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才 范軍威 周瑾容
很多醫(yī)生和患者都知道,吳金術家中有“寶藏”,那是他行醫(yī)半個多世紀的醫(yī)療筆記,是他從醫(yī)生涯的經(jīng)驗總結。這些筆記占據(jù)了吳金術書房的大半空間,對他而言,它們比金銀財寶更寶貴。
“5347,這是最新的一篇筆記的編號,記錄的是前天手術的患者譚某某的手術情況。他膽管狹窄,直徑不到8毫米,一直在等待手術時機。”說起典型病例,吳金術可以準確地報出患者的姓名、手術時間、手術路徑和術后狀態(tài)。為了更好地總結,他會把每個經(jīng)典案例記錄下來,并手繪“肝膽手術圖”。
“胡某某,女,肝膽醫(yī)院二病區(qū)29床患者,43歲,2013年5月20日入院,黃疸,伴嘔血4年,輾轉多地進行過7次手術……為求進一步治療來我院就診,門診以醫(yī)源性膽道損傷、門靜脈高壓性胃病、門靜脈海綿樣變性收住入院……”翻開吳金術關于胡女士的醫(yī)療筆記,可以看到有整整4頁紙。
這是吳金術記錄最詳細的一名患者?;貞浧甬敃r的情況,他說:“這是最冒險的一次救治?!焙渴且幻r村中年女性,被丈夫和當?shù)蒯t(yī)院院長送來救治時,已經(jīng)發(fā)生了嚴重的膽道損傷,身體極其虛弱,生命危在旦夕。
吳金術為胡女士進行了詳細的體查,結合檢查結果,反復完善手術方案。優(yōu)秀的外科醫(yī)生都有立體思維,他們腦海里能夠構思出一個個精良的手術方案。吳金術習慣把頭腦里的方案畫下來,并一次次完善。
手術當天,吳金術帶領5名手術組主力成員,只用了半小時,就為患者進行了脾臟切除和脾腎分流。接下來是漫長的膽道探查、右半肝切除、肝內膽管取石,實施膽腸內引流術……這臺手術,光用于縫合的普通絲線就用了40包,特殊的無損傷小針絲線用了近50包,用止血鉗夾血管這樣的動作至少有上萬次。
這臺手術進行了24小時47分鐘,73歲的吳金術沒有離開手術間半步。直到手術結束,他才下臺休息。
此時,他的手術服濕透了,雙腿腫脹,眼睛嚴重充血。
手術成功,吳金術終于舒了一口氣。他癱坐在手術室,嚼著護士遞過來的一塊餅干,卻嘗不出味道,只覺得又累又欣慰。
患者重獲新生。胡女士的丈夫回憶起漫長的求醫(yī)路,淚水再也止不住,說:“吳醫(yī)生是我們的救命恩人?!?/p>
因為這次手術站立時間太久,吳金術雙腿出現(xiàn)多個出血點,連成一片,整個小腿呈深紅色,看上去有些觸目驚心,吳金術卻不以為意。
在同事眼中,吳金術敢于為病人冒險,也善于和病人及家屬交流。因為沒有私心,他總能得到病人和家屬的理解與信任。
除了繁重的醫(yī)療工作,吳金術還堅持每天寫3000字左右醫(yī)療筆記,迄今已出版20部、共計1450多萬字的專著。他還拍攝了5萬多張手術照片,制作了1000多份手術影像資料。
吳金術把這些資料毫無保留地留給了同行和后輩。他說:“我是醫(yī)生,也是老師。要做好老師,就必須先做好一名醫(yī)生?!?h3>左手臨床,右手科研
“我六十年踐行一件事,就是做個好醫(yī)生?!眳墙鹦g說。
1963年6月,23歲的吳金術以優(yōu)異的成績從湖南醫(yī)學院醫(yī)學系畢業(yè)。他本可以選擇留在長沙當醫(yī)生,但他和女朋友(后來成為他的妻子)劉曼君在填寫就業(yè)意向時,毅然選擇去湘西做醫(yī)生。
“在醫(yī)學院時,我和同學們經(jīng)常到湘西勞動,住在農民家里,給他們治病,普及健康知識。我看到那里很多人缺醫(yī)少藥,心里一直記掛,所以決定去那里?!眳墙鹦g說。
吳金術是家中獨子,但他告別母親,帶著簡單的行囊,來到了湘西州人民醫(yī)院,一干就是13年。
20世紀80年代,膽結石是多發(fā)病,卻不能得到根治??吹胶芏嗄懡Y石病人反復就醫(yī)、反復手術還不能解決問題,吳金術十分心痛?!爱敃r,國內肝膽管結石病再手術率高達72%,病人最多手術次數(shù)達19次。外科手術時沒辦法進入肝臟內部,結石取不干凈,再手術率高,病人很痛苦?!?/p>
1976年,吳金術調到湖南省人民醫(yī)院外科工作。他白天在臨床做手術,晚上翻閱文獻資料。為掌握國外肝膽外科診療的最新動態(tài),他查閱了30多萬字的國外文獻,翻譯了3萬字的英文資料。
