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云,張紅,劉艷靜,吳瑋,劉志敏
作者單位:1華北石油管理局總醫(yī)院,a心內(nèi)二科,b老年病科,河北 滄州 062552;2天津市第二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天津 300143
冠心病為常見心血管疾病,病人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冠狀動脈內(nèi)膜下粥樣斑塊聚集引發(fā)冠狀動脈狹窄甚至阻塞,導致心肌缺氧、缺血,嚴重者可導致死亡[1]。冠心病是目前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中國其發(fā)病率、病死率均呈上升趨勢,該病由高血壓、高脂血癥、吸煙、糖尿病等危險因素相互作用而引發(fā)[2]。有效加強冠心病預防,提高早期診斷、治療、干預的成功率對于改善冠心病預后意義重大。微RNA(microRNA,miRNA)是長度18~24 nt 的小分子非編碼RNA,在人體中發(fā)揮調(diào)控功能,其水平變化與心血管疾病密切相關[3]。微RNA-133b(microRNA-133b,miR-133b)在癌癥中研究較為廣泛,其在食管鱗癌組織中低表達,作為抑癌基因發(fā)揮作用,可能成為食管鱗癌的治療靶點[4];過表達miR-133b,可抑制結直腸癌細胞轉移[5]。近年來發(fā)現(xiàn),miR-133b與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有關,心力衰竭病人血清miR-133b水平隨著心功能分級升高而增加,miR-133b 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預測心衰病人病情嚴重程度[6]。miR-133b 與冠心病的關系研究較少,本研究擬探討冠心病病人血清miR-133b水平及其與病人預后的關系。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 年7 月至2021 年1 月于華北石油管理局總醫(yī)院就診的冠心病病人95例,其中穩(wěn)定性冠心病(stable coronary heart disease,SACD)病人54 例為SACD 組,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41 例為ACS 組。冠心病病人納入標準:(1)ACS 符合《急性冠脈綜合征急診快速診治指南(2019)》[7]中的診斷標準,病人具有典型的缺血性胸痛癥狀;(2)SACD 符合2013年歐洲心臟病學會指南[8]中的診斷標準,ACS 后穩(wěn)定的、無癥狀的階段;(3)冠狀動脈造影證實單支和(或)多支冠狀動脈狹窄≥50%;(4)依從性良好,病人或近親屬知情同意;(5)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合并自身免疫疾病者;(2)合并精神異常、認知功能異常者;(3)合并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4)妊娠期、哺乳期女性;(5)合并惡性腫瘤者。另選同期該院進行體檢的健康人群60 例作為對照組,均無心血管疾病,排除標準與冠心病病人一致。收集所有研究對象的年齡、性別、高血壓、糖尿病、吸煙史、身體質量指數(shù)及血脂異常情況。本研究經(jīng)華北石油管理局總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意(批號20190322)。
1.2 方法
1.2.1 冠脈動脈造影成像分析根據(jù)Gensini 評分系統(tǒng)[9]評估冠心病病人動脈狹窄程度,0 分:無任何異常,1 分:狹窄<25%,2 分:25%≤狹窄<50%,4 分:50%≤狹窄<75%,8 分:75%≤狹窄<90%,16 分:90%≤狹窄<100%,32 分:100%閉塞。不同冠脈評分系數(shù),左主干病變×5.0;前降支遠段×1.0,中段×1.5,近段×2.5;回旋支遠段×1.0,中段×1.0,近段×1.5;右冠狀動脈遠段、中段及近段×1.0;小分支×0.5。最終積分為各分支積分總和。
1.2.2 血清miR-133b 水平檢測采集所有研究對象的空腹肘靜脈血3 mL,室溫靜置30 min,離心后取上層血清,-20 ℃保存待測。采用Trizol 試劑提取血清總RNA,并逆轉錄為互補DNA(cDNA),以cDNA 為模板進行實時熒光定量PCR 反應,在實時熒光定量PCR 儀上擴增miR-133b。采用2-ΔΔCt法計算血清miR-133b 水平。miR-133b 引物序列:正向5'-TTTGGTCCCCTTCAACCAGCTA-3',反向5'-GTGCAGGGTCCGAGGT-3',內(nèi)參U6 引物序列:正向5'-TTAGCATGGCCCCTGC-3',反向5'-TGCGTGTCGTGGAGTC-3'。
1.3 隨訪病人出院后進行隨訪,采用電話、微信或門診等方式,共隨訪6個月,記錄病人的主要心臟不良事件,包括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血運重建、新發(fā)狹窄及再狹窄。隨訪期間病人出現(xiàn)主要心臟不良事件,即為預后不良組(33 例);未出現(xiàn)主要心臟不良事件,即為預后良好組(62例)。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4.0 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描述,兩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進一步兩兩比較采用SNK-q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描述,采用χ2檢驗。采用Spearman 檢驗分析血清miR-133b水平與Gensini評分的關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影響冠心病病人預后的危險因素;采用受試者操作特征曲線(ROC 曲線)分析血清miR-133b 水平對冠心病病人預后不良的預測價值。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三組一般資料比較三組年齡、男性及糖尿病占比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SACD 組、ACS組身體質量指數(shù)、高血壓、吸煙史及血脂異常者比例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CS組Gensini 評分、病變支數(shù)≥3 支占比高于SACD 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體檢健康者60例和冠心病病人95例一般資料比較
