篾絲交織,編織出人生的樸實與華麗、柔軟與堅韌。竹編是心智與手工相結合的藝術作品,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江西省瑞昌市南義鎮(zhèn),有一位72歲的老人,他用雙手編織著古老的時光技藝,用匠心留住這段看得見的鄉(xiāng)愁,他就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竹編(瑞昌竹編)代表性傳承人、第五屆江西省工藝美術家、江西省鄉(xiāng)村工匠名師田先敏。
經緯交織,詮釋竹編藝術的堅持
1962年,10歲的田先敏因一場變故落下了右腿終身殘疾,這對于家境貧寒的他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14歲時,田先敏和母親商量著去拜師學做篾匠,以減輕家里的負擔?!案饷娴膸煾笇W技術,你必須得能吃苦,再累也要堅持下去?!庇浿赣H的這句話,他踏上了去武寧縣拜師學藝的道路。為了節(jié)省車費,他一路走到了距家30多公里的武寧縣大洞鄉(xiāng)學習,身患殘疾的他在長途跋涉中也曾想過放棄,但為了圓自己的竹編夢,他還是選擇堅定地走下去。
“制作竹編的竹子,要挑2~3年生的,要選擇背陰面生長的,這樣的竹子韌性好。”竹編工藝看似簡單,實則煩瑣。從如何選竹到最重要的基本功——劈篾,竹編工藝有20多道工序:刮青、破竹、起篾、染色、煮篾、拉絲、編制……田先敏就從最基本的選竹、砍竹、鋸竹開始學起。不熟練,自己就不斷琢磨;手劃破了,就簡單包扎一下繼續(xù)練習。
一人一凳一竹,看似柔軟的篾絲,有著屬于竹的堅韌,在交錯編織間,流淌著那份屬于手藝人的堅持。經過3年的學習,田先敏終于學成出師了。
不破不立,創(chuàng)新思路帶來轉機
1989年,田先敏創(chuàng)辦了瑞昌市南義竹編工藝廠。
創(chuàng)業(yè)的過程并不順利。1990—2002年,隨著工人工資和原材料價格的不斷上漲,竹編工藝廠的生意開始下滑,竹編工人也不斷流失,由最初的幾百人銳減至不到10人,工廠遭遇困境,面臨倒閉。即便遇此困境,田先敏仍咬牙堅持,未曾放棄。
機會,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2002年,田先敏偶然參加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并成功簽到了第一筆出口訂單,讓竹編工藝有了新的出路。至此,他堅持內銷和出口相結合,竹編工藝廠又燃起了新的希望。田先敏說:“以前,我們的產品主要有櫥柜、簸箕、米篩等生產、生活用品。但近年來,我們主攻工藝品市場,開發(fā)出了花缽、飛禽走獸等100多個品種,并遠銷東南亞、西歐等地?!?/p>
初心如磐,擇一事終一生
竹間,能夠窺見人生的酸甜苦辣,也承載著匠師對傳統(tǒng)手藝的眷戀。田先敏幾十年如一日地編織,在這由竹絲構成的世界里奮力前行。
一旦開始編制竹編,田先敏就自動屏蔽一切外在干擾,做到心無旁騖,那是對作品完美和極致的追求?!白鍪炙嚮钜欢ㄒ偷米〖拍⒆米±浒宓?、下得了苦功夫?!边@是田先敏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在與竹編結緣的50多年里,他以高超的技藝創(chuàng)作出了許多精美的作品,并獲得了多個國家級獎項。
授人以漁,就業(yè)幫扶有溫度
一竹一篾總關情,經緯之間皆生活。“人不能一心向錢看,我們現在所享受的都是先輩付出所得來的,所以我們也要學會回報社會,要始終做到為人民服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幫助他人。更何況,我還是一名共產黨員,更應該以身作則?!碧锵让粽f。
在瑞昌,竹編技藝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田先敏創(chuàng)辦的竹編工藝廠解決了南義鎮(zhèn)和附近不少鄉(xiāng)親的就業(yè)問題,他還主動幫助當地脫貧群眾和貧困監(jiān)測對象實現就業(yè)。多年來,瑞昌市竹編從業(yè)人員不斷增加,讓當地的老百姓可以就地、就近就業(yè)。
2017年5月,田先敏與瑞昌市殘疾人聯合會共同開辦殘疾人公益竹編培訓班,為殘疾人傳授竹編制作、編織等技術,不僅解決了當地殘疾人的就業(yè)問題,還增加了他們的收入。
匠心傾注,跨越千年的傳承
巧手能編天下物,山間草木變奇珍。據了解,早在先秦時期,竹編技藝就已經存在。在瑞昌,竹編技藝以師徒傳承的方式代代相傳,每一位竹編藝人一生都在和不計其數的竹子打交道,創(chuàng)作出了一件件精品。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傳統(tǒng)手工業(yè)受到了極大的挑戰(zhàn),田先敏思考最多的就是傳統(tǒng)技藝該如何傳承的問題。為此,他奔波在各大博覽會,參加活動,撰寫文章,想讓更多人了解竹編工藝。
2017年8月,田先敏創(chuàng)辦了瑞昌市南義竹編工藝廠竹編培訓基地,此后每年定期組織大量竹編精品,開展瑞昌竹編進社區(qū)、進鄉(xiāng)村、進校園等巡展活動。目前,該活動已走進10多個鄉(xiāng)鎮(zhèn)、30多個村莊、10多所學校,參加人數達5000余人。此外,田先敏還在瑞昌竹編的傳承和保護上下足了功夫。他不僅積極組織竹編藝人及其作品參加各項對外非遺交流活動,還受邀到各大院校開展瑞昌竹編的技藝宣傳和培訓活動,甚至還走出了國門,將中華傳統(tǒng)竹編技藝帶到了赤道幾內亞,在當地培訓了120余名學員。
匠人易得,匠心難駐。多年來,田先敏扎根農村,在傳承發(fā)揚竹編技藝的同時,通過利益聯結助力鄉(xiāng)村振興。在浮躁的社會,他潛心竹編技藝,致力于用手藝帶動一方百姓致富。未來,田先敏將繼續(xù)帶著他的竹編技藝編織出無限的可能,編織出更加繁榮美好的鄉(xiāng)村振興新圖景。
(江西省九江市鄉(xiāng)村振興局? ?李安安? ?郵編:330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