他深知,膽結石病人不得不反復手術的癥結在于“肝內手術肝外做”—如果把肝臟比作屋子,結石比作屋子里的垃圾,做手術就像打掃屋子內的垃圾一樣,待在門外總是沒辦法徹底打掃干凈。
“我決定找到進屋子的方法?!?983年,吳金術成為醫(yī)院肝膽小組的一員,決定挑戰(zhàn)手術禁區(qū)。雖然遇到了很多困難,但他從不認輸。他帶頭做實驗,終于找到了入肝手術的8種途徑。1983年5月,為了拿到一組重要數(shù)據(jù),吳金術和同事整整堅守了一個星期,名震全球的肝膽管盆式內引流術就這樣誕生了。
這項技術公布后,質疑聲不斷傳來,但執(zhí)著的吳金術沒有退縮。1983年6月,他采用右肋緣下切口的方式,成功為3次膽道手術失敗的患者葉小四施行了全國首例肝膽管盆式內引流術,順利闖過血管密布的肝門禁區(qū)。這一嶄新的手術方法徹底改變了傳統(tǒng)肝外取石的手術方式,讓肝膽管結石病再手術率下降至17%。
在吳金術的帶領下,1988年,湖南省人民醫(yī)院成立了肝膽外科。經(jīng)過30多年的發(fā)展,當年的湖南省人民醫(yī)院肝膽外科已經(jīng)成為湖南省肝膽醫(yī)院,擁有8個病區(qū)、500多張病床,年手術量約1萬臺,成為全球最大的肝膽外科中心之一。
“吳老做科學研究都是以臨床為中心,以解除患者病痛為宗旨?!焙鲜∪嗣襻t(yī)院常務副院長向華告訴記者。2019年,吳金術獲得中國膽道外科終身成就獎。迄今為止,他先后獲得多囊膽道氣囊導管、泵式腹腔引流管、牛角式膽道灌洗器等8項國家專利,以及膽道氣囊導管在肝腸內引流術后應用、微切口膽囊切除術的研究與應用等9項省部級科技成果進步獎。他在肝膽外科領域的多個項目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回憶當年,吳金術感慨萬千:“學醫(yī)是遵從母親的意愿。我年少時患過消化道疾病,經(jīng)過一位醫(yī)生的救治才獲得健康。母親對醫(yī)生感恩不已,一心想讓我也學醫(yī)救人?!?/p>
為了讓吳金術安心學醫(yī),并不富裕的母親勤儉節(jié)約,每月省下幾塊錢作為吳金術的生活費。她叮囑吳金術“以后當一個好醫(yī)生,不可想著賺患者的錢”。
吳金術牢記母親的囑托,60年來一直踐行著對母親的承諾—做一個純粹的好醫(yī)生。
他的家距離醫(yī)院只有步行8分鐘的距離,為的是“病人有需要能盡快趕到醫(yī)院”。年過八旬的吳金術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每天需服用降壓藥。由于長期長時間站立手術,他的膝關節(jié)積水嚴重,站久了腿就疼得厲害。
“趁現(xiàn)在還跑得動,多到基層走走,為患者解決病痛?!眳墙鹦g這樣說,也一直這樣做,“很多疑難雜癥患者手術難度大、風險高,需要醫(yī)生和患者及家屬耐心溝通,得到患者及家屬的理解與支持?!眳墙鹦g對病人從不推托,他的手術病人中,大多數(shù)都是經(jīng)歷過多次手術的患者。在這些患者眼中,吳金術是“最后的救命稻草”,也是和藹可親的長者。
秋日的午后,吳金術和記者告別,又帶著學生匆匆趕往手術室,等著他的還有3臺手術。年輕醫(yī)生高泰龍說,幾十年來,吳老的中餐幾乎都是在手術室吃的。做完手術回來,辦公室外面還排著長隊,都是慕名而來的病人,吳老都會一一接待。
吳金術經(jīng)常謙虛地稱自己為“小醫(yī)生”。因為他覺得,現(xiàn)代醫(yī)學還有很多未解之謎,要始終懷有敬畏之心、謙卑之心。
吳金術說,人生漫漫,每個人都只是滄海一粟,總要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對他而言,能夠探索肝膽外科的新技術,為患者解除痛苦,就是最大的意義。
在很多同行的眼中,吳金術的人生軌跡很簡單,幾乎定格在醫(yī)院和家之間,兩點一線。從醫(yī)60年,吳金術最關注的就是做手術和記錄手術,被患者需要是他最大的滿足。他說:“未來十年,希望能夠繼續(xù)在臨床一線,救更多人?!?/p>
翻閱吳金術的一本本醫(yī)療筆記,扉頁上的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要把每一個外科手術當藝術珍品來對待”。落款是吳金術。這是他對自己的要求,也是對病人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