2.2 三組血清miR-133b 水平比較ACS 組、SACD組、對照組血清miR-133b 水平分別為1.59±0.15、1.36±0.12、1.02±0.05(F=349.57,P<0.001),ACS 組、SACD 組miR-133b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ACS組miR-133b水平高于SACD組(P<0.05)。
2.3 血清miR-133b 水平與Gensini 評分的關系SACD 組病人血清miR-133b 水平與Gensini 評分呈正相關(r=0.58,P<0.001);ACS 組病人血清miR-133b 水平與Gensini 評分也呈正相關(r=0.57,P<0.001)。
2.4 不同預后冠心病病人一般資料及血清miR-133b 水平比較不同預后冠心病病人年齡、身體質量指數(shù)及男性、高血壓、糖尿病、吸煙史、血脂異常占比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預后不良組病人Gensini 評分、血清miR-133b 水平及病變支數(shù)≥3 支占比高于預后良好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不同預后冠心病95例一般資料及血清miR-133b水平比較
2.5 影響冠心病病人預后的危險因素分析以冠心病病人預后情況(預后良好=0,預后不良=1)作為因變量,以Gensini評分、病變支數(shù)、miR-133b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Gensini評分、病變支數(shù)、miR-133b 均為影響冠心病病人預后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3。
表3 影響冠心病95例預后的危險因素分析
2.6 血清miR-133b 水平預測冠心病病人預后不良的價值分析血清miR-133b 水平預測冠心病病人預后不良的曲線下面積為0.83[95%CI:(0.75,0.91)],最佳截斷值為1.55,靈敏度高達97.0%,特異度為64.5%。見圖1。
圖1 血清miR-133b水平預測冠心病95例預后不良的ROC曲線
冠心病好發(fā)于中老年人群,臨床癥狀以突感心前區(qū)疼痛、多發(fā)性壓榨痛為主,該疾病與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有關,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和老齡化加劇,冠心病發(fā)病率逐年上升[10-11]。研究顯示,降低收縮壓和脂蛋白膽固醇、戒煙、保持健康的體質量、鍛煉和健康飲食均可降低冠心病的發(fā)生風險[12]。本研究中,SACD 組、ACS 組身體質量指數(shù)、高血壓、吸煙史及血脂異常者比例高于對照組,表明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盡早采用藥物治療控制血壓、血脂有助于降低冠心病發(fā)病率。冠心病因心肌細胞損傷、變性或纖維化,導致心肌運動平衡失調(diào),繼而引發(fā)心室重構,心力衰竭,甚至死亡,冠心病病人經(jīng)系統(tǒng)治療后,部分病人可能再發(fā)心血管事件,致使住院率、病死率增加,給病人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的經(jīng)濟負擔[13]。
miRNA 是一類進化上保守的非編碼小RNA,已成為一類新型基因調(diào)控分子,作為內(nèi)源性分子,miRNA 已被證明在人體病理生理過程的不同領域中發(fā)揮著關鍵作用,不僅參與細胞發(fā)育、細胞內(nèi)代謝機制、細胞分化和增殖過程,還參與心血管疾病、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和各種惡性腫瘤中的應激反應等基本生物學過程[14]。miRNA 體積小且對降解具有很強的抵抗力,又因與某些基于脂質的載體相連或被包裹在微囊泡中,甚至不受內(nèi)源性RNase的影響,憑借以上優(yōu)勢,miRNA 已成為研究包括冠心病在內(nèi)的心血管疾病的新型標志物[15]。miR-133b定位于6號染色體,最初在骨骼肌中發(fā)現(xiàn),被認為是肌肉特異性miRNA,參與骨骼肌生長發(fā)育,其異常變化與神經(jīng)系統(tǒng)生長、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有關[16]。miR-133b 在炎癥和腫瘤中起著重要作用,miR-133b 在許多類型的腫瘤中表達異常[17]。近年來,miR-133b 在心腦血管疾病中的作用越來越多地被揭示。有研究顯示,miR-133b 在心力衰竭病人血清中呈高表達,其水平隨病情加重而升高,且與心室重構有關,可通過miR-133b 水平判斷心室重構狀況[6]。此外,ST 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清miR-133b水平升高,其高表達病人術后心功能與低表達病人相比較差,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較高,預后不佳[18]。
本研究中,SACD 組、ACS 組血清miR-133b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ACS 組血清miR-133b 水平高于SACD 組,且miR-133b 水平與病人Gensini 評分(呈正相關),與賈秋菊、李莉[18]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提示miR-133b 參與冠心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可通過監(jiān)測miR-133b 水平,預測冠心病病人的疾病嚴重程度。分析原因,miR-133b 可能通過影響心肌纖維化和心肌細胞凋亡而參與冠心病的病情進展[19],需增加細胞實驗驗證此推測。病人出院后進行隨訪,結果發(fā)現(xiàn),預后不良組病人Gensini 評分、血清miR-133b 水平及病變支數(shù)≥3支占比高于預后良好組,且Gensini評分、病變支數(shù)、miR-133b 均為影響冠心病病人預后的危險因素,且血清miR-133b水平預測冠心病病人預后不良的曲線下面積為0.83,靈敏度高達97.0%,血清miR-133b 水平高于1.55 時冠心病病人預后不良發(fā)生風險較高。表明可根據(jù)miR-133b 水平預測冠心病病人預后情況,針對高表達病人盡早采取相應措施,以降低其心臟不良事件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冠心病病人血清miR-133b 水平升高,miR-133b 水平越高冠心病病人冠脈狹窄越嚴重,監(jiān)測miR-133b水平對于預測病人疾病嚴重程度及預后情況有一定的幫助。但鑒于本研究是小樣本量、單中心的研究,研究得出的結論需進一步擴大樣本量,并進行多中心的研究證實,同時,外周血miR-133b 表達水平與冠心病病人長期預后的關系也需要進一步研究明確。