學滿意度評分問卷要求兩組學生對本次婦產科護理教學的滿意度進行評價,總分為100分,≥90分為非常滿意,60~89分為基本滿意,<60分為不滿意。教學滿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2.1 兩組學生考核成績比較 觀察組學生的基礎知識、病例分析、技能操作能力、健康宣教能力、人文綜合素養(yǎng)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考核成績比較分)
2.2 兩組學生過程評價成績比較 觀察組學生的參與度、表現度、貢獻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學生過程評價成績比較分)
2.3 兩組學生教學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學生對本次教學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193,P=0.004<0.05)。見表3。
表3 兩組學生教學滿意度比較[n(%)]
高等教育課程建設過程中對護理教學提出了高階性、創(chuàng)新性、挑戰(zhàn)度的要求,其宗旨在于使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確保學生能夠深度參與到課堂中,形成主動學習和深入學習的習慣,但當前許多高校在護理教學中對上述目標的建設仍然處于初級階段,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學習的主動性、學習活動的參與程度以及知識理解內化的差異性,很難達到高階性的建設目標[8]。究其原因,在于當前護理教學中教學理念相較以往并未發(fā)生明顯轉變,雖然大部分護理課堂教學中愈發(fā)注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但教師的主導功能并未得到科學合理的貫徹落實,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未能得到恰當有效的引導落實,導致高等教育課程建設中護理教學的實踐效果與建設目標相比始終存在較大落差。過程性評價作為當前教學過程中較為新穎的一種教學評價方式,與以往的結果性評價相比,其評價過程始終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既注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參與功能,也注重學生最終的學習結果,最重要的是,過程性評價中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指標更加多樣化,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堅持追蹤和考核學生在不同階段的學習效果,才能確保過程性評價的教學效果得到有效發(fā)揮。臨床研究證實:基于反饋環(huán)的過程性評價在基礎醫(yī)學教學中的應用有教學手段多樣、師生共同進步的特點,其評價體系不斷完善且對提高教學質量發(fā)揮了非常積極的作用[9]。本次研究充分吸取其他研究經驗,將基于過程性評價的教學方法應用于婦產科護理教學中并對其教學過程和效果進行實踐考核。
與傳統婦產科護理教學相比,本文中基于過程性評價的婦產科護理教學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首先注重對教師引導功能的發(fā)揮,在確定學生主體作用的情況下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時刻堅持發(fā)揮自身的主導功能,通過師生換位思考引導教師從學生角度思考婦產科護理教學中重點和難點內容的解決方法,從更加深入的角度貫徹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學生為主角引導學生發(fā)揮自身主觀能動性,確保相應的教學方法更利于學生接受,并且更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揮;其次基于過程性評價的婦產科護理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合作能力與競爭能力,通過小組教學、學生展示、小組互評、量化考核等多種方式對學生的教學過程進行評價,引導學生在教學中建立既競爭又合作的雙重關系,在激發(fā)學生獨立思考的同時引導學生協同推進作業(yè)設計,對引導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均有積極作用。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學生的基礎知識、病例分析、技能操作能力、健康宣教能力、人文綜合素養(yǎng)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其他研究結果[10]相近,充分說明基于過程性評價的婦產科護理教學對提高學生的最終學習效果有更好的作用,觀察組學生的參與度、表現度、貢獻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則說明基于過程性評價的婦產科護理教學,能更加有效地提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和表現能力,對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發(fā)揮了更加有效的作用,與其他研究結果[11]相近。亦有研究證實:過程性評價考核體系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過程更加自由高效,值得教師在教學改革工作中推廣應用[12]。
綜上所述,基于過程性評價的婦產科護理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實施對提升護理專業(yè)班學生的理論考試和實踐考核成績均有積極作用,可有效提高學生在教學中的參與度、表現度與貢獻度,學生對教學方法的滿意度明顯提升,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